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嶺之戰是紅軍長徵路上慘烈之戰

2020-12-17 360度世界視覺

我的家鄉湖南永州零陵石巖頭九江嶺是我們全鎮最高山脈,海拔600多米高,山上有九個大洞,洞與洞相通,全長約10多公裡長。就因這座大山,成了一座英雄的山脈 ,發生過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

小時候就聽老人們講起,這個山頭曾經發生過一場戰爭,是紅軍長徵路上的一個不可不提的故事。只是沒親自看到過,心裡也不在意,後面去九江嶺玩,看到了紅軍墓,眼前突然浮現出電影裡紅軍戰鬥的場景,仿佛看到了當年的紅軍在九江嶺上奮戰,一個個倒下的情景。這個故事一代代相傳,是湘江戰役後一支紅軍隊伍被打散時,從全州到了我們的家鄉。

1934年底,從江西過來的紅軍在湖南道縣和廣西全州等地參加湘江戰役,紅軍傷亡了很多人。一支100多來人的隊伍被國民黨軍隊追打到了九江嶺一帶,天黑時分,隊伍到了九江嶺村(黃溪洞村),借住在村祠堂孝忠堂裡。村保長唐太元知道是紅軍,對村裡人說:「紅軍是好人,大家不要怕,你們各自回家,有吃的拿些吃的來,有棉被拿棉被來,有茶水拿來茶水來。」唐太元打開祠堂大門,將紅軍戰士請了進去,不一會兒,老百姓自發拿來紅薯、苞米、米飯給紅軍吃,安排他們住下。

笫二天,天剛蒙蒙亮,突然聽到從不遠處的大慶坪方向傳來槍聲,紅軍戰士得知敵人追兵趕到,由村民唐書田帶路,前往村前的九江嶺上躲避。約半個小時,從廣西來的大概有一個連的部隊和道縣、零陵地方保安團數百人趕到村裡,正好遇見給紅軍帶路的唐書田從山上返回,道縣保安團團長唐季候要唐書田帶他們上山找紅軍,唐書田不肯,唐季候當即向唐書田開槍,將其槍殺,並迅速帶隊向山上紅軍發起攻擊。紅軍人數少,其中還有不少傷員,敵我雙方經過一整天的激戰,傍晚時分,山上槍聲漸稀,戰鬥結束。

後面村民發現,有幾十名不知名字紅軍犧牲在這次戰鬥中,好心的村民把紅軍戰士偷偷的埋了,當時也沒有立碑,怕當地國民黨的人找上門來。後面,解放後才有人立了無名戰士的碑。

相關焦點

  • 傳承紅色基因-我的家鄉石巖頭鎮九江嶺之戰是紅軍長徵路上不可不提...
    我的家鄉湖南永州零陵石巖頭九江嶺是我們全鎮最高山脈,海拔600多米高,山上有九個大洞,洞與洞相通,全長約10多公裡長。就因這座大山,成了一座英雄的山脈 ,發生過可歌可泣的歷史故事。 小時候就聽老人們講起,這個山頭曾經發生過一場戰爭,是紅軍長徵路上的一個不可不提的故事。
  • 桂林全州,著名戰役《湘江之戰》主戰場之一,紅軍損失近6萬將士
    全州是廣西桂林市管轄下的一個縣,這裡歷史文化悠久,名勝古蹟眾多,而作為紅軍長徵路上著名戰役《湘江之戰》主戰場之一的全縣,今天的全州,也成為了見證長徵歷史進程的重要地點。蜿蜒的湘江,年復一年地衝刷著岸邊的渡口,這條江流猶如一處醒目的豐碑,記錄著中國革命歷史上一場重要的戰役。
  • 101歲紅軍老戰士韓彬逝世,長徵路上多次與死神擦肩
    過雪山時,陽光晃眼像進了辣椒水,疼得難忍就用自己的尿洗眼睛……與死神擦肩是韓彬長徵路上的關鍵詞:炸彈兩次在身邊炸響,兩名戰友被奪去生命,他安然無恙;掉進一人多深雪堆,裡面已經凍死兩位戰友,他卻用肩膀將一同掉進來的旗兵率先送出,他拽著旗杆驚險逃生……小時候家裡很窮,貧苦農民出身,父親給地主家當長工,母親給地主家幹活,韓彬負責給地主家放牛。
  • 紅軍長徵前最後一場大仗:七天七夜激戰松毛嶺,所有的水都混著血
    福建老百姓參加紅軍的人確實特別多,開始出徵的時候,好幾萬閩西子弟啊,百分之九十都犧牲了!離斷腸、人未歸,今我念英烈,隔世長相思——福建人民為中國革命作出的貢獻和犧牲之巨大,毫不遜於江西人民。中央紅軍長徵前,由福建省委組織指揮的汀州保衛戰,英勇卓絕,卻湮沒於戰事頻仍,少見於史著經傳。具有標誌性的叫松毛嶺戰役。
  • 紅軍長徵路上的最後險關臘子口,懸崖絕壁小戰士犧牲自己立下奇功
    紅軍不怕遠徵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我們的旅程離開人間仙境扎尕那一路向東,最不能錯過的就是紅軍長徵路上的最後一道關口——天險臘子口。先要經過俄界,一個甘肅南部的小村莊,山環水抱一幅安靜的田園風光,如果不是1935年那次重要的會議,這裡可能永遠不會出現在我們的視野。
  • 長徵中最精銳的團,紅軍幹部團是啥級別?主要領導人都是誰?
    為了適應戰爭的形勢,1934年10月1日的時候,紅軍將第一步兵學校、第二步兵學校和特科學校劃歸為工農紅軍學校建制。而學校也跟隨紅軍主力部隊長徵,工農紅軍學校建制編入了幹部團。他們的主要任務是護衛黨中央和軍委機關,為部隊儲備、培訓和輸送幹部,必要時需要參加戰鬥等。
  • 【長徵物語】長徵路上深情故事:撐船渡河迎紅軍
    耿飈 一九九一年三月十日於北京 在我的身上,其實有著82年前紅軍長徵路上的一段深情故事。 1934年11月,中央紅軍明示儘快攻佔道縣,確保軍委一、二縱隊安全渡過瀟水,奔襲湘江。 11月17日傍晚,紅四團晝夜兼程趕到與道縣縣城隔著瀟水河的水南村。地方保安團早已拆除連接浮橋的鐵鏈,把支撐浮橋的船隻拉到對岸,築起工事,妄圖阻止紅軍。
  • 《紅軍部隊新長徵》:光輝的勝利,永恆的血脈
    今年是紅軍長徵勝利84周年。86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紅軍以無與倫比的英雄氣概進行的萬裡長徵,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蹟,譜寫了中國革命事業的壯麗史詩,在我們黨、軍隊和中華民族的發展史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 以長徵精神擁抱新時代
    如果說長徵精神所體現的是紅軍將士義無反顧的革命理想和信念,那麼電影《勇士》表現的就是每一個紅軍戰士為理想而戰,為信念而奔跑。他們體現了中華民族的美德:團結友愛、樂觀向上、面對困難不怕犧牲。   如果長徵精神也是對人類體能極限的一次挑戰,那麼電影《勇士》表現的也是紅軍在敵人的圍追堵截中,以大智大勇挑戰生死關頭的非凡經歷,鍛造了紅軍戰士的勇士之魂。
  • 會寧:紅軍長徵勝利會師 紅色基因光耀時代
    7月19日上午,由甘肅省延安精神研究會主辦,中國甘肅網承辦的「追尋紅色足跡 弘揚延安精神」——紀念中央紅軍長徵到達甘肅85周年調研採訪活動成員,來到會寧紅軍會師遺址園和紅軍長徵勝利紀念館,追尋當年紅軍足跡。甘肅會寧,素有「隴秦鎖鑰」之稱,是隴東軍事重鎮和交通樞紐。作為長徵的會合點,與出發點瑞金、轉折點遵義一道,成為中國革命歷史上的紅色聖地。
  • 【歷史:紅軍長徵過楚雄】中央紅軍、紅軍二、六軍團長徵過楚雄
    1935年11月,轉戰於湘鄂黔革命根據地的紅二、六軍團(第二方面軍),在完成了策應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任務後,在敵人重兵圍剿下,撤出蘇區,開始長徵。 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徵途中,於1935年5月和1936年4月先後兩次經過楚雄地區八個縣、市,分別從雲南祿勸皎平渡、麗江石鼓渡過金沙江,進入四川境內,甩掉數十萬敵軍的圍追堵截,取得了戰略轉移的決定性勝利。
  • 第四屆「紅軍長徵論壇」明年在桂林舉行 參與城市增至6個
    12月6日晚,第四屆「紅軍長徵論壇」籌備工作交流會在我市召開,來自贛州、遵義、延安、麗水、阿壩、桂林六市(州)代表就第四屆「紅軍長徵論壇」的籌備工作進行討論交流。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取得重大進展,建成紅軍長徵湘江戰役紀念園、新圩阻擊戰史實陳列館,提升改造紅軍長徵突破湘江紀念園等68個項目,打造了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鮮活載體,以告慰紅軍英烈的深切情懷,做好烈士遺骸收殮保護和紅軍遺屬幫扶工作。成立桂林紅軍長徵湘江戰役文化保護傳承中心,打造一批湘江戰役精品課程等。
  • 紅軍長徵依靠人民書寫英雄史詩
    編者按:作為百年黨史中的轉折性事件,紅軍長徵具有深遠的歷史影響。紅軍長徵是一次喚醒民眾的偉大遠徵。長徵時期,黨和紅軍通過各種理論和實踐,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動員群眾,軍民建立了魚水深情,黨和紅軍依靠人民書寫了彪炳史冊的英雄史詩。
  • 長徵路上最小的女紅軍,出生19天開始長徵,96年被授少將軍銜!
    在這一徵途中,紅軍與敵人展開了四百餘場戰鬥,攻陷了700多座縣城,途徑十四個省份,跨越了十八座大山,歷時長達兩年,最終完成了這場人類歷史上的奇蹟——長徵。 在長徵過程中,我軍平均年齡不到三十歲,可以說是一群年輕有為的小將,其中有一位女性更是頗具神奇色彩,她是長徵中最小的女紅軍,出生19天開始長徵,她的名字叫做賀捷生。
  • 萬式炯,紅軍長徵的死對頭,建國後為何享受中將副兵團級經濟待遇
    紅軍長徵為什麼要進入貴州?因為貴州軍閥比較孱弱,號稱是雙槍兵,又叫羊兵,打起仗來,像綿羊一樣,比較好打。所以,紅軍不但順利進入貴州,而且還在貴州第二大城市遵義開了歷史性的會議。 在當時,幾乎國共雙方都看不起貴州軍閥。
  • 參加中央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徵的部隊和黨中央、中央軍委的負責同志
    中央紅軍先後在黎川、廣昌之戰中失利,不僅在兵員上損失很大,而且傷失靈活機動殲敵的機會,繼續大打陣地戰,同敵人拼消耗,只會使紅軍更加被動,根據地和紅軍都面臨生死存亡的嚴重考驗。黨中央和中革軍委被迫做出長徵的決定。指定項英、陳毅等同志率領三萬紅軍留在根據地,堅持遊擊戰爭,掩護主力突圍。
  • 湘江戰役:紅軍長徵途中的一次「慘勝」,紅軍損失5萬餘人
    湘江戰役紅軍長徵途中的一次「慘勝」,雖然達到了突圍的目的,但是損失了近6萬名紅軍,在長徵歷史上留下了悲壯的一頁。(一)1934年11月中旬,紅軍在湖南郴縣、宜章間突破了敵人第三道封鎖線。蔣介石企圖利用追剿紅軍之機,擠佔廣西地盤。因而在部署湘江戰役時,他用湖南軍閥何健為「追剿」軍總司令,並將其嫡系薛嶽和周渾元所率入湘之軍名義上撥歸何鍵指揮。蔣介石在給李宗仁,白崇轄的電令中,要求廣西配合在湘江堵擊紅軍,並答應給桂軍開撥費100萬元,所用彈藥實報實銷。
  • 紅軍長徵中的宣傳工作透視
    如遵義戰役是紅軍長徵中取得的最大勝利,殲滅俘虜了大量敵人。長徵親歷者黃鎮繪製了反映遵義大捷的漫畫。紅軍幹部對被俘白軍進行宣傳,一大部分白軍參加了紅軍。又如紅二十五軍於1935年3月10日發布《紅二十五軍政治部告國民黨士兵書》,指出國民黨士兵大部分是窮人出身,為國民黨作戰不是為國為民,而是禍國殃民。說明紅軍是工人、農民和蘇維埃政府的軍隊,歡迎白軍士兵來當紅軍。
  • 「紅軍」、「長徵」、「六萬五千裡」的由來和演進
    但是不用擔心,絕大多數的字、詞、句,仍然是國內先輩智慧的結晶,紅軍、長徵等就是。紅軍一詞還未正式創建時,農民犁鋤揮舞,團結在一起,運用武裝力量保護自己,這樣的軍隊被定義為工農革命軍。後來,中共中央把紅軍寫進了文件中,各地部隊開始使用紅軍的武裝稱號。1928年5月25日下發的軍事工作大綱裡,宣布了一則消息,決定採用廣東省委擴大會議軍事問題決議案中的內容,認為建立紅軍迫在眉睫,不必有大型的起義鋪路,只要能有自己的割據地區,就可以把創建紅軍提上日程。
  • 花溪區「重走長徵路聚力奔小康」——尋找最美紅軍線路徒步活動...
    4月27日,由花溪區文體廣電旅遊局、共青團花溪區委主辦的「重走長徵路 聚力奔小康」——尋找最美紅軍線路徒步活動在貴陽市花溪區舉行。活動旨在深入挖掘花溪區紅色文化資源,探索打造長徵體驗路線,加快推動長徵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建設,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長徵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