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家燈火明 壩上有神兵——安徽宿松長江大堤上的「守護者聯盟」群像

2020-12-15 安徽網

7月15日,支援同馬大堤的民兵在吃午飯(手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李亞彪 攝

新華社合肥7月16日電 題:萬家燈火明 壩上有神兵——安徽宿松長江大堤上的「守護者聯盟」群像

新華社記者李亞彪、陳諾、朱青、劉方強

安徽宿松,八百裡皖江之首,同馬大堤自西南向東北,蜿蜒於長江北岸。

大堤外,洪水肆虐,廣原成澤。

大堤內,萬家燈火,平安祥和。

16日,宿松境內的長江匯口站仍超警戒水位。為了大堤內的安寧,武警官兵、基層幹部、民間救援隊、民兵、農民工、志願者、水利專家……一支支「抗洪神兵」,組成了堅不可摧的「守護者聯盟」。

7月16日,宿松縣藍天救援隊副隊長黃弘(右)與隊員一起在泗洲村內巡查(手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朱青 攝

「擺渡人」:對每一個生命負責

馬達聲中,衝鋒舟蕩開一道道汙濁的洪水,載著三洲村村民黃付美,駛向她離別數日的家。

「家中有給老父親看病的2萬元現金,著急轉移,忘取了。」黃付美說。

4天前,三洲村被洪水圍困,當地村民緊急轉移,不少人家中的貴重物品、大額現金沒來得及帶走。經過對水情的充分研判,縣裡15日組織船隻和專業救援人員,有序護送村民返回家中取出所需物品。

同舟的還有宿松藍天救援隊副隊長黃弘等三名救援人員。

回到家中,大水過膝。取完現金,黃付美發現冰箱還泡在水裡,她心急如焚,救援人員幫著把冰箱搬到高處,她才放心地返回衝鋒舟。

「這已是今天上午第三趟了。」黃弘說。

藍天救援隊是一家當地的公益性救援機構,成員有公務員、個體工商戶、醫生等,黃弘就是一名公務員。

「為了確保村民回家取東西安全、方便,我們在每艘衝鋒舟上還配備了一名水性好、身強力壯的民兵。」堤畔的二郞鎮武裝部長黃太瑋說。

同黃太瑋一同值守的,還有幾天前從60多公裡外馳援這裡的25名民兵。很顯然,他們與藍天救援隊配合得很默契。

為了24小時守住各個堤段,防止村民私自或半夜返回洪水裡的家中,黃太瑋和戰友們輪班倒。他們的吃喝,是志願者送來的礦泉水、方便麵或盒飯;他們的床,是附近村小學的課桌。

「防汛大腦」:防哪裡、守哪裡,我們出方案

匯口鎮水利站,是長江入皖的第一站,也是距離縣城最遠的水利站。汛期以來,29歲的劉甜甜已20多天沒回過家了,因為水利站只有他一人。

四年前,水電工程專業畢業的劉甜甜來到匯口鎮水利站工作。「當時長江汛情嚴峻,我是直接去江堤上報到的。」就這樣,劉甜甜在洪水中入了職。

匯口鎮呈「前江後湖」地理形態,每逢汛期,劉甜甜都要負責近20公裡堤段的安全,巨大的壓力常常令他難以入眠。

「大堤安危,人命關天。汛期一到,這裡的一切都與我有關聯:巡堤、組織民工、聯繫技術人員查險搶險……」

即使夜裡,電話也一個接一個,劉甜甜幾乎沒有完整的休息時間,總有電話打進來。

大堤上,劉甜甜只是無數個水利工程專業人員之一。

安慶市住建局和安慶市水利水電規劃設計院的專家、技術人員10日就趕來增援,成為科學防汛的「大腦」。

在堤上工作了近一周的安慶市住建局副局長金玉說:「搶險堵漏要靠部隊戰士、民工,可在哪裡防、哪裡守,需要我們拿出方案。」

7月15日,匯口鎮三洲村村民登上宿松藍天救援隊副隊長黃弘(右)駕駛的皮艇準備返回村莊。  新華社記者 劉軍喜 攝

「守夜人」:大堤下,就是我們要共同守護的美好

傍晚,大堤背水坡,20歲的高盼手持木棍、手電筒,同十幾位村民排成一排,不時用棍子撥開草叢,戳打地面,檢查壩體有無滲水情況。

第一個暑假,大學生高盼報名參加了護堤隊。「暑假雖然被打亂了,但都是長江邊的人,護堤就是護家!」

大堤上,每一公裡就有一個防汛棚,每個棚下有60多位幹部群眾,輪班對大堤24小時巡查。這些護堤人的年齡段,從「40後」延續到「00後」。

38號棚下,擺著一排臨時搭建的木板床,地上堆著礦泉水、方便麵,兩位輪休的村民已鼾聲如雷。79歲的陳新峰剛吃完晚飯:「20世紀50年代的防汛抗洪我也參加過,算是有些經驗,因此大夥總帶上我。」

陳新峰記得,過去大堤是土壩,大家都要站在水裡打樁、堵漏。現在條件好了,大堤標準高了,還搞了硬化,自己不覺得護堤是吃苦。

護堤「老把式」徐升德說,大夥最擔心被蛇咬。洪水把蛇衝到了堤岸上,有時一天能打死十幾條。「兩天前有人被蛇咬了,我們打了120電話。」他說,「家裡的田雖然撂在那裡,可先得把堤護住,才能談生產。」

護堤人中不乏婦女,匯口鎮團結村村委會副主任範期榮就是其中一員。

範期榮和丈夫經營的造船廠被洪水淹沒,14條船的訂單生產停在那裡,損失上千萬元。自上堤以來,她一直沒顧得上回去看一看。每提此事,範期榮就忍不住掩面抹淚。

不過,面對村民,她總是面帶笑容。「這段時間,我已學會了把痛苦藏在心底,把最堅強、最樂觀的一面留給大家。」

「今天水退了差不多10釐米,每退1釐米都是希望,大夥盼著儘快恢復家園。」範期榮看著夜幕籠罩下的江水說。「我的船廠,就在江中。」

轉身,大堤內一片安寧祥和。範期榮抬手指向萬家燈火:「看,這就是我們要守護的美好!」

相關焦點

  • 新冠痊癒後,武漢1998年抗洪「老兵」再上長江大堤
    江城武漢的戰疫還未結束,長江洪水又滾滾而來。7月14日,郭剛勇在辦公室值了一夜的應急班。幾天前,這個參加過1998年抗洪的退役老兵,又站上了長江白沙洲大堤,擔負起日常巡檢的任務。那年6月中旬起,長江中下遊遭遇特大暴雨,長江的水位持續走高,防洪形勢嚴峻。7月考試一結束,幾十名考生就直接被拉上了武漢東西湖新溝鎮漢江大堤。上堤一看,郭剛勇慌了,「那時,水面距離壩頂低處只有十幾釐米,土壩不牢靠,隨時都有可能決堤。」沒來得及多想,他們就在堤壩上打樁,裝填沙袋,加固河堤。
  • 同馬大堤,洲上,後山一線牽。江湖山河-記故鄉的山山水水
    我家老屋離萬裡長江只有不到200米,同馬大堤內外從小就是我們孩子的樂園,也不知道自己多大才知道家附近有一條很長很寬的大江。這裡處於安慶和九江之間,水路交通非常便利。
  • 請戰書、紅手印、走下考場上大堤……你們拼盡全力的樣子,讓人心疼
    7月13日08時至14日08時,上海、浙江北部、江蘇南部、安徽南部、江西北部、重慶、四川東部、貴州北部、雲南、西藏東部、青海東部、甘肅東南部、內蒙古東部、遼寧中南部、河北西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雲南西部的部分地區有暴雨(50~80毫米)。
  • 大堤上的紅
    ■康智星  蔡嘯天9月2日,國家防總終止了長江流域長達63天的應急響應。望著奔流不息的長江,大堤上那抹鮮豔的紅色依然在武警安徽總隊官兵心頭跳躍。
  • 大雪即將撲襲宿松!!宿松明後天真的要下雪了!!!
    中央氣象臺說 預計12日至14日, 受較強冷空氣影響, 長江中下遊及其以北地區將有4~6級偏北風, 中東部大部地區氣溫將下降4~8℃,
  • 立皖安瀾——安徽決戰一江一河一湖抗洪紀實
    遭遇史上最長的60天梅雨期,安徽今年降水總量為有完整氣象記錄以來同期最多,強降雨範圍為歷史最廣。長江、淮河、巢湖以及大別山區、新安江等多點全面進入防汛抗洪最緊張時期,長時間超警戒水位甚至保證水位,堤防險象環生。關鍵時期,需要關鍵擔當。
  • 湖北武穴:做實防汛「四雙」制 誓保長江大堤安瀾
    迎戰長江歷史最高水位,誓與大堤共存亡.....」7月18日上午8時,在長江幹堤湖北省武穴市刊江辦事處龔隆社區防守責任堤段,防汛人員一天的工作任務從這鏗鏘有力的宣誓後開始。「反麻痺、反厭戰、反鬆勁,繃緊防大汛搶大險的思想之弦,決戰決勝長江幹堤防汛保安瀾。」
  • 宿松故事 | 小姑與彭郎 下集
    宿松故事 | 小姑與彭郎 下集 2020-07-21 15: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宿松:以三個「不等式」求解出發展「方程式」
    11月初,當我們在安徽紅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紅愛)車間見到宿松縣趾鳳鄉九重城村貧困戶姜萬良時,和一年前相比他好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去年,在駐村工作隊幫助下姜萬良夫妻倆來到了安徽紅愛工作。儘管有過迷茫,但如今的姜萬良一家的生活已經翻開了新的一頁。  在姜萬良身後,站著幾萬名同樣面臨需要在家門口就業的農民,他們見證著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宿松轉型。
  • 98年參加抗洪,年初奮戰「火神山」,如今他又守在大堤上
    98年參加抗洪,年初奮戰「火神山」,如今他又守在大堤上袁 喆 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7月12日,44歲的夏德勤已經在武漢長江邊的武金堤上駐守了整整7天7夜。只要在值班,他幾乎就在行走。無論白天黑夜、烈日暴雨,他一天最長行走距離16公裡,步數超過15000步,臉上、身上已曬得黝黑。
  • 大堤上的「後浪」
    上大堤前,戰友們熱血澎湃。排長說:「只要有要求,我第一個往水裡跳!」趙亮星緊接著說:「肯定不讓你一個人待在水裡,我陪你跳!」  「經受考驗磨難,才能成為真正的男子漢」  在泛光燈照不到的地方,排長王浩躺在溼漉漉的沙袋上,像條離開了水的魚。  湖北麻城葉家灣橋,堤壩潰口下方,渾濁的舉水河發出咆哮,激蕩出的水霧,落在他滿是汗水的臉上。
  • 【湖南岳陽:洞庭湖及長江湖南段千餘米大堤超警戒水位 嶽陽提升至...
    【湖南岳陽:洞庭湖及長江湖南段千餘米大堤超警戒水位 嶽陽提升至Ⅱ級應急響應】7月11日,總臺央視記者從湖南省嶽陽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在地圖中查看獲悉,受沅水、澧水等洪水及長江來水的共同影響,未來幾天,洞庭湖城陵磯站水位將繼續呈緩慢上漲的趨勢。到今早8點,嶽陽市56個堤垸超警戒水位,超警總堤長超過1000公裡。
  • 安徽公安全力以赴防汛抗洪:群眾看到這身警服就會感到心安!
    「大爺,馬上要吃午飯了,有什麼短缺的嗎?」「什麼都不缺,我80多歲了,老伴前幾年去世了,兒女都在外省打工,孫子也都帶過去了,我一個人在家還沒在這裡住著熱鬧,謝謝警察送我到這兒來……」每天到群眾安置點查看,是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公安局局長王濤雷打不動的事。
  • 2020宿松(深圳)電子信息產業推介會暨項目籤約儀式在深圳成功舉行
    七年來,宿松在深圳建立了穩定的交流機制,結緣了很多優質商資,締結了豐碩合作成果。一大批企業先後落戶宿松,進一步完善了我縣電子信息產業鏈條,為宿松經濟高質量發展匯聚新動能。他強調,宿松將始終堅持「重商、安商、親商、富商」理念,全力打造優良環境,傾力提供優質服務,為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 陸軍第71集團軍某合成旅緊急馳援安徽安慶抗洪搶險
    ↑7月12日,陸軍第71集團軍某合成旅從山東緊急馳援安徽,這是在機動途中。 李政 攝新華社合肥7月14日電(李懷坤、李政)連日來,安徽多地持續強降雨,截至7月11日14時,長江安慶站水位18.05米,超過警戒水位1.35米,情況緊急。
  • 經濟透視:長江二次截流 三峽遊船行向何方
    中新社宜昌6月10日電(記者周音):今年十·一月起,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將實施第二次截流。這引起去三峽旅遊人們的關注。有詩吟:「三峽天下壯,請君乘船遊」。那麼,三峽工程第二次截流後,長江遊船將行向何方?
  • 安徽水利專家解釋:巢湖水位為何「百年一遇」
    對此,朱青表示,梅雨滯留時間異常、通往長江洩洪通道中斷、湖泊支流並漲等三大原因,共同導致了今年巢湖流域「百年一遇」的洪水。「我個人認為,可以初步定義為『流域性特大洪水』,當然這要以最終的結論為準。」巢湖是五大淡水湖之一,2011年區劃調整撤銷地級巢湖市後,合肥成為目前唯一一座擁800平方公裡湖泊的省會城市。對安徽全省防汛體系來說,巢湖無疑是重中之重。
  • 黃梅濱江圩平垸行洪之後——黃廣大堤小池段66年來首次迎洪水
    7月12日,按照上級防汛指揮部命令,黃梅小池鎮濱江圩實施扒口行洪,長江洪水滾滾流入濱江圩。圖為7月13日,洪水抵達黃廣長江大堤小池段堤腳,這也是黃廣長江大堤小池段66年來首次迎水。「大堤是否牢固,只有經過實戰檢驗,才能心中有底。」黃梅縣河道堤防管理局局長董志勇介紹,黃廣大堤興建於明代初期,歷經多次修繕,1997年至2007年最後一次加固。小池段有濱江圩作為第一道防線,除1954年濱江圩破堤,遭遇長江洪水重創外,此後66年從未擋過洪水,迎水堤面常年乾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