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在當今的日本,忍者與壽司、藝伎一同,成了「特色文化旅遊」的幾大招牌。但想當初,幕府時代的日本忍者,可是算得上是戰鬥隊伍中的「靈魂人物」,主要擔負著情報偵察和特戰任務。再加上一抹濃鬱的「武士道精神」,極端講究無條件服從主君,為實現個人對於集體的價值,要「毫不留念,毫不顧忌,毫不猶豫地赴死」等等。
相對於在「明處」的普通武士,忍者在暗處行動,防不勝防。故武士最憎恨忍者,忍者萬一被武士捕獲,必然會被施以最殘酷的刑罰,在極度痛苦中死去。
所以,一旦任務失敗,跟普通的間諜或者特戰人員比,忍者的結局往往更為慘烈。
這裡給大家講個忍者猿飛佐助的故事。
「猿飛」兩字對他來說,可不是白叫的。猿飛佐助輕功非常棒,能象猿猴一樣在樹上攀援飛躍,來無影去無蹤;同時,其武藝也相當高超。這導致,一般的對手難以洞察到他的蹤跡,即便遇見了,也打不過他。
一次猿飛佐助被主君派去偵察德川家康。然而,當他準備飛身離開時,不小心踩上了一隻暗設的捕熊鋼夾。熊夾的異動正好被巡邏的武士看到,猿飛見狀,果斷一刀將被夾住的腿砍斷,單腳跳著逃了很長一段距離,終因失血過多,難以支持。猿飛深知已經沒有了逃生的希望,便索性站定、默默地用劍毀掉自己的面容,使人無法辨認,以免連累主君。然後,用盡最後的力氣揮劍砍斷了自己的脖子。
最終,猿飛佐助「永垂不朽」在了21世紀的動漫和網遊當中。
好了,再回到話題上了,咱們先說說忍者的由來。
早在飛鳥時代(大約等同於咱們的隋唐時期),一些武士開始在《孫子兵法》的基礎上,鑽研伏擊術和修練道,這些人被叫做「志能便」或者「斥候」、「亂波」。專注於為主君進行各類間諜和暗殺活動。
他們練就了一身輕功,不但身輕如燕,「逃跑」的手法更是神乎其神。因為多是夜間出動,所以黑衣素裹、包頭蒙面,甚至臉也給塗成了黑色,以迷惑敵人。
到了日本的戰國時代(15—17世紀早期),最愛《孫子兵法》的日本大軍閥武田信玄用孫子的軍事思想,結合武士道精神,進一步改造了日本的忍術。
武田信玄把源於《孫子兵法》的「行如風, 徐如林, 侵略如火, 不動如山」的作戰藝術,直接簡化成「風林火山」,印到了軍旗上。而他手下研習忍術的「亂波」們,也都以「風林火山」為最高境界。
武田信玄一生南徵北戰,自然也結下無數仇敵。出於偵察、戰鬥和安保的要求,除了傳統的間諜和暗殺工作外,武田信玄訓練出的忍者們,還更多地掌握了團隊協作和單兵的戰鬥本領。
這個時期,忍者們既帶有間諜性質又能適應一定的特戰環境。
到了17世紀,日本德川幕府時期,日本忍術發展成熟,從業人員被直接稱為「忍者」,還湧現了三十多個忍者流派。其中,比較著名的有伊賀派、甲賀派等。
此時,日本忍術成了集偵察情報人員和特戰隊員為一體,身兼敵後刺殺、探情報、破壞重要設施,對敵人進行伏擊等各項職能,並有著自己專門的訓練技法、門規的一門職業。
忍術由忍者的家族世代傳承,傳男,但也能傳女,女孩子同樣可以繼承家族職業傳統。
忍者們在訓練上,非常的艱苦,甚至說得上是殘忍的毫無人性。學成後,他們將熟練使用劍、鉤等各種兵器與飛鏢等暗器;還能飛簷走壁,奔跑如閃電卻不會發出一點聲響;還善於在水面和水底搏鬥,在水中屏息可長達五分鐘,如用特殊器具可在水底待上一天一夜,因而能潛到船底,偷聽船上人的對話;同時嫻熟地掌握下毒,解毒的奇術……
不過,當今影視劇中那些用人皮假臉,大搞「易容術」,甚至能利用獨家「秘方」改換性別的情節,其實是明顯高於生活的。顯然,日本的忍術雖說神秘,但也遠沒有演的那麼「玄乎」。怎麼著,也得順應當年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人體極限和自然界規律吧?
再看忍者的著裝。除了黑衣的夜行服外,一般情形下,忍者都會極力保持低調。比如,他們表面儘量顯得跟普通人差不多,但衣服內部卻縫了很多口袋,用以裝備乾糧、暗器和藥物等等,同時把頭巾當作腰帶纏繞在腰間,一但遇到緊急情況,就可以解開腰帶,當作蒙面的頭巾,迅速將自己偽裝起來。
此外,忍術還包括陰忍和陽忍。「陰忍」多帶有間諜和特戰的意味,指隱身潛入敵人內部進行刺探或破壞活動,或者半路伏擊等等;而「陽忍」則強調在大庭廣眾之下運用智謀取勝,更多類似於一種政治外交手段。
顯然,一般人們了解到的忍者,幾乎都屬於「陰忍」。
只是,在現代日本,原本為戰爭而生的忍者,已經喪失了其生存的土壤;加之,隨著通訊和監控手段的科技化、信息化的發展,讓諸多傳統的間諜、偵察相關活動,都很難做到絲毫不被監控捕捉,過去可以暗中悄悄完成的行動,現在如同暴露在陽光之下一般。因此,當今時代,戰鬥中的忍者,幾乎都已經銷聲匿跡了。
目前,日本「忍者」們,多為「忍者演員」了。
不過,另一方面看,「忍者文化」又因各種影視娛樂、動漫作品的演繹和宣傳,讓忍者得以用另一種形式,活躍在當今日本的第三產業中。
為了吸引外國遊客前來體驗忍者文化,這位愛知縣縣長也是拼了,親自上陣,當了形象代言人。要說扮相還行,但表情嘛……顯得萌萌噠。
21世紀的日本,原本藏在暗處,生活危機四伏的忍者們,竟然有了如此高調的文化地位,被奉為舞臺經典和影視動漫作品的精神源泉之一。且不知那些泉下的忍者前輩們,是該欣慰呢,還是唏噓傷悲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