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最頂尖的造瓷器高手,大部份在景德鎮,少部分是河南和河北。一件仿古瓷的製作,在燒造時按古書記載的古瓷製作步驟,燒造環境,用料等,皆可燒造出諸如青花發色、畫工、圖案、造型、落款、火石紅等方面與舊瓷器頗為相像,幾可亂真的高仿品。這是頂級高手的造法,成本不菲。(別不以為然,很多仿古做舊都用老窯口老泥,都是花費大量精力去開發這些窯址,從而瞞天過海進行大量的仿古做舊)
行家稱,陶瓷做舊其實算是一種工藝,古已有之。陶瓷做舊也分類別,第一類是臆造,即手藝人完全憑自己的想法,天馬行空來做。第二類是有歷史依據的。第三類便是高仿品,即通常所說的仿古藝術品。部分做舊手法,有時連專家都看不出來。筆者覺得還有第四類後加彩、後加款等之類的!
再下一個等級的造假就簡單的多了,只要完成幾個步驟即可,成本低廉。一般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1、磨損:用細砂輪磨平毛糙的地方,主要是胎底,同時將瓷器放在地上來回滾動,用硬器輕輕敲打出崩口,如有需要,還可用玻璃裁刀在瓶內外劃出雞爪紋。
2、剝釉:剝釉最好是在沿口上,用什錦銼刀的尖端先撬出一個缺口,然後繼續延伸。
3、戳破氣泡:用利器將釉面的大氣泡戳破。器物的底部一般來說釉層較厚,比較好操作。
4、去火光:將氫氟酸兌水各半,用刷子均勻塗刷器物的表面,由下往上刷,釉層厚的地方塗刷時間可長些,薄處可相對短些,一般塗刷半分至一分鐘左右後,即馬上用水衝洗乾淨,以免時間過長,釉層表面腐蝕得太厲害會毫無光澤。如果覺得太亮,表面塗點色拉油,會使它溫潤如玉。
5、做色:其目的是給人一種已用舊、若髒東西都跑到瓷器縫裡去了的感覺。用高錳酸鉀溶液,摻入少許紅糖,塗遍器身,底部足圈重點,約48小時後用幹布擦拭。所有露胎處、開片處幾乎都呈不同程度的紫褐色。如果覺得底足顏色太深,可用洗衣粉擦洗,用細砂紙打磨,使胎微露白色,似糯米胎,視覺上給人以誤差。
6、做土鏽:在縮釉處、露胎處以及想做土鏽的地方塗少量502膠水,拍上黃泥,黃泥最好是墓土,其中帶有少量老石灰。也可以在器物的某個部位放上幾枚鐵釘,撒點鹽。一個星期以後,瓷面上的鐵鏽用刀刮不掉,鹽酸也難以洗去。
7、陳舊感:器物的底部扔點甜食碎渣,吸引蟲子,結上蜘蛛網,撒上蟑螂屎,蒙上灰塵。
古時,製作的仿品多出於個人喜好,很少是為了牟利。因而在古代,仿前朝的精品,這種「做舊」手法稱得上是一門藝術,佔據著陶瓷製作中的重要地位。比如雍正仿成化、永宣,明仿宋哥釉等之類,但是如今的「做舊」,借「古董」的外衣,帶有濃重的「銅臭味」。隨著古陶瓷收藏市場的火熱,各種造假手段也隨之興起,而「越老越值錢」的收藏定律也一直倍受陶瓷收藏者追捧。
古玩行當,真真假假欲遮還迎,自古都是「圈裡人」的事兒,懂行的言談之間總是說一句,收一句,不著邊際又滴水不漏。(其實這種也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行為,有些的不作為就會讓某些人得利,更多的是害了別人)然而對於初入門者,絕不能全憑運氣,通過特定的交易方式,即使你不懂古玩也能避免受到傷害。大家不妨關注本公眾號,從中借鑑一些可行的經驗。
這篇文章很實在,希望對廣大收藏愛好者或普通人家有所幫助,就拿筆者的一個朋友知道筆者是做古董的,結果前段時間在馬路邊上買了一些所謂古董,拿給筆者看,結果都是一些噁心的做舊瓷器玉器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