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寧:紅軍長徵勝利會師 紅色基因光耀時代

2020-12-16 中國甘肅網

【專題】「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

會寧,是一片被深深打上紅色烙印的黃土地,是一塊充滿著朝氣希望的熱土。7月19日上午,由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成員,來到會寧紅軍會師遺址園和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追尋當年紅軍足跡。

甘肅會寧,素有「隴秦鎖鑰」之稱,是隴東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作為長徵的會合點,與出發點瑞金、轉折點遵義一道,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的紅色聖地。

緬懷從這裡出發。上午10時許,甘肅省政協原副主席、省延安精神研究會會長李沛文,省延安精神研究會副會長張建榮、石玉亭、張富奎、李玉政、李榮珍等緩步步入紅軍會寧會師舊址。「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勝利會師了。這是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轉折點和裡程碑。這是會師紀念塔,共有11層,寓意紅軍長徵時途經11個省、自治區。塔正面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會師紀念塔』是鄧小平親筆所題。」紀念館講解員李俊豐邊講述著這段偉大歷史,邊帶領大家瞻仰會師樓、會師紀念塔、地球上的紅飄帶雕塑、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和紅軍聯歡會會址,親歷紅軍將士浴血奮戰的壯烈激揚。在紅軍會師紀念塔下,合唱《國際歌》,向紅軍英烈敬獻花籃、鞠躬致敬,接受黨性洗禮。

紅色文化已成會寧深深的烙印。走進紀念館內,氣氛莊嚴而肅穆。根據時間軸線,一幅幅圖片、一件件文物、一個個雕塑和情景再現等多種展示手段,真實、生動地展示了紅軍長徵中的各個節點。爬雪山、過草地、強渡大渡河、攻佔臘子口……一幅幅畫卷展示了紅軍長徵的足跡,新引入的3D全息投影技術的運用更是讓人身臨其境。目前,紀念館已成為弘揚長徵精神,傳承紅色基因,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陣地。

這些長徵路上的故事,讓人震撼、流淚……調研採訪團成員一致表示,要大力弘揚長徵精神、延安精神,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自覺踐行新時代黨的初心和使命,立足崗位,履職盡責,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小康和加快幸福美好新甘肅建設貢獻應有力量。

據了解,會寧縣依託省級森林公園桃花山的山形地貌,建起紅軍長徵勝利景園,以跨越11個省區的14處摹擬與微縮景觀,彰顯「用萬分之一的時間走完萬分之一長徵路」的主題,形象逼真地再現了二萬五千裡長徵路的艱辛悲壯。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成員大多到過會寧。10大元帥有9位、10位大將有8位到過會寧。共和國先驅者戰鬥的足跡遍布會寧,給這裡留下了傳之千古的「自強圖存、團結勝利」的紅軍會師精神。

記者看到,在會寧,紅色情結無處不在。客車和計程車上,噴有「紅色會寧」標識,大街小巷的燈杆上,掛著鮮豔的五星紅旗,商鋪店面和馬路,大都以「會師」「長徵」命名,紅色情結已經根植在會寧人民的心中。

會師兒女有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如今,紅色已成為會寧的發展底色。58萬會寧人發揚會師精神,在這片曾經「苦瘠甲於天下」的地方,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恢復高考制度以來,會寧縣走出了1000多名博士、5000多名碩士,成為著名的全國高考狀元縣;氣候乾旱,嚴重缺水,因地制宜打造綠色產業,發展小雜糧和肉羊生產,成為西北小雜糧和羊肉之鄉。老百姓人均收入年年增高,人人洋溢著幸福的笑臉。

紅色的土地,紅色的情結,紅色的精神在西北黃土高原上鑄就了光芒閃耀的紅色坐標,激勵著2600萬隴原兒女不忘初心、繼續走好新時代的長徵路。

鼎立信,最值得關注的曝光平臺!

來源:中國甘肅網

編輯:陳世贇

相關焦點

  • 將臺堡:紅軍長徵最後會師地
    【專題】「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1936年10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一、二方面軍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將臺堡勝利會師,這是紅軍長徵史上最後一次會師,標誌著紅軍長徵的勝利結束
  • 不忘初心|會師塔下話長徵
    近日,「智行新長徵 駿馳新時代」2020年重走長徵路公益行活動12名隊員來到紅軍會寧會師舊址追憶84年前紅軍在此會師的勝利場景此次活動,全體隊員從江西於都集結出發歷時27天,行程5400餘公裡抵達長徵會師地——會寧1936年10月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會師標誌著中國工農紅軍二萬五千裡
  • 重溫紅色瞬間,銘記長徵精神:七次會師和四大定義
    總而言之,長徵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在長徵路上,各路紅軍曾經有過多次會師,這是我們了解長徵全過程的必須脈絡。會師3:紅25軍與陝甘紅軍永坪會師(1935年9月16日)是日,紅25軍在陝西省延川縣永平鎮(今永坪)同陝甘紅軍會師。這次會師大大加強了陝甘蘇區和紅軍的力量,為中央紅軍長徵到達陝北提供了重要保障,使陝北根據地成為各路紅軍的落腳點和出發點,更為之後的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奠定了基礎。
  • 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國家級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驗收
    紅軍會寧會師舊址國家級服務標準化試點項目通過驗收每日甘肅網11月25日訊據白銀日報報導 (特約通訊員常琦彪)日前,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紅色旅遊景區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順利通過驗收。自2018年12月紅軍會寧會師舊址旅遊景區被列入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以來,紅軍會寧會師舊址管委會高度重視,精心組織,遵循《服務業組織標準化工作指南》系列國家標準的編制要求,按照高、精、準、特的思路,對現有制度以及景區管理服務等方面的經驗進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統提煉。
  • 永坪會師:讓勝利的旗幟高高飄揚
    84年前那次歷史性的握手,拉開了長徵勝利的序幕。▲記者在永坪會師紀念館聽講解員講解8月10日下午,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 — —記者再走長徵路」主題採訪團來到延川縣永坪鎮永坪會師紀念館,深入了解永坪會師那段難忘的歷史。
  • 紅軍長徵隊伍中,到底有多少女紅軍?
    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萬裡長徵的勝利結束。
  • 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紅1軍團師長和政委都是誰?軍銜最低是上將
    10月初,紅一、四方面軍終於在會寧會師。10月下旬,紅一、二方面軍又在將臺堡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裡長徵的勝利。鄧華將軍是湖南郴縣人,南華法政學校、紅軍大學高級指揮科畢業。1928年湘南起義中,他在工農革命軍第7師政治部任組織幹事,後隨朱老總、陳老總到井岡山。紅軍長徵到達陝北後,鄧華擔任紅1軍團第1師政委,參加了直羅鎮、東徵、西徵和山城堡戰役。
  • 柳北區自然資源局黨支部開展觀看紅色影片《大會師》主題黨日活動
    柳北區自然資源局黨支部開展觀看紅色影片《大會師》主題黨日活動 信息來源:柳北區自然資源局 發布日期:2020-11-27 11:40 【字體:大中小】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用黨的歷史教育黨員、教育幹部、教育群眾尤其是教育青少年」的指示精神,根據上級有關文件要求,11月27日上午,柳北區自然資源局黨支部開展以「重溫紅色歲月、傳承紅色基因
  • ...奮鬥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徵路】荊楚大地「紅色基因」代代傳
    紅軍長徵之前的鼎盛時期,在湖北及其相鄰地區誕生、戰鬥的紅軍部隊發展到近10萬人,地方武裝約40萬人。湖北因此成為中國工農紅軍的重要誕生地和土地革命戰爭的重要根據地,成為紅軍長徵前的重要戰略基地。  1934年10月份,中央紅軍從於都出發開始長徵。10月21日,行至江西信豐縣百石村,中央紅軍長徵的第一仗打響了。
  • 紅二方面軍長徵沒有蝕本,兩大奇功,會師時毛主席兩次大拇指點讚
    紅軍陝北會師1936年10月,到達陝北會師時,紅二方面軍人數跟出發時差不多。11月,在陝北保安窯洞,毛澤東高興地迎接前來與他會面的賀龍和任弼。對賀龍兩次舉起了大拇指。紅二方面軍長徵出發時,沒有紅一、紅四方面軍的人馬眾多,途中沒有那麼大的起伏,蒙受那麼慘重的損失,所以沒那麼受人們的重視。但是,就是這樣一隻部隊,長徵下來,會師時人數和出發人數都是一萬多,幾乎不減少,用毛主席的話就是沒有蝕本。創造了紅軍長徵史上的一個奇蹟。
  • 事業單位公共基礎知識:長徵有關考點
    長徵路線   基本路線:瑞金(1934年10月)→突破敵四道防線→強渡烏江→佔領遵義→四渡赤水→渡過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陝北吳起會師(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1936年10月),宣告長徵的勝利結束。
  • 井岡山精神 紅色基因光耀時代
    「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回答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的歷史之問,探索出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在這片紅色土地上,我們黨緊緊依靠人民,開闢了一條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光輝道路,書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篇,創造了「堅定信念、艱苦奮鬥,實事求是、敢闖新路,依靠群眾、勇於勝利」的井岡山精神
  • 70周年 | 紅軍後人深情回憶將臺堡、同心會師,心系當地發展
    we紅軍西路軍30多位後代重走長徵路,近日來到了寧夏回族自治區。5月27日,一行人從六盤山上驅車前行,抵達紅軍長徵又一會師的聖地——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將臺堡。28日,他們帶著對父輩們長徵史的探索和追求,來到了一、二、四三個方面軍又一個會師聖地一一一寧夏回族自治區同心縣。
  • 傳承紅色基因 凝聚奮進偉力丨貴州高質量推進長徵國家文化公園建設
    這是弘揚偉大長徵精神、推動貴州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  長徵迸發出的激蕩人心的強大力量,跨越時空,跨越民族;長徵留下的長徵精神和遵義會議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紅色基因和精神族譜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設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就是要使之內化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續寫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新篇章、奮力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的精神力量。
  • 馬克選:把會寧民歌唱進了世界音樂教育大會
    2014年《會寧民歌》由蘭州大學出版社出版。2015年,『古韻新聲祖厲情』會寧民歌專場錄製演出在甘肅省文理學院舉行,至此會寧民歌登上了舞臺。」談起會寧民歌,馬克選滔滔不絕。會寧民歌是會寧人民在生產生活中運用會寧方言,通過口傳心授,並在長期的流傳過程中,不斷加工完善而逐漸形成的民間音樂,是會寧人民充滿才情與智慧的藝術創造,是兼具民俗、文學和音樂價值的民間藝術瑰寶。今年60歲的馬克選,是會寧民歌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 「成徽兩康」戰役:為實現三大主力紅軍會師奠定基礎
    【專題】「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位於康縣白雲山公園內的康縣隴南根據地紀念館20世紀三十年代中期,正當全國抗日救國運動風起雲湧的時候7月16日,由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走進康縣隴南根據地紀念館,追尋紅軍長徵經過隴南發動「徽成兩康」戰役經歷,以及建立隴南革命根據地的光輝歷程。
  • 某機步旅 紅色基因鍛造鋼鐵勁旅
    講解員王婷的解說在紀念館內迴響……   此前,1935年9月16日,徐海東領導的紅25軍與劉志丹率領的紅26軍、紅27軍到達永坪鎮,3個軍勝利會師。9月17日,中央西北工作委員會與中共鄂豫陝省委在永坪鎮召開聯席會議決定: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15軍團。   1935年11月3日,紅軍成立了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任主席,周恩來、彭德懷任副主席。
  • 山城堡一戰勝利結束長徵
    這場戰役的勝利,是毛澤東軍事辯證法有力指導的結果,也是紅軍主力會師後的革命洗禮,使蔣介石「剿滅紅軍於立足未穩」的企圖徹底破產,為開闢陝甘寧根據地創造有利歷史條件。誘敵深入創造戰機。山城堡戰役是我軍在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下打出的「破局之戰」,既考驗紅軍主力會師後的凝聚力執行力,也考驗紅軍的戰略指揮能力。
  • 《紅軍部隊新長徵》:光輝的勝利,永恆的血脈
    今年是紅軍長徵勝利84周年。86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以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概進行的萬裡長徵,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蹟,譜寫了中國革命事業的壯麗史詩,在我們黨、軍隊和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 陝西省舉辦「紅色小喇叭,相伴我成長」文藝會演暨表彰儀式
    傳唱紅色經典 共講紅色故事來自延安紅二十六軍紅軍小學、翠華路小學(長大校區)、西安市二府街小學及陝西省小天鵝藝術團、夢長安藝術中心的孩子們和關工委的「五老」們用一個個精彩紛呈的節目傳承紅色基因,向紅色信仰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