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造假層出不窮 十大辨偽方法各顯神通

2021-01-09 華夏經緯網
 古玩造假的手法層出不窮,古玩辨偽的方法也各顯神通。古玩鑑定的常規方法是:持寶人來信來電,與專家、行家約定時間、地點,拿出東西,或有償、或免費請專家、行家當面鑑定。從公開舉辦的民間鑑定活動實際狀態來分析,幾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持寶人拿來鑑定的東西,不是過去的仿品,就是當代的贗品。

    當代生活節奏愈來愈快,不少造假者,為牟暴利,常常想盡各種各樣的方法拿出自己明知的贗品,請鑑定者作所謂的「鑑定」,浪費了專家、行家的許多時間精力。在古玩鑑定實踐中,筆者總結出十種奇特、另類、省力又省心的鑑定方法供收藏者參考。有些東西看一眼便知真,有些東西不用看也便知假。這裡沒有什麼神功、法眼,有的僅僅是那些長期實踐中積累的經驗。具體實例介紹如下:

  一、古玩電話鑑定辨偽

    有一遠房親戚的外地朋友,來電說收藏到一幅殘破的古畫,畫名依稀可見為「清明上河圖」,索價20萬元。分析:不要拿來看便知是新仿僅值幾十元的粗仿印刷品。因為真品靜靜地躺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幾年前僅在上海博物館與觀眾短暫相見。同一人不死心,後又來電,說收藏到一件半人高的三星堆玉雕神像,索價30萬元。三星堆文物,正式發掘也僅十年左右,且三星堆神像主要為青銅器。分析:當代玉石粉澆灌成的新工藝品,或當代用岫玉雕成的玉雕,價值數百數千元而已。故當即電話回絕,反之,費時費力長途乘車拿來目鑑多麻煩。古玩電話辨偽,先要在電話裡了解持寶人、賣貨人是古玩販子還是真的不懂得收藏的愛好者。如是前者,斷然回絕,言明不要再打攪。如是後者,又有親朋好友的關係,且又是有身份有地位者。可在電話裡簡單解釋,或請他拍成照片寄來,先看照片再說。

    古玩電話鑑定辨偽,最省時省力。故有人介紹要鑑定古玩,筆者第一反應就是叫持寶者本人打電話過來。

    二、古玩談話鑑定辨偽

    在社交、聚餐場合,常聽到有人繪聲繪色地講述一些精彩故事,譬如說有一件德國造八音鍾外殼金鑄,是某一位太監當年從慈禧太后的宮裡帶出來的,其爺爺的朋友是銀行家,當年從北京琉璃廠買來珍藏。「文革」期間被藏在地洞裡倖免於難,其爺爺朋友的孫子透支炒股大虧,這次想拿出來,轉讓價幾十萬元。能否有空鑑定一下?分析:實踐證明,凡有精彩故事的古玩,十有八九是假的。曲折離奇的情節,是古玩販子想迷惑收藏家。一般聽到這類故事,囑其直接到藝術品拍賣公司去拍賣,故事本身沒價值,有價值是古玩本身,公開拍賣相對價格公正。如持寶人躲躲閃閃,閃爍其詞,不願上拍賣行,說拍賣周期太長,想立即變現款。那麼再囑其去典當行當場典當,如其仍不願意去典當,那等於告訴我們,其貨百分之百是假貨了。真金不怕火煉,真品不怕拍賣、典當,關鍵僅僅是價格的差異而已。

    古玩談話鑑定辨偽,是順便為辨偽節省了時間,可免去一檔檔專程安排的古玩鑑定節目。當然有人固執地堅持認為是老東西,是真品,堅持想請筆者鑑定,筆者還是那句話:先寄照片過來再說,如照片上認定可能是真品,再拿過來鑑定。

    三、古玩影像鑑定辨偽

    電腦與手機的普及,讓影像傳遞更為方便。如今最便捷的影像傳遞是用帶攝影功能的手機攝影后,通過彩信傳遞過來,或用數位相機拍攝後,上網通過電子信箱傳遞過來。凡圖案精美的彩陶、釉光太亮的漢釉陶、完美無缺的宋汝窯和宋官窯、器型變異的元青花玉壺春瓶、明鬥彩雞缸杯、清三代琺瑯彩等,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贗品。鑑定要訣:影像傳遞,如僅一件官窯器,幾十件民窯器,那一件官窯器,可以仔細查看再作判斷。如影像傳遞過來的是北宋五大名窯、元青花釉裡紅、明清官窯器,掃一眼便知是偽品。因為這些東西如是真品,不到億元也值幾千萬元了。如有幾千萬以上身價的「大收藏家」,早與北京故宮、上海博物館專家、著名拍賣行巨頭等接上關係了,還需託關係找門路,請民間收藏家鑑定?一竅不通的古玩投資者,豈能收進價值千萬元以上的古玩?通過以上分析,便可以作出判斷:這些通過影像傳遞過來的一批名貴官窯器,應該都是價值幾十、幾百元的當代新仿品。

    四、古玩照片鑑定辨偽

    在《中國文物報》收藏鑑賞專刊、《收藏拍賣導報》、《收藏》和《中國收藏》等報刊上,都有照片鑑定欄目,專業鑑賞家為每張照片鑑定,收取50元至100元的費用。對持寶人來說,比請專家行家吃飯後再鑑定省錢;對專家行家來說,智慧的付出也小有回報;對報社雜誌來說,服務於收藏讀者,是辦報辦刊的宗旨。古玩照片鑑定訣竅,也是先看器型,如人首形彩陶僅藏博物館,如民間藏有,不是國寶,就是贗品。民間藏有國寶,數百件中可能只有一件。如大件漢俑、唐三彩馬,完整的幾乎是偽品。因為漢俑大多斷首,唐三彩馬大都斷腿。古玩照片鑑定,民窯瓷器、明清玉雕、銅器、雜件等,真品不少,但看照片最易上當受騙的是被照片上圖案紋飾所迷惑。因為圖案、紋飾、款識,以目前的高仿技術,都可以仿得惟妙惟肖,唯有舊氣難仿。

    如照片上認定可能是真品,再請持寶人拿來寶物上手作鑑定。這時鑑寶者除目鑑外,還可藉助於放大鏡,甚至高科技手段作科學測試。為此,古玩鑑定,影像照片鑑定過關後,再上手鑑定,這對陌生者是規範的鑑定程序。

  五、古玩外包裝鑑定辨偽

    觀察古玩外包裝,就能辨真偽,這不是說大話。鑑定實例:友人來電說,有朋友欠他10萬元,春節臨近要還債,手上有兩件道光五彩官窯碗一對想轉讓,開價20萬元,是否幫忙鑑定一下。筆者想欠款10萬元,2隻官窯碗開價20萬元,估計還價10萬可以買下,也符合當下古玩市場行情,正好抵債。為幫友人,約好時間,鑑定真偽。兩個小時後,一位中年婦人拎著一個薄薄的塑膠袋推門而入。問為何遲到半個小時,答曰:乘公共汽車,人多車堵,來晚了抱歉!來人剛在沙發上坐定,我就同友人悄悄說看都不要看,肯定是假貨。礙於面子,友人囑來人,從塑膠袋裡拿出兩團舊報紙紙團,再一層層打開一看,果然是一對剛出窯的新仿品。來人走後,友人問我怎麼這麼神,東西沒看就知道是新貨,其實除非是億萬富翁,10萬~20萬不當一回事,工薪族藏一件好東西不容易,凡幾千上萬元的古玩,拿出去都要先裝在古玩盒子裡,外面再套上皮包或帆布旅行袋類的堅實包裝,才敢出門。拿上萬元或十萬元以上的東西出門,一般肯定叫計程車。而來者,僅用一隻薄薄的透明的塑膠袋,用舊報紙團團裹住,乘公共汽車拎著過來了。如人多擁擠,塑膠袋拎口擠斷了,東西摔破怎麼辦?下公共汽車行走一段路時,被摩託車、助動車、自行車撞一下碰碎怎麼辦?可見,來人根本沒有把開價20萬元的東西當作珍貴的古玩來保護和對待。負債者情急之下,想用假古玩詐你而已,然而卻漏洞百出,破綻畢露。友人聽後,啞然。

    六、古玩內包裝鑑定辨偽

    傳統的古玩收藏家覓到寶物,除密友外,一般定做好盒子,藏進櫥櫃,秘不示人。他們一般喜歡藍布古玩盒,因這種盒子用傳統米粉糨糊黏合定做,當不會受到蟲蛀。傳世的老古玩,都有老包裝木盒、藍布盒,甚至定製配套的紅木底座等。如用時下景德鎮包裝新仿瓷器花裡花哨的紙布盒,裝稱為傳世的老三代官窯瓷;或所謂的舊古玩藍布盒的蟲蛀是用針孔制出來的,裝的可能就是偽品。因為老古玩家不喜歡濃豔的紙布盒;而舊蟲蛀的盒,其孔洞大小不一,人為的蟲蛀孔漏則大小類似。除木製、紙布盒子外,最裡面一層是包裝瓷玉器、牙雕銅雕的,老古玩家喜歡用絨布等柔軟之布,一般不會用舊報紙。如是幾十年來的舊報紙,倒也有可信度。如用新報紙包裹著,那麼此物一不是傳世古玩,二可能是新收來的舊物。由此可見,古玩的內包裝,也是鑑定一件古玩真偽的依據之一,尤其是鑑定官窯器,千萬不能忽視。

    七、古玩主人被隱瞞的鑑定辨偽

    開門見山的古玩收藏有序,有案可查的古器物最為可靠。原來誰收藏,後來誰傳承,如今誰擁有,清晰可見,一目了然。唯有那些想出讓,又一而再、再而三隱瞞古玩主人身份的器物,或有難言之隱(怕影響收藏家聲譽),或是詐人的贗品(怕追查原主人)。在鑑定實踐中,常見到一件件有妖氣的東西,似真似假,非假非真,真假難辨。如追問「是誰的」,常回答曰:「是朋友的朋友的。」如見到朋友的朋友再問:「是您的吧?」又回答曰:「我同學舅舅的朋友的。」總之,想盡一切方法搪塞,隱瞞主人的身份,目的是防買家最終發現是贗品,要找主人論理。如碰到這種情況,筆者情願不收。因為不收來歷不明的東西,是收藏家們的美德。所以,凡一再隱瞞主人身份的東西,大都為贗品。此為以收藏心理學來分析古玩真偽的訣竅也。

    八、古玩報導價格鑑定辨偽

    不少炒作藏品價格的收藏家喜歡指著拍賣畫冊上的價格,告訴你,自己這件古玩在市場上的價值。其實,拍賣畫冊上的價格也有真有假,唯有真正的成交價才可信。當然,真正的成交價,也有可能是自己花錢炒作出來的。最不可信的是報紙雜誌上對某一件古玩的炒作價格。常見有這樣的文字:「外國人曾想花50萬元買他5幅油畫,他不為所動。」「有一位企業家曾想出資300萬元買下他所有的收藏品,被婉言拒絕了。」此例分析:一、出價可能是假的,僅作為炒作;二、出價可能是真的,但真的買斷,還要請專家行家一一鑑定真偽,然後再談判定最終交易成交價。往往報紙雜誌上登出來的所謂出資、買斷價格,都是被誇大了數倍,甚至十倍以上,不可輕信。買一件藏品可能是1萬元,買斷所有藏品,可能每一件僅3000元,市場規律也是如此。

    九、拍賣畫冊鑑定辨偽

    拍賣畫冊越印越精美,拍賣精品越來越稀少,贗品出現越來越大膽,這是新世紀後拍賣場上的特殊風景。按世界上最大的兩家蘇富比、佳士得藝術品拍賣行的慣例,駐行鑑賞家嚴格把關鑑定每一件拍品,凡拍賣前即有爭議的拍品,一般都會撤拍。但由於中西文化的差異,海外鑑賞家無論是華裔還是正統歐美人,對中國古陶瓷、中國古代繪畫的眼力總不如北京故宮的專家。故兩大世界性的拍賣行拍賣中國古陶瓷、中國古代繪畫,總會有個別拍品上拍後引起爭議,這是正常的。據了解,凡海內外著名的正規的拍賣行,會允許有15%以下的拍品有爭議,這是底線,當然有爭議的拍品並非是贗品。如超過這個底線,這家拍賣行的聲譽就會受到影響。然而,中國國內眾多拍賣行,有時一場拍賣會,有85%以上的拍品或是一眼貨偽品,或是有爭議的拍品,完全顛倒了藝術品拍賣的遊戲規則。

    從正規的藝術品拍賣行印刷的拍賣畫冊上鑑定拍品真偽的訣竅是:1.凡拍品說明文字介紹是清乾隆以前的拍品,但又不打「星」號者,或是偽品,或是海外倒流的文物拍品。因為「文物法」規定,清乾隆六十年以前的古玩不能出口。不少中小拍賣行幾乎沒有海外客商委託拍賣,故中小拍賣行通常不打「星」號的清乾隆以前的拍品,一般都是偽品。2.凡說明文字上介紹是「大明成化年制款」、「大清乾隆年制款」、「齊白石款」的拍品,實際上告訴你已是仿品。因為,凡是真品,說明文字上是不會畫蛇添足加一個「款」字的。

    為何如今的拍賣會上,贗品越來越多,反而拍賣畫冊也印刷得越來越豪華?那是因為個別沒有信譽的拍賣行,因徵集不到精品拍賣不賺錢,卻打起靠圖錄收費賺錢的主意。明知是宋汝窯、宋官窯、明成化窯官窯贗品,卻以每版5000元、7000元的目錄收費價格,讓原本只值數百數千及上萬元的官窯高仿品上目錄,且拍賣估價一般僅是幾十萬元,是真品價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十,是贗品價的十倍到百倍,誘惑那些初入行就夢想收藏到宋五大名窯、明清官窯的企業家收藏投資者。

    十、古玩書籍鑑定辨偽

    原來各出版社出版古玩專業書各有分工,且各有專家或外聘專家把關。如今,任何一位出版社編輯,只要選題可賺錢,都可以出書。個別靠賣書號生存贏利的出版社,更是只管收錢,只管把文字上的政治關,其餘的就眼開眼閉了。故造成了目前古玩收藏書籍假冒的劣質書泛濫成災。凡正規的著名出版社,且有博物館專家把關的古玩書籍最可靠。凡民間收藏名家,以收藏研究為主,並有收藏心得、理論研究突破的古玩書籍,也相對可靠。最不可靠的是那些不詳細介紹歷朝歷代的藏品特色,僅有大量的圖片,並為每件藏品估價的古玩書籍。這屬於古玩炒作書籍,一般此類書的藏品估價,通常高於真實的古玩市場價3至5倍。因為古玩價格分拍賣估價、拍賣成交價;文物商店標價、文物商店成交價;古玩市場開價、古玩市場成交價;古玩地攤喊價、古玩地攤殺價等等,真正可信的是那些標明何年何月何拍賣行的成交價。所以,古玩書籍偽劣產品也多,更別輕信古玩書籍上的估價。(梁志偉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玉器、陶瓷收藏家)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相關焦點

  • 古玩收藏學習的方法與古玩鑑定技巧
    今天我們就具體聊聊古玩收藏學習的方法。如果不深入巿場,不進入古玩商界,不融入這種特殊的人文環境,是無法獲得成功的。特別是業界內商家行家們的鑑賞知識和辨偽要領,都是保密不教,不傳的。這便需要初學者,主動接觸經營古玩的商業群體,這對於初期入門的藏者是十分重要的。
  • 古玩小說丨十大古玩小說排行榜
    今天圖先生給大家推薦10本古玩類小說,在暢享閱讀的同時還能增加古玩收藏類的儲備知識,一起來看看吧;(關注「文玩圖說」後臺回復「福利」,送你100本文玩電子書哦)1神·藏 《神藏》是打眼代表作之一,是部經典都市異能小說,男主角是個孤兒,被老道抱養
  • 瓷器收藏知識:去偽存真,提高辨別瓷器造假的能力!
    (行話也叫「撿漏」),是廣大收藏愛好者一直以來的夢想,於是大家爭先恐後地在各大古玩市場進行淘寶撿漏。但是瓷器造假一直是藝術品收藏市場的一大毒瘤。那些所謂價值連城的瓷器,例如元青花、雞缸杯等天價名品,無論在哪個城市的古玩市場上都能見到。有些賣家給這些「名品」編造出一些離奇的故事和傳承經歷,使很多人上當打眼。怎麼辨別瓷器造假?
  • 如何鑑定古玩的真偽?古玩市場水太深,不懂的外行人容易被忽悠
    文/madao7777隨著我們經濟的不斷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對於喜好收藏的朋友來說也有了更好的資本去接觸古玩,但是現在的古玩市場水深的程度是要比我們想像的要深很多的,今天我們的要討論的話題就是入古玩市場的第一條:如何鑑別古玩,以及鑑別古玩的方式和技巧。在接觸古玩的時候或許大家都有聽過這樣的一句話「水太深不要輕易涉足」。
  • 明高濂精於鑑定與辨偽,記述古玉偽造的6個方法,古玉辨偽要仔細
    傳世古玉摻雜著偽古玉,辨偽是迫切要求。傳世古玉辨偽需要知道古人如何製造偽古玉。高濂是明末杭州的詩人、戲曲家、收藏家,熟知江南古銅、新鑄偽造、宣銅、倭銅爐瓶器皿、漢唐銅章、玉章、古瓷、歷代碑帖、古玉器、剔紅、倭漆、雕刻、鑲嵌器皿等等行業的作偽情況,故精於鑑定與辨偽。他在《遵生八箋燕閒清賞箋》中記述古玉贗品時講到了以下六個重要問題。
  • 馬未都:最殘忍的文物造假,將玉塞進活羊腿內,3年後殺羊取玉
    說到古玩,古玩是什麼?一個字就是賭,賭你在琳琅滿目的浮世間能否一眼就能看出事物的本質,奪得先機,獲取利潤,不管現在科技發展的有多快,生活過的多美好,古玩這東西一直都是收藏家的心頭好眼中寶,萬一就對眼了一夜暴富了呢。
  • 古玩收藏愛好者推薦
    甚至有人列舉歷史上個別名人造假販假的事例,試圖說明古玩收藏造假販假存在的合理性,使不少人對古玩行制假販假的行為熟視無睹。其實不然。古玩行不是不打假。買錯東西對任何人都是痛。這種痛對追逐獵奇收藏的人來說不僅只是意味金錢的損失,這種痛曾使知名收藏家喪失名譽,丟盡顏面,落下心病,最後抑鬱而終。這種痛也曾使無數興致勃勃的愛好者初涉門檻就被滅殺興致。
  • 顧頡剛疑古辨偽思想的經學背景
    在疑古辨偽工作中,他秉持「重考據輕義理」的為學理念,經歷了從「疑經」到「辨古籍」再到「辨古史」的致知門徑。顧頡剛嘗試將疑古辨偽的治學思想與方法在經史領域「互通共享」,目的是修正傳統經學研究的流弊,更好地為現代史學服務,在中國現代史學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 王紅霞:顧頡剛疑古辨偽思想的經學背景
    在疑古辨偽工作中,他秉持「重考據輕義理」的為學理念,經歷了從「疑經」到「辨古籍」再到「辨古史」的致知門徑。顧頡剛嘗試將疑古辨偽的治學思想與方法在經史領域「互通共享」,目的是修正傳統經學研究的流弊,更好地為現代史學服務,在中國現代史學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 文物造假到底有多瘋狂?剖開羊腿放置玉器沁血,家具都用鳥糞包漿
    而當今在古玩市場火爆的背景下,很多人真正實現了「仔細打磨」,不過他們的目的卻是文物造假,最後形成以假亂真的效果售出高價攫取利益,不知古人知道了今人這樣的行為會作何感想。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案子。當時海關查獲了兩尊即將出關的青銅器,文物專家鑑定後確定這是戰國時期的文物,於是嫌疑人被海關當場扣押。
  • 文物販子造假多殘忍?將玉塞進活羊體內,3年後殺羊取玉再賣天價
    在道德教育發展如此之高的如今,似乎每個人都該是自取愛財但取之有道的君子,然而,在各種產業鏈的造假事件卻層出不窮。在文玩市場,總能遇到價格高的嚇人的一些文物,不少人都想佔為己有,願意出高價獲取自己所心儀的文物。文物販子就是依靠高價售出的文物,獲得豐厚的利潤。
  • 古玩販子手段有多兇殘?把玉塞到活羊體中,3年後殺羊取玉賣天價
    這就讓一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商機」,想盡一切辦法去造假,慢慢就形成了一條產業鏈,那麼古玩販子的手段究竟有多兇殘呢?他們直接把玉塞到活羊的體中,要一直到三年後才殺羊將玉取出來,最後賣出天價。文物市場一直都很亂,因為高昂的價格催生出了這麼一條產業鏈,其中造假方法中最為殘忍的就是製造血玉了,那什麼是血玉呢?
  • 常見郵票造假手法,大家收藏還是要擦亮雙眼!
    1、從邊緣上做文章,齒孔造假 這種方法是基於真品郵票的再次加工改造,因此對於愛好收藏珍品的玩家,這類手段需要及時鑑別。 常見造假手段為: (1)假刷色郵票。「變色」、「漏色」是收集變體郵品者收集的主要品種。因為郵票刷色的標準很難用文字精確表述,所以主觀辨別的難度很大,主要是憑藉玩家自己經驗與眼力去甄別。
  • 2009年十大牛股盤點:八仙過海 各顯神通
    在這辭舊迎新之際,網易股票根據每隻股票同比漲跌幅為你盤點出了09年度十大牛股,它們可以說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讓我們來細細品味這十大牛股暴漲背後的「玄外之音」,也讓我們一起回首A股市場這一年來的滄海桑田。走累了,回過頭,看看來時的路,或許你能走得更遠。
  • 河南一老農自學成才,用「造假」帶全村致富,被查時:這是藝術
    雖然科技不斷的發展,辨別真假的工具也越來越精密,但科技帶來好處的同時,造假技術的手段越來越高明,而在河南就有一位老農,靠自己一手「造假」的絕活,帶著全村人都發家致富了,甚至相關部門找上門查時,他竟然直言說:這是藝術,到底是什麼情況?
  • 《古玩》首都劇場跨年上演,北京人藝中青年演員集體亮相
    《古玩》於1997年首演,創下場場爆滿的佳績。去年,新排版首度亮相,鄭天瑋編劇,唐燁導演,王雷、荊浩、傅迦、雷佳、苗馳、李小萌、王君瑞、張萬昆、鄒健、何靖、閆巍、李麟、聞博、石雲鵬、連旭東、羅熙等演員聯袂出演。此番上演,不僅作為北京人藝2020年度的演出壓軸,也將開啟2021年新年演出的大幕。
  • 收藏者信任的古玩鑑定到底靠譜不靠譜
    古玩市場歷史悠久,並且經過歲月磨礪與沉澱後古玩收藏的特點和魅力更加明顯,而無論是買漲買跌還是暴力撿漏!這所有的一切的基礎就是真假,而古玩市場辨別真假的權威就是「專家」,專家依靠其豐富的學識和古玩知識、眼力的積累!
  • 古玩收藏領域必備知識集錦
    收藏無止境,學習無止境,這是古玩收藏領域都知曉的道理。如今想進入古玩收藏領域的人士越來越多,藏品又無限眾多,如何以簡化的方式學習古玩收藏知識是一個難點。 今天紫色百合香以一句話的形式讓您快速了解古玩收藏知識,使您輕鬆掌握晦澀難懂的專業知識。
  • 古玩「做舊」玄機,第七條先別笑矇騙最常見!
    2017-10-06 20:29:00 來源: 共話古玩收藏 舉報
  • 晶哥聊古玩:古玩地攤不可挑戰的老規矩!
    #古玩市場#古玩並非真是玩,無窮知識藏中間。一旦識得廬山面,原來泥塊是金磚。所謂「撿漏」就是在古玩市場上。「亂世黃金,盛世收藏」。時下,收藏越來越呈「全民運動」之勢,在各地大小城市,收藏的人越來越多。但是現在,各地古玩市場的古玩可以說是真假混在一起,想要淘到真品,得是真正的行家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