闢謠:有人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真的嗎?

2021-01-20 動物志

前段時間發了北極熊與棕熊競爭的資料,有些讀者還是未能從生態角度把握種間關係,單純理解為北極熊不是棕熊對手。應某平臺邀請,現專就此事進行闢謠。

事實上,棕熊驅趕北極熊,大公棕熊殺死北極熊幼仔,都是特定環境條件下的產物。迄今並無棕熊打敗成年北極熊的科考記錄。

冰上的主宰:北極熊

01鯨肉爭奪戰

在阿拉斯加北部,每到夏季海冰融化,北極熊就被迫登陸避難。剛好這裡也有棕熊分布,當地人丟棄的露脊鯨屍體同時吸引了兩種熊前來進食,熊大和熊二的較量於是就在展開。

研究人員觀察了兩種熊在鯨屍邊上的137次「爭食」,結果令人大跌眼鏡。有121次是棕熊完勝——棕熊留下吃鯨肉,北極熊跑了;另外16次兩種熊都離開了,算是平局。

從過程看,137次互動中,有105次,雙方均未表現出任何攻擊行為;有27次,棕熊「兇」了北極熊,即表現出齜牙咧嘴、發出吼叫、或衝上前去追趕的行為;只有5次,北極熊和棕熊互相「兇」了對方。而只有北極熊單方面攻擊的情況則沒有發現,換言之,只要北極熊「兇」棕熊,棕熊就一定會「兇」回去。

棕熊霸佔鯨屍,北極熊避而遠之

而研究人員同樣觀察了137次北極熊種內互動,發現北極熊有90次「兇」了同類。可見,北極熊對棕熊確實是比較慫的。

更令人奇怪的是,實力最強的北極熊,對棕熊反而更「慫」。鯨屍邊上的北極熊,成年公熊佔了近一半,但只「兇」了棕熊一次;而帶仔母熊只佔12%,但北極熊對棕熊的5次示威行為,有4次出自帶仔母熊。在這裡,帶仔母熊是北極熊中相對最兇的。

北極熊不同社會群體面對棕熊的表現

02北極熊為什麼怕棕熊?

現存熊科動物中,北極熊是無可爭議的「熊大」,而棕熊屈居「熊二」。一些人可能會說「阿拉斯加棕熊」。所謂「阿拉斯加棕熊」,是指阿拉斯加南部大陸沿海及海島地區的棕熊,包括阿拉斯加半島、科迪亞克島的棕熊等。即使這裡的棕熊,體型比北極熊也略有不如,壯年公棕熊春季平均重約390千克,而壯年公北極熊為400~500千克。

而在阿拉斯加北部與北極熊交鋒的棕熊,不是通常說的阿拉斯加棕熊。由於食物豐富度遞減,阿拉斯加州的棕熊體型從南向北呈下降趨勢(這與通常的貝格曼規律不同)。在北極圈附近與北極熊互動的棕熊體型不大,公熊平均重約180千克,母熊只有110千克。在兩種熊的分布重疊區,棕熊比北極熊小得多,公棕熊通常比母北極熊(約200千克)還要小。

半島棕熊,生活在阿拉斯加半島,最大的棕熊亞種之一

有人因為阿拉斯加北部鯨屍邊的互動表現,就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這是不嚴謹的,因為它們根本就沒打過。兩種熊的敵意止步於示威,從未發生過任何身體接觸,更沒有出現傷亡。絕大多數情況是,棕熊出現,什麼也沒做,北極熊也什麼都不做,就主動離開給棕熊讓位,棕熊上前去大口吃鯨肉。

單從鯨屍邊的互動,只能說北極熊面對棕熊比較「慫」,北極熊比較怕棕熊,或者說好聽點,北極熊不願和棕熊一般見識。

那麼,北極熊在佔據體型優勢的情況下,為什麼還不願意和棕熊正面打一架呢?原因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分析。

登陸避難的北極熊

一是生理方面的原因。北極熊與棕熊爭食鯨肉發生在晚夏、初秋,此時正是棕熊一年中營養需求最旺盛的時期,棕熊要大量進食,積累脂肪,為冬眠做準備。而北極熊在春天已經吃飽喝足了,此時正進入一種節食狀態,類似於棕熊的冬眠狀態。

營養狀況越好的北極熊,在陸地上就越不願爭鬥,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公北極熊最慫。公北極熊體型大、實力強,在浮冰上能搶佔最佳的狩獵場,營養狀況是最好的。而帶仔母熊不得不選擇較低質的狩獵場,營養狀況可能相對較差,而且它們還是好幾張嘴吃飯,因此對食物更加渴求。然而,帶仔母北極熊也只是「兇」了棕熊幾次,最終還是把鯨肉讓給了棕熊,這說明在獲取食物和保護幼仔安全之間,母北極熊以後者為重。

此外,北極圈附近是棕熊最靠北的分布了,食物極端匱乏,因此這裡棕熊數量非常稀少,而且一見到肉就會「紅眼」,拼了命去搶。

棕熊每到秋天,就要把自己吃的胖胖的,俗稱「抓秋膘」

因此,當雙方相遇,棕熊對鯨肉的態度是志在必得,不惜一戰;而北極熊的態度是有最好,沒有也行,不會為了一口肉硬拼。

二是行為方面的原因。棕熊的天性本就比北極熊更兇。在演化史上,棕熊無論內鬥還是外鬥,都比北極熊激烈得多。

北極熊是唯一一種缺乏領域性的大型食肉動物,因為北極熊的領地是極不穩定的浮冰,隨時可能融化,守衛領地註定徒勞無功。由於不需要守衛領地,北極熊缺少了內鬥的一個重要來源。

兇猛的棕熊與狼爭食

棕熊是一種食腐動物,它們經常與狼、大貓等大型陸地猛獸爭鬥,目的是獲取獸屍,這已經成為它的本能。而北極熊在演化之路上,就很少能見到大型陸地猛獸。

此外,北極熊的食物幾乎完全來自於狩獵,一旦受傷,後果很嚴重,任何使其喪失捕獵能力的創傷都是致命的,因此北極熊不願輕易打鬥,而棕熊對它們來說是個很陌生的對手,它們更要慎之又慎。相比之下,棕熊即使受了傷也能以腐肉和果子填飽肚子,它們更敢於拼命。

綜上所述,鯨肉爭奪戰的結果更多取決於雙方的決心,而不是雙方的實力,棕熊性情更兇猛,對肉更渴求,而且更敢拼命,因而取得了勝利。

北極熊偶爾見到狼,表現得很友善

03棕熊殺死過北極熊嗎?

那麼,棕熊和北極熊有沒有真刀真槍幹過一仗呢?2007年,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的Doupe等三位學者的論文Most Northerly Observation of a Grizzly Bear (Ursus arctos) in Canada: Photographic and DNA Evidence from Melville Island, Northwest Territories(加拿大灰熊最靠北的觀察記錄:來自西北地區梅爾維爾島的照片和DNA證據)中提到,一隻大個體公棕熊殺死了一隻母北極熊及其兩歲幼仔。

文中是這麼說的:在梅爾維爾子爵海峽的海冰上發現了海豹殘骸,這隻海豹和母北極熊及其幼仔,都被認為是灰熊(即棕熊)獵殺的。援引的出處是Taylor在1995年發表的論文Grizzly bear sightings in Viscount Melville Sound(梅爾維爾子爵海峽灰熊目擊記錄)。

我查閱了原始資料,Taylor是這麼說的:1991年5月7日,發現一隻320千克的公棕熊距離一具小北極熊屍體兩米遠,這是只兩歲小北極熊,性別不明,屍體後半部已經被吃掉了一部分。根據小北極熊身上的傷口,以及周圍的血跡和足跡判斷,這起命案是公棕熊所為。

原始資料截圖,只說了殺幼仔,壓根沒有殺母北極熊的事

原始資料中並未提及公棕熊殺死母北極熊。只有幾段相關論述,大意是:當棕熊在海冰上狩獵,可能會遭遇北極熊,從而將北極熊作為潛在食物。大個體公北極熊跑得很慢,追不上棕熊;而根據研究人員的目測,母北極熊和小北極熊的速度也不如棕熊,有可能被大公棕熊追上吃掉。

另據報導,梅爾維爾子爵海峽的北極熊當時正在遭受沉重的狩獵壓力,壯年公北極熊都被射殺了,這隻320千克的公棕熊就是研究期間發現的最大熊了。北極地區的棕熊體型總得來說很小,這隻算是罕見的大個體了。梅爾維爾子爵海峽不是棕熊的傳統分布區,這隻公棕熊是遊蕩過去搞侵略的。

侵入北極熊領地的棕熊

在1991年的梅爾維爾子爵海峽,由於壯年公北極熊暫時被消滅,而一隻特別大的公棕熊遊蕩到這一地區,棕熊和北極熊的體型差異發生了逆轉,在這個特殊時間、特殊地點,棕熊成了「熊大」,北極熊退居「熊二」。

綜上,Taylor通篇未提及棕熊殺死成年母北極熊,只是推測大公棕熊有這個能力。Doupe說的那個例子是引用錯誤的結果,專家有時候也會犯錯誤。

除了這個例子以外,就再也沒有棕熊殺死北極熊的記錄見於報導。因此,棕熊殺北極熊只發現過一次,而且被殺的只是幼仔。

北極熊與棕熊的相遇

04北極熊真的打不過棕熊嗎?

在自然界,棕熊在與北極熊的較量中確實是佔盡便宜的,棕熊能搶北極熊的食物,侵佔北極熊的地盤,大個體公棕熊能捕殺小北極熊,還會強迫母北極熊交配。

然而,上述事實只能證明,在地球變暖的大背景下,棕熊能在生存競爭中勝過北極熊,不能證明棕熊能打得過北極熊。生存競爭和機械鬥獸完全是兩碼事。事實上,在野外至今還沒有兩種熊成年個體的交戰記錄,說棕熊強過北極熊是缺乏證據的。

棕熊的種內差異遠比北極熊顯著,最小的棕熊生活在中亞、中東,公熊才120~150千克。平均水平的亞種是歐亞棕熊(歐洲、北亞)和北美的灰熊,公熊平均180~190千克,母熊約120~130千克。

論平均體型,北極熊遠大於棕熊。如果兩者公平對決,都取壯年公獸,平均對平均,考慮到巨大的體重差距,北極熊就是想輸都挺難的。

壯年的北極熊與大亞種棕熊春季體重對比

最大的棕熊亞種——科迪亞克棕熊和半島棕熊,春季體重和北極熊差距不大,秋季壯年公棕熊能達到480~490千克,已經趕上或超過一些地區的北極熊,僅次於福克斯灣北極熊了。但它們生活在阿拉斯加最南端,現實中與北極熊見不上面。

棕熊肩峰發達,前肢揮動起來更有力量,而且它的身形總體也比前細後粗的北極熊更適合搏鬥。因此在體型相近的情況下,棕熊更佔優勢是有可能的。但如果不加任何限定條件,就說北極熊打不過棕熊,無疑是不科學、不嚴謹的。

相關焦點

  • 北極熊與棕熊的戰爭:北極熊身強體壯,卻輸給了棕熊
    早先網上曾有傳言,北極熊體型大,又是純食肉動物,一定比棕熊強大。後來另一種說法又開始流傳,說北極熊體型雖然大,但不如棕熊善戰,因此打不過棕熊。這兩種說法都是在以機械鬥獸的眼光看動物,缺乏科學性,非常片面。
  • 北極熊和棕熊的分類學爭議,竟然都是母北極熊出軌惹得禍
    北極熊與棕熊外形和生活習性明顯不同,一直以來都是作為不同物種的。然而近年來,有人說北極熊和棕熊沒有生殖隔離,不符合物種定義;而且新的分子遺傳學研究已經將北極熊降為棕熊的亞種了,真的是這樣嗎?這裡我們要聲明,學術界從未提出將北極熊作為棕熊亞種,所謂的將北極熊降為亞種的遺傳學研究是被一些人誤讀了。
  • 「重型坦克」之戰,北上的大棕熊,能打贏南下的北極熊嗎?
    從平均體型上來看,北極熊毫無疑問是最大的熊類,但棕熊亞種數量多,難免有些大棕熊,在體重上能與北極熊比肩。由於環境使然,出現了棕熊北上覓食,北極熊南下的現象,這就使得兩種大型熊類有了較大的概率能相遇,那麼北上的大棕熊,與南下的北極熊,這場「重型坦克」之戰,哪一方能勝利呢?
  • 太平洋一座小島上,有許多白色的棕熊,那它到底是棕熊還是北極熊
    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其白色的毛髮在冰天雪地中,就是最好的保護色。而棕熊只是比北極熊小一點,但它們的強悍也不會輸給北極熊就是了。棕熊之所以叫做棕熊,是因為它們的皮毛一般是棕色或棕灰色的。它們的生活範圍一般都在溫帶針葉林中,也就是比北極熊生活得南一點。
  • 北極熊明明更大,為啥遇到棕熊要逃跑?母北極熊最怕遇到公棕熊
    生活在北極地區的北極熊,是熊類動物當中體型最大的一種,成年雄性北極熊的體重最高紀錄超過了1000千克,而最大的棕熊體重則為751千克。所以北極熊的的體重比棕熊還要大。但是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北極熊在遇到棕熊的時候,往往總會先逃掉,這是為什麼呢?
  • 島上有許多隻白棕熊,是棕熊還是北極熊
    北極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陸地,他的白色毛髮是冰雪中最好的保護色。棕熊只是比北極熊小一點,但他們沒有北極熊那麼堅韌。棕熊之所以被稱為棕熊,是因為他們的皮毛通常是棕色或棕灰色的。他們通常生活在溫帶針葉林中,比北極熊稍多一些。
  • 北極熊和棕熊,誰才是真正的「熊科之王」?
    北極熊北極熊與棕熊同屬熊亞科,不同的是,北極熊是單獨的北極熊種,與棕熊相差甚遠。許多小夥伴對最大的熊科動物一直有些搞不清楚,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北極熊和科迪亞克棕熊到底誰更大?成年雄性北極熊的平均體長在2.5米左右,體重平均在550公斤左右,最大個體體重超過了800公斤。
  • 棕熊和北極熊,到底誰才是「熊中之王」?
    可以說,北極熊是冰天雪地中的一位有謀略的猛士。 北極熊和棕熊都是各自領土中的霸主,它們有著相似的體型,相似的體重以及相同的食物鏈頂端統治力。 但它們的相似之處,不止於此,它們還存在更親密的「血緣關係。」 現有的科學研究表明,北極熊是由古代棕熊演化而來的,而這一發現也是得到了很多科學家的認同。
  • 當棕熊遇到北極熊,會擦出怎樣的火花?
    在我們所認知當中,北極熊是白白胖胖的。看起來非常的可愛。而且在動畫片當中,北極熊也看起來非常的憨厚。但是野外的北極熊也是這麼軟萌的嗎?答案是否定的。北極熊是熊科當中體積最大的動物。同樣也是如今現存世界上最大的肉食動物。其實他們的皮膚是黑色的。只不過全身被厚厚的白色毛髮所覆蓋。
  • 也許很多人不相信,北極熊和棕熊的極限體重比非洲水牛還大
    非洲擁有全世界最遼闊的熱帶草原,生活著很多大型動物,其中出鏡率較高的有草原象、非洲獅、花豹、斑鬣狗、犀牛、長頸鹿、角馬、斑馬、尼羅鱷和非洲水牛,這些動物都是非洲的代表性動物,也是各種自然紀錄片中的常客,更有人評選出「非洲五霸」,這「五霸」就是草原象、非洲獅、犀牛、花豹和非洲水牛。這個「非洲五霸」源自以前的狩獵活動,因為獵殺這5種動物的危險性最高。
  • 科學解讀北極熊、棕熊和黑熊哪個更厲害?和獅子老虎相比呢?
    這是在北極熊體型遠大於棕熊,棕熊又遠大於兩種黑熊的情況下,為比較同體型的咬力,科學家引入了咬力商的概念。經測算,北極熊的咬力商為107,棕熊是89,亞洲黑熊是78,美洲黑熊是74。可見即使在同體型下,北極熊也比棕熊、黑熊咬力大,而美洲黑熊還是墊底的。犬齒長度,有隻北極熊犬齒4.5釐米長,棕熊3.9釐米,亞洲黑熊3.6釐米,美洲黑熊2.9釐米。樣本有限,僅供參考。
  • 為什麼貓科動物打不過棕熊?
    如果動物之間也有武林大會,那麼棕熊的武力值可能名列前茅,即使是獅子、老虎等大型貓科動物,在一對一的情況下都不是它的對手。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是因為棕熊並不是純粹的食肉動物,而是雜食動物,而且植物在它們的食物名單之中佔比非常高。棕熊體內的微生物能夠幫助它們消化植物中的多糖結構,讓它們能夠從植物中獲取足夠的能量來源。我們常聽到說:遇到棕熊時裝死可以躲過一劫。
  • 南極為何沒有北極熊?如果把北極熊送到南極,它還能生存嗎?
    別看這兩個地方如此寒冷,在南北兩極仍然生存著不少的動物,這些動物在進化過程中已經適應了寒冷環境,成為了南北兩極的「土著居民」,比如大家所熟悉的北極熊。北極熊的體型十分龐大,有著出色的嗅覺和觀察力,它的反應敏捷,捕食能力也十分強大。很多小型的海洋生物在面臨北極熊時,都被它的兇悍勇猛所收服。
  • 北極熊的生存環境變得越來越嚴峻,若送到南極的話,可以生存嗎?
    縱觀地球儀,上下兩極的地方就是我們所說的南極和北極,南北極都是緯度最高的地方。正所謂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所以很少生物能夠存活下去,但是也有一些生物完全能夠適應這種環境。其中之一那就是在北極生存的最大的陸生食肉性動物-北極熊。
  • 科迪亞克棕熊打得過灣鱷嗎?為什麼?
    這是現存最大的熊科動物與最大的鱷科動物之間的較量。但是,科迪亞克棕熊生活在北美洲,而灣鱷生活在東南亞以及大洋洲,所以在現實中,兩種動物是沒有相遇的機會的。要想弄清楚兩種無法相遇動物的戰鬥力強弱,我們只能通過兩種動物的基本數據以及習性來進行一下對比。
  • 北極熊可能會在2100年滅絕,可以把它們送到南極生活嗎?
    北極熊和棕熊十分相似,但是北極熊並不是棕熊的亞種,雖然它們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但是北極熊在寒冷的極地環境影響下,已經進化成為了一支獨立的物種,大約在40萬年前,一支北極熊在西伯利亞地球被冰川阻隔,無法回到陸地和其他棕熊接觸。
  • 科迪亞克棕熊能單殺一隻白犀牛嗎?為什麼?
    既然許多小夥伴想知道這兩種動物的戰鬥力如何?我們就分別的來了解一下兩種動物的一些基本數據和習性,來進行一下對比。首先,我們簡單的來了解一下科迪亞克棕熊在熊科動物之中,有三位「明星」。第一位當然是我國的「國寶」大熊貓了,第二位是純正的肉食動物,北極的「霸主」北極熊,第三位就是科迪亞克棕熊了。
  • 假設把棕熊、老虎和獅子放在一起決鬥,最後誰會勝出?
    憑藉這些優點,老虎可以傲視很多動物,即使,遇到打不過的,也能跑掉。畢竟,老虎可是擁有著每小時80公裡的速度。幸好後來,這群鬣狗也沒有為難這頭獅子,從而讓這頭獅子回到了原來的獅群之中。獅子遇到鬣狗群時當然,這麼說,並不是說獅子的能力不行,相反,它們還獲得「草原之王」的稱號,只是和獨自作戰的老虎相比,它要弱得多。不過獅子的咬合力也不能小視,在貓科動物中,僅次於老虎和鬣狗。
  • 東北虎能不能打過科迪亞克棕熊?為什麼?
    首先,我們來看一下科迪亞克棕熊科迪亞克棕熊是現存體型最大的棕熊亞種,有一些小夥伴認為科迪亞克棕熊是最大的熊科動物,其實,到目前為止,最大的科迪亞克棕熊的體重為966公斤,比起最大的北極熊(體重1006公斤)來還是輕了一些的。所以,最大的熊科動物是北極熊,科迪亞克棕熊是第二大的熊科動物。
  • 將北極熊遷到南極,它能否生存?
    這是個看起來不錯的想法,因為北極和南極在我們的印象中都是「寒冷」的代名詞,如果將北極熊遷到南極,從環境上看,北極熊生存問題是不大的。而且北極熊的生存現狀並不樂觀,因此,「北熊南調」或許是北極熊的另外一個出路。那麼,北極熊遷到南極真的能夠生存嗎?有什麼利弊呢?我們簡單的來聊一下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