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的井岡山是一座紅色的山,井岡兒女的血液裡都融入了紅色基因。伴隨著井岡山市在全國率先實現脫貧摘帽,這裡的廣大女性再次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她們創家業、創產業、創事業,在自己的一方天地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胡豔霞和丈夫
漫山毛竹,滿目青翠。如今的井岡山神山村,成了不折不扣的網紅村。神山村的胡豔霞,如今正借這青翠毛竹創事業、立家業。利用當地漫山遍野的毛竹,胡豔霞一家的竹製品加工生意很是紅火。在她們家,胡豔霞負責的不止這一項營生,廚藝很好的胡豔霞還在家裡開辦了農家樂。隨著鍋鏟在炒鍋裡翻飛,一道道來自井岡山的美食也讓遊客回味無窮。質樸又能幹的胡豔霞因此還被井岡山市婦聯評為巾幗脫貧帶頭人。
胡豔霞的家庭是一個傳承著紅色基因的家庭,愛人左香雲是紅軍烈士的後代,也是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他們一家還被評為全省「最美家庭」。
「過去是住在山上,去城裡打工,現在是住在城裡,回山裡工作。」胡豔霞說,為了讓孩子上學方便,她家在城裡買了房子。每天她和愛人一早要「逆行」回到神山村,開始一天的忙碌。而讓她開心的還有大兒子去年中考考了700多分,進了吉安市重點高中的「紅一班」。「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盼他們今後都有出息。」胡豔霞說這是她的願望。
在井岡山市葛田鄉古田村,作為外來媳婦的張玉榮卻立志要開創出一個環境優美、鄉風文明、產業興旺的新農村。
張玉榮是安徽人,1999年嫁到古田村,原本與丈夫在廣東中山市經營公司,2002年因懷孕回到古田村養胎生子。「懷孕的時候,這家送雞蛋,那家送土雞,吃都吃不過來。孩子出生了,也是從這家抱到那家,都不怎麼要自己帶。」張玉榮說,村裡民風淳樸、鄰裡相處熱絡。
張玉榮向記者介紹村莊情況
也是從那時起,張玉榮心裡播下了一顆信念的種子——一定要改變村莊面貌,帶領親如手足的鄉親一起過上好日子。
2018年,張玉榮高票當選村主任,兩年後,她書記、主任一肩挑,同時兼任著村裡的婦聯主席。一名外來媳婦成為村裡的當家人,也開啟了自己將在外掙的錢「倒貼」進村裡的生活。
在張玉榮的帶動下,古田村拓寬了村道,整修了河堤、護林路、機耕道,基礎設施逐漸完善。人居環境整治、美麗庭院建設等也有條不紊地進行著,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去年5月,張玉榮與同是古田村人、同樣有著家鄉情懷的謝炎軍一起打造了井岡山幸福古田研旅基地。基地佔地面積202畝,可同時容納1000名學生集中食宿和開展各類研學活動。
「這個基地也是大家的基地,村民們都在深度參與。」張玉榮還希望將研學基地真正做成一項產業,既承擔起傳承井岡山紅色基因的責任,也讓更多村民因此受益。
作為井岡山的一名紅色旅遊講解員,李海清的事業與張玉榮的產業有相互融通的地方。如今,紅色旅遊與研學旅遊結合緊密,越來越多稚嫩的面孔出現在井岡山的遊客中。「在我看來,講解員的崗位就是『陣地』,我們承擔著向人們講述歷史的責任。人們來到井岡山感受紅色文化,作為講解員,我們應當通過解說傳遞正能量。」李海清對自己的工作充滿熱情。
而在回答記者「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好的講解員」的提問時,李海清提到了「真誠、真實,講真理」,這樣的三個「真」。「我不僅把講解員當作一份工作,更視它為事業。」李海清說,這是一項對民眾有重要教育意義的事業。正是因為有這樣的「事業心」,李海清從未間斷過自我學習,閒暇時廣泛閱讀革命歷史書籍,並抓住一切機會向黨史專家請教。
李海清不僅希望井岡山的紅色旅遊越來越紅,和胡豔霞、張玉榮一樣,她們都希望井岡山的紅色基因能夠影響越來越多的人。
審籤:鄭少忠
責任編輯:王丹
作者:劉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