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紅軍長徵隊伍中,到底有多少女紅軍?

2020-12-16 天天拉呱

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鬥,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期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裡,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誌著萬裡長徵的勝利結束。

那麼,你知道究竟有多少女紅軍參加了長徵嗎?關於長徵中的女紅軍的總的人數,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是至少有兩千多人參加了長徵。這個數字是確定無疑的。在參加長徵的四路紅軍當中,女同志的數量差別比較大,最少的是紅二十五軍,只有七名女戰士參加了長徵。這七名女戰士能夠參加長徵也並不是容易,經歷了一番風波。在部隊出發之前,要求女同志一律不得隨隊行動。但是當時紅二十五軍看護班的七名女戰士知道了以後,她們堅決要求參加長徵,要跟部隊一起行動。七名女戰士,他們的名字叫周東屏、戴覺敏、於國清、田喜燃、張繼蘭、張桂香,曹宗愷最大的還是十八九歲。

最小的才十四五歲,就是因為考慮他們年紀太小了,隨軍長途行軍作戰會有很多困難,所以軍首長給他們每個人發了八塊大洋,讓他們回家去自謀生路。應該說八塊大洋在當時也不算一個小數,但是七名女戰士堅決不要,他們說離開紅軍,他們沒有家無家可歸,強烈要求跟部隊一起。她們找到軍部首長據理力爭,最終她們堅定的態度打動了軍首長。副軍長徐海東破例允許他們參加長徵,而這七名女戰士,在長徵途中的確是以頑強的毅力,經受了各種艱難險阻的考驗,在紅二十五軍官兵中深受喜愛。把他們稱為紅二十五軍的「七仙女」。

中央紅軍參加長徵的女同志最初是三十二人,其中有兩個同志黃長嬌和彭儒出發不久,就得了重病,最終就不得不留下來,最終只有二十七名女同志,跟著大部隊走到了陝北。在參與長徵的部隊中,紅一方面軍有二十七名女紅軍,紅二十五軍有七名女紅軍,紅二方面軍中參加長徵的女紅軍人數卻沒有確切的統計。現在能查到姓名的呢,只有二十多個人,這其中有母女,也有姐妹。女戰士人數最多的是紅四方面軍,應該不少於兩千人。紅四方面軍創建了川陝蘇區以後,通江、南江、巴中、平昌等地的大批貧苦婦女,都積極要求參加紅軍。

因此,紅四方面軍組建了一個婦女獨立團,團長兼政治委員是張琴秋。這個團很快發展到一千多人。後來由於要求參加紅軍的這個勞動婦女人數太多,這個婦女獨立團又進行了擴編。另外,在紅四方面軍總供給部下面還編了一個五百多人的女子工兵營。主要的任務是做軍裝運輸軍需物資,都是女同志。在紅四方面軍總醫院當中呢,也有數百名女戰士,就是醫護人員、護士醫生。另外在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下屬的這個劇團和宣傳部門,也有大批女同志,後來他們都隨部隊參加了長徵。

所以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女同志,是各路紅軍當中最多的。長徵創造了舉世矚目的長徵奇蹟,也成就了堅強不屈的長徵女兵!

相關焦點

  • 長徵中紅軍到底走了有多遠?並不止二萬五千裡
    在敵我力量懸殊、自然環境惡劣的條件下,紅軍的長徵路究竟有多長?兩萬五千裡長徵是哪支部隊的行軍裡程?我們可以看看以下三組數據。二、四路紅軍的長徵路總共約六萬五千裡紅軍長徵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四路紅軍」即紅一方面軍,紅二、六軍團(後編為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十五軍的長徵。四路紅軍的行軍路都叫長徵路。那麼,另外其他三路紅軍的長徵裡程是多少呢?
  • 紅軍長徵中的宣傳工作透視
    陳雲在向共產國際作的《關於紅軍長徵和遵義會議情況的報告》中指出,紅軍上至領導下至普通戰士都參與到標語宣傳工作當中,每一個紅軍戰士都隨身帶有一截粉筆,他每天至少要在走過的地方寫三條標語。宣傳內容全面,包括宣傳黨和紅軍的主張、宗旨;宣傳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宣傳黨的抗日救亡與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宣傳紅軍的內部團結等。  宣傳工作形式多樣,群眾喜聞樂見。紅軍長徵中宣傳形式多樣,有文字的標語、口號、布告,有形象的漫畫,也有口頭語言的詩歌、戲劇等。
  • 是什麼成就了紅軍長徵這一艱難神話?
    有人回憶曾見到前頭的部隊圍了一圈又一圈的紅軍戰士躺倒在地,手裡端著飯碗,碗裡還有野菜,分析說這是集體食物中毒。那一年重走長徵路,我走到湖南新晃縣時,訪問了一個叫江文生的老紅軍,他跟我講,長徵中最難的是過草地呀,沒有吃的,人沒勁,很難往前走。
  • 【歷史:紅軍長徵過楚雄】中央紅軍、紅軍二、六軍團長徵過楚雄
    兩路紅軍三條線路,長徵經過楚雄地區的8個縣、市,歷時18天,行程1300多公裡。所到之處,紅軍向廣大群眾宣傳黨的綱領和政治主張,組織群眾開展「打土豪、分浮財」鬥爭,在楚雄地區各族人民群眾中播下了革命火種,推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楚雄地區的傳播,為後來恢復重建黨的組織和黨組織在楚雄地區領導開展革命鬥爭起到了重要作用。
  • 紅軍長徵依靠人民書寫英雄史詩
    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長期鬥爭中形成了「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長徵中,面對嚴酷的自然環境,面對強大的敵人,紅軍與各族人民群眾在血與火的戰鬥中,充分互動、相互信任,創造了人間奇蹟,書寫了英雄史詩。
  • 「紅軍」、「長徵」、「六萬五千裡」的由來和演進
    後來,中共中央把紅軍寫進了文件中,各地部隊開始使用紅軍的武裝稱號。1928年5月25日下發的軍事工作大綱裡,宣布了一則消息,決定採用廣東省委擴大會議軍事問題決議案中的內容,認為建立紅軍迫在眉睫,不必有大型的起義鋪路,只要能有自己的割據地區,就可以把創建紅軍提上日程。
  • 長徵路上最小的女紅軍,出生19天開始長徵,96年被授少將軍銜!
    在這一徵途中,紅軍與敵人展開了四百餘場戰鬥,攻陷了700多座縣城,途徑十四個省份,跨越了十八座大山,歷時長達兩年,最終完成了這場人類歷史上的奇蹟——長徵。 在長徵過程中,我軍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可以說是一群年輕有為的小將,其中有一位女性更是頗具神奇色彩,她是長徵中最小的女紅軍,出生19天開始長徵,她的名字叫做賀捷生。
  • 漫漫長徵路 29萬字講述紅軍在綿陽的故事
    「現在革命高潮起,小郎哥兒啥,你去當紅軍……」「紅軍是窮人的軍隊」「紅軍不拿群眾一針一線……」1935年4月初到8月初,紅四方面軍長徵到綿陽,歷時100多天,這是當時在綿陽地區留下的歌謠
  • 九江嶺之戰是紅軍長徵路上慘烈之戰
    我的家鄉湖南永州零陵石巖頭九江嶺是我們全鎮最高山脈,海拔600多米高,山上有九個大洞,洞與洞相通,全長約10多公裡長。就因這座大山,成了一座英雄的山脈 ,發生過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小時候就聽老人們講起,這個山頭曾經發生過一場戰爭,是紅軍長徵路上的一個不可不提的故事。只是沒親自看到過,心裡也不在意,後面去九江嶺玩,看到了紅軍墓,眼前突然浮現出電影裡紅軍戰鬥的場景,仿佛看到了當年的紅軍在九江嶺上奮戰,一個個倒下的情景。這個故事一代代相傳,是湘江戰役後一支紅軍隊伍被打散時,從全州到了我們的家鄉。
  • 一張報紙定乾坤,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憶長徵
    7月27日下午3時許,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重走中國西北角」採訪接力活動甘南線採訪隊伍乘車至隴南宕昌縣哈達鋪鎮,參觀全國愛國教育示範基地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學習長徵歷史,追憶革命先烈。紅軍長徵哈達鋪紀念館 劉歡/攝「哈達鋪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歷經千難萬險後的絕處逢生之地。正是在哈達鋪,長徵中的紅軍不僅得到了困頓至極後的物資和兵源補充,建立了以哈達鋪為中心的地方蘇維埃政權。尤為重要的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在這裡獲知了陝甘還有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重大喜訊,從此開啟了落腳陝甘暨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徵程。」
  • 將臺堡:紅軍長徵最後會師地
    【專題】「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1936年10月22日,中國工農紅軍一、二方面軍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固原市西吉縣將臺堡勝利會師,這是紅軍長徵史上最後一次會師,標誌著紅軍長徵的勝利結束
  • 尋訪最後的女紅軍 傳奇不朽榮耀永恆
    封面評論 尋訪最後的女紅軍 傳奇不朽榮耀永恆   □ 蔣璟璟  9月29日早晨,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獲悉,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徵的川籍女紅軍劉文治於2020年9月28日下午4點08分在重慶逝世,享年108歲。  傳奇落幕,榮耀永恆。
  • 【長徵物語】長徵路上深情故事:撐船渡河迎紅軍
    我國著名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耿飈,在我的身上留下了這樣一段文字: 蔡如燕同志: 你的口述信已收悉,謝謝你將五十多年前的事,還能記得清楚。楊成武將軍他身體還好。我身體還好,但時不我留,也已八十有二了。特寫這幾個字作為回信,並祈你多多保重,全家安泰。 敬禮!
  • 姐弟四人參加紅軍,只有兩姐妹走完長徵,姐姐嫁元帥,妹妹嫁上將
    紅軍時期,許多革命家庭子女全都參加紅軍,不少人為了中國的革命事業奉獻生命。其中有一個家庭的姐弟四人參加了紅軍,只有姐妹兩人走完了長徵,姐姐嫁給元帥,妹妹嫁給上將。他們的父親叫蹇承晏。蹇承晏,出生於1871年8月,是湖南省慈利縣的富商,他深明大義,關心國家安危,多次資助革命,並支持4個子女先後參加了革命,包括大女兒叫蹇先任,次女叫蹇先佛,大兒子叫蹇先為,次子叫蹇先超。作為慈利縣一個愛國開明人士,蹇承晏讓4個孩子都讀了不少書。
  • 紅軍師長降為團長後,指揮所部百戰百勝,成為長徵中的開路先鋒
    在中國工農紅軍艱苦卓絕的長徵過程中,由於國民黨反動派的圍追堵截,再加上敵我雙方力量懸殊,我軍損失巨大。尤其是在湘江之役中,由於博古、李德等人的錯誤指揮,紅軍遭受的損失尤其慘重。其中,擔任斷後任務的紅34師幾乎全部犧牲,師長陳樹湘悲壯地自殺犧牲。紅34師是以閩西子弟兵為主力組建的隊伍,他的整建制犧牲,使得開國將帥中少有閩西將領的身影。
  • 參加過長徵的女英雄、最高齡女紅軍王定國逝世
    老紅軍王定國生於1913年的王定國老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隨紅四方面軍參加長徵。從受盡欺辱的童養媳,成長為英勇無畏的紅軍戰士,從目不識丁的農村婦女,成長為德高望重的革命前輩,跨越兩個世紀,從黑暗走向光明,她前進的腳步從未停止。
  • 湘江戰役:紅軍長徵途中的一次「慘勝」,紅軍損失5萬餘人
    湘江戰役紅軍長徵途中的一次「慘勝」,雖然達到了突圍的目的,但是損失了近6萬名紅軍,在長徵歷史上留下了悲壯的一頁。(一)1934年11月中旬,紅軍在湖南郴縣、宜章間突破了敵人第三道封鎖線。首先,在戰略方向的選擇上,「左」傾領導人否定了毛澤東和其他同志提出的向湘中前進和在湘南建立根據地的主張,不切實際地要去湘西會合二、六軍團,以致陷入敵人嚴密封鎖的湘江邊,使紅軍不得不背水而戰。大約在11月中旬,中革軍委和紅軍總部已從無線電通訊偵破和偵察等途徑中,得知了國民黨軍隊企圖阻截紅軍於湘江以東的陰謀和其五路布暑。
  • 《紅軍部隊新長徵》:光輝的勝利,永恆的血脈
    今年是紅軍長徵勝利84周年。86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以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概進行的萬裡長徵,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蹟,譜寫了中國革命事業的壯麗史詩,在我們黨、軍隊和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 會理會議,紅軍長徵途中的又一次重要會議,知道的遊人卻寥寥無幾
    會理古城不僅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而且是紅軍長徵途中戰略方針確定的一次重要會議,在中國共產黨的黨史中具有濃墨重彩的光輝一頁。其實在會理有兩個歷史事實值得我們去了解和紀念,一是紅軍巧渡金沙江,二是紅軍召開的會理會議。
  • 會寧:紅軍長徵勝利會師 紅色基因光耀時代
    7月19日上午,由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成員,來到會寧紅軍會師遺址園和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追尋當年紅軍足跡。甘肅會寧,素有「隴秦鎖鑰」之稱,是隴東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作為長徵的會合點,與出發點瑞金、轉折點遵義一道,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的紅色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