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報紙定乾坤,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憶長徵

2020-12-03 中國甘肅網

7月27日下午3時許,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重走中國西北角」採訪接力活動甘南線採訪隊伍乘車至隴南宕昌縣哈達鋪鎮,參觀全國愛國教育示範基地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學習長徵歷史,追憶革命先烈。

紅軍長徵哈達鋪紀念館 劉歡/攝

「哈達鋪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徵歷經千難萬險後的絕處逢生之地。正是在哈達鋪,長徵中的紅軍不僅得到了困頓至極後的物資和兵源補充,建立了以哈達鋪為中心的地方蘇維埃政權。尤為重要的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紅軍在這裡獲知了陝甘還有紅軍和革命根據地的重大喜訊,從此開啟了落腳陝甘暨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徵程。」講解員王許娟介紹說。

紅軍在到達物資豐富的哈達鋪之後,不但改善了夥食,還在當地發現的《大公報》上得知陝北後紅軍根據地的消息。「飢餓是致命的,其實比飢餓更致命的是,紅軍長徵究竟要向哪裡去?」1935年9月12日,俄界會議決定繼續堅持北上的戰略方針,經過甘東北和陝北,用遊擊戰來打到接近蘇聯的地區,創建根據地。而與此同時,紅軍還要面對國民黨的圍追堵截,軍情和外界信息在此時就顯得尤為重要。

王許娟講述紅軍與《大公報》 劉歡/攝

於是,紅一軍團直屬偵查連連長梁興初和指導員曹德連奉命尋找「精神食糧」,在哈達鋪郵政代辦所尋得《大公報》,毛澤東根據報紙刊登的關於紅軍部隊和根據地的信息,立即做出了將紅軍長徵落腳點放在陝北的重大決策。正因如此,哈達鋪也有了「一張報紙定乾坤」的美譽。「所以今天我們說,一張報紙定乾坤,一個故事說到今,一段歷史人人頌。」王許娟說道。

大家還觀看了毛澤東在哈達鋪關帝廟召開的團以上幹部會議的影像片段,聆聽了紅軍在哈達鋪發動實施的「成徽兩康」戰役和「岷洮西固」戰役計劃。

觀看毛澤東在哈達鋪的影像片段 劉歡/攝

2019級本科生張沁在參觀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之後,自豪之情油然而生,他說:「我們要銘記紅軍為祖國捨生忘死的偉大精神,並將這種愛國精神發揚光大。」

帶隊教師郭翠玲表示,「我們追尋紅軍長徵的足跡,追尋範長江的足跡,用我們自己的行動表達對革命先烈的緬懷和對範長江先生的崇敬。」

(作者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本科生;指導老師王君玲、郭翠玲為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師)

相關焦點

  • 【中央媒體看甘肅】哈達鋪:昔日長徵「加油站」 今日紅色文化「網...
    遊客在紅軍長徵哈達鋪紀念館參觀。(資料圖)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哈達鋪是中國工農紅軍歷經千難萬險後的絕處逢生之地。」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館長路晨霞介紹,哈達鋪被紅軍將士親切地稱為長徵途中的「加油站」。  過去哈達鋪為紅軍「雪中送炭」,如今紅色基因讓哈達鋪更加紅火。紅軍在哈達鋪的駐留為這座歷史古鎮留下了豐富的革命遺蹟和感人的紅色故事,如今這些豐厚「紅色」底蘊正變成促進哈達鋪發展的最強動力。  近年來隨著紅色旅遊升溫,哈達鋪紅軍長徵紀念館參觀人數不斷增多。
  • 【發現最美鐵路·絲路金腰帶 隴上蘭渝行】蘭渝線:帶動哈達鋪駛上...
    中國甘肅網11月27日訊 (本網記者 洪煜然)「這次帶著小孫子來哈達鋪,就是為了讓他了解紅軍長徵的歷史。」
  • 最美天然氧吧,紅軍長徵的重要坐標點,遊此還可追憶歷史!
    哈達鋪是紅軍長徵中的重要坐標點,在這裡毛澤東作出了去陝北的重大戰略決策, 哈達鋪被稱為中國工農紅軍長徵途中的「加油站」,是全國紅色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臘子口是甘川古道的「喉嚨」,地勢危險,難以保護, 1935年,紅軍勝利打破了天險聾子的嘴,開闢了北上進入陝西甘的道路, 遊人至此,可以追憶紅軍攻擊天險的輝煌歷史,享受周圍美麗的景色。
  • 勝利山戰鬥:中央紅軍長徵途中最後一仗
    學習強國 作者:苗剛1935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紅一方面軍長徵到達甘肅省宕昌縣哈達鋪。在哈達鋪期間,毛澤東從國民黨報紙上了解到陝北有蘇區和劉志丹領導的紅軍。首先要到陝北去,那裡有劉志丹的紅軍。從現地到劉志丹創建的陝北革命根據地不過七八百裡的路程。大家要振奮精神,繼續北上。」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彭陽時,就發現敵馬鴻逵部的四個騎兵團像一條尾巴一樣,緊緊地尾隨在後面。蔣介石聽到中央紅軍向陝北進發的消息時,急電令馬鴻逵:「紅軍長途行軍,疲憊不堪,企圖進入陝北會合劉志丹,茲令你部騎兵前行堵截,相機包圍,予以殲滅。」妄圖將紅軍消滅於長徵途中。
  • 將臺堡:紅軍長徵最後會師地
    2016年7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將臺堡,向紅軍長徵會師紀念碑敬獻花籃。參觀紅軍會師紀念館時,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地說,我們黨領導的紅軍長徵,譜寫了豪情萬丈的英雄史詩。偉大的長徵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風範的生動反映,我們要不斷結合新的實際傳承好、弘揚好。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長徵要持續接力、長期進行,我們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徵路。
  • 拜謁班瑪紅軍溝
    遊客在瞻仰紅軍亭。青山環抱的紅軍墓。九月,一次偶然的機會,我跟著朋友們有幸參觀了班瑪紅軍溝紀念館,重溫二萬五千裡長徵的故事,感慨頗多。班瑪紅軍溝紀念館位於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於2017年8月正式揭牌開館。紅軍溝原來叫子木達溝。1936年7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約2.5萬餘人進入青海,在班瑪地區休整,積極向當地群眾宣傳黨的民族政策、政治主張和革命道理。根據有關史料記載,當年紅軍長徵經過青海是為了在北上抗日的途中積蓄力量、解決給養困難。
  • 會寧:紅軍長徵勝利會師 紅色基因光耀時代
    7月19日上午,由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成員,來到會寧紅軍會師遺址園和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追尋當年紅軍足跡。甘肅會寧,素有「隴秦鎖鑰」之稱,是隴東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作為長徵的會合點,與出發點瑞金、轉折點遵義一道,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的紅色聖地。
  • 紅軍長徵中的宣傳工作透視
    如遵義戰役是紅軍長徵中取得的最大勝利,殲滅俘虜了大量敵人。長徵親歷者黃鎮繪製了反映遵義大捷的漫畫。紅軍幹部對被俘白軍進行宣傳,一大部分白軍參加了紅軍。又如紅二十五軍於1935年3月10日發布《紅二十五軍政治部告國民黨士兵書》,指出國民黨士兵大部分是窮人出身,為國民黨作戰不是為國為民,而是禍國殃民。說明紅軍是工人、農民和蘇維埃政府的軍隊,歡迎白軍士兵來當紅軍。
  • 漫漫長徵路 29萬字講述紅軍在綿陽的故事
    原標題:《紅軍長徵在綿陽資源分布與開發研究》出版—— 漫漫長徵路 29萬字講述紅軍在綿陽的故事 紅軍長徵在綿陽期間,很好地傳播了革命的種子,激發了綿陽人民的革命意志,為綿陽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發展資源。近日,由市委黨校(市行政學院、市社會主義學院)編寫的《紅軍長徵在綿陽資源分布與開發研究》一書出版,29萬字將85年前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詳細鋪展開來。
  • 會理會議,紅軍長徵途中的又一次重要會議,知道的遊人卻寥寥無幾
    會理古城不僅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而且是紅軍長徵途中戰略方針確定的一次重要會議,在中國共產黨的黨史中具有濃墨重彩的光輝一頁。其實在會理有兩個歷史事實值得我們去了解和紀念,一是紅軍巧渡金沙江,二是紅軍召開的會理會議。
  • 中央紅軍第九軍團從福建長汀出髮長徵始末
    (《福建黨史月刊》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中央紅軍長徵出發地的問題,早在1951年版的《毛澤東選集》注釋就清楚說明是「從福建西部的長汀、寧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於都等地出發,開始戰略性的大轉移」。
  • 紅軍長徵依靠人民書寫英雄史詩
    編者按:作為百年黨史中的轉折性事件,紅軍長徵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紅軍長徵是一次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徵。長徵時期,黨和紅軍通過各種理論和實踐,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動員群眾,軍民建立了魚水深情,黨和紅軍依靠人民書寫了彪炳史冊的英雄史詩。
  • 講好愛國故事 傳承「紅色」記憶 八路軍蘭州辦事處紀念館榮獲省級...
    這裡曾經是領導甘肅抗日救亡、進行後方發動、實現全民族抗戰的重要基地,如今是重要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及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同時也是一張蘭州市靚麗的文化名片,成為廣大遊客了解紅色歷史、接受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文化旅遊新標杆。
  • 紅軍長徵路上的最後險關臘子口,懸崖絕壁小戰士犧牲自己立下奇功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我們的旅程離開人間仙境扎尕那一路向東,最不能錯過的就是紅軍長徵路上的最後一道關口——天險臘子口。先要經過俄界,一個甘肅南部的小村莊,山環水抱一幅安靜的田園風光,如果不是1935年那次重要的會議,這裡可能永遠不會出現在我們的視野。
  • 紅色懷化 重溫歷史|通道轉兵紀念館
    通道轉兵紀念館位於湖南省西南邊陲通道侗族自治縣縣溪鎮,距通道縣城42公裡,因我軍長徵途中,在此召開會議,決定改變長徵路線,轉兵貴州而得名。五雕塑五雕塑是通道轉兵紀念館標誌性建築,雕築左起依次為張聞天、朱德、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五人,寓意著1934年紅軍中央軍過通道時,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人經過通道時的場景。
  • 長徵中的民間救護
    為了改變這一局面,紅軍才走上了長徵路。斯諾把長徵伊始大搬家式行進的紅軍隊伍誇張地說成是「移動的國家」,只因戰士和腳夫挑著160擔的擔子——幾十擔銀元、幾十擔國幣、幾擔金子、珠寶首飾以及幾十擔印製國幣的原材料,醫療部門也帶了200擔的藥品器材。
  • 【歷史:紅軍長徵過楚雄】中央紅軍、紅軍二、六軍團長徵過楚雄
    1934年10月,由於「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給中國革命造成的被動形勢和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的失利,中共中央、中革軍委被迫率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8.6萬餘人分別自瑞金、於都地區出發,實行戰略大轉移,開始長徵。
  • 紅軍長徵隊伍中,到底有多少女紅軍?
    長徵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蹟!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徵。那麼,你知道究竟有多少女紅軍參加了長徵嗎?關於長徵中的女紅軍的總的人數,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但是至少有兩千多人參加了長徵。這個數字是確定無疑的。在參加長徵的四路紅軍當中,女同志的數量差別比較大,最少的是紅二十五軍,只有七名女戰士參加了長徵。這七名女戰士能夠參加長徵也並不是容易,經歷了一番風波。在部隊出發之前,要求女同志一律不得隨隊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