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日本殿堂級漫畫家——大友克洋——改編了自己的同名漫畫,誕生了這部轟動全世界的經典科幻動畫神作《阿基拉》(AKIRA)。
作為一部2D動畫電影,大友克洋使用了超過15萬張「賽璐璐」,是上世紀最貴的動畫片之一。《阿基拉》也被譽為史上最佳動畫電影之一。
《阿基拉》影響了一批大名鼎鼎的科幻作品——
《新世紀福音戰士》
《攻殼機動隊》
《黑客帝國》
它們都從《阿基拉》裡得到啟發。
在《頭號玩家》裡也有致敬阿基拉的彩蛋。
1988年的《阿基拉》首映結束後,大友克洋回家跟老婆說:這電影應該是搞砸了。
《阿基拉》的劇情很簡單:混亂的末世裡誕生的神秘力量——這個力量叫阿基拉。圍繞著這種可以毀滅世界的特殊力量,幾個少年的命運被改變了,世界的命運也被改變。
乍一看是個很通俗的故事:男主角內心脆弱中二→渴望力量→追求力量→最終被力量反噬。可是不少觀眾看完《阿基拉》都表示:沒看懂。
大友克洋在《阿基拉》裡,並沒有交代清楚世界觀,很容易看得雲裡霧裡。另外,電影裡還討論了泛神思想、神秘論、存在主義、科技學說等很多「高深話題」。
一個飛車黨故事裡加了這麼多哲學思辨,的確不好懂。
可是哪怕你不懂《阿基拉》的高深層面,它依舊「好看」的不行。
《阿基拉》在當年曾被認定「不可能被拍成電影」,最終電影總製作成本高達10億日圓,由2200個鏡頭組成、總作畫數超過15萬張——是一般動畫的2至3倍。
1988年的日本動畫片裡,一般背景圖就用一張塑料片——名為「賽璐璐」的塑料片——來繪製,動態的人物就用另外一張賽璐璐畫。
這一張張賽璐璐不超過A4紙大小,動畫師們在方寸之間,把一個不可能的世界畫了出來。
但是在《阿基拉》的製作過程中,大友克洋的團隊用了三張賽璐璐畫每一個背景!
注意每一張賽璐璐的區別
而建築頂部的一個「康師傅」廣告牌,都會被被單獨拿出來細緻刻畫——這裡面的工作量可想而知。
最終疊加效果
靜態看不出什麼特別的?
來看看動態!
注意看動圖裡最後出現的康師傅
當所有賽璐璐疊加在一起後,格子窗透出豐富柔美的燈光,整個畫面景深豐富、動態耐看又細膩。
動畫讓想像力變成具象畫面,進入我們的雙眼——阿基拉世界的「未來東京市」仿佛真的存在一樣。
這樣不厭其煩地精雕細琢在《阿基拉》裡隨處可見。而在畫面動起來之前,單單是概念設計草圖,就經過了無數次打磨。
感受一下剛才那個樓頂「康師傅」
而一個爆破畫面的設計,也要精準描繪碎石的動態,才有最終電影裡那世界毀滅重啟的磅礴氣勢。
整部電影裡用了327種色彩,其中有50種顏色是為《阿基拉》特地調配的,打破了當年日本動畫界紀錄。
《阿基拉》的動態畫面細膩到極致,你的眼睛將體驗到完全沒有瑕疵的人物動態效果。
大友克洋為了讓人物的嘴型自然,《阿基拉》的臺詞配音是在動畫製作前完成的,接著動畫師就硬生生畫出了對應的口型。
大友克洋還在工作室裡用了一臺快速動作記錄儀,專門測試動畫場景,確保動態畫面的流暢度。
人類發明了電影技術、人類享受流暢的動態影像、人類熱愛想像的世界——《阿基拉》把這三件事做到了極致。
文中所有賽璐璐照片來自網站: https://artofakira.com/該網站由由著名阿基拉收藏者Joe Peacock和Neil Les
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摺疊宇宙!
打開摺疊宇宙,看見跨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