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0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2月21日,世界籃球日。籃球是什麼?人們的答案多半是一項「體育運動」。而在濟南的一群老年「灌籃高手」看來,籃球已經不僅僅是一項單純的體育運動,它更代表著一種特殊的意義。在「生命不息、運動不止」的精神鼓舞下,這支平均50年球齡,主要是退休人員的「元老籃球隊」,在充滿青春活力的球場上,用運動書寫著不老的傳奇。
元老籃球隊建隊8年,全國賽3次奪冠
70歲的王慎訓是濟南元老籃球隊的副隊長,每周三的一早,王慎訓都會準時和元老籃球隊的隊友們,相聚在濟南制錦市的大樹籃球館室內球場。換好球衣投投籃找找手感,一番熱身活動後,大家便開始進行日常的分組對抗。雖然他們的平均年齡已經接近70歲,但在球場上打起球來,卻依舊生龍活虎。
「冬天我們集體活動的時間,一般情況下每周安排一次。夏天比較適宜運動,每天早上都會安排練習。」王慎訓說。2012年,剛剛退休兩年的他每天都和朋友在一起打球,打著打著就合計乾脆組建一支球隊,重溫年輕時球場上青春熱血的感覺。許多老夥計聽說後毫不猶豫加入進來,濟南元老籃球隊便正式建立。建隊初期,隊員們平均年齡達到65歲,到今年最小的56歲,最大的已經92歲。8年來,球隊從20多人增加到40多人。「既有企業退休的、也有復轉軍人。大都退休了,有了孫子孫女,可是每回訓練,大家還是踴躍參加。」
建隊後第一年,球隊就參加了全國中老年籃球賽,苦戰4節1分憾負廣東未能進入前三。時隔兩年再次以2分之差惜敗廣東。但終於在去年6月廣東肇慶全國中老年籃球比賽中,濟南元老以大比分優勢戰勝東道主。「2013年到2019年這7年間,我們球隊6次參加全國中老年籃球比賽,拿到了3次冠軍,1次亞軍。只要站在球場上,我們的目的就是冠軍。」
92歲的灌籃高手,融入生活的籃球情節
在這支多數由退休老人組成的元老籃球隊中,有一位年齡高達92歲的隊員李春富。「李老是我10年前在英雄山球場認識的。」元老籃球隊領隊牛兆衍說。「他是目前我們球隊裡年齡最大的隊員。夏天老人家幾乎每天都要來鍛鍊,每天練點啞鈴、做套操,打完籃球再走3站路回家。」這已經成為李春富每天的「必修課」。只要天不下雨,李老每天都會7點鐘準時來到球場練球。
「李老還特別喜歡討論戰術,在場下看球的時候也會指導指導大家。」 副隊長王慎訓說。目前李春富老人已經成為球隊裡隊員們學習的目標和榜樣。「2010年的時候,我們就是學習李春富老人,堅持運動,堅持打球。現在已經過去10年了,李老人都92歲了,依舊可以跳起來投籃,真是我們大家學習的榜樣。」
當年華老去,青春不再,陪伴他們的還有籃球。元老隊的隊員們早已將籃球融入進自己的生活,「就像是吃飯喝水跟睡覺一樣,每年都得打打比賽,不打渾身不舒服。」今年71歲的隊員李欣樂說。籃球運動不僅讓這些老人們身體硬朗了起來,更大的意義在於拓展了他們生活的視野,嘗試到更加新鮮的生活方式。一開始多數老人手機也不會操作,去外地打比賽買票都不會操作。通過在一起打球,現在不僅學會了手機使用,就連平常的交流也會熟練使用微信。
熱愛喬丹的「老男孩」,希望「小鮮肉」堅持籃球夢想
談起自己平時最熱愛的籃球明星,李欣樂毫不猶豫地說出喬丹的名字。「年輕的時候,就一直喜歡看喬丹和那個時候的公牛隊,那是打得真好,不僅僅是技術,還有他們身上那種爆發出來的激情。」雖然現在老人們已經記不住甚至不了解不少籃球界後起之秀的名字,但是觀看起籃球比賽來,則不論是NBA 還是CBA,依舊是他們生活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主要看看他們的戰術怎麼打,同時也關注一下裁判的吹罰。畢竟現在時代變化得快,我們也得去不斷適應新的規則。像過去的籃球場長度24米,現在變成了26米。二次進攻的時間,在規則上也有新的變化。」李欣樂說。除了國際國內各種聯賽的知名球隊,球隊副隊長王慎訓平時更喜歡家鄉的球隊山東男籃,就在新時報記者採訪的前一天,他剛剛看完山東隊與浙江隊的比賽。
對於當下國內的籃球環境,王慎訓覺得,現在年輕人打籃球的整體條件和技術,都要比自己年輕時好得太多。「我們年輕時條件差,球也不好,場地也不好,平時連好點兒的球衣都捨不得穿,都是等打完球的時候才捨得穿上。」他笑著說。「人生七十古來稀」,現在自己這個歲數還能在球場上打球,他也真心希望現在喜愛籃球運動的年輕人,能將這項愛好一直堅持到自己這個年紀。「明年開始,我們元老籃球隊就要參加70歲年齡組的比賽,爭取再添一枚金牌。」王慎訓說。
新時報記者:陳元昊
實習生:侯明鑫
編輯:劉然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