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在我們的印象中是貧窮、疾病和災難充斥的地區,每當我們想到非洲,第一個念頭就是那裡的人過著極為慘澹的生活,縱觀非洲歷史,曾經能稱得上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金磚五國之一的南非,在曼德拉擔任總統後,實力驟降,現在已經淪落為三流國家;放眼非洲大陸,眾多國家都在為溫飽問題而苦苦掙扎,但真實的非洲真的是如此的破敗嗎?
其實,在非洲的中心有著這麼一個國家,這個國家位於非洲內陸,他們沒有出海口,也沒有廣袤的土地,甚至他們國家的土地很多還是非常的荒涼,但是這個國家的國民的幸福指數卻是非常的高,甚至這個國家的人民就算吃不飽飯,但是他們依舊對未來充滿嚮往,而這個國家就是非洲盧安達。那麼真實的盧安達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盧安達:非洲海拔最高,地形最為崎嶇
非洲盧安達與鄰居烏幹達、剛果和坦尚尼亞等國相比,既沒有足夠的水源,也沒有海岸線,他們的國家真的沒有任何優勢而言,就水源來說,盧安達地處高海拔地區,但他們水資源卻比較稀少,而他們高山流下的水源有一半都落到剛果國家境內。
而其他地區雖然也大小有著不少水源,但由於水源開採技術的限制,他們對水源的開發是有限的,這也導致了非洲盧安達,往往旱季容易出現缺水的窘況,地處於熱帶地區的盧安達,雖然雨季時間長,但是他們的土地多為沙質土,沙質土就使得了雨水得不到儲存,所以下再多的雨,也無法解決盧安達缺水的窘況。
而他們因為海拔高而導致的地形極為崎嶇,交通運輸也是非常的艱難,除了首都基加利地區交通還算完善,其他地區的交通狀況十分堪憂,其路面是土路加水泥路,混而成,這也導致了他們的交通條件並不理想,甚至還經常會發生道路擁堵現象(儘管盧安達的車輛並不多)。
原始風光,豐富動植物資源為發展旅遊業提供基礎
而交通的不方便,使得盧安達的各地區溝通交流極為不便,許多盧安達村莊與外界基本沒有交流,處在極為封閉的狀態。不過,正是由於盧安達落後的交通狀況,反而使很多地區都保留原始狀態,尚未得到破壞性的開放,因而,保留的最原始而美麗的風景,茂密的熱帶原始森林,豐富的稀樹草原以及動植物資源,正是發展旅遊的最好條件。
也因此,盧安達這種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被譽為非洲的瑞士,因為盧安達的地形特徵,以及領土版圖,所在的大洲區位都與歐洲的瑞士十分相似,而盧安達的發展特徵和發展道路也是以瑞士為目標進行發展。所以,盧安達這個非洲小瑞士到現在發展的也非常不錯。
公元2000年:盧安達發展的分水嶺
盧安達在2000年前後,兩段時期,國家發展的差異性極大,在2000年之前的歲月裡,因為經歷了種族大屠殺,使得國家的人口銳減,男女比例失調,對國家經濟發展和生產造成毀滅性的破壞;而且大屠殺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盧安達失去了大量的勞動力,土地的作物無人耕種。
而國民們陷入飢餓狀態,只能眼巴巴地等著政府的救濟以及國支援,但許多人並沒有等到救援就餓死在馬路兩邊;許多盧安達人都一致認為2000年之前的國家,充滿著黑暗與飢餓,人們都以生存作為唯一目標,而國家建設、經濟發展、民生福利統統都是虛的。
盧安達總統卡加梅扭轉國家命運
而到了2000年之後,隨著大屠殺事件漸漸冷卻,盧安達總統卡加梅的執政使得盧安達的國家命運開始扭轉,其中第一個關鍵措施就是,消除種族仇恨,盧安達政府宣布了國家內沒有所謂的胡圖族和圖西族的劃分,盧安達內所有的民族的人,都統稱盧安達人。
而兩個民族(胡圖族、圖西族)經過了戰爭和屠殺的陣痛後,也開始思考國家的命運以及種族的生存問題;因此,彼此曾經仇恨的種族,再一次手牽手為盧安達的發展而努力奮鬥。
自從新政府的執政後,盧安達的飢餓率就下降了一半多,盧安達國家內的國民飢餓程度甚至還低於印度、孟加拉等國,並且盧安達的國民收入開始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盧安達的經濟發展迅速,從2000年開始進入經濟高速發展期,曾創造年度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盧安達利用20年的時間,完全實現的國家逆轉,甚至贏得非洲「新加坡」的美稱。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盧安達從2000年開始就能持續保持經濟平穩快速發展呢?原因縱然是多方面的,首先,歸功於盧安達的掃盲工作,原本盧安達的國民的文盲率達到了8成以上,而隨著政府多年進行掃盲工作,如今的盧安達文盲率降低了一大半,而國民們有了一定的文化基礎,他們也能夠進行一些更優質的工作,而這些工作也讓他們的收入提升了一大成。
盧安達人性格散漫,對資產看的不重
儘管,盧安達經濟一直保持較快發展,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日臻完善,國民們收入提高了,但是一直到現在,他們還是處於貧困線稍微偏上的區域,那麼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呢?主要是因為盧安達的國民對錢和資產看得不重,甚至他們認為賺多少錢就花多少錢,根本不需要存錢。
而盧安達的銀行大多數時候都是為白領、公務員和企業家而開設的,普通平民很少有把錢存入銀行,他們潛意識地認為,錢在自己手裡就是最安全的,而放在銀行又不便利,也不安全。
盧安達人並沒有存錢,攢錢,儲蓄的習慣
盧安達的社會治安整體來說非常好,那只是對城市而言,而對於小城鎮或者農村,由於警力有限,治安也並不怎麼好,這裡的房子在防盜設施上做得也並不高端,這使得盧安達的許多犯罪分子以偷盜為生,所以在盧安達,普通家庭一般都是不購買昂貴的商品以及價值高的交通工具。
盧安達人認為錢放在家裡遲早可能被偷,所以與其被偷還不如趕緊花的乾淨,這就養成了這裡的人花錢如流水,況且,非洲人一直沒有存錢,攢錢的習慣,都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往往一個月的工資不到半個月就花光了,而剩下的半個月就靠著香蕉而勉強度日。
盧安達男人性格散漫,形成惰性,工作效率低下
盧安達的男人們性格都比較散漫,他們不願意花費精力和體力去辛勤工作,如果你有幸去盧安達,你或許會看到一個現象,十幾個盧安達工人搞一個工程,而幹活的往往就不到幾個人,剩下的一圈人幹一會就蹲在一旁觀看,而等到了工作結束,他們都領著一樣的工資。
在這種付出與收穫不等量的情況下,辛勤幹活的人得不到更好的報酬,而不幹活的人反而得到一樣的錢,這也讓許多努力工作的盧安達人,開始漸漸地有了惰性,於是整個盧安達就處於一種散漫懶惰的幹活風氣,工作效率極為低下。
中國援盧工程建設中,中國企業聘用了大量的盧安達勞工,但他們驚奇的發現,請來的100名盧安達工人還不如10個中國工人;這還不是主要的,盧安達工人們為了多獲得酬金,往往10天能夠幹完的工程,他們能夠拖到30天後,而原因也很簡單,三十天他們每天幹一點就有錢,如果只幹十天,那麼他們就少拿20天的錢。
因為這種散漫的性格,盧安達人其實能夠有很不錯的收入,但是往往一些國外企業不願意支付他們高昂的費用,換句話說,他們幹的話就值那麼一點時間費用,而辛苦費用那是不存在的,這也就造成,很少能看見以勤勞而致富的盧安達人。
非洲盧安達的政府相當的清廉
盧安達的政府在總統卡加梅的治理下,相當的清廉,這種清廉到什麼程度?盧安達公務員和當地土著酋長都是國家公職人員,但他們基本上是不搞貪汙腐敗的事情,而且盧安達總統府還開通了熱線電話,只要發現官員腐敗可以進行舉報,如果情況屬實,那麼政府將獎勵一筆豐厚的酬金。
因為國民的監管制度和最高領導機構的強腕統治,盧安達政府的清廉程度,已經可以和新加坡媲美,不過這其實和他們的國民幸福感是有一定的關係,在盧安達公務員往往一日三餐和住宿都是政府解決,每個月可以拿到極高的薪酬,這些錢就足夠公務員們買車買房,他們根本不需要貪汙,在這種「高薪養廉」的機制激勵下,盧安達公務員是整個盧安達國民幸福指數最高的群體,他們不需要貪汙,因為他們的錢夠花。
結尾
非洲盧安達從一個被大屠殺破壞殆盡的國家,在總統卡加梅的治理下,經過20年的發展,完全扭轉了國家命運,並且擁有著「瑞士」般的風景,和「新加坡式」的廉潔政府,再加上非洲人天生的樂觀性格,其實,盧安達是一個很幸福的國家。
而盧安達之所以能夠從非洲脫穎而出,除了有一個強力總統卡加梅之外,他們破除民族隔閡後,選擇了正確的道路,並且選擇的最正確的老師(當然是我國),在我國的大力支援和建設下,盧安達已經發展成為非洲最具潛力的國家,或許再給盧安達幾十年時間,非洲真有可能出現一個真正的「瑞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