國內眾聲喧譁的「離婚」,已被韓國人編排成綜藝了

2020-12-18 影藝獨舌

當兩性觀察類國綜還在圍繞著「戀愛、夫妻、萌娃」打轉時,韓綜已經瞄準了「離婚」題材,帶來了一檔景觀社會視域下的「真人秀」——《我們離婚了》。

《我們離婚了》是韓國TV CHOSUN電視臺推出的「離婚夫婦同居」綜藝,讓已經離婚的夫婦重新聚在一起生活,提出了離婚後建立新關係的可能性,旨在讓雙方對夫妻生活再次進行審視。

正如《我們離婚了》其中的一條彈幕所寫,「還沒結婚的我,已經對離婚感興趣了。」最近「離婚」話題甚囂塵上,為了預防在協議離婚中出現的「衝動型」離婚,《民法典》增設了「離婚冷靜期」,引發了大眾對婚姻的討論。

建立親密關係的美好故事觀眾看多了,韓國明星真人秀中「青春偶像劇」的人物書寫部分,完成了觀眾「他者」身份的造夢,故事總是在「完滿」中戛然而止。而親密關係破碎後的綜藝敘事,卻近乎空白。

《我們離婚了》播出第二期已達同時段電視節目收視率第一,目前豆瓣評分8.3。節目將私人關係拿到觀眾面前進行公開審視,除了以戲劇性製造新奇景觀之外,還為觀眾帶來了什麼?觀眾想看的到底是什麼?國綜適合創作同類題材的節目嗎?

話題+故事

綜藝和劇作一樣,要講一個好故事。真人實景秀的故事以概念為前提,塑造角色並給予角色任務,最終情節發展在可控範圍內,並由角色做出總結。

《我們離婚了》第一對嘉賓,是結婚26年後離異的李英河和鮮于銀淑。男方是大鐘獎影帝,國民級偶像,女方曾飾演過《藍色生死戀》裡的俊熙媽媽,當時在韓娛是一對金童玉女。

第二對嘉賓是一對年輕的網紅夫妻崔烤肉和劉紫蘇,結婚五年,離婚僅7個月。

綜藝節目的成敗往往在角色塑造這個部分,而這檔節目則可以忽略掉這個問題,畢竟「離婚夫妻」有前情、有衝突、有觀念,自帶個性與戲劇性。節目中除了為觀眾呈現一場「田園牧歌式」的浪漫生活有點困難(並非不可能),什麼都有可能發生。

比如,見面之前,鮮于銀淑從兒媳的口中第一次知道原來前夫李英河擅長做冷麵;見面之後,鮮于銀淑特意做好妝發,李英河以沉默和逃避應對;鮮于銀淑說起曾經遺憾的雙人蜜月成了眾人旅行,結果在這次同居生活,李英河又叫了一群朋友喝酒暢聊;李英河曾與女演員的曖昧舉動,鮮于銀淑仍耿耿於懷……

性格衝突、記憶偏差、溝通習慣……普通夫妻間容易產生的問題,在這對嘉賓身上顯現了出來。

兩個人的情感訴求永遠搭不到一處,一個訴說與付出,一個沉默與自娛。只有從鮮于銀淑流露的熱情與期待,以及李英河吟詩唱歌的浪漫中,才能看出曾經的美好片段。但前者是生活,後者只是情節。

而在第二對嘉賓崔烤肉和劉紫蘇身上,我們明顯可以看到尚未褪去的情誼。崔烤肉總是熱情又細心,還時不時撩撥一下前妻,而劉紫蘇看起來漂亮又颯爽,彈幕都在刷:這對還是可以復婚的吧。

但是緊接著就表明了兩個人不可調和的矛盾——父權思想嚴重的公公,以及希望索回彩禮的丈母娘,也就是長輩間的矛盾。年幼的女兒成了整日思念母親、在相聚別離之間誠惶誠恐的無辜者。

綜藝節目往往為觀眾提供一個真實生活接觸不到的生活場景,以構想的空間完成規定情境中的表演體驗。《我們離婚了》內容豐富、情節完整的真人秀劇本,恰恰是來自其脫胎於生活又跟生活打了個反差的情境任務——三天兩夜,相互告白。

最終觀察者為每期故事畫上句號,《我們離婚了》作為觀察類綜藝,主持人和嘉賓就是觀察者。有人現場為付出者落淚唏噓,有人為沉默者解說,也有心理學者為角色行為進行分析說明。

三期節目過後,主持人也有觀念的轉變,從剛開始熱切期待情感的「死灰復燃」,到中期產生了「離婚不是為了幸福,而是為了減少不幸」的思考。

《我們離婚了》呈現給觀眾的是多視角的婚姻辛酸真相與離婚生活面貌。原來離婚夫妻並非劍拔弩張,原來婚姻生活有那麼多不可言說。嘉賓的價值與立場,主持人的觀點與解讀,在這一套新奇又現實的景觀搭建下,引發了大眾的情感反應。

借鑑OR復刻

受眾在觀看綜藝節目的過程中會逐漸給景觀中的個體進行定位,對其產生好感或者厭惡,再通過合理的想像構建一個關係網絡,將其放置在綜藝景觀以外龐大的社會景觀中來想像,從而連接現實生活。

節目中觀察室的心理學家列舉的一項研究表明:人生中的10個壓力,排名第一的是配偶死亡,第二是離婚,第七是結婚,第九是與配偶和解。10個人生壓力裡,婚姻相關的佔了4個。

有觀眾笑稱,不結婚直接沒了四個壓力,這個說法其實並不準確。當一定比例的人都選擇不結婚,或許會有相應的不婚帶來的壓力榮登榜單,填補空缺。

而《我們離婚了》能夠帶給觀眾的是更多的討論空間,以及更多有意思的話題。節目的主體角色設定為離婚夫妻,這個大膽的構想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不要持否定的眼光看待歲月,不論這段歲月產生了怎樣的結果。

近些年的綜藝節目越發注重「創造發展過程」,而非「創造成果」。比如曾經重視「遊戲第一名」「運動第一名」「唱歌第一名」,而現在重頭戲則在個性衝突與群像塑造。人類的認知模式與內容價值決定了綜藝敘事模式的轉變。

本雅明在解讀達達派的粘貼畫時說,「日常生活最微不足道的支離破碎比繪畫更有表現力,正如謀殺犯留在書頁上的血指紋要比書中的文字具有更強的表現力一樣。」

《我們離婚了》以韓綜經典的敘事機制:大敘事的線性前進進程中兼顧小敘事的獨立性,完成了離婚生活的日常捕捉與矛盾呈現,既不張揚狗血,也不溫吞中立。

這套敘事機制可以參考,我國觀察類綜藝內容的想像,也可藉此放大。至於節目內容是不是「離婚」,沒那麼重要。不過基於最近有關「離婚冷靜期」的討論,將觀察內容設為「離婚前的30天」也未嘗不可。

既然說到這裡了,我想知道內娛那些「BE」了的「CP們」都怎樣了,觀察類綜藝能安排嗎?

【文/申兌兌】

相關焦點

  • 韓國人的奇葩綜藝,繼《我們結婚了》之後,又出《我們離婚了》!
    點擊右上角「關注」,了解韓娛等更多娛樂消息韓國人的綜藝節目做得比較好,這一點我們還是要承認的,這也是為什麼韓國綜藝不僅僅吸引本國的觀眾,海外的觀眾也喜歡看韓國綜藝的原因。韓國的綜藝節目創新能力很強,美食、旅行、音樂、素人戀愛、假想情侶、萌娃等等,不同的題材能拍出來不同的花樣。我國的很多綜藝也愛「借鑑」韓國的綜藝,這裡說「借鑑」已經很委婉了,很多綜藝都是直接抄襲別人的創新。就說羅英錫(羅PD)一個人就養活了多少國內綜藝人?羅PD曾經製作過許多韓國大熱綜藝,《新西遊記》是其中最知名綜藝的之一。
  • 離婚在中國是快綜藝,在韓國是慢綜藝
    開播當日,微博熱搜便出現#我們離婚了#相關話題,上周節目第二期播出,該話題更是空降熱搜第一。目前該話題閱讀數已達9.2億,且有8.8萬討論度。雖說韓國公司愛買熱搜,但離婚話題也確實有群眾基礎。不光韓國的《我們離婚了》以微創新火爆,我們這邊的《愛情保衛戰》《金牌調解》也是超長壽節目。但古語有云,寧拆十座廟不毀一樁婚。離婚、分手這事兒吧,終歸不如戀愛、結婚正能量。
  • 韓國人真會玩,戀愛結婚拍膩了改拍離婚綜藝,還拍出電視劇的感覺
    韓國綜藝節目看了很容易讓人上癮,從一開始的《情書》、《X-Man》一直到後來的《無限挑戰》、《running man》等等。也正是因為韓國綜藝的火爆,才使得國內綜藝也是越來越熱。 不過時間長了,觀眾也會感到厭煩,尤其是感情類的節目,無外乎就是戀愛、結婚之類的,看多了就沒什麼感覺了。
  • 作家暢談中國短篇小說的調性:眾聲喧譁 雜樹生花
    讓文藝成為一種生活眾聲喧譁 雜樹生花——作家暢談中國短篇小說的調性近日,在「眾聲喧譁,雜樹生花——20位作家雲上暢談中國短篇小說的調性」暨《我亦逢場作戲人:2019年中國短篇小說20家》新書發布會上,邵麗、李修文、徐則臣、張莉、弋舟、張楚等來自天南地北的作家、批評家齊聚網際網路直播平臺,從各自的寫作和閱讀經驗出發
  • 前有《我們結婚了》,後有《我們離婚了》,韓國綜藝什麼都敢拍!
    綜藝節目已經盛行了好幾年了,這幾年國內的綜藝節目也發展得越來越多樣性!前段時間的《浪姐》可謂是火得一塌糊塗,最近又來了一個《追光吧!哥哥》也是備受關注,而在幾年前,國內還在大量引進國外綜藝!說道綜藝節目,就不得不提韓國的綜藝,國內的《跑男》、《爸爸去哪》等就是引進的韓國的綜藝!而韓國的綜藝也確實十分受歡迎,無論是工作人員還是嘉賓都是很拼,這也是他們成功的地方!而韓國的綜藝腦洞也是十分大,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們不敢拍的!
  • 眾聲喧譁的網絡時代,如何葆有文藝評論的理性光芒?
    眾聲喧譁的網絡時代,如何葆有文藝評論的思想光芒、如何避免理性思辨淹沒於情緒宣洩的口水戰中,讓文藝評論真正發揮「激濁揚清、褒優貶劣」的作用? 「正如魯迅先生說『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網絡文藝評論也一定要遵循這個行業的倫理。」
  • 韓國綜藝又放大招:戀愛結婚不過癮,這次我們一起來看離婚
    最近,一檔韓國綜藝還未開播就上了熱搜。綜藝節目的名字叫我們離婚了,節目的內容就是把離婚的夫妻聚在一起,讓他們對離婚前後的生活進行探討和思考。
  • 韓國又出新綜藝!改拍離婚綜藝,節目比電視劇還狗血
    《running man》,觀眾的反響都很好,正因為韓國綜藝爆發了,國內的綜藝也越來越有看點。但是時間一長,觀眾也看煩了,特別是感情類的節目,不是相親就是明星戀愛節目,看多了就覺得沒什麼意思了。果然韓國也覺得綜藝太單一了,看戀愛類的節目看膩了就開始拍離婚類的綜藝節目,他們給這個節目起了非常應景的名字,叫《我們離婚了》。這個節目剛發出預告就引起了中韓兩國網民的關注,很多人在想這個節目到底會是什麼內容。戀愛結婚畢竟那麼甜蜜,但是離婚是不同的,吵架和淚水不可避免地湧上心頭,這個節目主要是讓觀眾看已經離婚的夫妻吵架嗎?
  • 韓國將推出綜藝《我們離婚了》?這都敢播出的?
    前幾天,有這樣一條新聞:韓國將推出綜藝《我們離婚了》,這是一檔已經離婚的夫婦再次同居的真人秀,將在不久後開播。 《我們離婚了》是執導《戀愛的味道》的李國勇PD的新節目。該節目讓離婚的夫婦重新生活,重新思考之前不了解的夫婦之間的生活。看到這個新聞的莫寧只能表示震驚!韓國人的創意真是不得不服啊,寫文都不敢這麼編吧!消息一出,不僅在韓國出現熱議,在我國也迅速登上熱搜,大家紛紛表示:真的不怕尷尬嗎?
  • 《我們離婚了》,2020最生猛綜藝
    最近,有一檔韓國綜藝,討論度非常高,也非常有話題性。 那就是,一檔以離婚為主題的韓國綜藝,——《我們離婚了》。 由於題材大膽、角度犀利,所以它被譽為「2020年最生猛的韓國綜藝」。
  • 看完這檔韓國人的離婚綜藝,瞬間明白了宋仲基宋慧喬分手的原因
    (IC photo / 圖) 韓國綜藝總是什麼都敢拍。最近,韓國出了一檔離婚綜藝《我們離婚了》,把已經離婚的藝人重新聚在一起,並且共同生活72小時,用這種方式進行溝通與認識,反思自己在這段失敗的婚姻中應該承擔什麼責任。節目請來的觀察室嘉賓李英河與鮮于恩淑,倆人1981年結婚,26年後突然公開宣布離婚。正片第一期聚焦的一對「前夫妻」崔烤肉、柳荷葉,倆人結婚四年就離婚了。
  • 韓綜《我們離婚了》夠奇葩,讓離婚夫妻同居,宋仲基宋慧喬呼聲高
    如今的綜藝節目越來越多了,但大多數的綜藝都沒有什麼創新,總是在那換湯不換藥,還有各種抄襲別人的創意,而面對這些,我們不得不承認韓國不愧是一個造星大國,總是能夠走在娛樂潮流的最前端,就比如最近的韓綜《我們離婚了》就非常令人驚訝,這腦洞實在是太大了!
  • 已婚未婚都建議看一看這部綜藝:我們離婚了
    亞當夫婦(孫佳仁&趙權)、紅薯夫婦(鄭容和&徐賢)和維尼夫婦(Nichkhun&宋茜),這是《我們結婚了》這部綜藝裡的「三大夫婦」。流量製造網紅,網紅帶動流量,韓國最近出現了一檔神仙綜藝《我們離婚了》如果國內拍的話,很大概率我們要看到的是一部《老娘舅》,或者是《1618黃金眼》
  • 劉憲華在韓國綜藝大受歡迎,為何在《嚮往的生活中》招黑?
    《嚮往的生活》在韓國因參加《真正的男人》綜藝意外曝紅。《真正男人》劇照在韓國人的印象中,部隊生活紀律嚴格,本是嚴肅刻板的,而劉憲華展現頑皮淘氣、不拘小節的一面正是韓國人夢寐以求的,因此劉憲華的四次元形象在韓國大紅。
  • 首檔離婚綜藝節目來襲,你追了嗎?
    #我們離婚了綜藝#自2011年韓綜明星假想結婚綜藝節目《我們結婚了》到2017年明星夫婦婚後真人秀《同床異夢》、素人戀愛觀察內節目《heart signal》引發熱潮,內地也紛紛開啟戀愛綜藝節目《我們相愛吧》、《心動的信號》、《女兒們的戀愛》等。
  • 歌手蘇詩丁自曝已離婚,四年婚姻離婚冷靜期兩年,網友:可以理解
    歌手蘇詩丁自曝已離婚,四年婚姻離婚冷靜期兩年,網友:可以理解TNT時代少年團剛剛靠著兩首全開麥的新歌炸了腸子,其今年推出的新團綜《少年ONFIRE》也是備受矚目。在故事性以及戲劇性上兩位成員的編排以及表現非常之出色,但是如果要說到唱功的話也確實是還有有待進步的餘地。其餘成員們的表現也是可圈可點,總之是少年可期。而說到《血腥愛情故事》就讓人不由得聯想到了當初在《天籟之音》舞臺上的蘇詩丁。
  • 《我們離婚了》離婚明星再同居,這綜藝不純是噱頭!
    很有必要做這樣的高能預警,因為今天要聊的節目實在是太現實、又讓人傷心了——《我們離婚了》。這是韓國剛出的一檔離婚綜藝,讓已經離婚的夫婦再次同居的真人秀。第一次聽到這個企劃,我的內心是:韓國人真是不放過任何一個做綜藝的機會啊,為什麼離婚的人還要上節目營業啊!不尷尬嗎!都是噱頭吧!
  • 韓綜《我們離婚了》開播!不狗血不尷尬,堪稱2020年最走心綜藝!
    在我們的印象中,韓國人一直都很敢拍,並且製作都十分用心精良。電影中抨擊領導者,電視劇中的狗血劇情,綜藝節目的搞笑創意均為韓國三大影視作品中最大特點。只不過《我們離婚了》即將開播的重磅消息依舊還是引來了各類爭議,有網友表示韓國製作團隊也江才郎盡了嗎?所以才想用這麼狗血尷尬的創意來博取眼球!
  • 韓綜《我們離婚了》開播!不狗血,不尷尬,堪稱2020年最走心綜藝!
    在我們的印象中,韓國人一直都很敢拍,並且製作都十分用心精良。電影中抨擊領導者,電視劇中的狗血劇情,綜藝節目的搞笑創意均為韓國三大影視作品中最大特點。 只不過《我們離婚了》即將開播的重磅消息依舊還是引來了各類爭議,有網友表示韓國製作團隊也江才郎盡了嗎?所以才想用這麼狗血尷尬的創意來博取眼球!
  • 9月韓國人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排行榜公布,劉在石攜3檔綜藝強勢登榜
    導語:9月韓國人最喜歡的電視節目排行榜公布,劉在石攜3檔綜藝強勢登榜。 02、電視劇入圍名單 電視劇方面,隨著《危險的約定》、《模範刑警》、《雖然是精神病但沒關係》三部已終映的電視劇出榜,《Alice》、《青春記錄》、《秘密的男人》、《謊言的謊言》4部新劇首次進入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