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鼓勵農村婦女加入刺繡行業「在家賺錢」

2021-01-11 新華網客戶端

  「我有200多套民族服裝,都是自己縫製的。」52歲的劉正風是一名布依族「繡娘」,她喜歡民族刺繡,不僅為自己繡製衣服,而且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將村子裡的繡品遠銷東南亞。

  不久前,在創意雲南2015文化產業博覽會上,活動主辦方專門設置了一個「刺繡布藝展館」,彝族、白族、苗族、壯族等10多個民族的刺繡產品和技藝得以展示,「繡娘」和「繡郞」們現場上演飛針走線,讓人拍手叫絕。這是雲南刺繡首次大規模、單獨成館參加展覽。

  在雲南的村村寨寨中,有很多心靈手巧的「繡娘」,但他們的刺繡大多數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精美的手工繡品並不為外界所知。為了加強雲南各少數民族對傳統文化及手工刺繡的重要藝術價值的認知和重視,特別是在文化產業市場上培養一批有影響力的雲南少數民族地方刺繡品牌,日前雲南舉辦了第二屆「雲南十大刺繡名村鎮」及提名村的評選。來自昆明、保山、大理、曲靖、玉溪、普洱、紅河、文山、楚雄、昭通、西雙版納、麗江、德宏、臨滄等14個州市的44個村鎮參加了評選活動。

  「刺繡產業的發展關係到家家戶戶的脫貧致富,在傳承民族文化的同時,要把刺繡產業發展推向正軌。」雲南省文化產業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產業規劃處副處長王中秋說。

  刺繡讓農村婦女「在家賺錢」

  2012年,劉正風所在的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魯布革鄉多依村委會,在當地政府支持下,成立了刺繡合作社,劉正風任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同時成立了刺繡公司。為了適應市場,化妝包、紙盒、拖鞋、圍巾等日用品上都有了「繡娘」們的刺繡,產品銷往省外、東南亞等地。除本村農婦之外,還有來自相鄰的貴州、廣西等地的農婦加入,目前合作社有200多人。

  「『繡娘』每月平均可以掙到2000多元,最多的可以掙到4000元。」劉正風說,正是這些穩定的收入,讓「繡娘」們可以一邊掙錢貼補家用,一邊在村子裡做農活兒和照顧老人小孩,不用再外出打工。一位曾經在上海打工的「繡娘」說,在外面打工,扣除住宿費和餐費,還沒有在家裡刺繡掙得多。

  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劍川縣文華村,刺繡也成為村民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從事刺繡、布扎手工業的農戶佔到全村人口的60%。據了解,文華村近年來相繼成立多家繡花鞋專業合作社和協會,白族繡花鞋年產量10多萬雙,年產值達320萬元。

  昭通市鎮雄縣花山鄉大火地村的刺繡產業發展也頗具規模,年產值達300萬元。該村彝、苗刺繡種類繁多、製作精美,在當地政府對刺繡產品進行推介展銷、技術培訓等方面的扶持下,影響越來越廣,給老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看到這些村寨中的刺繡時,雲南省刺繡工藝大師廖力耕說:「這些少數民族繡品不單單是傳統原生態民族文化的展現,更有一些帶有市場遠見的刺繡產品,比如一些設計時尚的紙巾盒、床上用品等被推廣,刺繡產業化發展勢頭強勁。」

  「刺繡在農村有著廣大的發展空間。」雲南省婦女聯合會副主席鄭露說。她認為,動員廣大婦女積極參加刺繡,當地政府組織培訓、加工、銷售一體化的課程對民族刺繡產業的發展將大有裨益。同時,提升農村婦女的刺繡技藝,調動她們發展刺繡產業的積極性,對雲南刺繡產業的結構調整有重大作用。

  「鼓勵農村婦女加入刺繡行業,在為他們增加創業機會的同時,真正實現為刺繡產業發展『造血』。」王中秋說。

  80後返鄉創業,捕捉刺繡「商機」

  近年來,雲南刺繡的發展也讓一部分年輕人看到了「商機」。

  80後彭財幫,2013年從昆明回到老家騰衝開辦公司,老家旅遊資源豐富,常年遊客不斷,他將創業的目光瞄準刺繡產業。目前,他們的刺繡產品主要向遊客銷售,公司正式成立半年來銷售額達到70多萬元。他說,公司的提升空間還很大,前期主要是在打品牌。

  決定發展家鄉的刺繡產業後,彭財幫考察了村子周邊的刺繡發展情況,學廣告設計出身的他覺得當地原有的刺繡圖案顯得有些呆板,不夠鮮活,缺少立體感。為此,他邀請當地刺繡的傳承人,將當地刺繡與朝鮮刺繡、緬甸刺繡相結合,形成了「騰繡」和「柳繡」兩種繡法。「『騰繡』已經註冊商標了,『柳繡』商標正在註冊中。」彭財幫說,目前附近村寨有200多名「繡娘」為公司提供刺繡圖案,公司根據年輕人的需求,將這些刺繡加工成實用的產品,如手提包、抱枕、旗袍等。

  彭財幫說,現在他們處於創業初期,產品的布料選材、旗袍的款式設計等工藝流程都需要不斷探索,產品銷路也需要開拓。「希望以後我們的產品可以銷售到沿海城市甚至東南亞等國家」。

  今年第六屆雲南青年創業省長獎提名獎獲得者樊志勇也是一名80後創業者,早在2008年,她就將眼光投向了家鄉的刺繡。

  2008年,樊志勇當選為楚雄彝族自治州婦女彝族繡協會理事,同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為了讓刺繡走向國際化,她在傳承和保留傳統彝族刺繡工藝的同時,大膽創新彝繡產品,先後引入40多名大學生參與到民族文化的傳承、創新設計項目中,走以銷定產、訂單生產的商業化運作之路。

  彝繡的商業化運作讓當地的「繡娘」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利益,楚雄州各地有126名繡娘直接參與生產,300多名以上間接參與生產,「繡娘」們的收入不斷提高。

  樊志勇還先後帶領彝繡推廣團隊在北京、上海、天津、貴陽、昆明、臺灣等發展了經銷商,擁有6個經銷商城市的12個零散銷售點,部分產品出口南美、西班牙、澳大利亞和日本。樊志勇的彝繡產品設計還曾獲得國際頂尖奢侈品設計師的青睞,和美國手包品牌運營商合作推出彝族純手工刺繡定製手包,為彝族傳統手工刺繡走向國際高端市場開闢了道路。

  刺繡如何在傳承文化中成為惠民產業

  為了更好地保護與傳承刺繡文化,雲南一些村寨設置了刺繡技藝傳承點。文山州硯山縣幹河鄉沙松衝村有悠久的刺繡歷史和文化傳承,2013年沙松衝村被授予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壯族刺繡技藝傳承點,壯族刺繡傳承人王昌蘭被請進高校為學生授課,一些手工刺繡藝人還被請進當地的小學,每周為學生上一節刺繡課。

  對於雲南刺繡產業的發展,雲南財經大學民族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趙曉紅通過多年調研發現,雲南刺繡目前也存在一些現實問題,品種多、特色明顯,但是產值低;從業人數多,但大多都是手工作坊或者是家庭形態的生產組織,還未實現規模化、產業化發展;刺繡體裁豐富卻缺乏現代審美觀念,產品難與現代市場對接等。

  近年來,刺繡產業在雲南越來越受重視。根據「金、木、土、石、布」五位一體民族民間工藝品產業發展規劃,雲南省計劃到2020年,在「金、木、土、石、布」等特色文化產品中,培育出多個年產值上千萬元的民族民間工藝品示範村、龍頭企業、知名品牌和示範區等,使其成為帶動就業、活躍文化市場、促進區域經濟發展、推動民族文化保護傳承、提升雲南文化影響力的惠民產業。刺繡是雲南省「金、木、土、石、布」五位一體民族民間工藝品產業發展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刺繡產業的發展初具規模。

  「刺繡作為民族特色產業的一部分,是一門看得見、學得會的手藝。」雲南省民族宗教委員會經濟處副調研員郭琨認為,雲南刺繡產業的發展和宣傳有利於帶動特色民族產業的發展和特色民族村寨的建設。他觀察到,第二屆「雲南十大刺繡名村鎮」的參賽村鎮中,不少有刺繡產業基礎的村鎮同時也是雲南民族特色示範村。

  「民族地區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必須要擺脫貧困;擺脫貧困,必須培育壯大增收產業,做好特色產業文章。民族刺繡作為一項傳統手工藝,既是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少數民族群眾最熟悉、最擅長,能學會、能參與、能受益的特色資源。」 郭琨說,「積極支持和發展民族刺繡產業發展,既有利於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又可以增加就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記者 劉春媛 張文凌)

相關焦點

  • 刺繡,讓雲南農村婦女「在家賺錢」
    52歲的雲南省曲靖市羅平縣魯布革鄉多依村村民劉正風是一名布依族「繡娘」,她喜歡民族刺繡,不僅為自己繡製衣服,而且採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形式,將村子裡的繡品遠銷東南亞。  在雲南的村村寨寨中,有很多心靈手巧的「繡娘」,但他們的刺繡大多數處於「自給自足」的狀態,精美的手工繡品並不為外界所知。
  • 刺繡賺錢—刺繡如何賺錢,賺錢方法都在這裡啦
    刺繡作為中國的傳統藝術,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追捧,它不僅可以收藏,還可以贈送親友等,無論怎樣刺繡都有著不一樣的紀念意義。而且現在的人們似乎都非常喜歡手工藝品,所以刺繡賺錢的前景就非常可觀了,那麼刺繡如何賺錢呢,今天在這裡帶大家了解一下。
  • 在家賺錢的方法和技巧分享 做什麼能賺錢
    這樣用戶只需要在家裡做一些手工活,就可以通過手機動動手指輕鬆賺錢啦。另外,有一些女性,比如寶媽,學生族等等,他們之間有的人是非常喜歡刺繡的,對於熱愛做繡品的用戶來說,通過完成刺繡的手工活賺錢是非常不錯的。用戶可以通過日常刺繡,然後每天堅持,久了就可以完成作品,然後用戶就可以把繡品售賣出去。一般繡品繡工精緻,繡品規模大,操作難度大,售賣的價錢就更高。
  • 在家做刺繡活也能掙錢
    原標題:在家做刺繡活也能掙錢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通訊員胡發偉  「縣上要給我們建一所扶貧車間哩!
  • 「你笑起來真好看」巾幗扶貧車間讓東鄉美食走出去 婦女在家門口賺...
    雲南網訊(記者 趙黎浩 實習生 魯曉暉)8月16日,「你笑起來真好看——決戰脫貧攻堅戰看西部」網絡主題活動走進甘肅省臨夏州東鄉縣高山鄉布楞溝村,記者通過「雲採訪」的方式,和布楞溝村婦聯主任馬麥熱在視頻連線,聽她講述巾幗扶貧車間帶領婦女脫貧的故事。
  • 馬雲再次:「預言」未來5年,農村最賺錢的3大行業
    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很多行業都不是很景氣,有的一些中小企業甚至倒閉,很多農民開始重新考慮未來的出路,有不少農民開始意識到,打工終究不是辦法,想要真正富起來,還得靠自己去創業,但是創業究竟應該從哪裡起步,也是一個很難選擇的問題?
  • 彝繡技藝培訓 託起5000餘名貧困婦女的脫貧奔康夢
    以點帶面5000多名貧困婦女收穫一技之長 「老師,我這樣繡對嗎?」「這個線頭的處理方法是這樣做······」7月2日上午,走進「彝心彝意·愛購涼山」第二期刺繡技藝培訓班,寬敞的教室裡安靜有序,50多名婦女認真地繡著手裡的繡片。
  • 【中國的脫貧智慧】傳統刺繡「繡」出美好新生活
    「從小跟著姥姥學習刺繡,自己也很喜歡。」 興安盟科右前旗烏蘭毛都蘇木薩仁臺嘎查薩日朗巾幗民族手工藝品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秀雲說,最初創立刺繡合作社,就是想著讓更多的人知道並喜愛我們蒙古族刺繡,同時也讓繡娘們能賺錢補貼家用。
  • 刺繡幫助四川涼山婦女過上自立富足生活
    (原標題:刺繡幫助四川涼山婦女過上自立富足生活)
  • 針為筆線為墨 她巧手繡出農村婦女創業之路
    我的父親20世紀80年代開始學習亂針繡,並開辦了現在的國鳳刺繡廠。是父親的期盼讓我最終進入了這一行。2000年我回到家鄉,開始學習亂針繡。只拿過筆沒拿過繡花針的我,常常戳破手指,腰也酸得直不起來,經常繡兩針就要拆一陣。
  • 巧手「繡」出好日子――烏魯木齊縣哈薩克族婦女靠刺繡技藝幹出...
    掛了電話,哈提瑪又抽空打開微信群,給在家做「繡活」的姐妹們匯報。從最初養殖牛羊、四處打零工,到如今帶著村民在繡品行業裡淘金,43歲的哈薩克族婦女哈提瑪說,借著旅遊發展的東風,靠刺繡技藝幹出了一份屬於自己的事業。
  • 養豬是目前農村種養業中暴利行業,養豬真的能賺錢嗎?有什麼坑?
    主要是農村生豬養殖和發展緩慢,生豬存欄量過少,生豬產能提升不夠,農村生豬上市量不足,市場上嚴重缺少生豬造成的主要原因。因為,市場缺少生豬,生豬價格上漲迅猛,養豬利潤空間巨大,農民每養一頭標準生豬上市後,能夠賺到2500~3000元的紅利,已經成為農村種植業和養殖業中最為暴利行業,農民養豬真的能賺錢嗎?應該規避哪些坑。
  • 我說的她們一幅刺繡能賣五萬八!
    從一名農村繡娘到刺繡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再到硯山華韻手工刺繡有限公司總經理,毫不誇張地說,這都是靠她一針一線繡出來的。 當古老彝繡遇上時尚 除了山水畫,還有很多你想也想不到的繡品,服飾、鞋子、錢包、抱枕、扇子以及手鐲、耳環、戒指……這些繡品加入了時尚元素,做工精美
  • 未來3到4年農村最賺錢的幾個行業
    未來3到4年農村最賺錢的幾個行業。第一個:農村電商。說起這個概念的話,這個行業在農村的話還是剛剛起步。未來的發展真是不可估量的。在農村發展的年輕人可以好好把握一下搶得先機。美麗鄉村第二個:就是農村快遞行業。這個行業要做的話要儘快去了解。因為現在各大快遞公司都在解決最後一公裡的問題,所以。現在是最好的恰當時間過了這個時間點。
  • 未來幾年,在農村什麼職業最賺錢?你準備好了嗎?
    其實,在當今的農村,已經出現了或隱藏著很多不錯的項目,只要有技術有頭腦,回鄉創業一定大有作為的。下面就推薦幾個比較賺錢的項目和職業,供參考。 一、農村電商 其實在很多地區的農村,都有著豐富的特色農產品,但是由於信息閉塞,對外宣傳太少,農民也不可能帶上自家產品外出推廣兜售,因而很好的產品卻沒有銷路和市場。
  • 刺繡大師都來了!這場大賽,「裸眼3D」刺繡作品、百萬元鎮店之寶齊...
    21日,由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發展中心主辦的首屆全國手工藝刺繡大賽,在四川省汶川縣大禹農莊拉開了序幕。 黃偉雄表示,這次比賽分為「手工刺繡製作」和「作品展示介紹」兩部分,分值分別為70分和30分。繡花材料(如刺繡面料、底料、繡線、連接布、連接繩、縫線等)和刺繡工具(如繡花針、手縫針、剪刀等)由選手自備並帶到現場,選手可以提前自己設計刺繡圖案並畫在繡布上。
  • 《最炫民族風》歷史悠久、古風猶存的東鄉族刺繡
    一些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技術逐漸被機器取代,刺繡的女性也變得十分稀少。但是在我國的甘肅省東鄉族女性還保留著刺繡的優良傳統。那麼,你想知道東鄉族婦女是如何刺繡的嗎?就跟著小六子了解東鄉族文化吧!在海拔2000多米的東鄉族自治縣,勤勞善良的婦女們人手一根繡花針,用親手製作的刺繡作品表達著對親人的祝福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農村隱藏著,哪些沒人發現的商機?未來農村做什麼生意好呢
    現在很多農村的人都不在家好好種地,選擇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有人在外賺到錢了,也在城市購房,並且現在農村結婚,有不少女方都要求男的要在城市有一套房產,這也導致了一些農村出現空心村的現象。就算不是空心村,平常裡村莊也只剩下老婦幼了。
  • 農村4種潛力行業,將是未來賺錢大熱門,返鄉創業可以考慮
    有網友諮詢,自己是一名80後農村青年,在外打工已有數年,如今隨著父母年齡漸老,想回農村老家,在照顧老人的同時,自然也不能坐吃山空,問現如今的農村,有沒有合適的賺錢行業?那麼,在農村有哪些行業,既能作為長期事業發展,又能賺錢,還能照顧家裡老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