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菲夢少女2》因為角色頭髮五顏六色,衣服打扮花裡胡哨而被家長舉報,認為該動漫作品的價值導向有問題,容易引發觀眾的盲目跟風,會造成不良的影響。
雖然該影片製作公司解析,發色只是為了提高人物角色的辨識度,但是依然無法換回被下架整頓的結局。
為何動漫發色也家長吐槽的重點,這是一個令人無法正常理解的問題,縱觀動漫發色的起源,其實菲夢製作公司已經解析得很嘗試,無論是日漫還是國漫,動漫角色的臉型設計幾乎是一樣,為了更好地識別人物,發色和髮型尤其重要。即使做到這樣的識別度,在不同的動漫,因為發色髮型撞臉的動漫角色還不少見呢。
動漫中的撞臉角色例如齊木楠雄&赤司徵十郎,夜刀神十香&神裂火織,新一&基德,特別是《名偵探柯南》裡面大部分的角色,只是換個髮型發而。
因為髮型發色出現的出名事件,恐怕就是「京都臉」。講述的就是京東製作的動漫角色,完全就是一個臉的建模,不同的就是眼睛的顏色、發色和髮型。歷史悠久的日漫如此,國產動漫出現發色來區別動漫人物,是再正常不過了,而且也只是《菲夢少女2》,國產動漫幾乎都會出現這種情況。
如果發色的不同,服飾的多樣化而成為家長舉報的理由,那麼髮型同樣會是第二個可能被舉報的情況,估計武藤遊戲、光頭埼玉、塞蕾絲緹雅、賽亞人會成為未來的躺槍人物。
因為發色而下架整頓,國漫的現狀處於一種什麼情況?從初期探索3D特色的國漫之路,從模仿日漫的劇情、建模、打鬥場景甚至是分鏡,國漫發展之路非常艱辛。於是有一些投機取巧的創作者,投機取巧,甚至直接抄襲,將一些日漫換湯不換藥。
經過一輪又一輪的輿論壓力,國漫開始走出自己專屬的動漫之路,小說改編動漫,特別像《鬥羅大陸》這類的動漫作品已經讓國漫達到一定的巔峰。但是眾多小說漫改的題材中,也有優良之分,打碼、大尺度、超出觀眾的價值觀的問題隨之出現,出現一些因為觀眾模仿動漫的劇情的事故,讓某些國漫成為了整頓的對象。
國漫的現狀就是,已經被定性為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產物,甚至是關乎小孩子身心健康的娛樂讀物。國漫開始出現一種尷尬的局面,暴力、不合乎價值觀、外露的情節都需要規避。國漫開始極少出現那種,極其黑暗,反應社會時弊,抑鬱,恐怖的作品。
而且大部分作品都是被家長舉報,而出現的大問題,國漫開始越來越重視家長這樣的生物,現在連發色也能夠舉報成功,可見家長對動漫的影響有多大。
國漫過去一些大事件。《喜羊羊》因有孩子模仿生火而被舉報,《熊出沒》因為有孩子模仿使用危險工具而被舉報,《魔方大廈》因為過於詭異被舉報。今有《菲夢少女》的發色過於繽紛多彩而被舉報。
國漫的畫質粗糙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國漫仿寫題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國漫抄襲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用國外的作品打著國產原創的旗號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國漫發展遇到的障礙越來越多,但都能扛著跨過。而現在的國漫最大的障礙,反而是「家長」。
動漫公司創作出來的作品,並非都是「子供向」的作品,但是你不能限制觀眾的類型,當孩子看到語氣不適合的動漫作品的時候,家長就會出現來聲討,這個不適合孩子觀看,那個不適合孩子觀看,但是家長可否聽過一句話:家長陪同收看。
這句話表面是叫家長時刻陪同收看並指引,深層的意思是,家長有責任指導孩子那些適合孩子觀看。而不是當孩子看了不適合的動漫,而將責任歸咎在動漫公司身上。
誰也想不到,現在國漫的發展很快,但家長反而成為了國漫最大的「障礙」?隨著網絡的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很多孩子都能夠很容易地接觸到各種各樣的動漫作品,有時候,家長的舉報對於動漫公司來說是措手不及。
家長是否應該精力更多地花在知指導孩子身上?因為發色也被舉報下架整改的《菲夢少女》也是夠倒黴了,或者孩子今天不看菲夢少女,明天又其他發色的動漫作品,估計這個家長也沒有清閒的時間了。
如何定性家長舉報之事。當然事到如今,動漫公司也只能下架整改了,估計會將角色的頭髮都統一修改為黑色吧。家長舉報這件事無疑在動漫界產生很大的反響,但是估計偶然一件事而已,估計對其他動漫作品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