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B站視頻推薦產品分析
編輯導讀:推薦系統是視頻網站的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平臺藉此把優質內容推送給用戶,儘可能留住用戶;內容創作者也希望藉此提高作品的熱度。本文將以B站的視頻推薦系統為例,對其進行深度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當你點開一個視頻網站,是否會出現這些場景:你並沒有明確觀看目標,僅僅希望所感興趣的內容「意外」地出現在你面前?或者當你看完一個視頻內容時覺得意猶未盡,希望有類似內容或者風格的視頻「突然」出現在你的頁面上?而實現這些場景的就是視頻推薦系統。
作為視頻平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視頻推薦是平臺吸引新用戶的重要方式。那平臺是如何把優質而契合的內容呈現給內容消費者,UP主又是如何通過平臺的推薦功能提升自己作品的熱度,而內容消費者又是如何「不經意間」讓平臺了解自己的喜好。
本文以B站為例,詳細解釋B站推薦頁面的運作規則,最後通過與西瓜視頻的推薦頁面的比對,給出一些建議。
一、產品概況1.1體驗環境
1.2產品名稱
嗶哩嗶哩(英文名稱:bilibili,簡稱B站)現為中國年輕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區和視頻平臺,該網站於2009年6月26日創建,被粉絲們親切地稱為「B站」。
1.3產品logo
1.4產品簡介
B站早期是一個ACG(動畫、漫畫、遊戲)內容創作與分享的視頻網站。
經過十年多的發展,圍繞用戶、創作者和內容,構建了一個源源不斷產生優質內容的生態系統,B站已經涵蓋7000多個興趣圈層的多元文化社區,曾獲得QuestMobile研究院評選的「Z世代偏愛APP」和「Z世代偏愛泛娛樂APP」兩項榜單第一名。
B站的slogan為「你感興趣的視頻,都在B站!」
二、推薦系統2.1推薦系統組成成分
B站推薦頁面的體系可以按照角色來進行分類(在之後的內容中,我們將消費者稱為用戶以提高文章的可讀性):
在B站中,這三個角色並不是簡單的先後關係,用戶在消費內容的過程中對內容的評價往往伴隨著新的內容標籤的誕生,平臺會不斷更新內容標籤池,內容的推薦優先級也會隨時間不斷調整,與此同時,用戶標籤池也會因為用戶消費內容行為不斷進行更新。
用戶往往在消費內容的同時,通過彈幕以及評論等方式對內容進行自我創作,從而形成新的內容以及文化,最終形成良好的內容生態。
總之,通過推薦系統的數據集的不斷更新,內容標籤池與用戶標籤池的標籤往往同時迭代並且相互影響。
圖1推薦系統角色關係圖
2.2用戶是如何提供標籤的
我們把用戶所提供的標籤主要分成兩大類:靜態標籤與動態標籤。
其中靜態標籤是用戶主動呈現給平臺的,例如個人暱稱,喜好的頻道等等,動態標籤是用戶在瀏覽平臺時所產生的,主要是用戶的行為特徵,例如用戶在閱讀某一類標籤視頻時的停留時長,例如用戶通過搜索功能提供的關鍵詞等。
對於平臺而言,靜態標籤是相對不輕易改變的,平臺僅僅需要做一個統計就行;而動態標籤則是由用戶使用平臺時所留下的「痕跡」產生的,平臺則需要通過數據挖掘等算法工具進行收集,並且不斷地迭代。
圖2用戶靜態標籤顯示頁面
2.2.1靜態標籤
圖3用戶動態標籤顯示頁面
2.2.2動態標籤
圖4用戶標籤匯總圖
2.3UP主是如何提供標籤的
與用戶相同,UP主所提供的標籤也可以成為顯性標籤以及隱性標籤,其中顯性標籤是由UP主自己提供的,包括UP主個人信息以及視頻內容的初始化標籤。
而隱性標籤則是內容通過平臺發布後,由用戶以及平臺針對內容共同提供的標籤。
這兩種標籤共同組成了內容標籤池。
圖5內容標籤顯示頁面
2.3.1顯性標籤
2.3.2隱性標籤
圖6內容標籤匯總圖
2.4平臺的操作
2.4.1平臺如何利用用戶與UP主標籤
從上述說明中我們可以了解平臺從用戶標籤池以及內容標籤池所提取出的標籤內容,但是這僅僅是形成了兩個獨立的標籤池,為了達到推薦的功能,還需要將兩個池關聯起來。當用戶訪問平臺時,平臺會根據用戶的用戶標籤,從內容標籤池中抽出對應的標籤並且提取出擁有該標籤的一系列內容,最後通過推薦系統推薦給用戶。
平臺還會根據用戶對這次推薦功能的反饋以及對內容的消費行為,迭代更新內容標籤池以及用戶標籤池。
2.4.2B站推薦系統的目的
什麼樣的用戶會使用推薦系統,我認為推薦系統的目標用戶是一群並不清楚自己所想要消費什麼內容,僅僅想要獲得快樂與知識或者消磨時間的人,並且推薦系統最終迭代目標是推薦內容可以隨著用戶需求改變而改變的。無論是哪一種用戶,都希望推薦系統可以「了解自己」,為自己節約使用成本。
正如網絡時代的信息是高度碎片化的,現代人的時間也是高度碎片化的,而推薦系統的目的就是推薦內容來「填充」用戶這高頻率,短時間的時間碎片。
在相同的時間片段中,B站的推薦系統可以根據用戶提供的各種標籤來為每一位用戶推薦獨一無二的內容清單,用戶則通過接受並且消費相應的內容達到消磨時間以及獲得快樂的作用。
同時,推薦系統是可以隨開隨停的,用戶不必擔心是否會錯過精彩內容,因為隨時有源源不斷的內容被推到首頁,而這些內容都是用戶所感興趣的。
2.4.3B站推薦系統的邏輯
用戶使用推薦系統是一個被動消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用戶並沒有一個對內容思考的過程,因此內容以及平臺的可替代性很高。
用戶只是有消費的需求,誰家的平臺推薦內容最符合用戶的口味,那麼用戶就消費誰家的視頻內容,至於平臺是抖音還是快手還是B站並沒有差別。
因此對於平臺而言,將推薦系統的功能從簡單地提高新增用戶數轉變為增加用戶的使用粘性,提高用戶的平臺遷移成本尤為重要。
對此,平臺有兩種做法:一是需要用戶對消費的內容進行深度的消化與討論,例如知乎,豆瓣。但這極大消耗了用戶的精力以及耐性,用戶雖然由被動消費逐漸轉變為主動消費,但是與某些用戶娛樂,消磨時間的需求並不相符。
二是在用戶消費內容的同時,通過相似的用戶標籤與內容標籤將用戶與用戶之間關聯起來,組成了用戶社交社區,通過把有類似標籤的用戶組織起來,同時通過對內容的消費吸收,甚至是對內容的二次創作,將內容「升華」為文化。平臺對於用戶而言,不僅僅推薦內容這一功能,更是提供了「推薦文化」的功能,這樣對於用戶而言即提高了平臺遷移成本同時又增加了用戶的使用黏度。
B站推薦系統的邏輯就是第二種方式,B站在向用戶推薦相關內容的同時,更是在向用戶推薦「文化社區」,一旦用戶成為「文化社區」的一員,並且不斷地深入了解該文化,那麼該文化社區就會在用戶心中形成一個天然的護城河,提高用戶的平臺遷移成本。
三、競品分析
西瓜視頻和B站都為全生態視頻平臺,其發布的視頻格式則一舉涵蓋了超短視、短視頻和30分鐘以上的長視頻,內容形式則均為UGC/PUGC為主體,同時兩家都擁有推薦頁面。
本塊內容主要分析兩家在推薦頁面上的區別,同時深入分析為什麼出現不同的原因,最後根據B站推薦系統的優缺點給出一定的建議。
圖7兩種平臺對比圖
3.1西瓜視頻與B站在推薦頁面的區別
3.1.1頁面區別
西瓜視頻採用的是無限小屏瀑布式頁面呈現,用戶下拉以及上拉都可以刷新出新的視頻內容,上拉刷新時之前的內容將會被重置而下拉刷新則會在上方保留之前的內容。
而B站的頁面為雙列商品櫥窗式排列,每次刷新僅刷新9個視頻窗口,其中8個小窗口雙列在前,一個大窗口單列在後,B站推薦頁面之前的刷新方式為上拉刷新,並且保留之前刷新的內容。
在筆者寫這篇報告期間,B站刷新的方式已經由之前的迭代為與西瓜視頻一樣的刷新形式。
3.1.2播放方式區別
西瓜視頻在推薦頁面上進行播放的方式有兩種。
一種是用戶在內容窗口點擊任意位置直接進行播放,將不進行頁面的跳轉,視頻內容需要點擊全屏按鍵才能全屏。其中上下滑動至窗口偏離中央位置頁面則會暫停播放窗口內容,將窗口移回手機中央恢復播放,在全屏的情況下,西瓜視頻在播放結束時會自動播放推薦頁面下一個視頻。
另一種是用戶點擊內容窗口下方的留白部分,將會跳轉到對應視頻的內容頁面,在該頁面中也會推薦一些獨立於推薦系統的內容,用戶回到主頁面則需要點擊左上角返回鍵。
B站則只有一種播放方式就是西瓜視頻播放方式的第二種,同時如果用戶所消費的內容是通過其他內容頁面推薦而來的,用戶回到主頁面甚至還會出現需要多次返回的情況。
總結西瓜視頻與B站推薦系統的主要的差別有兩點:一是西瓜視頻無須跳轉頁面播放而B站則需要;二是B站頁面顯示內容以及信息多於西瓜視頻。而第二點差異也是由第一點引起的。
3.2邏輯區別與優缺點分析
3.2.1西瓜視頻不跳轉頁面有什麼好處
總而言之,西瓜視頻推薦系統的邏輯是「內容至上」,用戶所關注的重點是推薦的內容,西瓜視頻希望用戶能不斷播放並且沉浸於平臺所推薦的內容。
3.2.2為什麼B站需要跳轉頁面
通過第二部分的分析,B站的推薦系統不單單是向用戶推薦用戶所需內容這一功能,更是透過內容向用戶推薦內容所呈現的文化,通過文化與其他用戶聚集在一起形成群體,並且逐漸養成該群體的思維方式。
而推薦文化則不僅僅需要展示內容,還要展示UP主的信息,頻道標籤等更加立體的標籤,所以B站更注重關注體系的完整性,關注所呈現的信息的全面性。
從功能目標的角度來看:用戶從B站推薦系統中跳轉到播放頁面之後,能獲取詳細的內容標籤。例如內容標題,簡介,UP主個人信息,播放數,彈幕數,點讚數,投幣數,收藏數等等。並且這些內容標籤處於一個醒目的位置,以此刺激用戶去加深對視頻內容以及UP主的了解。然而這與推薦系統的「內容至上」的邏輯是不可兼得的,B站不是僅僅希望用戶對內容的消費,更是希望用戶能與UP主以及其他用戶互動。
從功能替代性的角度來看:跳轉頁面並不意味著推薦體系的結束,在推薦系統中點擊內容進行頁面跳轉後,在播放頁面也存在自己的推薦功能模塊,而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主頁面的推薦系統。雖然跳轉到播放頁面用戶表面上脫離了推薦系統「推薦喜愛的內容,引導用戶持續觀看」的邏輯,但用戶也可以在播放頁面繼續享受推薦的功能。
表1跳轉頁面的優缺點總結
我們可以看到,看上去跳轉頁面有很多缺點,但都不是B站推薦系統的核心問題,是可以用其他方式進行優化的。但是跳轉頁面後所獲得的好處,卻是B站推薦系統核心邏輯的重要一環,因此這種選擇是有合理性的。
3.3B站該如何改進
接著我們可以看看如何在服務產品定位的大目標下,對現有缺陷進行優化,提出自己的改進建議。
3.3.1如何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
B站的推薦頁面刷新內容已經更新為有8個小窗口雙列在前,一個大窗口單列在後的形式,其中大窗口的使用功能與西瓜視頻一致,這從側面證實B站也想通過模仿西瓜視頻而解決如何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這一問題。
但是,我個人並不喜歡這種混合的模式,因為兩種不同邏輯的推薦方式放在一起反而讓我覺得突兀以及不知所措(我到底應該使用哪一種)。
我認為通過對一些細節上的改變可能會提高用戶的使用好感。
通過對B站內容標籤以及用戶標籤的分析,由於用戶在B站不僅僅是內容的消費,還有許多消費行為用於思考以及交流,所以B站推薦系統相比於西瓜視頻可以獲得更多的標籤數據。
理論上,B站可以更精準地為用戶推薦相關內容,但是實際上相比於西瓜視頻,B站推薦主頁的內容往往不盡人意,如果能提升推薦頁面的推薦效率,用戶也就不會頻繁切換播放內容,也不會頻繁進行推薦頁面與播放頁面的來回跳轉,自然降低了用戶的使用成本。
3.3.2如何保持跳轉方式不突兀
跳轉方式可以變得更加順滑:
B站目前的跳轉方式是在點擊推薦內容後,會先跳出播放頁面框架,然後才會顯示視頻內容,而這個過程中,播放頁面的窗口從黑色變成視頻內容就顯得很突兀,不夠順滑。
如果在跳轉頁面過程中,會先顯示視頻內容第一幀的圖片,然後才播放相應的視頻內容。這樣的跳轉方式會顯得更加自然,讓用戶在跳轉頁面的過程中感覺不會那麼明顯變化。
跳轉後返回的方式可以更加自然:
跳轉頁面後用戶有返回推薦頁面的需求,而B站把返回按鍵添置在屏幕左上角,當用戶單手豎屏操作時,其實是非常不方便的,這會提高用戶的使用成本。
如果可以添加一種簡單方便的返回推薦頁面的方式的話,例如通過向右滑動播放頁面評論區左側邊緣的方式,也可以從側面解決跳轉頁面所帶來的用戶的使用成本的提升。並且如果用戶所消費的內容是通過其他內容頁面推薦而來的,用戶回到推薦頁面只需要返回一次即可而不是多次。
四、總結
本文首先通過詳細介紹B站推薦系統的支撐數據標籤,介紹了B站推薦系統的運作邏輯以及推薦系統的目的以及迭代目標。
同時通過將西瓜視頻作為競品,結合B站推薦頁面的邏輯以及迭代目的,分析在B站推薦系統中跳轉頁面的播放方式的優缺點,最終給出了改進的方法。
本文由@一體機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來源: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