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子在桑葉上行走,小編在地球上旅遊,嗨,大家好,我們又見面了!
會理古城不僅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而且是紅軍長徵途中戰略方針確定的一次重要會議,在中國共產黨的黨史中具有濃墨重彩的光輝一頁。
其實在會理有兩個歷史事實值得我們去了解和紀念,一是紅軍巧渡金沙江,二是紅軍召開的會理會議。
紅軍巧渡金沙江在我9月10日的《皎平渡,7條小船7天7夜巧渡金沙江,江邊河堤上的巖洞就是見證》中有所介紹,友友們感興趣可以查閱。
1935年5月,7條小船37名船工經過7天7夜的不間歇擺渡,將3萬多紅軍大部渡過金沙江,勝利甩掉了幾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跳出了敵人的包圍圈。
紅軍從雲南進入了四川,進入四川的第一個縣就是會理。
佔領皎平渡口後,紅軍經通安、愛民、彰冠抵達會理城郊。中央經軍進抵會理城郊後,一面休整、一面佯攻縣城。最後繞城離開會理,經白果、雲甸進入德昌縣境。
在會理期間,紅一方面軍主力贏得了短暫休整的機會,體力和精力都有所恢復,為隨後的繼續北上打下了良好基礎。
為了總結遵義會議以來的戰略方針,進一步統一中央領導核心的認識和全軍思想,5月12日下午黨中央在鐵廠村召開了入川後的第一次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會議由張聞天主持並作報告,毛澤東在會上作了總結髮言。會議開了兩天。
會議鞏固了遵義會議的成果,肯定了遵義會議以來的戰略方針,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軍事上的領導地位,統一了全軍的思想。會議還糾正了紅軍領導層中泛起的一些錯誤思潮。決定劉伯承同志任先遣司令,利用他在川軍中的聲望和熟悉地理民情等有利條件,為全軍開路。
去鐵廠村景區的道路已經進行了新鋪,一條蜿蜒曲折的柏油路在松林間穿行。景區修建了停車場和遊客接待中心。拾級而上一塊巨大的紀念碑出現在眼前,碑記和當時領導人的塑像用絳紅色大理石鑄就,十分醒目。廣場旁有一些紅軍雕塑,向我們講述著紅軍在會理的點點滴滴。臺階兩旁的護欄壁上,刻畫著幾十個紅軍長徵的小故事,可以邊走邊看,增長了不少知識。
會理會議遺址在紀念碑廣場左側的樹林裡,極不顯眼,一塊大石頭上書寫有「會理會議遺址」六個大字。遺址現場在松林和水庫的映襯下顯得莊重而肅穆,幾塊不規則的石頭靜靜地擺放在青松之間,黝黑的表面仿佛將事件凝固。正是在這裡,毛澤東、朱德、陳雲、周恩來、張聞天、秦邦憲等當時紅軍的領導人或坐在石頭上,或站在附近,召開了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會理會議。
站在這幾石頭旁,眺望遠方的紅旗水庫,真的感慨頗多:後面有國民黨的追兵,前面有敵人的圍堵,黨內還有激烈的思想和路線鬥爭,但我們黨在最緊要關頭都能力挽狗狂瀾、化險為夷,取得最終的勝利,中國共產黨是最偉大的黨,是最適合中國人民道路的「領路人」。
會理縣紅軍長徵紀念館位於環城西路中段2號,建築面積2070平方米,屬專題性紀念館,專門舉辦「中央紅軍過會理紀念展」。
展覽以毛澤東的著名詩句「金沙水拍雲崖暖」為主題,採用圖文並茂、實物陳列、文物複製、場景復原、以及多媒體影像等新的陳列方式來進行展出,其中圖片150餘幅,實物近百件,場景4個,文字說明3萬6千餘字,用六個篇章著重地介紹中央紅軍長徵中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在會理期間的主要活動,以此來緬懷為新中國的建立而歷盡艱辛、拋灑熱血的紅軍將士和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
會理縣紅軍長徵紀念館被列為四川省政法委主題教育實踐基地、涼山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涼山州廉政教育基地。
會理不僅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道,也是中國紅色革命的根據地。來會理旅遊,我們不妨走進這些紅色旅遊景區,走進那段戰火紛飛的歲月。
寫到這裡有個小小的建議,如果把皎平渡景區打造和管理得更好,我相信前來旅遊參觀的遊人會更多,也會更加珍惜我們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圖片尋自網絡,僅用作文章配圖,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