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士,阿爾卑斯山脈是標誌性的象徵,間中幾座高山,憑藉瑞士人開山劈地的登峰造極技術,每座都是值得瀏覽一天的景點。徒步半途,累了,與同伴坐在長椅稍息,遙望雪山,欣賞雲海,輕吹涼風,享受暖陽,此情此景,夫復何求!
火車從瑞士中部城鎮英德拉根開往少女峰,包括轉駁兩站在內,精準來說,需時2小時又17分鐘。在那裡,每座都值得瀏覽,因此停駁的兩個火車站,不登少女峰的遊客,都在這裡叉開路線,繼程前往其他景點。
3個景點,沿途風光旗鼓相當,不論遙望近看哪個方向,左見壯麗豪邁山巒雪峰,右賞鮮豔奪目的阿爾卑斯綠茵花卉,總之盡入眼帘皆如詩如畫,拿起相機隨便往任何角落拍去,都有童話般的景姿可當主角,美不勝收。
其實想說的是,身置這種近乎完美的大自然,相機不怕不好,只怕記憶卡的存庫不夠大;不怕智慧型手機拍照不漂亮,只怕拍到沒帶充電寶。
美景無邊,日子有限,只遊兩天,除了大會安排的少女峰一日遊,剩下一天,各國媒體幾乎不約而同,都選擇格林德瓦-菲斯特。
從英德拉根乘坐火車到格林德瓦,只需短短34分鐘。大伙兒邊走邊談,往不遠處的纜車站走去。格林德瓦其實是個山谷,初到貴境,人人無不邊談邊停,邊停邊望,因為每走幾步,似乎近在咫尺的雪山總是矗立眼前,很有震撼感。既是如此震撼,東張西望之餘,當然又是拍照拍個不停。
如此這般,原本只需10分鐘路程的距離,停停走走,可能會多耗一半時間;由於接下來的纜車沒時限,不像火車啟程那麼精準,誰在乎?
長達約20分鐘的纜車服務,對常去雲頂的朋友來說,無甚驚喜,可是沿途從高空欣賞到的無敵山景,可又絕非雲頂一帶可比。纜車攀到一個高度後,才能發揮「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之效,看清格林德瓦谷的一道鴻溝,躺著巨碩的冰川,而冰川的末端,正是我們剛才步行過的格林德瓦村鎮。
搖搖晃晃,青山綠水看不盡,牛群悠悠嚼青草,正神遊太虛當兒,纜車搖到終站了。踏出纜車,是海拔2168米的菲斯特,同一建築物連著著名的菲斯特餐廳,時間尚早,是運動的時候了。
7月的瑞士,炎陽高照,中午氣溫介於23到28度,挺熱的,只要不是登上雪山,衣著不必「包粽」。若穿上冬裝來這菲斯特一嘗遠足的滋味,你會叫苦。既來到瑞士,不試一試瑞士人超愛的行山,等同入寶山、空手回。
或者沒去過,而又膽怯於自己無甚運動細胞的人,會擔心無法完成任務,而為自己找到了絕佳的藉口。若在冬季,藉口是成立的理由。不過在夏高氣爽的日子,不必過慮。在我來回碰到的行山客中,不說正常的男女老幼,極端點的,有夫婦推著嬰兒車,也有一步一拐蹣跚而行的日籍老婦;他們都可以,還有什么正常人不可?堅持志窮氣短者除外。
整個小時的路程,雖然沙石小徑依山而建,實際上非常安全,遊客免不了又是停停走走,邊走邊拍團體照、個人照、風景照、自拍照,直到步抵巴克普湖之後,才發現眼前所見,更加驚為天人,團體照、個人照、風景照、自拍照,拍得更兇。
找個舒適的風水位,欣賞平靜湖面上的阿爾卑斯山峰倒影,仰天閉目享受暖暖的陽光,輕哼《一面湖水》,可能會唱得比齊秦還動聽。直到地陪催人,才按原路再行走一小時,在回途繼續補拍剛才漏掉的美景。
五臟廟填滿後,兩個方法可回去半山,一是高空飛椅,以80公裡的時速往下直衝,大概一兩分鐘便抵達目的地。二是滑板自行車,從起點循著鋪得完好的小徑,不必花費丁點腳力,忽左忽右,忽綠野忽住宅的往下坡騁馳,到了風景不錯的地方,可任意停在路旁拍照,或欣賞園林屋莊,與村民寒暄兩句。
要當心的是,自行車下滑速度頗為驚人,所以「騎士」務須打醒十二分精神,免樂極生悲;惟對我們這種身手不凡的人,委實是刺激到頂、腎上腺素急標的運動兼體驗,很想再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