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籌劃刺秦多年,最後害了三個人,效果還不如張良策劃一個月

2020-12-14 觀史談天小阿姨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悲壯的詩,而這句詩描述的就是戰國時著名的刺客荊軻,荊軻一直以來都因刺殺秦王而被很多人尊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西漢名相張良也曾策划過刺秦,最後還差點讓張良給成功了。

荊軻本來是戰國時期衛國人,平時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所以被人推薦給了燕國太子丹,太子丹覺得他就是俠義的典範想要讓他去秦國刺殺秦王嬴政,暫緩秦國吞併六國的步伐,荊軻一開始的時候還不肯答應,後來在太子丹的哭求下,勉為其難的答應了他。

荊軻在答應了太子丹的要求之後,每天都受到極高規格的款待,他每天除了聽高漸離擊築就是喝酒,有時候還拿著太子丹送來的金珠到池塘邊砸著玩,而太子丹一直都盛情款待他,直到秦軍滅了趙國逼近燕國邊境的時候,太子才找到了荊軻催他快些行動,結果荊軻去了秦國不僅沒殺掉嬴政,還因此害了三個人。

第一個就是太子丹,在太子丹刺秦失敗之後,嬴政怒不可遏要進攻燕國,燕王無奈之下只能賜死太子丹,想要平息嬴政的怒火,但是沒想到嬴政還是滅了燕國,燕王也最終在自己的宮殿中自殺身亡。

第二個人就是原來的秦國將軍樊於期,樊於期因為不滿嬴政的所作所為逃到了燕國,太子丹像侍奉老師一樣對待他,但是荊軻卻要求太子丹殺了樊於期,要拿樊於期的人頭獻給嬴政好獲取信任,但是太子丹不同意他這樣的計劃,於是荊軻就自己找到了樊於期,用言語遊說樊於期,最終將樊於期逼死。

第三個人就是高漸離了,因為荊軻經常跟高漸離混跡在一起,兩個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高漸離也把荊軻當成自己的知音,在荊軻刺秦失敗之後高漸離不止一次的刺殺嬴政想要為自己的好友報仇,但是最終卻都失敗了,最終他自己也被嬴政處死。

相比較「害人不淺」的荊軻,張良的刺秦計劃就要簡單的多,張良是韓國王室的後代,在父親被秦軍殺害之後,張良就立志報仇,為此他散盡家財找到了一位壯士,並且為他打造了一把大鐵錘要在秦始皇嬴政出巡的路上伏擊他,壯士確實砸爛了嬴政的車駕,但是嬴政當時卻並沒有坐在那輛車上,最終刺秦計劃失敗了。

在張良計劃失敗之後面對全國的大力搜捕,張良居然躲了起來並且在十年之後滅掉了秦國,輔佐劉邦建立了漢朝,要說張良並不比荊軻的計劃高明多少,但是卻獲得了奇效,荊軻在燕國費心籌謀了那麼久,卻連秦始皇的衣角都沒摸到,他的水平真的值得懷疑。

至於後世強行為他解釋的不願意再看天下黎民受苦,所以才在大殿上放過了嬴政,都是為他辯解而想出的說辭,如果他真的有那樣的大志向就不會答應太子丹刺秦的要求,更不會用樊於期的性命為籌碼接近秦王,所以荊軻刺秦失敗的原因,跟荊軻的剛愎自用有很大的關係。

跟荊軻交過手的蓋聶就看不起荊軻,覺得荊軻太過懦弱,沒有一個作為刺客最基本的勇氣,雖然他最終踏上了刺秦的道路,但是心中的猶豫卻從來沒有停止,苦心籌劃這麼多年害了三個人,最終效果還不如張良策劃一個月。

相關焦點

  • 歷史上荊軻刺秦,你還知道哪些刺秦事件?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是荊軻在易水之濱別國燕國太子丹前往鹹陽宮刺殺秦王嬴政前所唱,那麼除了荊軻刺秦王,還有誰謀劃了刺秦之事?高漸離是燕國人,與荊軻、狗屠三人是知己好友,高漸離精通音律,特別是有一手擊築的本領。荊軻前去刺殺秦王的時候,在易水之濱送別荊軻,並擊築附和讓荊軻唱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正是高漸離。高漸離知道荊軻此次入秦,必是有往無回,遂身穿一襲白衣擊築送行。
  • 博浪沙遇刺:與荊軻刺秦王齊名的又一起針對秦始皇的刺殺
    秦始皇作為古代偉大的帝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除了許多的豐功偉績,他制定的很多制度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甚至對現在也有影響。在秦始皇統治過程當中,肯定免不了殺伐決斷,一部分人因此失去了家園、財產甚至生命,所以針對秦始皇的刺殺在秦始皇一生當中就沒有停止過,最為著名的就要數荊軻刺秦王了。其實還有一場針對秦始皇的刺殺也很有名,那就是博浪沙遇刺。
  • 秦時明月:第六部滄海橫流劇情預測——「張良刺秦」
    試想,「農家樂」篇出現雖有40多集,而影密衛卻從第一集一直到章邯最後與掩日僵持的畫面,看來這個名稱也不為過啊。那麼《滄海橫流》該作怎樣的解釋呢?首先看看成語【滄海橫流】的解釋:滄海:指大海;橫流:水往四處奔流。海水四處奔流。比喻政治混亂,社會動蕩。
  • 荊軻刺秦王為何失手?荊軻:我算錯了三點
    荊軻刺秦失敗,原因有三:一、劍術差;二、戰術失誤;三、幫手太差荊軻刺秦之所以廣為傳頌,正是因為」失敗「二字,如果荊軻成功了,那麼歷史上最多就是」某年某月某日,秦王政為燕刺客荊軻所刺,身亡「,秦始皇既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更沒有開創封建皇朝的豐功偉績的機會。
  • 大家都知道「荊軻刺秦王」,那有誰知道張良也曾刺殺過秦始皇呢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雖然最終失敗了,但是也為荊軻留下了戰國第一刺客的美名,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其實也曾刺殺過秦始皇。張良是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人,出生於一個貴族世家,在韓國有相當大的權勢,而且張良的祖父曾在韓國擔任過宰相,輔佐過三任君主,即使是他的父親也曾擔任過兩任宰相。但是由於韓國在戰國七雄裡面屬於實力相對較弱的國家,所以偶爾會受到其他國家的欺負,在秦國開始有稱霸之心的時候,尤為明顯。
  • 荊軻刺秦:他是史上有名的刺客,刺殺失敗為何還被傳頌至今?
    文/夢天天若說古代的刺客,無人不知荊軻;若說歷史上有名的刺殺案,非「荊軻刺秦」莫屬!那麼荊軻為什麼要刺秦?又為什麼失敗?他刺秦失敗又為何會被傳頌至今?接下來,我將會從這三個方面帶領大家再次深刻了解一次「荊軻刺秦」案。
  • 「荊軻刺秦」家喻戶曉,那「高漸離刺秦」的故事,你了解嗎?
    文 | 淺弋道歷史「慶卿成塵漸離死,異日還逢博浪沙」 ——陳子龍《易水歌》《史記刺客列傳》中,高漸離傳附於荊軻傳後,在荊軻刺秦失敗後,荊軻未完成的使命便交與高漸離之手,荊軻的意志由高漸離繼承。今日,眾人在那易水之上為荊軻送行。高漸離擊築,荊軻依調而歌,便有了這千古絕唱——「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 太子丹與嬴政是兒時好友,為何殺美女,害將軍也要荊軻刺秦王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是對於指使荊軻去刺殺秦王的太子丹可能就不太了解,而太子丹與嬴政之間還有一段不得不說的故事。當時的天下形勢秦國還不是那麼強大,甚至秦王的孫子異人都留在趙國當人質,只不過後來異人想辦法跑掉了,留下了妻兒,這就是嬴政在趙國的人質的原因。巧的是當時國力弱小的燕國也有皇子在趙國當人質,他就是太子丹。他比嬴政大上幾歲,兩人一兄一弟,由於同病相憐的境遇而相熟。
  • 荊軻刺秦為什麼失敗?這三點原因很真實!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我們耳熟能詳,在痛恨秦王殘暴不仁的同時,我們也不忘歌頌刺客荊軻的勇敢無畏,但歷史終究由勝利者書寫,我們都知道荊軻刺秦王最終的結果是荊軻失敗被砍成肉泥,但荊軻為什麼失敗卻很少有人知道。衛國人荊軻在衛國被秦國吞併之後到處流浪,期間還結識了不少英雄好漢,後來有一天,荊軻在燕國遊歷,認識了一個叫田光的隱士。當時燕國正面臨著秦軍的威脅,為了解除燕國面臨的困境,太子丹四處尋找能人異士,希望能暗殺秦王嬴政,而荊軻就是在這個時候被田光引薦給了太子丹。
  • 戰國時期刺秦義士荊軻的肉醢冢
    荊冢,即荊軻之墓,是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義士荊軻的肉醢冢。原址位於豐縣便集之東,現已泯於西支河南岸。今日之便集村,就是由荊冢村演變而來。在河北肅寧縣荊軻村,亦有荊軻衣冠冢和荊軻祠。荊軻是衛國朝歌(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人。
  • 荊軻刺秦時,為什麼秦始皇三次都拔不出自己的劍?
    相信大家能看過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刺客荊軻將自已的匕首藏在圖畫之中,將圖畫帶到秦王的宮殿,待到秦皇打開圖畫,荊軻便拿匕首刺殺秦王。而在荊軻刺殺秦王的時候周圍的武士們都是沒有武器的,只有秦王自己有佩劍,但秦王當時拔了三次都沒有拔出自己的劍。荊軻刺秦時,為什麼秦始皇三次都拔不出自己的劍?
  • 《大秦賦》之樊於期,為何最後背叛秦國,還助荊軻刺秦?
    當然,《大秦賦》畢竟是一部影視作品,存在不少改變和演繹的地方,那麼,問題來了,對於歷史上的樊於期,為何最後叛逃秦國,還助荊軻刺秦?一首先,樊於期(?―公元前227年),戰國末期將領。對此,樊於期不僅誣陷秦王嬴政的出身,表示成蟜才是秦莊襄王的嫡子,並且,樊於期還認為呂不韋這一次派遣成蟜率軍作戰,實則是想藉助趙國之手還除掉他,也即借刀殺人的計策。
  • 解析荊軻真實的業務能力,敢去刺秦王的荊軻曾是個「膽小鬼」?
    說到荊軻這一號厲害的歷史人物,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高中語文書本上一個的典故,那就是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實在太刺激。雖然最後並沒有刺秦成功,但是我是真的佩服他內心的強大,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這麼直面的突破險境,儘管知道成功的機率很小,但是他還是不顧一切,犧牲小我也要顧全大局的廣闊胸襟讓我不得不敬佩。
  • 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荊軻究竟是正義的化身,還是惡魔?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荊軻被稱為戰國四大刺客之一。他幹了這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可以說是震驚七國。如果荊軻刺秦成功歷史很有可能改變。那麼對於荊軻這個人來說,他所做的這件事荊軻刺秦王究竟是正義呢?還是惡魔呢?在我看來。荊軻當然是義士,絕對不是什麼惡魔。
  • 暴走大事件荊軻刺秦王是什麼意思?荊軻刺秦王是什麼梗出自哪裡
    但是在每一期的結尾中王尼瑪都會說一句「荊軻刺秦王」,這個意思至今都讓不少人各種百思不得其解,那麼這個荊軻刺秦王是什麼意思呢?其實荊軻刺秦王這個並非源自歷史,而是來自低俗段子來的,最初是暴漫粉絲的神回復,後來被暴漫用做專用暗號。從13年3月29日第一季首播開始,第一季第二期,王尼瑪第一次說出這兩句,第三期開始,只說荊軻刺秦王。
  • 體力和武功都比不上秦始皇,荊軻在刺秦計劃中的表現到底有多差?
    說起荊軻刺秦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故事。無論是影視劇還是戲劇裡,都將這個場景描摹了很多遍,大家也都知道荊軻刺秦最後以失敗而告終,血灑鹹陽宮。對於刺秦失敗的原因,歷來評論家都有不同的見解。有的人以為是燕太子丹催的太急,荊軻沒有等到他需要等的人;也有的人說,是荊軻的助手秦舞陽太膽怯,在秦王面前露了陷,秦王有了準備,荊軻才失誤了;也有的人說,是荊軻的武功太差,根本就不是刺客的料。荊軻刺秦一共有三次機會,第一次窮圖匕見,荊軻左手拉住嬴政的衣袖,右手拿著匕首就要把嬴政捅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但是嬴政反應快了,撤掉了袖子逃脫,第一次刺殺行動便失敗。
  • 荊軻刺秦王,為啥高漸離和荊軻那麼賣力
    秦始皇1、 荊軻刺秦王秦國滅了趙國,燕國太子丹害怕極了,於是想出行刺秦始皇這一招於是太子丹派荊軻去行刺秦始皇,讓秦武陽做他的助手。於是荊軻帶上了樊於期的首級和燕國的地圖作為誘餌,臨走之前,荊軻感慨萬千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樣悲壯的遺言。2、秦武陽怯場當荊軻來到大殿向秦始皇向上樊於期的首級,本來打算讓秦舞陽線上地圖,在把藏在地圖裡的匕首拿出來,刺向秦始皇。
  • 《大秦賦》:荊軻刺秦被魔改,網友:誤人子弟
    秦朝距今已經2000多年了,但是有一句話至今一直被當做為壯士踐行的至理名言,「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即便沒有畫面但是這句話依舊讓人們能夠感受到,當年荊軻刺秦那種決心,明知一去不還卻還是勇往直前,他的精神也一直被人敬佩。
  • 千古傳頌的荊軻刺秦,為何司馬光大罵荊軻是盜賊,太子丹是罪人?
    荊軻刺秦的主要起因是受太子丹指使。太子丹為質鹹陽多年,聽到並看到秦王嬴政無情殺死自己的弟弟、鴆死自己的仲父、流放自己的母親,還濫殺無辜、屠戮大臣,並一舉兼併韓、魏、趙、楚諸國,因此內心對嬴政充滿了恐懼。
  • 荊軻刺秦王 一場張揚的「表演秀」(下)
    太子丹是真的要刺秦還是有意要將刺秦的消息通報給秦王?此語境之下的荊軻不像個「壯士一去不返」的刺客,倒像一個風光十足的大牌演員。  刺秦的結果也告訴我們,這一出以悲壯為主題的「演出」怎麼看都酷似一場「行為藝術」。荊軻劍術不精,秦王近在咫尺還一敗塗地。按易中天先生所形容的:「抓,抓不住;刺,刺不中;追,追不上;打,打不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