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荊軻刺秦王」,那有誰知道張良也曾刺殺過秦始皇呢

2020-12-05 海棠途觀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雖然最終失敗了,但是也為荊軻留下了戰國第一刺客的美名,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其實也曾刺殺過秦始皇。

張良是戰國七雄之一的韓國人,出生於一個貴族世家,在韓國有相當大的權勢,而且張良的祖父曾在韓國擔任過宰相,輔佐過三任君主,即使是他的父親也曾擔任過兩任宰相。但是由於韓國在戰國七雄裡面屬於實力相對較弱的國家,所以偶爾會受到其他國家的欺負,在秦國開始有稱霸之心的時候,尤為明顯。

最終韓國由於勢單力薄成為了戰國七雄中最先失敗的國家之一,張良因此流落他鄉,國讎家恨在他心裡久久不能散去,在他眼裡這一切都是秦國引起的,所以一直試圖尋找報仇的機會。

於是他開始慢慢尋找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想要刺殺秦始皇,他將所有的錢都用來購買武器,甚至最後因為沒有錢,連自己的親弟弟死的時候,都只是簡簡單單的埋葬掉了。秦國的都城,他們是不可能進得去的,所以就準備在秦始皇出來巡視的時候,實施刺殺計劃。

並為此專門給一名大力士定製了一對鐵錘,這樣也許就不需要站在秦始皇面前刺殺他,甚至可以直接透過車轎,就可以對秦始皇進行擊殺。

於是在秦始皇東巡的時候,張良想要抓住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刺殺秦始皇。本來他們覺得按照相關的禮節,秦始皇乘坐的馬車是由6匹馬拉的,而普通的大臣是由4匹馬,很好分辨。但是當他們埋伏在秦始皇的必經之路時發現,這裡所有的馬車都是由4匹馬拉著的,一時根本分辨不出是哪一輛載著秦始皇。

但是張良不想錯過這次機會,因為他知道錯過了這次,下次機會不知道什麼時候,甚至都可能直接沒有了。張良等人便選擇了一輛相對比較豪華的馬車進行攻擊,大力士揮舞著特製的大鐵錘,幾下就把乘車的人砸死了,但是他們發現這人並不是秦始皇。

而且在事發之後,秦始皇的軍隊開始圍堵張良這群人,場面一度十分混亂。張良趁亂逃走,而其餘人就不是這麼幸運了,很多都直接被秦始皇的士兵殺死。而秦始皇其實是坐在一個十分普通的馬車上,他在出行之前就預料到自己可能會遭遇這樣的事情,所以直接都沒有乘坐6匹馬的馬車。

相關焦點

  • 博浪沙遇刺:與荊軻刺秦王齊名的又一起針對秦始皇的刺殺
    不可否認歷史上千古一帝的名號那絕對非秦始皇莫屬。秦始皇作為古代偉大的帝王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除了許多的豐功偉績,他制定的很多制度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歷史,甚至對現在也有影響。在秦始皇統治過程當中,肯定免不了殺伐決斷,一部分人因此失去了家園、財產甚至生命,所以針對秦始皇的刺殺在秦始皇一生當中就沒有停止過,最為著名的就要數荊軻刺秦王了。
  • 歷史上荊軻刺秦,你還知道哪些刺秦事件?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是荊軻在易水之濱別國燕國太子丹前往鹹陽宮刺殺秦王嬴政前所唱,那麼除了荊軻刺秦王,還有誰謀劃了刺秦之事?高漸離是燕國人,與荊軻、狗屠三人是知己好友,高漸離精通音律,特別是有一手擊築的本領。荊軻前去刺殺秦王的時候,在易水之濱送別荊軻,並擊築附和讓荊軻唱出「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正是高漸離。高漸離知道荊軻此次入秦,必是有往無回,遂身穿一襲白衣擊築送行。
  • 秦始皇一生遭遇過四次刺殺,除了荊軻外,還有一次刺殺更危險
    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秦始皇一生遭遇的四次刺殺。由於荊軻顧慮太多,秦始皇又武藝不凡,所以荊軻的刺殺以失敗告終,這場刺殺有驚無險。後來荊軻被秦始皇處死,他也成了刺客中的典型代表。 荊軻刺秦王 第二次:高漸離刺秦王。
  • 荊軻籌劃刺秦多年,最後害了三個人,效果還不如張良策劃一個月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這首悲壯的詩,而這句詩描述的就是戰國時著名的刺客荊軻,荊軻一直以來都因刺殺秦王而被很多人尊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西漢名相張良也曾策划過刺秦,最後還差點讓張良給成功了。第三個人就是高漸離了,因為荊軻經常跟高漸離混跡在一起,兩個人很快就成了好朋友,高漸離也把荊軻當成自己的知音,在荊軻刺秦失敗之後高漸離不止一次的刺殺嬴政想要為自己的好友報仇,但是最終卻都失敗了,最終他自己也被嬴政處死。
  • 體力和武功都比不上秦始皇,荊軻在刺秦計劃中的表現到底有多差?
    說起荊軻刺秦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故事。無論是影視劇還是戲劇裡,都將這個場景描摹了很多遍,大家也都知道荊軻刺秦最後以失敗而告終,血灑鹹陽宮。對於刺秦失敗的原因,歷來評論家都有不同的見解。有的人以為是燕太子丹催的太急,荊軻沒有等到他需要等的人;也有的人說,是荊軻的助手秦舞陽太膽怯,在秦王面前露了陷,秦王有了準備,荊軻才失誤了;也有的人說,是荊軻的武功太差,根本就不是刺客的料。荊軻刺秦一共有三次機會,第一次窮圖匕見,荊軻左手拉住嬴政的衣袖,右手拿著匕首就要把嬴政捅個「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但是嬴政反應快了,撤掉了袖子逃脫,第一次刺殺行動便失敗。
  • 荊軻刺秦時,為什麼秦始皇三次都拔不出自己的劍?
    相信大家能看過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刺客荊軻將自已的匕首藏在圖畫之中,將圖畫帶到秦王的宮殿,待到秦皇打開圖畫,荊軻便拿匕首刺殺秦王。而在荊軻刺殺秦王的時候周圍的武士們都是沒有武器的,只有秦王自己有佩劍,但秦王當時拔了三次都沒有拔出自己的劍。荊軻刺秦時,為什麼秦始皇三次都拔不出自己的劍?
  • 荊軻刺秦時,秦始皇三次拔不出劍,真的只是因為劍太長了嗎?
    我們從小就知道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歌謠,知道了荊軻當年是刺殺秦始皇的主角,但我們幾千年以來的定則卻從來都沒有改變過,我們都認為荊軻的做法是一種正確的行為,認為他刺殺秦始皇是一種重情重義的表現。
  • 解析荊軻真實的業務能力,敢去刺秦王的荊軻曾是個「膽小鬼」?
    說到荊軻這一號厲害的歷史人物,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在高中語文書本上一個的典故,那就是荊軻刺秦王的故事,實在太刺激。雖然最後並沒有刺秦成功,但是我是真的佩服他內心的強大,畢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這麼直面的突破險境,儘管知道成功的機率很小,但是他還是不顧一切,犧牲小我也要顧全大局的廣闊胸襟讓我不得不敬佩。
  • 行刺秦王的荊軻和高漸離結局如何
    公元前227年,燕國太子丹通過燕國音樂大師高漸離找到他的門客荊軻,荊軻是當時出了名的死士,他痛恨秦國的殘暴,於是離開燕國踏上了去往秦國的路。因為燕國太子丹,高漸離,荊軻都有著共同滅秦的志向,所以他們同吃同寢,那麼在行刺秦王這條路上,這幾個人的結局又如何呢?
  • 荊軻刺秦王,為啥高漸離和荊軻那麼賣力
    秦始皇是所有正統朝代記載裡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帝,但是秦始皇在短短的三十七年的時間裡,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由於他的治國理念崇尚法家,百姓怨聲載道,秦始皇還被稱為暴君。秦始皇一生被五個刺客行刺,卻都以失敗而告終。刺殺秦始皇的事跡流傳了千年。
  • 「荊軻刺秦王」的歷史真相:荊軻的任務根本就不是刺殺!
    公元前228年,秦國大將王翦大敗趙軍,奪取邯鄲,抓住趙王。而秦始皇卻親自到達邯鄲城,把母親昔日的仇人,盡數殺光,大肆屠戮後,嬴政返回鹹陽。此時,秦國已經開始了六國統一步伐。秦始皇在一個一個的滅國,而遠在河北和遼寧的燕國,非常害怕。
  • 荊軻刺秦王:燕國太子丹幾乎傾盡全國之力,可為何還是失敗了?
    說起《荊軻刺秦王》這個故事,大家肯定都不會感到陌生了,以前在讀到這個故事的時候,總覺得秦始皇很殘暴,荊軻很英雄。為何這麼說呢?原因也很簡單,那就是燕國太子丹不堪忍受其亡國之痛,於是便讓荊軻前往秦國刺殺秦始皇。在送別的時候,還搞了個「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英雄悲歌。
  • 荊軻刺秦王為何失手?荊軻:我算錯了三點
    荊軻刺秦失敗,原因有三:一、劍術差;二、戰術失誤;三、幫手太差荊軻刺秦之所以廣為傳頌,正是因為」失敗「二字,如果荊軻成功了,那麼歷史上最多就是」某年某月某日,秦王政為燕刺客荊軻所刺,身亡「,秦始皇既失去了一統天下的機會,更沒有開創封建皇朝的豐功偉績的機會。
  • 圖窮匕首見,荊軻刺秦王。荊軻究竟是正義的化身,還是惡魔?
    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我們都聽說過。荊軻被稱為戰國四大刺客之一。他幹了這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可以說是震驚七國。如果荊軻刺秦成功歷史很有可能改變。那麼對於荊軻這個人來說,他所做的這件事荊軻刺秦王究竟是正義呢?還是惡魔呢?在我看來。荊軻當然是義士,絕對不是什麼惡魔。
  • 張良真的是因「家仇國恨」刺殺秦始皇?又為何選擇在博浪沙行動?
    張良體弱多病,他的父親過世時,他還年輕,而且此後二十年內都沒有在官場上混,家境也不是太差,日子也算過得下去,為什麼要跟秦始皇過不去,又為什麼選擇在博浪沙刺殺秦始皇呢? 按照《史記》、《漢書》等正史記載,張良刺殺秦王的動機是因為父祖五代做過韓相,而秦國又滅亡了韓國,讓許多韓國人的生活受到了影響。
  • 荊軻刺秦王,離那麼近為何會失敗?荊軻臨死前,靠著柱子說出真相
    《史記·刺客列傳》與《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分別以荊軻與親王的角度介紹了這樣的一個故事,燕國太子丹請求荊軻入秦刺殺秦王嬴政,荊軻這位壯士為了報答太子丹對於自己的知遇之恩。
  • 秦時明月:第六部滄海橫流劇情預測——「張良刺秦」
    試想,「農家樂」篇出現雖有40多集,而影密衛卻從第一集一直到章邯最後與掩日僵持的畫面,看來這個名稱也不為過啊。那麼《滄海橫流》該作怎樣的解釋呢?首先看看成語【滄海橫流】的解釋:滄海:指大海;橫流:水往四處奔流。海水四處奔流。比喻政治混亂,社會動蕩。
  • 荊軻刺殺秦王為何會失敗?臨死前,荊軻靠著柱子說出真相
    荊軻刺秦王是戰國時期一則悲壯的歷史故事。燕國太子丹為了阻止秦國吞併六國的步伐,花重金請來知名刺客荊軻,請他去秦國刺殺秦王嬴政。結果荊軻的刺殺卻以失敗告終,六國也最終被秦王嬴政所滅。談起荊軻刺秦失敗的原因,有人說是荊軻劍術不行,有人說是秦舞陽害了荊軻,還有人說是秦始皇命不該絕。那荊軻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其實荊軻在死前道出了真相。
  • 秦始皇是千古一帝還是暴君?四連殺!無名英雄給出了答案
    秦始皇好不容易長到了九歲,這時做了秦國君王的老爹,良心發現,才接回了母子二人,一家剛過了四年的安穩日子,老爹突然得病死了,就這樣,13歲的秦始皇登基稱帝了。大家別以為當皇帝就是好事,年紀尚小的秦始皇,就是一個提線木偶,一根線攥在呂不韋的手中,一根線攥在母親趙姬手中,二人提一提,秦始皇動一動。又過了8年,21歲的秦始皇終於親政了。
  • 荊軻刺秦王 一場張揚的「表演秀」(下)
    上述這一大通有些不恭的文字裡,並沒有對荊軻刺秦的勇氣與決心表示任何懷疑,只是覺得刺客與俠客之間,應該多一些冷酷少一些浪漫,多一些現實考量少一些詩意表達。  仔細想來,圍繞刺秦的那出大戲還真的有些意思,不由得想起另外一個衛國人——商人呂不韋。荊軻刺秦那一年,集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秦國丞相於一身的呂不韋,已經「飲鴆自盡」整整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