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的十忌與十悟

2021-01-14 騰訊網

為人處世,敗於10忌

1、自私、自負、自滿是故步自封的「絆腳石」。

天下皆知取之為取,

而莫知與之為取。

——《後漢書》

自私的人往往以自我為中心來考量取捨,有時甚至是斤斤計較、錙銖算計。自私者沒有朋友,不懂得為人等於為己、幫人實質幫己的道理。

自滿和自負本質上都是一種對自己的盲目認知,是輕別人只重自己的思維和心理。」自負自滿是「攔路虎」,是一個人裹足不前、止步於成功的開始。

2、虛榮、虛偽、虛假是進步前行的「障礙物」。

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

處其實,不居其華。

——《道德經》第三十八章

虛榮者貪圖的是表面上的榮耀,是自尊心的放大和扭曲;愛慕虛榮的人往往希望通過快捷的方式獲取自己想要的東西,有時甚至不擇手段。

虛榮、虛偽、虛假的人或許可以一時走得快,但絕對走不遠,它是一個人進步前行的「障礙物」。

3、浮躁、急躁、暴躁是功敗垂成的「加速器」。

有才而性緩,定屬大才;

有智而氣和,斯為大智。

——清·金纓

淺水喧譁,深水沉靜,欲成大事,得學會沉穩。

急躁、暴躁缺失的是理性、理智和沉穩,很多事情就因為沒有「、控制住和把握好自己而釀成不可收拾的結果,導致前功盡棄。

4、放肆、放縱、放任是身敗名裂的「致命傷」。

人能克己身無患,事不欺心睡自安。

——元·馬致遠

一個人說話要說三種話——有思考的話、有分寸的話和有選擇的話。

如果口無遮攔、信口開河,甚至口出狂言,那麼說之前你是話的主人,說之後話是你的主人,必將覆水難收。

5、媚俗、世俗、庸俗是自甘墮落的「迷魂湯」。

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謂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人可以隨俗但不可以媚俗,媚俗是一種討好、取悅、迎合和遷就的行為,有作為的人是追波逐浪而不是隨波逐流,懂得示好但絕不一味討好。

世俗是殘留在人身上的一些不良習氣,貪財、勢利、見利忘義等,都是世俗的表現。在這樣一個世俗社會裡,要知世故而不世俗,雖不可能超然脫俗,卻不可沾染世俗低俗。

6、不知足、不知恥、不知畏是失敗的「通行證」。

君子有三畏:

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

——《論語·季氏》

做人要知足,如果不知足就會把利益看得過重,會為每一次的不如意不如願而焦慮、抓狂、耿耿於懷,甚至無法釋懷、失落失衡。

人可以無知但不能無恥。無知不可怕,只要加強學習,就會從無知到「有知」。

人也要有所敬畏,知曉做人做事的尺度,知道底線在哪裡、邊界是什麼,明白出界意味著出局、越線等于越軌。

7、盲目、盲從、盲幹是事倍功半的「墓志銘」。

智者順時而謀,愚者逆理而動。

——南朝宋·范曄

盲目就是沒有方向、看不清目標;盲從就是沒有主見、缺少主心骨,盲從的人常常隨波逐流、人云亦云;盲幹就是做事沒有章法、不講道理。

8、勢利、功利是鼠目寸光的「自畫像」。

眾人重利,廉士重名,

賢人尚志,聖人貴精。

——《莊子·刻意》

「貧居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這是勢利者的真實寫照。對有錢有財、有權有勢者百般趨奉、卑躬屈膝,反之則輕視疏離,乃勢利者的通病。

勢利功利皆因一個「利」,《圍爐夜話》中說「人品之不高,總為一利字看不破」,重利品不高。過於重利,將鼠目寸光、為利所困。

9、鬆懈、松垮、鬆勁是我行我素的「麻醉劑」。

堅實在於鍛鍊,鍛鍊在於自覺。

——毛澤東

鬆懈的多半是思想和心理、精神和情緒,表現出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不堅定。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散一尺。當一個人思想鬆懈之後,就會作風鬆散、行為松垮、做事鬆勁。

自由散漫慣了是很可怕的,人是需要一種精神和一股氣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絲鬆懈和退卻則會一瀉千裡。

10、圓滑、油滑、狡猾是待人接物的「假面具」。

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

——包拯《明刻本附錄》

當今,有不少人視圓滑為中庸,甚至奉圓滑為圭臬,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這就顛倒了是非、混淆了對錯、模糊了好壞、弄壞了風氣。

圓滑的人表現得都油嘴滑舌,不踏實、不正經,給人輕浮之感,讓人反感。狡猾則更進一步,是圓滑油滑的一種極致,它詭計多端不可信,陰險奸詐不可交。

為人處世,成於10悟

1、能力、動力、定力是站穩走好的「支撐點」。

知止而後有定,

定而後能靜,

靜而後能安,

安而後能慮,

慮而後能得。

——《大學》

能力決定「能做什麼」;動力決定「想做什麼」;定力決定「敢或不敢做什麼」;三者具備則決定你「做成什麼」。

當下,最為可貴的是定力,能夠擋得住誘惑、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坐得住「冷板凳」,能夠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

有能力沒動力,能力打折扣;有能力有動力而沒有定力,一切全白廢。這三者好比「三足」可以鼎立,讓人站得穩、幹得好、走得遠。

2、能幹、能處、能忍是進步前行的「大階梯」。

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

寬以居之,仁以行之。

——《周易·乾》

一個人能幹是一種素質,能相處善團結是一種境界,而能忍得住一時的委屈、不公和苦痛則是一種修煉。

能幹在於不斷地學,不斷地幹,學中幹、幹中學,逐漸就會幹起來。能處在於能否寬容、包容和理解、信任,世界再大大不過包容的心,寬容、包容才能融合、融洽、融入。能忍在於能否看長遠、想大局,唯「風物長宜放眼量」,才沉得住氣、吃得了虧、受得了罪,「事不三思總有敗,人能百忍自無憂」。

能幹、能處、能忍好比三個大的階梯、三道大的門坎,跨過去、邁過去了,便能順利地往前走。

3、想法、說法、辦法是能力高低的「三級跳」。

未有知而不行者。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王陽明

一個人的能力水平有兩次飛躍,一次是把心裡的想法變成說法,另一次是把口中的說法變成實際的辦法。

人人皆有想法,然而要把想法說出來,而且「說清楚、講明白」,讓人「聽得進、記得住、用得上」,則大不一樣。如果再能夠把這些想法,付之於行、見之於效,那便是大智慧。

4、學識、見識、膽識是成大器者的「好法寶」。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論語·子罕》

學識是一個人的知識量;見識是一個人的經歷,是一種經驗的積累,一種胸襟和眼界。有學識沒見識,容易孤芳自賞、剛愎自用,坐井觀天乃至夜郎自大。

一個人的所見所聞會改變一生,不知不覺則葬送一生。每個人要麼讀書,要麼旅行,靈魂和身體總得讓一個在路上。

膽識就是膽略和氣魄,有膽識便是有勇有謀,膽識是學識和見識的體現。「三識」兼備才是一個真正有文化的人,才具備了創大業、成大器的法寶。

5、知足、知不足、不知足是人生航程的「校正儀」。

知足者仙境,不知足者凡境。

——明·洪應明

做人做事關鍵在人生的價值取向,人生知足、做人知不足、做事不知足,這樣才會不折騰、不停步,才會真正拿到了人生價值的「金鑰匙」。

知足者樂,知不足者勇,不知足者進。處理好了三者的關係,就走出了自我的小天地,走進了人生的大天地,就會找到準確的人生定位。

6、眼力、魄力、毅力是實現夢想的「硬翅膀」。

精於義者,眼界大心地平;

徇於利者,眼界小心地險。

——清·胡達源

一個人能不能獨具慧眼,能不能入木三分,能不能見微知著,就看眼力是否犀利、敏銳和獨到。眼力能使自己心明眼亮,不迷惑、不茫然、不平庸,能夠鶴立雞群、高人一籌。

有了眼力,還得有果敢的魄力和堅韌的毅力。有了魄力就能牢牢捉住稍縱即逝的機遇,搶佔制高點;有了毅力就能堅持堅持再堅持,就能走出人生的沼澤地,鍥而不捨地一直向前走。

7、平和、平靜、平淡是快樂幸福的「主打歌」。

世間最平和的快樂就是靜觀天地與人世,

慢慢地品味出它的和諧。

——三毛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物我俱忘,任天外雲捲雲舒。」這是一種境界,更是一種心態和狀態,如何讓平和、平靜、平淡成為一種常態,需要沉澱和修煉。

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對人平和、對名平靜、對利平淡,始終保持著平和之狀、平靜之態和平淡之心,始終對身外之物「看得透、想得通、放得下、忘得了」,就會心平氣和、幸福快樂。

8、自醒、自警、自省是健康平安的「預警器」。

心如水之源,

源清則流清,

心正則事正。

——《讀書錄》

自醒、自警、自省是一種自我審視,是經常把自己放在「顯微鏡」和「放大器」下去審視、體檢,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慎獨、慎初、慎微,常懷敬畏、不敢懈怠。

「三自」是一種自我拷問,只有經常反省、檢討自己,才會不斷校正自己、修正自己,才會不走偏、不走歪、不走邪,始終走在正道上。

9、自信、自立、自強是乘風破浪的「定神針」。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

——《道德經》第三十三章

人,貴在自信。自信的人總是能夠舉重若輕、收放自如。人生只要揚起自信的風帆,就能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自信的人往往表現得自立、自主、自強,遇事敢作主、願作主、能作主,遇挫折和困難自強不息、不氣餒不屈服,可以被打敗但不會被打倒。

10、知恩、感恩、報恩是為人處世的「基本色」。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

——《增廣賢文》

知恩圖報是傳統文化的基本要義,是做人做事最起碼的本色;丟掉了這一點,就失去了做人做事的基礎和條件。

知恩得感恩,感恩不是停留在嘴巴上,而是要體現在行動上,關鍵看在他人特別是有恩於自己的人需要幫助時,能否助人一臂、幫人一把。

轉自國學大課堂

相關焦點

  • 老祖宗的智慧:擅長為人處世的人,偷偷在提升自己的這6種能力!
    文、智庫優課 首發百家專欄我們要想成功,首先要提升內功,也就是提高自己為人處世的能力,人做好了,事情才有可能做得好。人生在世,處世為人,離不開做人與做事。先做人,後做事;先為人,後處世。為人處世和為人處事的區別?百科認為為人處事,一般就是代指為人處世。
  • 蘇軾是這樣看待為人處世的,確實精闢,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而這也是蘇軾為人處世的一種方法。所謂為人處世,就是指一個人生活在世上對待事情的處理方法,有積極的、也有負面的。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題西林壁》,便是和蘇軾為人處世的方法息息相關。正如前面所說,就算是很平常的自然景物,在蘇軾眼中也會蘊含深刻的道理。這首詩就是其中典範,它的內容便是通過對廬山景色的描繪,從而表達出一種為人處世的感悟。
  • 《一人之下》,張楚嵐教會我的那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但是隨著故事的深入展開這個角色形象以更加立體化的方式呈現在我的面前,我發現這個人居然超越了小師叔、超越了王道長,成為了我在作品中最喜歡的一位男性角色,而這變化產生的原因,都是因為其自身的人格魅力,以及他教給我的那些為人處世的道理。
  • 有哪些別人不說,但你一定要知道的為人處世厚黑技巧(建議收藏)
    人性註定了我們是一個看重為人處世的群體,但很多人卻莫名的討厭那些為人處世的技巧,覺得虛假。虛不虛假我不做評論,每個人的觀點不同,但我知道的是你的為人處世能力極大的影響到了你今後的成就。社會就是由人組成,我們和人打交道是必然的,為了自己的孩子能讀更好的學校,家庭能更加幸福美滿,不強求每個人精通為人處世,但技巧多多少少還是要知道一些。
  • 為人處世的技巧,厚道,是做人的原則,也是處世的標準
    一個厚道的人,會為人考慮,就會讓一切順利。一個人是否可靠,就要看他是否厚道。無論什麼時候,都要記住別人的好,給別人退路,念別人的好處,忘記別人的錯誤。聰明可靠的人更容易獲得別人的青睞和信任。3、人厚道,天不欺厚道是最純粹的性格,也是最難得的品質。厚道的人不善於算計,只圖利益,不佔別人便宜,經常會做出讓步。
  • 為人處世,做到這「三個點」,生活才能輕鬆自在
    難得糊塗,說的就是為人處世,不可太過於執著與計較,把一切事都弄得明明白白,不僅讓自己很累,也容易得罪別人。但是,也不是什麼事都要糊裡糊塗,小事糊塗,可以減少煩惱,對於原則性的大事,就要心明眼亮,明明白白了。糊塗能給人帶來什麼呢?
  • 《鬼谷子》做人大智慧:4句為人處世的制勝名言
    就是這樣一位擁有通天徹地智慧的先賢,早早已洞察了人性中的罪惡,以及為人處世方面的哲學。要是依照鬼谷子的觀念,認為人活一世、草木一秋,絕對不能渾渾噩噩的得過且過。所以要是從這個視角來更進一步發掘,能夠 得知一個人若身居上位時,看他舉薦的人就能知曉他的為人。在現代社會中《鬼谷子》被炒得十分熱,甚至還一度成為了很多人的枕邊書。即便有很多人並不能完全解讀鬼谷子的思想,但也會對他所倡導的,為人處世方法欽佩不已。
  • 20條為人處世的「潛規則」,教你做個有城府的人!(深度好文)
    為人處世,以和為貴,有些事情不是不能爭論,但要懂得適可而止,不能陷入無休止的爭論中,否則,即便你贏了,損失也是大於收穫。  9.善於傾聽,讓你處處受歡迎。假如你想要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比起滔滔不絕地說,用心傾聽往往更加的重要。要使人對你感興趣,那就得先對別人感興趣,而傾聽就是最好的方式。  10.激發對方產生高尚動機。
  • 其中深藏為人處世的智慧
    有些諺語和俗語只要能汲取其中的智慧,為人處世都繞不過古人說的話。古人云: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其中深藏為人處世的智慧自古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就是砍柴生火,那時候出門也沒有地圖需要問路,所以我們古人就給我們留下了「砍柴砍小頭,問路問老頭」的這句俗語。
  • 中國俗語老話兒「滿招損,謙受益」,受益一生的名言,教你為人處世
    包括現代人的為人處世大多也是通過祖輩們的教導得來的,下面就來說說"滿招損,謙受益"這句俗語的解讀,希望能夠教會你們如何在做事的時候權衡利弊。古代的學子一生的夙願就是成為朝堂之臣,為國效力,成為對社會做貢獻的大人物,因此學子們都善學。
  • 為人處世最大的錯誤:明明豆腐心,卻是刀子嘴
    總對身邊人惡語相向,是為人處世,最大的錯誤。1嘴上不饒人,傷人又損己今年的爆款劇《三十而已》,鍾曉芹和陳嶼的相處模式可謂是現實中多數夫妻的真實寫照。明明關心,卻要用狠話去回應,這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一段真正親密的關係,需要用溫和的語言去維繫。現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小時候是個非常淘氣的壞男孩。在他9歲的時候,卡耐基父親把繼母娶回家。
  • 性格樂觀向上,必定會為人處世,待人比較和善的生肖
    性格樂觀向上,必定會為人處世,待人比較和善的生肖 生肖猴 生肖屬猴的朋友,他們是一個性格開朗活潑的人,平時在生活中從來都不會患得患失,往往都會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因此總是非常和善,從來都不會咄咄逼人,因此大家都比較喜歡和他打交道,是一個特別值得交往的對象
  • 睡前「十忌」,老年人夏天如果睡眠不好,可以了解下,可避免失眠
    睡前「十忌」,老年人夏天如果睡眠不好,可以了解下,可避免失眠天氣越來越熱,對於老年人來說,睡覺可是一件非常頭疼的事情。其次,在睡覺有「十忌」:1、晚餐忌吃太飽;2、晚餐忌吃太晚或吃夜宵;3、睡前2小時內忌做過於激烈的運動;4、睡前忌情緒激動或興奮;5、忌睡前飲濃茶
  • 為人處世最大的錯誤:總對身邊人惡語相向
    文 | 碧讀好書 總對身邊人惡語相向,是為人處世,最大的錯誤。 明明關心,卻要用狠話去回應,這才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悲哀。 一段真正親密的關係,需要用溫和的語言去維繫。 現代成人教育之父卡耐基,小時候是個非常淘氣的壞男孩。 在他9歲的時候,卡耐基父親把繼母娶回家。
  • 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態度,往往就是他心靈的模樣!
    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態度,往往就是他心靈的模樣!古人常說不可以以貌取人,因為眼睛所見到的東西並不一定就是事實,只有真正了解一個人後才能夠對他進行評價和判斷。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態度,往往就是他心靈的模樣!然而社會閱歷多了之後卻又發現了一個問題,有些人比小人還要可惡,那便是偽君子了。小人遇到了尚且還能躲避一番,而偽君子卻讓人防不勝防。當他們喜笑顏開的與你相處,表面上還處處為你著想時,你卻不知道他們在背地裡早就盤算好了該如何將你拉下水。
  • 《朱子家訓》解讀五:為人處世的十句格言,今天有哪些借鑑的意義
    今天,我們再接再厲,整理一下家訓中告誡後人如何為人處世的十個方面。詳細為大家講解古今有什麼變化,今人有什麼不當之處,以及我們該傳承什麼和摒棄什麼等等一系列問題。希望喜歡的朋友先加我關注,以便之後第一時間能夠看到我的作品。
  • 為人處世,掌握一招讀心術,看透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趨利避害
    為人處世,如何快速看透一個人內心的真實想法?掌握這一招讀心術,就夠了,助你趨利避害。這一招讀心術就是「投石問路」,也就是說首先向對方說出一些試探性的話,了解對方內心的真實想法後,再決定自己怎麼做。為人處世,在不了解對方內心真實想法的時候,採取投石問路的「讀心術」,往往就能有效推測出對方的真實意圖,以便自己在做決策時有據可依,如此,也才能趨利避害。
  • 《魔道祖師》藍忘機為人處世的法則,適合每一個不會自律的成年人
    而今天小編要帶大家看的,不是藍忘機的聰慧過人,不是他的心思精巧,而是他為人處世的法則這就是藍忘機為人處世的法則,恪守規則,能夠勤勉努力,並且還可以堅守著等候
  • 讀懂了《菜根譚》的人,為人處世一般都高人一等
    說到底也是拿捏分寸的問題,為人處世、待人接物,處處滲透著拿捏分寸的火候。說話的生疏深淺、辦事的輕重緩急、人際關係的親疏遠近、處世的高低姿態,都體現在分寸的把握上。做人做到恰如其分,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做事做到恰到好處,是人生的最大學問。把握好了做事的分寸,就等於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 鬼谷子為人處世頗為實用的四句話,讓你看清楚世間的一切本質
    今天本文摘錄《鬼谷子》一書的四句經典語錄,並且加以解釋,希望我們能夠從中悟出一些為人處世的道理,並且把它運用到生活之中。一故聖人之道陰,愚人之道陽。這句話意思是:聖人做事情,總是隱暗而不露。愚蠢的普通大眾總是明目張胆得做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