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遙遠的三皇五帝,歷史上哪些皇帝稱得上是好人呢?)
皇帝和「好人」似乎從來都搭不上邊。
畢竟「好人」這個詞是從道德層面上對人進行定義,而皇帝呢?要臉您就當不了皇帝,在戰亂時期率兵徵戰開國定鼎,一將功成萬骨枯,歷史上英明的開國君主們誰手上沒有點斑斑劣跡,劉邦屠過城,柴榮屠過城,趙匡胤縱容小舅子吃人肉,朱元璋算好人?天大的笑話。
和平時期雖無戰事,但朝堂上的派系、權利之爭同樣是腥風血雨激烈萬分,英明的唐太宗因為讖語殺了李君羨,懦弱的宋文帝殺了檀道濟,目前被洗白成好皇帝的明英宗也殺了于謙,宋高宗殺嶽飛這點子齷齪心思咱們也心知肚明。所以歷數中國歷史,甭管是明君還是昏君,為了保住屁股底下這個寶座都是寧可錯殺一千,絕不放過一個,也對,能夠坐上這個炸藥包的有幾個是易與之輩?
那麼真的有這麼絕對麼?歷代的皇帝中有沒有哪個稱得上是道德標兵呢?
(劉盈給我們留下的印象不外乎是軟弱,怯懦和無能)
我認為還真有,這皇帝大家還不陌生,他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兒子,大漢的第二任皇帝孝惠帝劉盈。有人會奇怪這個歷史上著名的窩囊廢何德何能被稱為「好人」?您聽我講講他的事跡,看看這人算不算好人,當然這也只是我的一家之言,您要覺得我說的部隊,咱們可以一起討論分析。
西漢開國君主劉邦是個好皇帝,也是個好領導,但同樣也是個徹頭徹尾的混帳玩意。他冷血,趨利,狠毒且絕不婦人之仁,即使面對家人,劉邦利用的心思也多於骨肉親情。
(在項羽威脅要將劉太公煮成肉羹時,劉邦無恥的說既然如此你要分我一杯羹!)
對父親劉太公他能說出「分我一杯羹」這樣的混帳話,而作為兒子的劉盈就更慘了,項羽大破諸侯聯軍時劉邦倉皇逃亡,在半路上遇到了與母親失散的劉盈和魯元公主兄妹,一開始劉邦還盡了父親的責任帶著兩個孩子一起逃亡,可隨著喊殺聲越來越近—「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他直接把兩個孩子給踹下馬車......
(說句實話,要不是夏侯嬰拼死保護,劉盈估計在那場動亂中便會喪命)
在這種危機情況下兩個孩子要是被踹下了馬車哪裡還命在?劉邦這種行為明顯是要棄卒保帥,兒子死了還能再生,要是因為他們兩個影響到我逃跑怎麼辦?這話夠不要臉的了吧,但就這樣無恥的話還有人洗哪,說在那個極端的條件下劉邦做的是最優解,畢竟為了霸業犧牲劉盈也很正常。
您大可以站在全局的角度上分析,但如果您是劉盈,在這種情況下被父親踹下馬車您會怎麼想?平日裡父母不給生活費咱們都能說上半天,劉盈可是直接沒命啊!
(劉邦稱帝後寵幸的是戚夫人為他所生的幼子劉如意,還斥責劉盈為「不肖子」)
要不是有夏侯嬰幾次三番不放棄(劉邦踹一次,夏侯嬰就下車把這兩個孩子抱上來,急的劉邦連夏侯嬰都想殺),估計我們也看不到這位漢惠帝了,但老劉對兒子的傷害還不止於此,統一天下後劉邦又嫌劉盈懦弱,天天抱著幼子劉如意斥責劉盈是「不肖子」(說句實話像劉邦這種地痞無賴著實不是什麼好事兒。)甚至在戚夫人的慫恿下打算廢太子改立劉如意。
劉邦決定下來的事兒就算是滿朝大臣激烈反對都無濟於事,當時危險到什麼程度?呂后顧不得皇后之尊親自下跪向保太子的周昌下跪—呂后側耳於東廂聽,見周昌,為跪謝曰:「微君,太子幾廢。」。
(要是沒有商山四皓為劉盈撐場子,很難想像劉邦會不會真的做出點廢太子的事兒來)
好在張良獻計請來了商山四皓,這四個老頭兒的出現讓劉邦意識到了太子已經有了足夠的人望,為了江山社稷穩固,劉邦只能捏著鼻子無奈的放棄了這個打算,畢竟在這個老流氓心裡最重要的還是江山社稷,什麼愛妻愛子,在大漢基業面前犧牲了也沒啥。而劉盈,這個從小就吃苦的孩子經歷了種種磨難終於登上了帝位。
劉盈登基後,掌握了政權之後呂后開始瘋狂報復,不管是戚夫人還是劉如意,甚至是那些無辜的劉姓宗室都成了報復對象,呂后用殺戮來盡情宣洩這麼多年來的怨恨和怒氣。而與母親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劉盈,這位皇帝絲毫沒有任何報復,秋後算帳的想法,他只是將這些年的委屈默默地埋在心底,仿佛從來都沒發生過。
這就是我始終不能理解的,劉邦這個老無賴,呂后這個權力狂是怎麼生出劉盈這麼一個絕世白蓮花(這是褒義詞,和那些「聖母婊」完全是兩個概念),只能解釋為呂后被劉邦逼成心理變態前應該是個好母親,她對劉盈的教育讓這個孩子即使遭遇到了再多不幸都不會將怒火向無辜之人身上發洩,即使身處黑暗,劉盈依舊嚮往光明。
(即使是當了皇帝,劉盈依然把劉肥當成大哥而非臣子,甚至願意冒著生命危險保護他)
惠帝二年齊王劉肥(劉盈的哥哥)進京,劉盈設宴款待,雖然身為皇帝,劉盈內心依然把劉肥當哥哥而非臣子,於是按照民間規矩讓劉肥坐了上座。呂后看見了很不爽,我兒子可以提,但是你不能坐,既然你坐了,那我就讓你死。於是呂后派人獻上毒酒打算毒死劉肥。劉盈看著老娘神色變幻就知道這事不對,於是乾脆搶在劉肥之前將這杯酒端起打算給母親祝壽,看著兒子端起了這杯毒酒,呂后表示???於是她趕忙找個藉口將杯子打翻,毒害劉肥的事情也不了了之。
從這個故事裡我們一方面感慨於呂后勢力之大,當著皇帝的面諸侯王說殺就殺!不過劉盈反應也很乾脆,你要殺我大哥,我就替他去死,看咱娘倆誰更狠!
可以說劉盈並不像後世的皇帝急著在兄弟面前立威,搞出一副昔日為兄弟,今日為君臣的派頭,他仍然很自然的把劉肥當大哥,並且為了保護他不惜冒生命危險(雖然他知道呂后一定不會讓他喝下這杯酒的),劉盈對兄弟們的感情是真誠的,對劉肥如此,對劉如意也是如此。
(呂后當政後開始殘酷報復戚夫人,讓她穿著粗布衣服舂米,同時把魔手伸向了劉如意)
劉肥好歹早早地就當了齊王,兄弟倆自始至終都沒啥衝突,但劉如意是誰?劉盈娘倆的頭號政敵,當年呂后母子如此窮迫窘辱,擔驚受怕就是拜戚夫人母子所賜,對於呂后,戚夫人是搶了夫君寵愛的情敵,對於劉盈,劉如意更是要搶他太子之位的政敵,所以劉盈母子和劉如意母子,那是不死不休,勢不兩立。
但作為戰勝者的劉盈絲毫沒有追究劉如意政治責任的意願,這時候的劉如意還在太太平平的當著趙王呢。有人會說這也沒啥啊,我也能做到。那我只能說您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了,畢竟因為網上幾句評論網友們都能吵的咬牙切齒,恨不得分出個你死我活,真要讓那些個脾氣暴烈些的、心胸狹隘些的老兄當了皇帝,像劉如意這樣的哪裡還有命在?更何況就算是劉盈把劉如意殺了,也有人可以輕飄飄的解釋一句:政治畢竟是殘忍的,誰讓他劉如意生在帝王家!
但劉盈沒有。
這個年輕人是這樣的溫潤而敦厚,面對劉如意(雖然劉如意人也不壞,戚夫人是個戀愛腦,但我絲毫不懷疑如果讓劉如意當了皇帝,劉盈的日子絕對不會好過)母親呂后一直是恨得咬牙切齒,但劉盈對他卻只有關心和愛護,他並不在乎如意分去了父親的所有寵愛,劉盈只知道這是他的小弟,是要好好保護的弟弟。
(趙王劉如意)
不久之後呂后迫不及待地召趙王劉如意進京,劉盈知道母親這是連掩飾都懶得做,直接要動手殺人了。為了保護劉如意,年輕的皇帝不但親自到霸上迎接如意,而且和劉如意食則同桌,寢則同床,愣是讓呂后找不到一點機會下手。面對這樣一個不開竅的兒子估計呂后也恨得慌,老娘這麼做可不都是為了你麼,想想咱娘倆當年過得何等擔驚受怕,你小子怎麼還是這樣婦人之仁!—「帝慈仁,知太后怒,自迎趙王霸上,與入宮,自挾與趙王起居飲食。太后欲殺之,不得間。」
您說劉盈爛好人也好,無原則也罷,但歷史上有哪個皇帝會像這樣去照顧競爭對手?李建成和李元吉被殺,老八老九被凌虐致死,就算僥倖撿了一條命,曹植被囚禁半生,胤褆、胤礽、胤禵這些人半生蹉跎,光陰虛度,已經登上帝位的勝利者都在忙著立威,忙著殺人,誰還會在乎你這個失敗者?
(劉盈千防萬防,終究讓母親找到了機會要了弟弟的小命)
但劉盈不是如此,這可能和他的幼年經歷有關,童年的小劉盈是缺愛的,他很少見到父親,也很難在顛簸動蕩中享受母子天倫,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形成兩個極端,或者對感情嗤之以鼻,極端排斥,或者把感情看得極重,而劉盈屬於後一種,他對如意的保護不是作秀,他是真心希望兄弟和睦。
但呂后終究沒讓劉盈這個願望實現,有一次天不亮劉盈帶著隨從們外出打獵,而劉如意年紀幼小賴床無法跟隨,劉盈看著睡眼惺忪的弟弟也不忍心喊醒他,想著用不了幾個時辰就能回來便放心前去射獵,可劉盈回來後看到的卻是冰冷的死屍,剛剛還呼呼大睡的弟弟被母親灌了毒酒,就此一命嗚呼。劉盈悲痛萬分但又無可奈何,因為下手的是他的母親,給與他生命並同患難的母親。
呂后殺死劉如意後並沒有停手,作為情敵兼政敵,呂后要好好的折磨戚夫人一番,於是歷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刑罰誕生了,呂后將年輕貌美的戚夫人做成了「人彘」,用來宣洩搶自己老公,奪兒子皇位的怨恨,於是戚夫人被砍掉四肢,挖出眼鏡,耳朵被燻聾,舌頭被割掉。可能自己欣賞還不太過癮,為了分享快樂,呂后把兒子也喊了過來,看著在廁所裡血肉模糊不斷蠕動的「東西」,劉盈看的又是害怕又不知所以,呂后還十分熱心的讓劉盈猜謎,你看這東西究竟是啥?A、怪物 B、外星人 C、你戚阿姨。
(劉盈的死更像是對母親的抗議和對劉如意母子的贖罪,皇帝在自己的黃金年華鬱郁病死)
還沒等劉盈從震驚中反應過來,呂后就喜滋滋的告訴他這可是當年在你父皇面前要廢你太子之位的戚阿姨啊!劉盈什麼反應?他—「乃大哭,因病,歲餘不能起。使人請太后曰:『此非人所為。臣為太后子,終不能治天下。』」後人們談起這件事兒來往往指責劉盈懦弱無能,面對呂后的擺弄竟然毫無反抗之心,只知道默然忍受,最後終日淫樂早早的去見了他父皇,和弟弟文帝比起來,劉盈簡直是太無用了!
劉盈為什麼死?因為他還有良心,他還知道廉恥。如果說母親殺弟弟如意還能解釋是報仇,但用這樣殘忍非人道的方法對待戚夫人,劉盈已經知道母親「非人」,現在的她徹底癲狂,迷醉於權利之中。
自己能怎麼辦?囚禁甚至殺死母親,自己再執掌大權成立一番事業?這對雄才大略的皇帝來說都不算啥,就算仁愛如文帝,照樣可以不動聲色的逼死舅舅和弟弟,但劉盈做不到,這是他的母親,這是個善良懦弱的普通人,即使他是天底下最尊貴的皇帝。
(拋開盛世明君的頭銜,朱棣是個徹頭徹尾的變態和流氓)
說起來也很諷刺,這樣一個善良的好人,人們談起他來評價卻是「懦弱」、「仁弱」、「無能」。的確是這樣,政治有時候不講廉恥,英明的君主註定與好人無緣,朱棣一生因靖難多次濫殺無辜,手段極為變態且無人性。幾個簡單的例子就能看的您毛骨悚然,比如反抗他的臣子茅大芳被殺,妻子被發配教坊司凌辱致死,朱棣怎麼處置的?「著分付上元縣,抬去門外,著狗吃了。」而建文帝的親信大臣齊泰和黃子澄被殺後,「有奸惡齊泰的姐並兩個外甥媳婦,又有黃子澄妹,四個婦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條漢子看守著。年小的都懷身孕,除生子令做小龜子,又有三歲小的女兒。」他的女性親屬們被二十幾個男子輪,懷孕後若是男的發配到妓院當龜公,女的呢?朱棣批示:「由他不得,長到大,便是一個淫賤材兒。」這哪裡是什麼盛世英主?他和以殘暴著稱的高洋、石虎這些變態又有什麼區別?
這就是歷史和政治的殘酷之處,也許你心狠手辣,變態殘忍,但只要你能夠開闊疆土建功立業,後世提起你來照樣是一片歌頌之聲。
所以後世人看劉盈的行為如同在看笑話,對啊,一個合格的政治家永遠不會有婦人之仁,為了大多數人的利益,有些人一定會被犧牲。我們並不否認這一點,但劉盈的出現就如此殊為可貴,作為勝利者的他會為劉如意、戚夫人這樣的「被犧牲者」而悲傷、難過。在很多人看來劉盈是個傻子,他不是個合格的政治家,也沒辦法和後世的英主相比,但他在位期間清靜無為,讓百姓休養生息,仍然為漢朝的發展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劉盈乾淨,善良,他就像一縷清風吹入深宮院牆間,給表面光鮮亮麗,實際骯髒齷齪的宮廷帶來一些人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