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尋阿富汗塔利班強悍「密碼」:與阿富汗一個人種有密切關係
美國式阿富汗戰爭打了19年,最終美塔雙方籤訂和平協議,美國選擇撤軍。或許在未來的撤出時間表內,美國式阿富汗戰爭將以失敗結局告終。外界一直以來把塔利班這個組織當成遊擊性質的,但美國這種結局,讓外界不理解。而且阿富汗大部分領土被塔利班佔領,塔利班究竟有多強悍?這是外界關注的焦點,因為只有找到塔利班強悍的「密碼」,問題才能得以解決。
其實這個密碼也是美國人不斷尋找的。進入二十一世紀,美國打了很多場戰爭,唯獨阿富汗戰爭時間最長。這不僅讓人想起越南戰爭時,1965年,美國駐越大使泰勒根據越戰形勢判斷,反對美國進一步增兵,因為泰勒發現美軍進入越南很難取勝。
但阿富汗戰爭打了19年,也只有川老頭以商人的角度決定撤軍,想結束這場傷亡巨大的戰爭。美國人想不明白,美式阿富汗戰爭,在諸多盟友的支持下,而且美軍有十幾萬人,居然擺不平的一個不到3千萬人口,面積不如德州的最貧窮小國?
一、追溯歷史
要了解一場戰爭勝者,首先要了解勝者的歷史,這是解開阿富汗強悍的「密碼」之一。
打開阿富汗歷史書籍,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充滿戰亂、紛爭的國家,而且也正是這場戰亂紛爭,讓阿富汗習以為常。而正是在千百年來的戰亂,阿富汗不斷抗爭,不屈服不彎腰,不怕死,因此也造就了他們的強悍因素。
整個美國式阿富汗戰爭中,我們會發現,阿富汗外逃的難民很少。因為他們不想逃兵,不抗爭也是死路一條,而抗爭或許有生的希望。這是後話。
從地理位置上看,阿富汗地處南亞、中亞、西亞的交匯處。往西便進入伊朗高原,往東南則進入南亞平原,往北是中亞的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所處的中亞草原,東北有帕米爾高原,還與我國有一條狹長的交界走廊。
阿富汗獨特的地理位置,在歷史上成為各個文明的交匯處,既有北方遊牧文明,又有來自西方的波斯文明,還有地中海文明及阿拉伯文明,東南部印度文明和東方文明,幾大文明都在阿富汗地區匯聚,碰撞,戰爭不可避免。
按照叢林法則,敗者最終離開阿富汗,而強者則留在阿富汗。能在這塊地區久居並生活的人,都是強悍之人。
從史料記載看,波斯帝國、亞來山大的馬其頓帝國、希臘化塞琉古國及大夏王國、大月氏貴霜帝國、西突厥、大唐帝國、大食帝國、伊斯蘭化的塔希爾王朝、中亞花剌子模、蒙古帝國、伊兒汗國、莫臥兒王朝等諸多強大帝國,都在阿富汗爭鬥過。而且每個強大帝國離開後,下一個帝國就進入。我們會發現很多帝國打完仗後,留下的人極少,即使留下的人種也被同化為阿富汗人。
到了18世紀,在阿富汗地區形成了一個統一的國家,這就是蘇式阿富汗戰爭前的那個君主制國家。
從列舉的這些帝國看,他們都是徵服者,他們曾徵服過無數塊土地,但唯獨沒有徹底徵服阿富汗。我們從阿富汗歷史看,一個帝國佔領,必然有另一個強大帝國反對,因此有些戰爭並非阿富汗自身參與。
二、倔強民族
阿富汗歷史上戰亂紛爭較多,而且很難被徵服。與阿富汗人有很大關係,前文我們講了阿富汗人的強悍,但阿富汗的主體民族是普什圖人,佔了阿富汗人口的一半還多,這是阿富汗最強悍的民族,與宗教信仰無關。
普什圖人的祖先是阿富汗本地的山民,但普什圖人此後在歷史戰亂中,也不斷融合了很多人種,比如希臘人、波斯人、突厥人、蒙古人及阿拉伯人。因此現在普什圖人是一個血統很雜的民族,但並不妨礙他們的強悍,也只有強人才能在阿富汗立足和生存。
普什圖人語言既有波斯語的痕跡,也有印度語痕跡,是介於兩種語言之間的一種語言。有人說與古印度語相似,但卻有很多波斯語的詞彙。而阿富汗這個詞就是波斯語「山裡人」的意思。不過普什圖人語言中也有突厥語和阿拉伯語的詞彙,他們現在使用的阿拉伯字母的變體。從語言上看,普什圖人與其融合多種民族有關。
普什圖人屬於半農半牧,而且留有很多部族社會的痕跡,比如血親復仇依然在這一民族中盛行。部族之間為了土地、牲畜會打仗。而普什圖人男性從小有尚武精力,會用刀及槍枝。而普什圖工匠也會打造各類槍械。
在歷史戰爭中,普什圖人為了生存,都練就善戰的本領,抗擊外來侵略者。19世紀,英國曾想入侵阿富汗,被普什圖人重創,英國人敗走。這是英國殖民史少有的失敗。蘇聯入侵阿富汗歷史,我們更熟悉了,最後也不得不撤出。
而塔利班的組成主要是普什圖人,了解了阿富汗人歷史和民族特性,或許你就會明白,為什麼阿富汗強悍之處了。
三、美國低估
2001年,美國要求塔利班交出賓拉登,在阿富汗傳統中,他們不會出賣朋友,塔利班拒絕了美國要求,因此美國打著「反恐」的旗幟出兵阿富汗。
不得不說,美國在戰爭初期勢如破竹,迅速佔領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此時外界認為,塔利班武裝很快會被滅亡,但沒想到塔利班的不僅沒有被消滅,而且勢力越來越大,甚至比薩達姆和卡扎菲的正規軍都要強。
因為塔利班善於山地遊擊戰爭,這是美國人不擅長的。塔利班逃入山中,其隊伍並沒有被打散,而是化整為零,繼續與美軍作戰。再加上普什圖人不怕死的性格,美國要想戰勝很難。
當然塔利班人也有傷亡,但沒有美國那樣惜命。對於死,會激起塔利班更強大復仇心理。因此,無論塔利班,還是阿富汗民眾都對美國恨之入骨。這是美國沒有想到的。
美國太低估這支武裝力量了。在美國眼裡佔領大城市就取得了勝利,並沒有把山林等不毛之地看成重點,而恰恰這就是塔利班最為擅長的。
美國找不到目標,而塔利班卻神出鬼沒,不斷對美軍進行偷襲,讓美軍傷亡慘重。無論美軍多麼強大,如果大量傷亡,且長時間戰爭無法取得效果,任何一支部隊都會崩潰。特別是美軍珍貴的性命,不僅美國要花費大量的金錢,而且傷亡的軍屬也反對。
美國在阿富汗戰爭中,認為佔領城市就是勝利,其他山區的塔利班到時可以一網打盡,於是就準備伊拉克戰爭了,此後又在敘利亞、利比亞用勁。
而且美國還不忘重返亞太。美國再強大,多條戰線同時用力,就忽視了塔利班,塔利班也藉此迅速壯大力量,等到美國緩過神,已經很難對付了。
即使美國全力以赴對阿富汗塔利班,也不可能成功。
最後引用蘇聯總參謀部軍官亞歷山大·雷亞霍夫斯基上校對蘇式阿富汗戰爭說的一句話:「要麼增兵,滅絕所有的阿富汗人,讓其他民族在其土地上定居,因為重新改造阿富汗人,改變他們的信仰是不可能的,或者乾脆從阿富汗撤軍。」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