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相信各位也都聽聞過這樣一段資訊:國產動畫人物因「染髮」而被舉報下架!
此事一度刷上了熱搜榜單前列,也成功惹怒了無數動漫喜好者,畢竟你只要稍微懂得內容創作技巧,你又怎會不知所謂的頭髮色彩其實只是用作劇中人物的辨識度增加,以及性格的具象化呈現---
不同顏色通常代表不同的角色性格,比如紅色往往與活力陽光相關聯...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如此荒誕的事情終究還是在21世紀的當下發生了,不僅如此,「動漫被舉報整改」的事情自2020年開年以來已然不是第一次出現了。
就在4月底,那部被譽為國漫之光的《一人之下》也同樣陷入至被舉報的囹圄之中---
不到3個月,居然相繼出現了兩回足以引起廣泛關注的動漫舉報事件。這一來離不開被舉報作品的名聲,也同時關聯著舉報者理由的荒誕,但更重要的是:在這兩起舉報事件中,動漫發行方均採用了怯弱的態度,在收到舉報通知後,立馬做出下架決定!
《一人之下》在舉報者發文兩個小時候後下架整改,金鷹卡通同樣迅速下架了《菲夢少女2》 並承諾整改滿意後方才再度上線...
在很多人看來,目前國產動漫的生存現狀是極其卑微的,是不太可能具備所謂的「崛起希望」的。
但以我之見,其實所謂的希望一直都存在,只是作為喜歡動漫的你我並無緊緊抓穩,從而讓家長們一直掌握著主動權罷了。
所以今天這期內容我將會結合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下稱塔勒布),這位在風險管理學界擁有著權威地位的大師的哲學觀點,來給各位詳細解讀這樣一個問題:為何家長舉報動漫,一舉一個準?
塔勒布不僅是我非常敬佩的實幹型學者(一邊參與運營一邊進行思想輸出),他同樣是我非常敬佩的大V們的偶像(如萬維鋼和喻穎正(老喻)等),而在過去十多年時間中,塔勒布也憑藉《黑天鵝》《反脆弱》《隨機漫步的傻瓜》等有關風險管理的著作名躁學界,被譽為「黑天鵝之父」---
我們這篇文章要提到的觀點來自塔勒布的一篇名為《最不寬容者獲勝:少數派的專制》 的長文,而就在其中,塔勒布提出了一個極具哲學味兒的洞見:have a skin in the game(中文為:玩真的)。
在塔勒布看來,社會的變化並非靠民主推動的,也往往不是靠極權政府一意孤行的,而是因為某少數派的較真和堅持,因此走向了不太一樣的道路。
比方說超市貨架上印刷著「清真」二字的食品,馬路上的殘疾人輔助設施,飛機餐裡不允許加入花生的規定(部分人會花生過敏),以及在某某班級中開辦討論會時所採用的語言(只要有一個人不會說粵語,那甭管是否是廣東學校,人們都會一致選用國語來交流)---
在過去,我們會認為如上選擇只是出於對少數人的扶持,但塔勒布在這篇長文給我們揭露了另一個洞見:最不寬容者獲勝。
「寬容」一詞說實話在國內已經達到了濫用的程度,甚至對於某些90後來說,雖然年紀輕輕卻已然走上了佛系道路。這或許關聯著我們長期接受的儒家文化的薰陶,而孔子的那句「仁者無敵」也早已成為了國人安身立命之根本。
也就是說,甭管你是否發自內心的寬容他人,只要你是想要無敵,你就得自動自覺的選擇寬容---
但塔勒布告訴我們這全錯了!
真實世界的運行法則是掌握在少數較真者手上的,而往往選擇寬容的人,也只會淪為他人理念的俘虜---只要某少數人固執己見,大多數人覺得無所謂,那相應的社會習俗便會朝向那小部分人的設想。
這裡補充一句,其實相類似的思想也曾經被哥德爾提出,當年的他正在美國入境大廳翻閱美國憲法並指出了如此漏洞:「如果有個政黨禁止言論自由,那麼美國憲法是否也要保護這個政黨的言論自由?」
很顯然,所謂的寬容往往只會讓自己陷入至被他人利用的境地,而要在現實世界中保有自身的自由,那就一定得用較真的態度去面對所有的事情。
大致了解了塔勒布的「have a skin in the game」的較真思想,我們再來回看國產動漫被舉報事件。
為什麼家長舉報動漫,能夠一舉一個準?
《一人之下》苑陶已從綠裝換成藍裝了...
其實答案很簡單,因為在對待動漫作品的態度上,家長們持有的較真程度,遠不是動漫迷可以媲美的。
當然,也不是說家長這種生物曾被動漫作品烙下了XXX童年陰影,更不可能是XX動漫造成了家破人亡的局面。
他們表面上針對動漫,但事實上也只是為了給自家孩子營造一個健康成長環境而已(雖然這裡面存在極為荒誕的偏見)。歸根結底,這不是動漫的問題,而是牽涉著孩子養育的關鍵事情---
行文至此,相信各位也都明白其中的嚴峻性了。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番話早已被家長奉若聖經,而具體到生活當中,我們便屢屢看到所謂的天價學區房,天價補習班等等讓人毛骨悚然的事物出現。
而這個事情也曾被《天空之城》這部人氣電視劇給極致的詮釋了出來,為了能夠讓孩子們繼續保有社會前0.1%的地位,家長在孩子仍未出生的時候便已然設計好了一整套的成長方案,並為孩子能夠獲得名師的教導而勾心鬥角,甚至還引發了一系列可怕的悲劇---
家長對孩子成長的關注絕對是旁人媲美不了的,尤其在所謂的「沉沒成本」心理影響下(人們往往會對已經投入的資源懷揣強烈的不舍感),家長更不可能允許任何一絲有可能損害孩子成長的事物出現。
再加上對動漫作品帶有的普遍偏見(認為動漫就是低幼年兒童的專屬),因此不能出現任何尺度過大的事物,也因此導致了過去近20年來一系列荒誕不經的舉報事件。
從《藍貓淘氣》到《熊出沒》再到最近的《一人之下》,國漫的門面不斷變化,但舉報的風氣卻一脈相承的延續了下去...
當然,俗話有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家長們為自家孩子的成長較真以待的同時,我們看到的也只是動漫迷們不痛不癢乃至佛系的作為而已---
「還是跪著舒服,習慣了」
「國漫真的太卑微了,想哭啊」
「我就想問一下什麼時候動漫能夠分級?」
「禁就禁吧,反正我有網盤以及懂得翻牆」
動漫迷的吐槽是不少的,但歸根結底也只是在發發惱騷而已,對比起大舉舉報旗幟的家長,我們也只懂得抱著鍵盤在屏幕前抱怨。甚至其中的部分者還抱有著無所謂的態度,私以為翻牆就能搞掂一切。
但很顯然恰恰因為這種只懂得發發惱騷和佛系以待的想法,於是國產動漫便屢屢陷入至被舉報下架的囹圄之中。
哪怕《一人之下》和《菲夢少女2》的出版方都深知他們的受眾是動漫迷而非家長,但他們也會礙於家長在舉報事情上的較真以及動漫迷在反抗行為上的佛系,最後選擇了立馬下架的行為,避免事情繼續惡化下去---
什麼叫做「have a skin in the game」?相信中國家長們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以及動漫作品的舉報問題上,均已淋漓盡致的詮釋了。
當然,動漫迷也不是就只能夠坐以待斃了,只要我們在此時此刻開始用較真的態度去審視動漫舉報問題,那國產動漫還是能夠重獲崛起希望的。
如何較真?我們可以向偉大的馬克思學習。
作為我們中國人民的好朋友,也是目前社會主義國家發展綱領的提出者,卡爾·馬克思想來也無愧世界最知名的思想家之一的頭銜---
一般來說,當我們在商業合作中遭到了欺騙或者在工作中被老闆壓榨了勞動力,那我們也只會針對實行暴行的商家和老闆予以吐槽,或者採取點對點的法律訴訟。
但馬克思思想的精妙地方在於,他洞察到了個體生產者背後的階級共性,將全世界的生產者都視作為「無產階級」,而將實施勞動壓迫的僱主視作「資本家」。
這不是一場小打小鬧的權益訴訟,而是永恆貫穿的階級鬥爭,他不斷的呼籲全世界的無產者要團結一致共同對抗萬惡的資本主義。
不僅如此,為了讓階級綱領能夠更深入人心,好讓所有人都能夠體會到資本家的嗜血本性,於是他在書中也曾到出過這樣一番駭人的說辭---
「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
從個體權益到階級對抗,這就是馬克思思想的升華之處,也是他的理念之所以能夠得到普遍認可並持續推行的關鍵原因。
相類似的事情其實我們也能夠借用到國產動漫。憑什麼動漫就只能夠是動漫呢?憑什麼動漫被舉報也就只能夠屬於動漫圈的內部事件呢?
如果你們曾如此想像,那關於動漫被舉報的事情就永遠不可能尋覓到解決之道。
唯獨借鑑馬克思的洞見,將動漫也視作為無差別的內容創作中的一員,並死死的將動漫的發展和國家文化興衰捆綁在一塊(動漫被舉報相當於文化被扼殺),並大舉起文化復興的旗幟,持續且大聲的在各種媒體渠道吶喊。
只有如此較真的作為,我們方才可能完成文化復興的宏願,也才可能給我們自己以及後代構建出一整個「動漫友好型」的發展環境---
因此,國漫崛起還得從你我的一次策略性(記得,動漫不單單是動漫,它還是文化的關鍵組成部分)較真行為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