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由於「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給中國革命造成的被動形勢和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中共中央、中革軍委被迫率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8.6萬餘人分別自瑞金、於都地區出發,實行戰略大轉移,開始長徵。1935年11月,轉戰於湘鄂黔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第二方面軍),在完成了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任務後,在敵人重兵圍剿下,撤出蘇區,開始長徵。
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徵途中,於1935年5月和1936年4月先後兩次經過楚雄地區八個縣、市,分別從雲南祿勸皎平渡、麗江石鼓渡過金沙江,進入四川境內,甩掉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兩路紅軍三條線路,長徵經過楚雄地區的8個縣、市,歷時18天,行程1300多公裡。所到之處,紅軍向廣大群眾宣傳黨的綱領和政治主張,組織群眾開展「打土豪、分浮財」鬥爭,在楚雄地區各族人民群眾中播下了革命火種,推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楚雄地區的傳播,為後來恢復重建黨的組織和黨組織在楚雄地區領導開展革命鬥爭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節 中央紅軍過楚雄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解決了當時黨內所面臨的最迫切的軍事問題,結束了「左」傾教條主義在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遵義會議後,中央紅軍在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黨中央和中央軍委的領導下,恢復了紅軍在根據地時期的運動戰方針,指揮紅軍邁開雙腿,實施大踏步地前進、大範圍地迂迴戰術。紅軍攻佔遵義,四渡赤水,佯攻貴陽,使坐鎮貴陽「督剿」的蔣介石驚惶失措,手忙腳亂。蔣介石急電滇軍「保駕」,滇軍孫渡縱隊奉命兼程趕往貴陽,這正好實現了毛澤東同志「調出滇軍就是勝利」的戰略部署。
正當敵人慌亂調兵遣將之際,紅軍主力從貴陽附近掉頭向西,向敵軍力量薄弱的雲南急進。這時蔣介石方從撲朔迷離之中醒悟過來,發現紅軍不是東進湖南,而是西進雲南。即慌忙調整部署,進行圍追堵截。蔣介石調集薛嶽、周渾元、吳奇偉等中央軍和滇軍孫渡縱隊,對紅軍緊追不捨,龍雲派駐昆明的劉正富旅和駐滇西的李嵩獨立團到滇黔邊界的富源一帶截擊紅軍。
紅軍在滇黔邊界突破滇軍的阻擊大踏步地前進。以九軍團為偏師,攻宣威,佔會澤,作渡江之勢,迷惑和分散敵軍主力,掩護紅軍主力行動。紅軍主力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經霑益,下曲靖,攻馬龍,佔嵩明,取尋甸,作奪取昆明之勢。昆明城內軍力空虛,龍雲害怕紅軍端掉他的老巢,如坐針氈。一面急電蔣介石,要求調回滇軍,一面將附近十來個民團及為數不多的駐軍收攏,以解昆明之危。這樣一來,金沙江兩岸敵人兵力更加空虛。紅軍向昆明虛晃一槍之後,掉頭向北,向金沙江急進。
此時,敵人方知紅軍的真實意圖不是奪取昆明,而是強渡金沙江。便令薛嶽各縱隊跟蹤追擊,又令西康劉文輝部沿江阻擊。金沙江沿岸各縣,大肆擴充民團,加緊訓練,調集民伕,加固城垣碉堡,以阻滯紅軍的渡江行動。敵人憑藉數十萬兵力及金沙江天險,其勢洶洶,揚言「同仇敵愾,滅此朝食」,企圖將紅軍消滅於金沙江南岸。
為了粉碎敵人的圍殲計劃,渡江北上,1935年4月29日凌晨,中革軍委在尋甸魯口哨發布了《關於我軍速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蘇區的指示》。為了迷惑敵人,紅軍在昆明附近虛晃一槍後,便兵分三路直插金沙江。一軍團為左路搶佔元謀縣龍街渡口,三軍團為右路搶佔祿勸縣洪門渡口,軍委縱隊為中路搶佔祿勸皎平渡,並命令軍委幹部團要不惜一切代價奪取祿勸縣皎平渡口,五軍團殿後。
5月1日,一軍團從嵩明縣牧羊、阿子營和富民縣款莊出發,連克祿勸、武定兩座縣城。攻打祿勸縣城時,縣長何澤周、團總周鐵城率隊頑抗,被紅軍擊斃。紅軍攻進武定縣衙時,縣長周自得和省府封江督察孟智仁還抱著煙槍,吞雲吐霧。突聞槍聲大作,周自得持槍到縣衙大堂,督令團隊死守,被攻入縣城的紅軍當場擊斃。孟智仁見勢不妙,越牆逃竄,後被龍雲所部捕獲,以「封江不力」罪,在昆明處決。紅一軍團繼續揮戈西進,行至武定縣石臘它村時,兵分兩路:紅軍一師抄小路直插元謀龍街渡口,紅軍二師沿大道直逼元謀縣城。元謀縣縣長楊均之聞風喪膽,率其兵丁,逃遁班果。5月3日,紅軍一師趕到龍街渡口,紅軍二師佔領元謀縣。龍街渡口,是當時滇川通道之要津。在紅軍到來之前,這裡的船隻多數被敵焚毀,少數沉於對岸江中。紅軍找不到船隻,就四處收集竹木,在石花灘架設浮橋,設法渡江。元謀縣城在馬頭山之北,紅軍二師佔領元謀縣城後,一部在馬頭山白酒坡布防,準備阻擊尾追之敵,一部在城內及附近村寨,開展群眾工作。
紅一軍團在兩、三日內,連克祿勸、武定、元謀三座縣城,向5月出滇入川的主要通道——龍街渡急進,致使蔣介石的中央軍及滇軍誤為紅軍將從龍街渡江,被紅軍牽往元謀。正當敵軍尾追紅一軍團的時候,紅軍幹部團和三軍團分別向敵人防守薄弱的皎平渡、洪門渡急進。
紅軍幹部團在軍委總參謀長劉伯承指揮下搶奪皎平渡口。陳賡團長和宋任窮政委作了具體部署,以二營為先遣支隊,五連為前衛連。陳賡團長命令五連連長肖應棠,要不惜一切代價,迅速奪取渡口,掩護後續部隊過江。中央派由李克農負責的一個工作組和前衛連一同前去執行任務。
4月30日下午,前衛連在肖應棠率領下,從尋甸柯渡輕裝出發,進入祿勸縣境,向皎平渡急進。於5月1日下午到達皎平渡,在江邊獲取木船2條。深夜,由三排在南岸掩護,一、二排分乘兩條船渡江。在船工張朝滿等人的幫助下,分兩路渡過金沙江,出其不意地消滅了江北岸守敵1個連,奪取了敵人稅卡——釐金局,順利地佔領了渡口,紅軍無一傷亡。第二天拂曉,先遣營陸續渡過金沙江。在船工幫助下,紅軍在北岸和上遊的魯車渡又找到了敵人未來得及燒毀的4條船隻,為紅軍從皎平渡渡江提供了保證。劉伯承把這一情況電告朱德總司令,在江北岸成立了渡江司令部,親自製定了紅軍《渡江守則》。幹部團渡江後,陳賡、宋任窮按照軍委命令,立即率團向北開進,奪取了四川會理到皎平渡之間的重鎮通安,阻擊了四川方向的敵人,保證大部隊順利渡江。幹部團在向通安開進途中,與四川守敵劉元瑭部1個團遭遇,將其擊敗,劉部逃回會理,幹部團奪佔通安,為大部隊過江打開了通道。
這時,左路紅三軍團也搶佔了祿勸縣境內的洪門渡,但因水流太急,又只找到1隻小船,來回擺渡十分困難,幾天時間僅渡過1個團(十三團)。左路紅一軍團前衛二師四團5月1日連克祿勸、武定兩座縣城,元謀縣長楊鈞之聞訊棄城潛逃。5月3日,一軍團進佔元謀縣城後,直奔離縣城60裡的龍街渡口。因尋不到渡河船隻,加之江面太寬,敵機襲擊不斷,多次架橋均未成功。為了爭取時間,5日,中革軍委電令一、三軍團迅速趕到皎平渡口渡江。龍雲得知紅軍在皎平渡日夜加緊渡江後,於5月8日再次急電川軍江防司令、會理守敵劉元瑭和滇軍縱隊司令孫渡:「要不分晝夜,向武定環州方面之匪猛烈攻擊。乘其半渡進剿,當可收功。」妄想把紅軍消滅在金沙江兩岸。但是,北面川軍劉元瑭部懼怕和紅軍作戰,龜縮於會理城內不敢出來,南面滇軍行動遲緩,致使龍雲南北夾擊的計劃破產。9日,在祿勸石板河擔任阻擊任務的紅五軍團完成掩護主力過江的任務後,也從皎平渡渡過金沙江。至此,3萬多紅軍憑著六隻木船,九天九夜,未失一馬一卒,全部順利渡過金沙江天險。待滇軍劉正富旅追趕至江邊時,紅軍早已渡畢毀船,直逼川康重鎮會理。
第二節 紅軍二、六軍團長徵過楚雄
繼1935年,中央紅軍經過楚雄地區的武定、元謀等縣之後,1936年4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軍團和第六軍團在賀龍、任弼時、關向應、肖克、王震的率領下,長徵又經過了楚雄地區的祿豐、楚雄、南華、牟定、姚安、大姚等縣。
1936年初,紅二、六軍團迂迴轉戰於千裡烏蒙山區。3月30日,在貴州盤縣接到紅軍總部電示:要二、六軍團北渡金沙江,到四川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合。紅二、六軍團遂決定放棄在盤江建立根據地的計劃,突破滇軍防線,進入雲南富源,選擇了經普渡河,由元謀龍街渡江,再經華坪、永北的路線北進。部署六軍團為左翼,二軍團為右翼,分別經曲靖、馬龍、霑益、尋甸向普渡河鐵索橋前進。
這時,敵人發覺紅二、六軍團「想從一方面軍走過的路線走」的意圖,企圖憑藉著數倍於紅軍的兵力和「地形又比虎頭山險要得多」的普渡河鐵索橋「天險」,圍殲紅軍於普渡河以東,功山以南地段。
8日晚,紅二軍團四師奔襲普渡河鐵索橋,此時橋板已被敵人拆毀,橋西制高點已被滇軍兩個營控制。四師以十一團佯攻鐵索橋,掩護十團、十二團由橋下的小河塘涉水過河,從左側攻打敵人,天亮前,控制了音翁山主峰。
當日,紅六軍團十七師在小松園附近,十六師在高家橋至三股水一帶遭敵阻擊,擋住了紅軍過河。後面龔順壁旅咬住不放,郭汝棟縱隊也跟隨入滇,對紅軍形成合圍態勢。為了粉碎敵人的合圍計劃,賀龍總指揮命令已過河的四師十團和十二團返回河東,放棄西渡普渡河北上金沙江的計劃。命令第六師原路返回,趕到六甲之前阻擊滇敵龔順壁旅,保證主力部隊轉移。第十團、第十二團接受返回河東之命令後,點起自編的燈籠,燒起堆堆大火,把鮮竹等物投入火中,一時火光沖天,「槍聲」大作。滇軍以為紅軍夜襲,倉皇撤退,途中與前來增援的一個營相遇,未曾聯絡就胡亂打了起來,一直交火到天亮,紅軍卻乘機安全返回東岸。在普渡河鐵索橋戰鬥中,紅軍四師政治部主任肖令彬英勇犧牲。紅軍第六師奉命離開尾甸、可朗,直奔六甲阻擊追敵。激戰十餘小時,重創滇軍第五團,殲敵近千人,餘敵倉皇逃命。六甲之戰是紅二、六軍團長徵中最為激烈的一次狙擊戰,打擊了滇軍的囂張氣焰。嚇得龍雲從此再不敢對紅軍緊跟追趕,紅軍從此得以較為順利地大踏步挺進滇西。
六甲之戰後,紅軍調整部署,兵分兩翼,數路大舉南下,4月11日,攻佔富民縣城,直逼滇敵空虛的老巢——昆明。龍雲驚恐萬狀,急調西線部隊回保省城。紅軍在昆明北郊虛晃一槍,右翼在永富村附近渡過普渡河;左翼從陳四墩、中沙灘涉過螳螂川,甩掉了滇軍主力,向敵人兵力空虛的滇西前進。
4月12日,紅二、六軍團進入羅次縣境(今屬祿豐縣),而後兵分兩翼,揮師西進。賀龍、任弼時率紅二軍團經祿豐,攻佔楚雄、鎮南(今南華)後入祥雲,下賓川;肖克、王震率右路紅六軍團,由富民出發直取鹽興、黑井、元永井,殲滅保井營、輯私隊等地方武裝300餘人,並將沒收土豪地霸得來的銀元、糧食、鹽巴、衣物分給窮苦百姓。接著連克牟定、姚安、大姚、鹽豐(今屬大姚),入賓川與二軍團會合後,經鶴慶,到麗江石鼓渡口,由此勝利渡過金沙江。
4月13日,紅二軍團到羅次貓街宿營,次日,分兩路出發:五師經大德到祿豐縣城附近,包圍監視城內敵人;四師到河西、中村一帶;六師到官窪科甲,賀龍總指揮和總部機關進駐科甲村,賀龍總指揮住楊育才家。紅軍來到科甲村,一些村民因受國民黨反動宣傳的影響,紛紛躲避,而科甲小學卻很平靜,仍然照常上課。
紅軍幹部到學校看望師生,宣傳黨的政策和紅軍北上抗日的主張。下午,紅軍總部請在校的七十餘名師生吃飯。紅軍說話和氣,待人平等。席間,軍民談笑風生,親如家人。飯後,賀龍總指揮向教師詢問了當地的敵情、民情及交通情況,向教師贈送《紅軍讀本》小冊子,並派紅軍幹部送師生返回學校。
4月15日,紅二軍團主力從祿豐舊莊一帶向楚雄進發,第五、六兩師在飽滿街一帶,由前衛四師攻佔楚雄縣城。
楚雄城乃滇西重鎮,屏蔽省垣,素有重兵把守,雲南省政府在這裡設有團練分處,加強防務。無論敵人控制如何嚴密,城內仍有中共黨組織在活動。紅軍到來之前,中共楚雄地下黨支部在西山開會,研究如何配合紅軍攻城。決定由支部書記張承愷與紅軍聯繫,楚雄縣常備隊分隊長、中共黨小組長陳世昌(陳茂吉)策應紅軍攻城,黨員楊寶榮帶領楚雄中學進步學生打開東城門,讓紅軍進城。
紅軍到來前夕,楚雄團練分處處長李毓萱,在楚雄縣保衛團本部召集各界聯席會議,成立楚雄縣臨時防共委員會,李毓萱任委員長,李世昌、馬帆任副委員長,下設總務、宣傳、偵察、糧秣等組。紅軍進入羅次、祿豐,李毓萱奉命到大姚負責江防,楚雄城內僅有180餘名常備隊,遂從各鄉鎮調集千餘名壯丁進城,日夜趕修工事碉堡,且手執棍棒長矛助威。
4月15日上午,紅軍兵臨楚雄城下。紅軍包圍了楚雄城,並佔領古山寺高地,下午二時發起進攻。這時,國民黨飛機到楚雄城上空盤旋偵察,紅軍迅速隱蔽,停止攻擊。敵機去後,紅軍又發起進攻,迅速佔領了城外碉堡,由古山寺居高臨下,用機槍猛烈掃射。敵軍招架不住,紛紛潰逃,紅軍乘勝追擊。縣常備分隊長、共產黨員陳世昌,率隊按計劃撤出雁塔山陣地,讓紅軍進城。下午六時許,紅軍佔領了整個楚雄城。斃敵17名,俘敵40多名,繳獲各種槍枝120支,子彈2717發,軍用物資一大批。楚雄縣教育局長、防共委員會宣傳組副主任朱壽恆(朱作仁),在城牆上來回督戰,被紅軍擊斃。楚雄縣團總、防共委員會總務主任徐朝梁越牆逃跑,被紅軍活捉,第二天遊街後,被帶至鎮南(今南華)沙橋處決。楚雄縣長、防共委員會副委員長馬帆,化裝逃跑,被紅軍擊斃在北城外。
在紅軍進攻楚雄城的同時,滇軍魯道源旅尾追紅軍到飽滿街、田心一帶,與紅軍第六師發生激戰。紅軍打死敵排長一名,打死打傷敵人數名,擊退了尾追之敵。戰鬥中紅軍犧牲13人,受傷流落下來的紅軍,有4名被當地地主惡霸殺害。當夜兩點鐘,紅軍撤離飽滿街繼續向西進發。
4月16日,紅軍撤離楚雄,向鎮南(南華)逼進,紅軍五師奉命攻打鎮南縣城。紅軍進入滇中腹地,鎮南縣政府召開緊急防務會議,成立以縣長史直書為首的防共保安委員會,部署防共事宜。敵人調集眾多民工趕修碉堡,堵塞城門,加固城垣,籌備糧秣,抽調數百名壯丁民團,連同120餘名常備隊及40餘名政警隊,把守縣城。
4月16日傍晚,紅軍分四路包圍鎮南縣(今南華)城。紅軍作好戰鬥準備後,向城內喊話:「我們是工農紅軍,路過此地,只借宿一晚,決不侵犯群眾利益」。守敵不僅不開門讓路放行,還開槍射擊紅軍,紅軍予以還擊。此時早已架在緊靠城牆民房屋頂上的機槍怒吼起來,子彈雨點似的射向敵人。在機槍火力掩護下,紅軍架梯登城,向敵群甩出一排排手榴彈,敵軍不支,丟槍鼠竄。紅軍攻入城內,守敵潰散,死傷眾多。紅軍攻進縣政府,縣長史直書墜城逃跑,警察蔡永福、母增富被擊斃,兩名警察逃跑中落井溺死。紅軍俘虜了眾多常備隊、壯丁、民團成員,經過教育、動員,貧苦農民段開智、楊興和等人參加了紅軍隊伍。
17日,紅軍離開鎮南縣城,到英武關、新鋪子、天申堂一帶宿營,19日入祥雲,20日下賓川。
在紅二軍團以卷席之勢經祿豐、楚雄、南華向滇西進發的同時,紅六軍團勢如破竹,經羅次(今屬祿豐)、鹽興(今屬祿豐)、牟定、姚安、大姚、鹽豐(今屬大姚)等縣向滇西挺進。
4月12日,紅六軍團由富民到達羅次縣城(今屬祿豐)附近,對縣城進行包圍監視,13日經彰保到武定縣秧草地一帶宿營,14日到達祿豐縣的元永井。
在元永井,紅軍消滅了保井隊300餘人,俘獲30餘人槍。當晚,群眾在大龍祠舉行聯歡會,歡迎紅軍。軍團長肖克和紅軍、老百姓一起,觀看了滇劇《捉放曹》、《花子拾金》、《小放牛》三臺折子戲。戲演完後,一位紅軍幹部上臺講話,他說,紅軍是工農的武裝,是為勞苦人民謀利益求解放的軍隊。還講了工人為什麼窮,資本家為什麼富的道理,介紹了俄國十月革命成功的經驗及中國上海、廣州工人罷工的情況。他說,到全國建立蘇維埃政權的時候,元永井的工人自己煮鹽,自己管理工廠,工人當家做主,沒有資本家的剝削壓迫,土地歸農民所有,人人有衣穿,人人有飯吃,就再也不給地主資本家當牛做馬了。講完話後,紅軍把從土豪李三多、段達生等家沒收來的財物分給群眾,號召工農兄弟踴躍參加紅軍。紅軍的宣傳和行動,使老百姓認識到紅軍是自己的隊伍,積極要求參加紅軍。受苦最深的煮鹽工人參加紅軍最積極,當晚就有300多人報名參加紅軍,附近村寨的貧苦青年亦來報名參軍,呈現出青年子弟爭當紅軍的動人場面。在元永井及其附近村寨參加紅軍的達500餘人。
15日,紅軍到達黑井,這裡盛產食鹽,是鹽興縣(今祿豐縣黑井鎮)政府所在地。紅軍到來之前,縣長李夔龍、鹽廠廠長劉國樹等官吏,裹脅一部分常備隊、廠警隊,棄城逃至牟定縣中峰寺躲藏,紅軍攻入城內,砸開監獄,救出被囚群眾,打開鹽倉糧庫,救濟貧苦百姓,僅鹽巴就分了五萬多斤。紅軍召開群眾大會,宣傳革命道理,附近的工農青年紛紛參加紅軍。
紅軍攻克鹽興,距離牟定縣城近在咫尺。此時牟定官吏驚恐萬狀,縣長何啟洲想棄城逃跑,又恐上方追究,為應付上司,他召集城內官紳開會。他說:「共匪」來了,本來我們是要死守縣城的,但是老百姓要我們讓開。既要讓開,今晚大家都得蓋章畫押,否則不準離開會場,與會者只好照著去做。會後,何啟洲帶著兵丁逃往附近的化佛山。逃跑之前,怕紅軍來時獄中「犯人」組織暴動,報復官府,遂令下屬將他們誘騙至西門外,全部殺害於城河埂下,暴屍荒野,慘絕人寰。
城中官吏豪紳逃走後,百姓自發地拆去堵塞城門的土基,張貼「歡迎紅軍」的標語,沿途擺設香案,歡迎紅軍入城。16日上午,紅軍順利進入牟定縣城,軍團長肖克及司令部設在天台鎮的三清閣樓上。當晚,在北極鼓樓戲臺召開群眾大會,揭露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的罪行,宣傳紅軍北上抗日的主張。當地民間藝人周紹文,代表百姓上臺講話,表示歡迎紅軍。
當晚半夜,紅軍撤離牟定向姚安前進,沿途了解姚安社情。經前場關時,向當地群眾了解姚安土豪的情況。群眾告訴紅軍:「前場有座『金』、『鳥』、『爐』,光祿有匹『高』、『顴』、『馬』,棟川有把幹(甘)油(由)葫(胡)、(意即這九戶是姚安的豪紳)。」通過調查了解,紅軍基本掌握了姚安縣土豪剝削壓迫群眾的情況。
紅軍到來之前,楚雄團練分處處長李毓萱從大姚率一個營的兵力趕到姚安,企圖憑藉堅固城垣,阻滯紅軍西進。姚安縣長馬廷璋召開緊急防務會議,特請退役還鄉的國民黨十九路軍六十一師師長張以仁,參加謀劃防務事宜。張以仁說,紅軍打仗很厲害,你一個營的兵力怎麼打得過。如果紅軍只是路過而不想進城,就不必守了。如果紅軍要進城,你想守也守不住。李毓萱、馬廷璋認為張以仁言之有理,遂決定效法牟定縣長的做法,走為上策。深夜帶領兵丁,逃往馬遊、三角躲避。官紳走後,老百姓自動折除堵塞城門的沙袋,打開城門,讓紅軍進城。
17日上午,紅六軍團進駐姚安城及附近村寨,開展群眾工作,沒收土豪財物,救濟貧苦群眾。18日下午,滇軍魯道源旅尾追到姚安與紅軍發生戰鬥,被紅軍擊潰。紅軍到白塔街(今光祿鎮)宿營。19日,經大姚縣七街、大坡,直逼鹽豐縣(今大姚石羊鎮)城。
鹽豐縣城地處深山峽谷,盛產食鹽,市井繁榮。紅軍入滇後,縣長陳文有調集許多壯丁,修築工事碉堡。紅軍到達牟定、姚安,鹽豐縣府進一步加強了防務,派常備隊扼守關隘,命令南河一帶各鄉、保長,用雞毛信、放火號等辦法,傳遞情報,企圖阻止紅軍進城。
19日上午,紅軍佔領鹽豐縣城附近高地,居高臨下,以猛烈的火力,從幾個方向壓向城內,守敵不支,紛紛拖槍逃進山溝。縣長陳文友,嚇得魂不附體,逃跑中三次墜下馬來。紅軍入城後,向群眾宣傳革命道理,打開鹽倉,沿街鳴鑼,號召群眾分鹽。鹽倉門口,人山人海,盛況空前。20日拂曉,紅六軍團撤離鹽豐,經祥雲到賓川與紅二軍團會合,在麗江石鼓勝利渡過金沙江。
來源:中共楚雄地方史(第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