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電池中國網從清陶發展了解到,一輛搭載清陶固態電池系統的純電動樣車在北汽新能源完成調試並成功下線。這臺樣車是國內首次公開的可行駛的固態電池樣車,它的下線標誌著清陶發展在固態電池汽車技術研發上邁出關鍵一步;對於整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講都是可喜可賀。
據了解,本次搭載蘇州清陶生產的第I代固態電池系統,在系統能量密度、-5℃工況放電能量保持率、充放電能量效率、0%-80%SOC快充時間等指標上已經優於常規設計的液態三元電池,已經初具量產可行性。
值得注意的是,7月29日,宜春清陶動力固態鋰電池項目(一期)投產儀式順利舉行。該項目由清陶發展投資建設,一期投資5.5億元人民幣,年產能1GWh,生產標準全面達到車規級,設備自動化程度高、精度準,能有效降低鋰電池成本,提高產品的穩定性和一致性,更好地滿足新能源汽車全面升級的需要。
據介紹,早在2018年清陶發展就建成了國內首條固態鋰電池生產線,開發的第一代量產型動力固態鋰電池產品於2019年通過國家機動車產品強檢,目前正與多家整車廠就固態動力鋰電池上車項目開展密切合作。當天的投產儀式現場就展示了搭載清陶固態電池系統的哪吒U純電動樣車。
據電池中國網了解,除了清陶發展,不少鋰電池企業及材料企業,如輝能科技、江蘇衛藍、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中航鋰電、力神電池、億緯鋰能、橫店東磁、珈偉股份、當升科技、贛鋒鋰業、貝特瑞等,也都布局了固態鋰電池技術開發。此外,韓國三大電池廠商LG化學、三星SDI和SKI也在積極開發包括固態電池在內的下一代核心電池技術。
在國際上,全球眾多知名車企包括豐田、松下、三星、三菱、寶馬、大眾、現代等也都已經大量投資固態電池。其中,日本的豐田、本田、日產、松下等23家汽車、電池和材料企業,計劃到2022年全面掌握全固態電池相關技術。
在國內,不少企業也在積極行動。2019年年初天際汽車就推出了首款搭載固態電池的ME7樣車,據說量產車型會在2021年正式上市。此外,蔚來汽車、愛馳汽車也都在積極推進固態電池相關技術的應用和開發。
固態電池之所以能被業界廣泛看好,是因為其優異的性能優勢。固態電池通過使用固態電解質,可以有效避免失火、自燃現象的發生,根本上改善電動汽車安全性。此外,固態電池相同可用電量下佔用空間更小,為電動汽車有限底盤空間內多放電量提供了支撐,將有效提升產品續航裡程。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電池企業的固態電池都採用了軟包的形式。軟包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高、循環壽命長等諸多優點。軟包電池的製造離不開一種關鍵的材料,那就是鋁塑膜。其鋁塑膜產品需要具備耐電解液、水氧阻隔性、冷衝壓成型性、耐穿刺、高熱封強度、電性能影響小等一系列性能要求,遠高出一般工業領域的標準。
據了解,清陶發展此次使用在北汽新能源車型上的固態電池,鋁塑膜採用的是明冠新材的產品。經過十多年的研發,明冠鋁塑膜已形成了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鋰電池用鋁塑膜產品乾熱複合製備技術,成功實現了鋁塑膜產品的穩定供貨。
固態電池被認為是下一代主流電池技術路線趨勢之一,被認為有望徹底解決電動汽車的續航焦慮、安全焦慮,因而未來發展不可限量。隨著固態電池逐步產業化,未來也將帶動鋁塑膜等材料的大幅度起量。
還有一點,由於固態電池採用固態電解質,那麼隨著固態電池產業化進程的加快,勢必要對當下的液態電解液產品造成不小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