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為什麼失敗?這三點原因很真實!

2020-12-05 溯古談今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在痛恨秦王殘暴不仁的同時,我們也不忘歌頌刺客荊軻的勇敢無畏,但歷史終究由勝利者書寫,我們都知道荊軻刺秦王最終的結果是荊軻失敗被砍成肉泥,但荊軻為什麼失敗卻很少有人知道。

衛國人荊軻在衛國被秦國吞併之後到處流浪,期間還結識了不少英雄好漢,後來有一天,荊軻在燕國遊歷,認識了一個叫田光的隱士。當時燕國正面臨著秦軍的威脅,為了解除燕國面臨的困境,太子丹四處尋找能人異士,希望能暗殺秦王嬴政,而荊軻就是在這個時候被田光引薦給了太子丹。

太子丹將荊軻視為座上賓,每天好酒好肉的招待,但荊軻遲遲不行動,終於燕秦兩國的局勢一觸即發,荊軻刺秦勢在必行。在行動前,荊軻要求太子丹拿出秦國叛將樊於期的頭顱和燕國的地圖,太子丹不忍心下手,最後樊於期選擇用自盡來換取燕國一線生機。就這樣,荊軻一行人正式動身,太子丹、高漸離等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別,荊軻也詠誦出了那個千古名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荊軻一行人來到秦國後,得到了秦王嬴政的熱情款待,在鹹陽宮裡,雙方交談融洽,秦王見過樊於期的頭顱後要求荊軻獻上燕國的地圖,就在地圖即將完全展開的時候,一把鋒利的匕首突然出現,秦王反應迅速,快速躲避了過去。

一擊不中,荊軻繼續進攻,兩人繞著秦國宮殿的柱子你追我趕,片刻之後,藥師用自己隨身攜帶的藥囊擊落了荊軻手上的劍,秦王趁此機會刺傷了荊軻,之後大批的護衛湧入,荊軻在說完遺言之後就被護衛砍成了肉泥。

後世很多人看了這個故事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什麼荊軻有那麼好的機會,卻最終沒能成功?原因其實很真實,那就是荊軻本人的劍術並沒有人們所認為的那樣高明。有一次荊軻路過榆次,在當地拜訪了一位劍術超群的勇士蓋聶,還在蓋聶面前高談論闊,結果蓋聶對他怒目而視,荊軻就被嚇得立馬乘車出走。

歷史上對荊軻的評價其實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捨身為國的勇士,也有人認為他是騙吃騙喝的勇士,至今關於荊軻究竟是不是勇士的討論仍然沒有停息,但目前主流教育認為荊軻可以作為正面人物出現,這也是為什麼義務教育中有《荊軻刺秦王》這個篇章的原因。

相關焦點

  • 荊軻刺秦王為何失手?荊軻:我算錯了三點
    荊軻刺秦失敗,原因有三:一、劍術差;二、戰術失誤;三、幫手太差荊軻刺秦之所以廣為傳頌,正是因為」失敗「二字,如果荊軻成功了,那麼歷史上最多就是」某年某月某日,秦王政為燕刺客荊軻所刺,身亡「,秦始皇既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更沒有開創封建皇朝的豐功偉績的機會。
  • 荊軻刺秦王:燕國太子丹幾乎傾盡全國之力,可為何還是失敗了?
    說起《荊軻刺秦王》這個故事,大家肯定都不會感到陌生了,以前在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總覺得秦始皇很殘暴,荊軻很英雄。為何這麼說呢?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燕國太子丹不堪忍受其亡國之痛,於是便讓荊軻前往秦國刺殺秦始皇。在送別的時候,還搞了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英雄悲歌。
  • 荊軻刺秦時,為什麼秦始皇三次都拔不出自己的劍?
    相信大家能看過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刺客荊軻將自已的匕首藏在圖畫之中,將圖畫帶到秦王的宮殿,待到秦皇打開圖畫,荊軻便拿匕首刺殺秦王。而在荊軻刺殺秦王的時候周圍的武士們都是沒有武器的,只有秦王自己有佩劍,但秦王當時拔了三次都沒有拔出自己的劍。荊軻刺秦時,為什麼秦始皇三次都拔不出自己的劍?
  • 荊軻刺秦:他是史上有名的刺客,刺殺失敗為何還被傳頌至今?
    文/夢天天若說古代的刺客,無人不知荊軻;若說歷史上有名的刺殺案,非「荊軻刺秦」莫屬!那麼荊軻為什麼要刺秦?又為什麼失敗?他刺秦失敗又為何會被傳頌至今?接下來,我將會從這三個方面帶領大家再次深刻了解一次「荊軻刺秦」案。
  • 荊軻刺秦王,離那麼近為何會失敗?荊軻臨死前,靠著柱子說出真相
    但是最終以失敗告終。 司馬遷將荊軻的暗殺的實施過程詳細的記錄在了史書之上, 我們也因此得以窺見歷史的一角。荊軻在繞柱三圈以後,將帶毒的匕首刺向秦王,終究還是落空打在了銅柱之上。當時荊軻已經身受重傷,最後只好靠著柱子大罵:「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約契以報太子也。」
  • 解析荊軻真實的業務能力,敢去刺秦王的荊軻曾是個「膽小鬼」?
    對於歷史事件不同的執寫之人,對於荊軻刺秦事件的看法和態度也會有所不同,不管怎麼樣,接下來,我們就從有關記載來深入的一探究竟,走進歷史,帶你領略荊軻的業務能力以及荊軻刺秦事件背後的分析和意義。雖然刺秦過程表現得一般,也沒有太多值得深挖的技術和戰略,但是就憑他那為了燕國大局敢於犧牲自己的精神,在這裡我們就應該讚嘆這位逝去的英雄。刺秦的故事發生在荊軻從遊俠的身份落腳到燕國之後,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回顧一下當時荊軻刺殺秦王的場景以及荊軻在其中的表現。
  • 中國古代四大刺客中,只有荊軻失敗了,但為什麼卻只有荊軻最出名
    專諸刺吳王僚 聶政,受韓國豪富嚴遂所託,聶政成功的刺殺了忘恩負義的韓相國俠累;至於荊軻,和前三個有所區別,前三個刺客是刺殺成功,而荊軻至死也未刺殺秦王嬴政成功
  • 歷史上荊軻刺秦,你還知道哪些刺秦事件?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是荊軻在易水之濱別國燕國太子丹前往鹹陽宮刺殺秦王嬴政前所唱,那麼除了荊軻刺秦王,還有誰謀劃了刺秦之事?>01不趨權貴,只為義往「荊軻刺秦王」是《史記-刺客列傳》中的記載,因為荊軻的膽略和義氣為後人所熟知,其實《刺客列傳》中還有一位刺客,他不像荊軻受太子丹這類權貴之邀,只為義氣而刺秦,這就是高漸離。
  • 荊軻籌劃刺秦多年,最後害了三個人,效果還不如張良策劃一個月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悲壯的詩,而這句詩描述的就是戰國時著名的刺客荊軻,荊軻一直以來都因刺殺秦王而被很多人尊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西漢名相張良也曾策划過刺秦,最後還差點讓張良給成功了。第三個人就是高漸離了,因為荊軻經常跟高漸離混跡在一起,兩個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高漸離也把荊軻當成自己的知音,在荊軻刺秦失敗之後高漸離不止一次的刺殺嬴政想要為自己的好友報仇,但是最終卻都失敗了,最終他自己也被嬴政處死。
  • 荊軻刺秦王,為啥高漸離和荊軻那麼賣力
    秦始皇一生被五個刺客行刺,卻都以失敗而告終。刺殺秦始皇的事跡流傳了千年。秦始皇1、 荊軻刺秦王秦國滅了趙國,燕國太子丹害怕極了,於是想出行刺秦始皇這一招3、刺殺失敗荊軻刺秦王插圖於是荊軻追著秦始皇刺,秦始皇繞著大殿裡的柱子跑
  • 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荊軻究竟是正義的化身,還是惡魔?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荊軻被稱為戰國四大刺客之一。他幹了這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可以說是震驚七國。如果荊軻刺秦成功歷史很有可能改變。那麼對於荊軻這個人來說,他所做的這件事荊軻刺秦王究竟是正義呢?還是惡魔呢?在我看來。荊軻當然是義士,絕對不是什麼惡魔。
  • 荊軻刺秦王失敗了,為什麼還能名列古代「四大刺客」之首?
    在這個傳中,貫穿其中的就是一個「俠」字,這些俠士信奉「士為知己者死」,他們生而為人,行走在這世間,喜好打抱不平、行俠仗義。而在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中,人們還為這些出現過的刺客排過序,其中有四人比較出名,被人們稱之為「四大刺客」。這四個人分別是:專諸,聶政,豫讓,荊軻。而在這四個人之中,荊軻位列「四大刺客」之首。
  • 體力和武功都比不上秦始皇,荊軻在刺秦計劃中的表現到底有多差?
    說起荊軻刺秦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故事。無論是影視劇還是戲劇裡,都將這個場景描摹了很多遍,大家也都知道荊軻刺秦最後以失敗而告終,血灑鹹陽宮。對於刺秦失敗的原因,歷來評論家都有不同的見解。有的人以為是燕太子丹催的太急,荊軻沒有等到他需要等的人;也有的人說,是荊軻的助手秦舞陽太膽怯,在秦王面前露了陷,秦王有了準備,荊軻才失誤了;也有的人說,是荊軻的武功太差,根本就不是刺客的料。荊軻刺秦一共有三次機會,第一次窮圖匕見,荊軻左手拉住嬴政的衣袖,右手拿著匕首就要把嬴政捅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但是嬴政反應快了,撤掉了袖子逃脫,第一次刺殺行動便失敗。
  • 「荊軻刺秦王」的歷史真相:荊軻的任務根本就不是刺殺!
    」故事,真實情況是這樣的。隨後,眾人殺死荊軻。秦王大怒,派王翦立刻揮師北上,大破燕國。細細查看《資治通鑑》的內容後,有兩個細節幫助我們揭開了荊軻為什麼刺秦王失敗的真正原因。首先,主觀原因:先擒,不得而後殺。太子丹去拜訪荊軻時就說了。
  • 荊軻刺秦王:專業刺客竟打不過職業皇帝,是嬴政太強還是荊軻太菜
    荊軻刺秦以失敗告終,不但失敗的成本很高、後果很慘,失敗的過程也是讓人大跌眼鏡,他又到底憑什麼成為刺客中的大名人呢? 論武功,職業刺客荊軻是真的不行! 司馬遷在描述荊軻刺秦之前用看似閒筆的文字講了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荊軻與著名劍客蓋聶論劍,與蓋聶談笑風生,然而蓋聶眼見荊軻光說不練,瞪了荊軻一眼,這一眼銳利如鷹眼,瞳光冰冷如刀,竟把荊軻嚇得屁滾尿流,不辭而別,蓋聶事後直言荊軻徒有虛名,光說不練假把式;
  • 荊軻刺殺秦王為何會失敗?臨死前,荊軻靠著柱子說出真相
    談起荊軻刺秦失敗的原因,有人說是荊軻劍術不行,有人說是秦舞陽害了荊軻,還有人說是秦始皇命不該絕。那荊軻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其實荊軻在死前道出了真相。荊軻大怒,呵斥了太子丹一番,然後氣衝衝地上路。這也為荊軻刺秦失敗埋下伏筆。當荊軻帶著樊於期的人頭和燕國督亢一帶的地圖入秦朝覲見時,嬴政果然大喜,親自接見荊軻。
  • 荊軻那麼厲害,為何近距離殺不了秦王?失敗原因竟然跟戰略有關!
    ,倆人合唱的歌句,其悲壯讓送行的人無不為之感動,最終,荊軻還是失敗了,但是被歷史所銘記,僅差最後一步的荊軻為何會失敗呢?有人覺得荊軻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本領不到家,都已經圖窮匕首見了,竟然還能讓秦王嬴政反殺,而且,從荊軻早期的經歷也能窺知一二,首先,他曾經毛遂自薦衛元君,結果人家沒用他。
  • 「荊軻刺秦」家喻戶曉,那「高漸離刺秦」的故事,你了解嗎?
    文 | 淺弋道歷史「慶卿成塵漸離死,異日還逢博浪沙」 ——陳子龍《易水歌》《史記刺客列傳》中,高漸離傳附於荊軻傳後,在荊軻刺秦失敗後,荊軻未完成的使命便交與高漸離之手,荊軻的意志由高漸離繼承。高漸離出發時沒有易水的送別,行刺時沒有傲視秦廷的壯舉,雙目失明的他孤身一人行使著這不可能完成的使命,為的就是延續荊軻反對壓迫、永不屈服的意志。他相信即使自己失敗了,但在他之後,定會有志同道合者將這意志薪火相傳。
  • 荊軻刺秦時,同去的秦舞陽嚇得發抖。為什麼不安排更勇敢的人呢?
    入秦行刺,「勇士」秦舞陽跌倒,荊軻完美救場,終究行刺失敗荊軻提出刺秦計劃以後,燕丹就開始派人尋找最鋒利的匕首,最終花重金買到了趙國徐夫人的匕首。又讓人用毒淬鍊匕首,使其劇毒無比,只要在人身上劃破一點傷口,立馬死亡。
  •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荊軻刺秦,英雄一去不復返
    至凌晨四點醒來時,海棠依舊。因昨日領讀時,讀至《易水歌》,便向大家介紹荊軻,見諸生饒有興趣,便簡略講述荊軻刺秦之事。故事講完,諸生未能盡興,甚覺不解意。七嘴八舌,一直追問關於荊軻之種種。索性開講,這一講,再讀至後駱賓王的《於易水送人一絕》,諸生朗誦時像模像樣的悲壯之聲,倒勾起了餘無限的俠客夢!令餘不自覺憧憬起「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