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荒地閒置房,通通拿來換大錢。」很長一段時間,散落的農村的資產,仿佛被施了「沉睡魔咒」,但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手持魔法棒,自11月9日正式運營至11月27日,共促成38筆「買賣」,涉及交易金額達6462萬元。
茶陵縣馬江鎮文江村的村民就嘗到了甜頭。近日,該村村委會將465畝耕地,按照每畝每年400元的價格,發布在株洲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全城尋找「租客」。
湖南金久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郭紅衛,第一時間就提出申請,很快以總價167.4萬元拿下9年的承包權,租金實行一年一付。「有了這張流轉交易鑑證書,公司發展有機蔬菜種植就吃下『定心丸』。」郭紅衛的公司早在2018年就成為海南省海口市菜籃子產業集團供應基地,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600畝左右,而隨著市場行情看好、銷售訂單增加,基地擴面勢在必行。
2018年6月,我市被確定為全國第一批、湖南第一個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體推進試點市。通過完成清產核資、成員身份確認、建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有序推進股份制改革等「規定動作」,為組建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經過摸索,我市出臺了《構建株洲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實施方案》《株洲市農村集體資產交易管理辦法》等政策文件,並對相關方案進行討論和完善,明確提出構建「市縣兩級交易,市縣鎮村四級服務」的農村產權交易服務體系,確定農村土地經營權、農村宅基地使用權、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等9大類交易品種進入平臺交易。
「這對盤活農村資源,優化農村資源配置,推動農村產權要素流動,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無疑具有裡程碑意義,也能更好地保護農民利益,促進農民增收。」該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作為一個非盈利性的服務機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是提供場所設施、信息發布、組織交易等服務的平臺,並對交易行為進行鑑證,提供「一站式」的便利服務,讓農村資產「會呼吸」。
【來源:株洲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