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西夏文字、佛教雕塑及瓷器,探尋絲綢之路上的神秘王國

2021-01-07 澎湃新聞
由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無錫博物院主辦的「絲綢之路上的神秘王國——西夏文物精品展」將於11月3日在無錫博物院西區二層臨時展廳開幕。「澎湃新聞·古代藝術」(www.thepaper.cn)從無錫博物院獲悉,此次展覽主要集中了寧夏回族自治區自建國以來考古發掘的西夏文物精品一百餘件套,通過對西夏文字、西夏工藝、西夏佛教、西夏建築等方面的展示,讓觀者領略西夏這個絲綢之路上的神秘王國所創造的燦爛而獨特的文明。展覽將持續至明年1月6日。

彩繪絹質《上師圖》唐卡

西夏王朝,公元1038年由党項族建立,軍力強勁,立國於西陲,雄霸於河朔。其鼎盛時期疆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前期與宋、遼鼎立,後期與南宋、金對峙,共經十主,歷時189年。近兩個世紀的繁榮昌盛,它經歷了金戈鐵馬,戰火紛飛,力主文教,發展經濟,創造了輝煌的功業和燦爛的文化。

公元1227年,西夏被蒙古所滅,文物、典籍等都遭到毀滅性的破壞,曾經盛極一時的西夏王朝被逐漸掩埋在歷史的塵沙之中,成為鮮為人知的「神秘古國」。20世紀以來,凝聚了西夏人智慧和才幹、展現了西夏人物質和精神生活的各類文獻、文物被大量發現,使獨具魅力的西夏文化在人們的視野中逐漸清晰起來。氣勢恢弘的佛教建築、精湛超群的石雕技藝、方正繁縟的西夏文字、美輪美奐的金屬製品,都是對党項民族自身文化傳統的記憶,也是對漢藏民族文化豐厚底蘊的又一有力詮釋。

彩繪泥塑佛頭像

西夏曆代諸王均崇信佛教,除自宋朝請經及翻譯、雕印佛經之外,並致力於寺塔的建設,故境內寺院林立。由於佛教在西夏境內的繁榮和發展,相對刺激了西夏藝術的進步。西夏的繪畫、雕塑、書法、建築等藝術形式的成就,都與佛教結下了不解之緣。不少西夏的藝術珍品,來自西夏佛事活動的用品。在西夏籠罩著崇佛的氣氛下,藝術上為佛教所用,或染上佛教的色彩是十分自然的。無論在歷史文獻資料的記載,還是考古發掘的文物遺存,都可以看出,西夏佛教的藝術品在整個西夏藝術品中佔有很大的比重。其中,西夏佛教藝術創作不乏精品。除了敦煌壁畫中的佛窟壁畫之外,還如展覽中的彩繪絹質《上師圖》唐卡、《彩繪泥塑佛頭像》、《鎏金寒山銅造像》、《彩繪泥塑羅漢像》等。

佛教影響了西夏文化藝術的發展,而西夏所特有的文化特色也融入到了佛教題材的創作理念之中。因此,它有一般佛教藝術的內容和形式,也表現出明顯的地方和民族的色彩。

展覽中,還會看到西夏最具民族特色的器物扁壺。這種扁壺在西夏時期產量較大,主要源於党項民族的遊牧生活。他們長期生活於馬背上,流動性比較大,而扁壺體態輕盈,形狀非常適合在馬背或駝背上吊掛攜帶。故而成為了西夏人所喜愛的用於裝水、盛奶、灌酒的生活器皿。

褐釉扁壺(海原)

眾所周知,西夏制瓷業則是在西夏王朝建立後才發展起來的新行業,並且西夏瓷器的生產是在中原北方諸窯系的影響下發展起來的。雖然與宋、遼相比,無論在釉色、胎質,還是在燒制水平、技法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扁壺的製作還是非常精美的。扁壺的兩側有雙耳或四耳,以便穿繩提拿或攜帶,其造型可能從遊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變而來。有的壺腹部正反兩面各有一圈足,背面圈足起放置平穩的作用,正面圈足有對稱和加固胎體的作用;有的只有一側有圈足;也有小型扁壺沒有圈足。扁壺一般外表為褐釉剔花裝飾,也有黑褐釉素麵無紋的。西夏扁壺的工藝造型、紋飾內容、裝飾手法突出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造型新穎,風格獨特;其二,紋飾精湛,寓意深刻;其三,邊塞文化,古瓷之美。

西夏扁壺的釉色有著非常明顯的特色,即基本以黑、白釉為主。據史料記載,党項民族崇尚黑白為貴。李元昊於1038年建國,國號「大夏」,其意思就是「大白高國」、「大白上國」。《西夏書事》卷十一記載,西夏太子「冠黑冠」、「張青蓋」、「衣白衫」、「戴白氈」,視黑色為尊貴、崇高;白色為萬世興隆的根本,並且在西夏法典《天盛年改舊定新律令》中對色彩的尊貴和使用範圍作了嚴格的規定,表現了西夏人以黑、白為尊的審美觀念。

無角琉璃套獸

西夏景宗李元昊正式稱帝前的公元1036年(大慶元年),命大臣野利仁榮創製西夏文字。三年始成,共編構五千餘字,形體方整,筆畫繁冗,又稱為蕃書或蕃文。此一文字被西夏定為「國書」。西夏人上自佛經詔令,下至民間書信,均用西夏文字書寫。為方便人們學習西夏文字,西夏還編寫了字典。西夏文字結構仿漢字,又有其獨特之處。用點、橫、豎、撇、捺、拐、拐鉤等組字,斜筆較多,沒有豎鉤。單純字較少,合成字佔絕大多數。兩字合成一字居多,三字或四字合成一字者少。合成時一般只用一個字的部分,如上部、下部、左部、右部、中部、大部,有時也用一個字的全部。會意合成字和音意合成字分別類似漢字的會意字和形聲字,約佔總數的百分之八十。部分譯音字由其反切上下字的各一部分合成,類似拼音字。有的字以另一字的左右或上下兩部分互換構成。兩字多為同義字。象形字和指示字極少。書體有楷、行、草、篆,楷書多用於刻印,如佛教經卷的刻印;篆書散見於金石,如西夏碑文;行草常用於手寫,如經卷的抄寫。

部分展品

西夏文殘碑

此塊殘碑由砂巖雕鑿,陰刻楷書,所刻碑文筆畫勻稱,刀法工整,字形繁複,撇捺筆較多,筆力遒勁厚重,點劃穿插有序,構字和運筆十分講究,是不可多得的西夏書法藝術珍品。

西夏文字多為比較工整的楷書,大概是借鑑了唐代成熟的楷書風格。

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和本續》(局部)

木活字印本,通篇筆畫流暢,印製精良,具有木活字版印本特點,與泥活字版有明顯區別。1996年11月6日據文化部組織鑑定委員會鑑定,該文物是迄今世界上發現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它將木活字的發明和使用時間提早了一個朝代,對研究中國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藝具有重大價值。

印嬰戲蓮紋絹

西夏建國後,朝廷專門設立「織絹院」和「繡院」等,管理棉、麻和絲紡織業的生產,能生產出絹、紗、羅、綺、綾、錦、緙絲和刺繡等許多精美的絲織品,這件絹製品是西夏絲織業發展到一定水平的極好見證。

黑釉剔刻牡丹花四系扁壺

党項民族長期生活於馬背之上,能耐寒暑饑渴,長於騎射,而扁壺體態輕盈,形狀非常適合在馬背或駝背上吊掛攜帶,為西夏人所喜歡的用具,扁壺可能由遊牧民族盛水的皮囊演變而來。

鎏金寒山銅造像

青銅鑄造,實心,通體鎏金。

寒山,又名寒山子,是唐初隱居於浙江天台山的一位奇士。《全唐詩》收有他的詩文三百餘首,其詩文樸實自然,禪意深邃,風格獨特。《五燈會元》載其為人不拘小節,放浪形骸,稱得上是維摩詰式的出世高士,在佛教禪宗史、中國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

彩繪泥塑羅漢像

此像體態豐滿,神態怡然,形神兼備,紋飾線條流暢,技法運用純熟。

綠琉璃屋脊獸

口大張呈90度,舌捲起成「S」狀,兩角豎起,兩耳直立於後,造型誇張,極富動感。在西夏陵歷次的調查、發掘中,採集和出土的文物數以千萬計,其中建築構件數量最多,它是一個時代建築技術水平的重要標誌。

錫博新展丨絲綢之路上的神秘王國——西夏文物精品展

主辦: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 無錫博物院

時間:2018年11月3日——2019年1月6日

地點:無錫博物院西區二層臨展廳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風物誌」武威西夏木緣塔 解密神秘的西夏王國
    武威西夏木緣塔 解密神秘的西夏王國武威西夏木緣塔西夏人服飾在武威博物館有一件國寶級文物,也是「鎮館之寶」——西夏木緣塔。這件木緣塔造型奇特,保存完整,為西夏墓葬中第一次發現,是研究西夏葬俗以及佛教藝術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西夏是一個神秘的王國,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秘密。這件木緣塔,為何讓國內外專家學者如此珍視呢?
  • 東方金字塔解密神秘的西夏國,佛漢党項文化造就了輝煌西夏
    來到西夏陵,去了解這個史料記載較少的神秘西夏國,博物館建築挺宏大,但未開放(很遺憾不能更全面的了解西夏歷史),乘景區觀覽車先來看看東方金字塔吧!建於11世紀初至13世紀初,基於漢族文化、佛教文化、党項族文化有機結合,吸收了秦漢以來,唐宋皇陵所長,及佛教建築影響,構成中國陵園建築中別具一格的形式,每座帝陵都是坐北向南,呈縱長方形的獨立建築群體,規模同明十三陵相當,有東方金字塔之稱。
  • 西夏文化 | 武威亥母洞 西夏文化的天然博物館
    這些奇特的記載傳說給亥母洞籠上神秘光環。1927年,武威發生大地震,亥母洞倒塌,「窟中有寺,寺中有窟」的獨特佛教建築從此沉埋在瓦礫堆下。據藏文史料的零碎記載,未毀前的亥母洞裡,供奉著金剛亥母肉身像,洞口修建有佛堂;右邊有約一人高的釋尊香泥塑像,裡面有張屠夫的屍體;左邊是金剛持和度母像。外面佛殿裡有喜金剛等許多浮雕像,牆壁上繪有神變莊嚴畫。
  • 黑水城雙頭佛:流失海外的華夏文明和稀世珍寶,展西夏190年歷史
    在俄羅斯冬宮,保存著1件非常精緻的被稱為「佛教中絕無僅有稀世珍寶」的雙頭佛。這尊黑水城雙頭佛本是一件屬於我國的珍寶,它的不幸流失讓國內無數專家學者扼腕嘆息。西夏王國大力提倡佛教,修建很多寺廟和佛塔,並在佛塔內放置了這件形象傳神的泥彩塑雙頭佛,以寄託對佛祖的忠誠信念。
  • 西夏黑水城佛塔中的女屍,為何被囚禁700餘年,她究竟是何身份?
    引言西夏黑水城是古絲綢之路上現存最大的古城遺址,柳永在《一寸金》中曾寫道:「井絡天開, 劍嶺雲橫控西夏。 地勝異、錦裡風流, 蠶市繁華, 簇簇歌臺舞榭。」由此可見,西夏黑水城在當時十分繁榮,以至於後來關於它的滅亡也是眾說紛紜。
  • 「禿髮」 「殉情」 「麻魁」,鮮為人知的神秘白國之旅
    党項貴族李繼遷用了20年的時間,帶領族人流亡抗宋自立、兒子李明德用一生時間韜光養晦、孫子李元昊傳承基業,驍勇善戰,終於建立了自己的王國——「大白高國」,「大白高國」是西夏語翻譯而來,意思是尚白之國。3文字在這個與北宋、遼國分庭抗禮、處處標新立異的時期,李元昊還領導了西夏文字的創造,他令党項族大學者野利仁榮借用漢字的偏旁部首和造字法,創造了西夏自己的文字。
  • 西夏王陵:揭開一個消亡民族的神秘面紗
    很多人第一次聽到西夏兩個字,是從金庸先生武俠小說《天龍八部》。小說裡面的三大男主TFBOYS:來自大理的英俊活潑男段譽、契丹的豪邁颯爽男喬峰、少林寺的低調老實男虛竹。其中和尚虛竹被天山童姥所坑,破了色戒,意外地娶了身份顯赫的西夏銀川公主李清露。
  • 西夏黑水城佛塔的神秘女屍,發現時已被囚禁700多年,她究竟是誰
    看過鬼吹燈盜墓系列小說裡《龍嶺迷窟》的讀者,一定對西夏國黑水城這個地方不會陌生。當時搬山派的盜墓大師鷓鴣哨為了尋找雮塵珠,特意來到了這個極為兇險的區域。而鷓鴣哨在抵達黑水城後,還遇到了四個俄國「摸金校尉」,見他們欺負一對落難的母子,鷓鴣哨立刻出手相助,逼著4個俄國人跳了河。其實,這段並非是虛構,而是根據真實的歷史改編。
  • 銅奔馬、八景摺扇、西夏瓷器、鳩鳥胸針……哪一款武威文創產品入...
    原標題:銅奔馬、八景摺扇、西夏瓷器、鳩鳥胸針……哪一款武威文創產品入得了您的眼?「十三五」以來,武威市積極探索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新思路,構築了全域旅遊發展的新格局。西夏剔刻花茶具是借鑑現代茶具器型和出土的西夏茶具器型,採用西夏剔刻花瓷器工藝,純手工製作。茶壺表面的花紋是西夏剔刻花瓷器常用的折枝牡丹紋。西夏剔花溫酒壺,既是一款實用功能的器具,又具有觀賞收藏價值。圖案是西夏常用的纏枝牡丹紋,釉色是西夏瓷器最普遍的黑釉。另外,還有西涼樂器和「八鳥朝陽」系列產品。
  • 海上絲綢之路上的神秘山嶽文明
    這其中柬埔寨就曾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一個重要國家:柬埔寨東與越南為鄰,北與寮國接壤,西與泰國交界,南部面對暹羅灣,曾是一個擁有璀璨文明的神秘古國。中國古籍中很早就對柬埔寨有所記載:《後漢書》中稱其為「究不事」,《元史》中稱其為「幹不昔」或「甘不察」,在元代周達觀的風物誌《真臘風土記》稱其為「甘孛智」,而今天我們所使用的「柬埔寨」這一名稱是從明萬曆年間沿用至今的。
  • 銀川:西夏文明的吉光片羽
    這片沃土上曾經生發出一段燦爛輝煌的文明,它發明了自己的文字,並以精良的雕刻、冶煉技藝創造了華美的作品。不過尤為可惜的是,它們幾乎被悉數掩埋在黃沙之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們都是「傳說中的」故事。直到1972年對這裡進行考古發掘,神秘的文明才向世人展示了吉光片羽。一頭牛背後的傳奇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裡的一頭牛,向人們展露了一點線索。
  • 內蒙古最神秘的網紅景點,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描繪過的西夏黑水城
    黑水城名聞世界,西夏學從此誕生。然而相較於西夏藝術的豐富多姿,西夏藝術研究卻薄弱許多。按照《西夏藝術史》書中的說法,由於西夏滅亡後,元代未為其修史,從而資料稀缺,日漸邊緣,西夏成為中國歷史上幾乎被遺忘的王朝。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在王國維、陳寅恪、羅振玉等人倡導下,西夏文的研究才逐漸為學術界關注,然而藝術因自身的發展規律,以及龐大散佚的現狀,仍然是長期的空白。
  • 亦道亦佛:從宏佛塔《玄武大帝圖》看西夏道教
    摘要:西夏以佛教為國教,但是道教也有流行。1990年在寧夏賀蘭縣宏佛塔出土的《玄武大帝圖》,是西夏時期為數不多的道教題材的繪畫。此畫表現出了亦道亦佛的特點,也反映了宋代文化對西夏的影響,這對研究西夏境內乃至宋代道教的發展有重大的價值。
  • 《龍嶺迷窟》已更新,神秘的西夏黑水城,你知道它是現實存在的嗎
    劇中稱,黑水城在賀蘭山之外,是一塊風水寶地,而在黑水城有通天大佛寺,供著臥佛,比常人大一些,但是比的其他的臥佛又顯得小,安睡於蓮臺上,佛下有墓穴,墓穴有一座原本用來葬人卻被西夏人當成奇珍異寶的「藏寶庫」大殿。黑水城在現實中是存在的,它的位置在枯竭的額濟納河的下遊北邊的荒涼戈壁之上。
  • 涅槃重生:究竟是誰出於什麼原因對西夏陵進行瘋狂破壞?
    在佛教經典中,迦陵頻伽常被譯為妙音鳥。專家認為,這些迦陵頻伽可能被當作脊獸裝飾在西夏陵地標建築的屋脊之上。這些屋脊上的迦陵頻伽寄託著西夏帝王美好的願望,他們期望著美麗的妙音鳥可以帶來吉祥安康,也可以將他們引向美好的佛國世界。三號陵墓還有一個特殊的設計,這是三號陵墓的角闕,其他帝王的角闕均為中國建築中典型的收闕形制。
  • 老農意外撿到一石頭,上面記載一些文字,發現消失千年的神秘王國
    但是像中國這樣有著長久歷史歲月的國家還是比較少的,很多國家都淹沒在歷史長河中,一些古代王國的遺址,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身埋地下不見天。直到一些偶然的機會,意外的被人發現蛛絲馬跡,這些神秘消失的古國才重新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歷史中消失的古王國還是比較多的,比如說有名的古蜀王國,在一些歷史文獻中就有著相關的記載。這個王國應該是存在於公元前3000年左右,當時第一任國王是皇帝的兒子蠶叢。
  • 咬死成吉思汗的西夏王妃叫額乃幹?和丈夫把大量珍寶藏在了青海?
    青海當地的媒體在新華社之前,就報導過這個地方,稱其「山體極高,突兀直入雲霄,壁立千仞,遠遠望去,整座山透出幾分神秘。」從山下登臨山頂要花兩個多小時,古堡就位於山頂,是一座殘城,「由於年深日久,城門與牆垣多已崩塌,但其輪廓清晰可辨」。 具體的形象是這樣的:堡內地形複雜,南低北高。
  • 【談瓷】麥森瓷器和中國瓷器
    在易北河邊的廣場上建有其鍍金雕塑,和對岸的宮殿建築群遙相呼應。而在宮殿附近由麥森瓷廠燒制的瓷磚組成的長約百米的王侯隊列圖壁畫中,奧古斯都強力王的形象也被十分突出地表現出來。奧古斯都二世一生對中國乃至日本的瓷器有著狂熱的追求,這和當時整個歐洲盛行的一種對神秘東方以及瓷器的熱情是分不開地。
  • 如何欣賞中國古代雕塑?
    雕塑在中國並沒有像西方那樣的獨立地位,幾乎都是建築的一部分,處於從屬地位,但是雕塑一直被發展和創造。宗教雕塑宗教雕塑由於沒有嚴格的規則限制,所以在雕塑的風格和內容上有了一定的變化,自魏晉佛教傳入以來,佛教在中國大肆發展,因此,全國各地有很多的石窟與泥塑的佛像作品。
  • 探尋眼神的奧秘|畫家|安娜·卡列尼娜|雕塑
    古今中外文人、學者、畫家、雕塑家、小說家、藝術家或用文字揭示人的心靈,或用色彩描繪人的風貌,或用雕刀鐫刻人的神態,或用表演傳遞人的情感,無不對眼神的特殊價值傾注著極大的熱情——致力探尋眼神的無窮奧秘。這可能把故事神秘化了,但透過玄妙的氣氛。我們可以在藝術上悟出重要的道理:畫龍必點睛,只有點睛,龍才能活起來。因為點睛是關鍵之筆,藝術高手正是在點睛之時最能顯出其超人的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