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偉達已與軟銀籤署最終協議,以現金加股票的形式收購arm,交易價值400億美元。
聲明指出,軟銀將繼續通過持有英偉達的股份,致力於arm的長期成功,預計持股比例將低於10%。
英偉達將其與arm的大型商業交易框定為「將英偉達自己的人工智慧計算平臺引入arm龐大的生態系統中」。
在致英偉達員工的信中,英偉達的創始人兼執行長黃仁勳寫道:
我們將攜手arm,打造人工智慧時代的領先計算公司。
結合英偉達的人工智慧計算和arm的CPU,我們將抓住未來巨大的人工智慧機會,推進雲計算、智慧型手機、個人電腦、自動駕駛汽車、機器人技術、5G和物聯網。
數月來,外界一直在猜測軟銀將arm出售給英偉達,各種猜測和預料也吵得沸沸揚揚,說法不一,例如:
英偉達數據中心增長:收購arm會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嗎?
英偉達收購arm將是不計後果的
英偉達收購arm將是一場技術災難
儘管軟銀和英偉達正式宣布了這宗交易,但許多最初被認為是英偉達將這筆交易帶回國內面臨的挑戰仍然存在。這些障礙包括監管障礙、來自許多國家政府(尤其是美國、英國和中國)的批准,以及英偉達給arm生態系統帶來的不確定性將引發客戶的不良反應。
之前arm聯合創始人Hermann Hauser就這次收購發表了評論,稱這將會導致災難性後果。簡單來講,arm的IP商業模式使得英偉達不適合作為所有者。晶片技術授權意味著它可以賣給任何人,軟銀的可取之處在於它不是一家晶片公司,保留了arm的中立性。此外,arm將成為英偉達的一個部門,所有決定都將是美國拍板,而非劍橋,這對英國是一個損失。
為了減輕英國人士的一些擔憂,英偉達在其聲明中強調,它「將通過建立一個世界級的人工智慧研究和教育中心,以及建造一臺由arm/英偉達驅動的人工智慧超級計算機進行突破性研究,來擴大arm在英國劍橋的研發規模。」
英偉達還指出,「它將繼續arm的開放授權模式和客戶中立,並利用英偉達技術擴大arm的智慧財產權授權組合。」
然而,我們不知道英偉達的上述計劃會如何被arm目前的授權商所理解,其中包括一些當今半導體行業最知名的公司:蘋果、高通、博通、NXP、意法半導體和聯發科。
英偉達創造了不公平的優勢?
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英偉達作為arm IP處理器核心的新擁有者,作為中立的技術許可商,他是否會獲得不公平的優勢?
英偉達在其聲明中強調了其在其智慧財產權許可計劃中保持「客戶中立」的承諾。
那麼話說回來,在競爭激烈的晶片戰場,廠商會接受英偉達的承諾嗎?例如, 英偉達急於展示公司對英國市場的承諾:arm在劍橋的研發部門將「投資於最先進的、以arm為動力的人工智慧超級計算機、開發人員培訓設施和創業孵化器,這將吸引世界一流的研究人才,並為醫療、機器人和自動駕駛汽車等領域的創新和產業合作創建平臺。」
arm在劍橋研發中心的人工智慧技術開發對英國人來說應該是一個受歡迎的信號,但我們不知道的是,這種研發活動的大部分成果是否會被英偉達保留,還是會以IP形式與arm的許可方共享。以arm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獲得許可的公司為例,包括高通和NXP在內的許多SoC設計公司正在與英偉達爭奪下一代汽車設計領域的主導權。
國產晶片站在了懸崖邊?
英偉達對英國劍橋的承諾似乎讓他們吃下了定心丸,但是對於國產晶片企業的前景看起來似乎不那麼明朗。別忘了英偉達也是一家美國企業。軟銀缺錢 「賤賣」arm,arm的出售是通過高盛,高盛也不是直接選擇賣給英偉達出售,之前也接觸過蘋果,高通,三星,谷歌等等,最後英偉達成為唯一感興趣的買家。但可以看到,高盛選擇的基本都是美國公司,或者被美國控股的公司。
這幾年美國所作所為早就讓大家不相信所謂的「科學無國界」,「技術無國界」的口號了。英偉達是美國公司,arm原本是英國公司,雖然英國常常幫著美國,但企業在自己的手裡,美國操作起來的難度還是要高很多。現在arm也變成了美國公司,這對中國晶片設計企業無疑是當頭一棒,預計我國很多企業或將不得已轉向 RISC-V 。
美國手裡又多了一張牌,隨時可以更新服務協議,不讓中國科技公司使用arm晶片,甚至如果arm的授權都不給,那麼華為的麒麟晶片也就沒有了架構授權了!前幾天媒體說「Mate 40 將是華為麒麟晶片的絕唱」。況且目前華為海思正在遭遇史上最嚴峻的「斷供禁令」,如今arm成為了英偉達旗下子公司,這也就意味著主要美國政府不對華為進行技術解封,那麼華為就永遠都無法獲得ARM公司的最新晶片架構授權,而目前華為只擁有ARM V8晶片架構的永久授權,這也意味著如果華為海思晶片只能夠使用老版本的CPU、GPU晶片架構。
arm中國該怎麼發展?
無論誰將收購arm,軟銀與arm中國合資企業之間正在進行的董事會爭鬥,都將成為出售arm的障礙。內部爭論的焦點是arm中國區執行長Allen Wu被免職一事。儘管今年早些時候arm英國公司聲稱他已被解僱,但吳拒絕離開,聲稱他仍然控制著arm中國公司。
英偉達/軟銀的官方聲明並未提及這一問題。
總之,如果單純從英偉達的角度來看,英偉達與arm的交易是有意義的。英偉達的創始人兼執行長黃仁勳顯然想要統治數據中心市場。事實上,他們在這條路上走得很好; 英偉達在最新的季度財報中,數據中心收入創下了紀錄。
儘管英偉達的收購可能會對一些行業廠商造成破壞,但正如一家報紙本周所說,這將給英偉達帶來成為「晶片之王」所需要的一切資源,包括GPU、CPU、網絡和軟體在內的全部產品。
早些時候採訪Linley集團的高級分析師Mike Demler時,他解釋了arm cpu和英偉達 GPU結合的潛在好處:
你將擁有領先的高效能CPU平臺以及領先的GPU計算和AI訓練平臺。黃仁勳經常談論他們的GPU與摩爾定律相比所取得的進步,以及他們如何培育了一種新的計算範式。經過多年的努力,獲得arm授權的廠商終於開始進軍傳統的x86據點,如高性能計算機(HPC)和個人電腦。
Mike Demler總結道:
暫且把所有的競爭、法律和技術障礙放在一邊,從戰略的角度來看,arm可以幫助英偉達創建一個更強大的計算平臺,基於他們的技術組合,而arm在智慧財產權許可方面的專長將有助於該平臺的擴散。
同樣,Tirias Research的首席分析師Kevin Krewell指出,如果交易完成,「英偉達將擁有全球最普及的指令設置的控制權。」這將允許英偉達將其AI核心和CUDA生態系統引入arm生態系統。」
當然,這對英偉達來說似乎是有利的。如果你有400億美元要燒,你應該能夠得到你想要的任何東西。但記住,一旦這筆 「魯莽」的交易完成,它將成為「黃作為英偉達執行長最大膽的舉動。」
取長補短的交易
現在英偉達擁有最領先的 GPU 和 AI 平臺,而 arm 不僅僅在消費級行動裝置有廣闊的市場和前景,也已經在 X86 陣營的傳統市場:HPC 和 PC 撕開了一個口子,如果 英偉達 能把 CUDA 和 arm 更好的結合在一起,那麼它就會擁有 HPC 和 PC 市場的更多優勢。
另一方面,英偉達 可能也在居安思危,雖然目前的業務順風順水,但誰又能保證未來呢?arm 確實是一個 英偉達 業務多樣性的好機會,在收購之後 英偉達 就能通過繼續賣 IP 把 arm 和自己綁定,抵抗未知的風險。
此次英偉達與arm的交易不僅是以美元計算的最大的半導體交易案,而且也可能是影響最大的一筆。有人說這是災難,但對於產業來講這筆交易「恰到好處」,因為arm在英偉達不成功或不太成功的領域發揮作用,而英偉達在arm不成功或不太成功的許多領域發揮了作用。英偉達為arm帶來了難以置信的資本,正如我們從軟銀收購以來所看到的,arm增加了其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軟銀的投資推動了arm在數據中心、汽車、物聯網和人工智慧市場的擴張。我相信英偉達 只有堅持讓arm做他們最擅長的事情的承諾,即以全球中立的方式創造和授權智慧財產權,才能讓它變得更強大。
軟體是合併後公司願景的關鍵部分。arm執行長Simon Segars表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軟體不只是在一個地方運行的世界。你現在的應用程式可能運行在雲端,也可能運行在你的手機上,可能會有一些嵌入式應用程式在設備上運行,但我認為隨著5G的推出和黃仁勳剛剛談到的一些技術,這種應用程式將越來越廣泛地傳播到所有這些地方。交付和管理這是一項艱巨的任務。而這一切都需要一個計算架構,從最小的子集一直擴展到最大的超級計算機,arm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向數據領域進發,arm能給英偉達哪些動力
新的英偉達 arm組合現在幾乎在數據中心、數據中心邊緣、個人電腦、智慧型手機和物聯網的每一個細分市場中發揮作用。這將充滿了以下各種可能性:
更多「大核」arm數據中心通用處理器
更大的CPU、GPU、NPU和網絡數據中心組合
針對HPC市場的CPU-GPU-NPU與共享內存系統的組合
基於英偉達的智慧型手機和平板電腦GPU/NPU IP
適用於Windows筆記本電腦的基於arm的SoC
基於arm的大內核CPU,用於最高性能的Windows桌面
合併後的公司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通過arm龐大的網絡推廣英偉達技術」,所以我希望英偉達 GPU和NPU IP能儘快提供給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電視和汽車SoC提供商。
黃表示:「這改變的是我們的路線圖的速度。我們確信,數據中心和雲正在為arm處理器、arm CPU而歡呼。能源效率直接轉化為計算能力、計算吞吐量和提供服務的成本。arm通過加大對數據中心的投資,取得了出色的成績,我認為AWS的Gravion2是目前通用計算領域的亮點。」雖然黃仁勳明確表示,其GPU將繼續支持x86和POWER平臺,但我可以想像未來會有更多的英偉達數據中心GPU連接到基於arm的CPU上,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參考資料:
1.《NVIDIA收購Arm確認,迎接萬物計算時代的到來》
2.《如何看待英偉達 Nvidia 可能達成收購 Arm 的交易?》知乎
3.《ARM創始人正式確認!英偉達將收購ARM:華為海思晶片的情況或將更糟》
4.《It’s Official: Nvidia Buys Arm》EE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