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近日獲悉,由西南交通大學、貴州省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與相關應用企業聯合完成的「軌道交通高強阻燃型玻璃纖維複合材料和產品的研製及應用」日前在四川成都通過成果鑑定。通過給軌道電力、應急設施「穿上」高強阻燃型玻璃纖維的新材料「盔甲」,其強度、阻燃、耐腐蝕、絕緣、導熱、耐水等綜合性能指標均達到較高要求。
「軌道設施常年處於露天的暴曬雨淋或隧道陰暗潮溼環境之中,綜合性能指標要求較高。」研發團隊成員、中鐵八局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田德彬說,目前可用於軌道交通產品研發的複合材料主要有碳纖維增強複合材料和玻璃纖維複合材料兩類,但前者製造成本較高且多用在機車車輛產品的研發上,相比之下採用玻璃纖維複合材料進行系列產品研發,推廣應用價值更好。
「特別是在軌道電纜槽領域,迫在眉睫的一個問題是安裝在鐵路橋上的電纜槽出現大面積破損,給線路的正常運營帶來了安全隱患。」研發團隊成員、中鐵八局電務公司總工程師胡基冬說,過去現場安裝的鐵路通信信號不燃型菱鎂複合材料電纜槽,主要由菱鎂粉、氯化鎂、玻璃纖維布通過手糊法加工而成,材料不僅強度較低,同時有一定的脆性,可能導致電纜槽大面積破損、耐久性較差。
由多家產學研單位聯合完成的新成果,通過超微細無機阻燃粒子的表面複合改性,成功解決了無機粒子在聚合物基體中的均勻分散難題,實現了超微細粒子阻燃聚合物複合材料的高性能,從而研製出了兼具高強、阻燃性能的玻璃纖維複合材料。以這種高性能材料為依託,研發團隊先後研發了新型玻璃纖維複合材料自鎖式電纜槽、自帶安裝孔結構的片狀膜塑料電纜槽、整體轉彎電纜槽和道床片狀膜塑料獨立式應急疏散平臺等系列產品,並廣泛應用於四川、重慶、貴州等多條軌道交通線路,其中多種產品是首次在軌道交通領域使用。目前該項目成果已獲得4項發明專利、11項實用新型專利、6項外觀專利。(陳晶 記者盛利)
來源:科技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