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蘋果後,小米未來已無退路。
11月23日,央視報導了這麼一則消息:今年三季度小米手機銷量同比增長45%,時隔6年再回全球前三,成為全球手機市場最大黑馬。
具體到數據上,今年三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3.48億部,同比下降1%,前五分別為三星、華為、小米、蘋果、vivo。
其中,三星出貨8020萬部,同比增長2%,華為出貨5170萬部,同比下降23%,小米出貨4710萬部,同比增長45%,成為唯一逆勢大漲的選手。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全球機王爭霸戰中,三星以2.9億臺銷量奪冠,華為第二(2.4億臺)、蘋果第三(1.9億臺),老四小米的銷量僅1.2億臺。
那麼,短短幾個月過去,小米為啥就逆襲成黑馬了?
壹
這事得從歐洲去理解,而不是中國。
今年8月26日,小米集團發布二季度及上半年財報:上半年營收1032.4億元,同比增長7.9%;淨利潤56.74億元,同比下滑0.7%;其中二季度實現營收535.38億元,同比增長3.1%,遠高於市場預期。
此後,小米股價開始飆漲,截至今天收盤,股價創出新高,市值也突破6600億港元。
小米二季度業績之所以亮眼,完全因為海外市場。當時境外營收達240億元,同比增長10%。在歐洲,小米手機出貨量同比大漲64.9%,首次拿下歐洲第三,市佔率達到16.8%。
到了三季度就更猛了,根據Canalys數據顯示,小米手機Q3拿下全球第三同時,在歐洲出貨量繼續飆漲,市佔率進一步擴大到19%,追平蘋果。在西班牙,小米以34%的市佔率,連續三個季度奪冠。
以此來看,小米明天公布的三季度財報中,海外市場又將貢獻過半營收,搞不好還得發表下重返全球第三的獲獎感言,畢竟網際網路大廠最擅長的就是造勢。
但這裡得說明一點,小米手機今年之所以能走紅歐洲,重返全球第三,其實是因為華為滑鐵盧,而不是什麼技術魔力。
去年華為不是失去谷歌GMS服務了嘛,在歐洲銷量一直不好,畢竟在歐洲那邊沒有谷歌全家桶,手機就和板磚一樣廢了。
這樣一來,性價比高、同為中國製造的小米就變搶手了。所以,小米還是那個小米,只是時代不一樣了。
從小米上市至今的股價走勢,也能看出端倪。2018年小米上市時,雷布斯振臂一呼:要讓每個上市首日買入小米股票的人掙1倍。
結果小米股價上市就開啟漫長陰跌,足足跌了1年半才企穩,期間跌幅超200%,坑慘一大片。
本來不被看好,華為一那啥小米的未來就不一樣了,股價也走上波瀾壯闊的暴漲之路。不過資本市場向來如此,有點利好預期就得先擼滿,不然擼晚了別人吃肉你喝湯啊。
1個多月前,意氣風發的雷總曾喊出要做歐洲第一的目標,他是這麼分析的:
目前小米營收構成中,中國佔50%,海外佔50%,這和國家「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相符。面對複雜的國際形勢和地緣政治問題,小米要「死磕」中國區,把中國業務做好,同時堅定不移地全球化。
說白了就是要接棒華為,一統歐洲市場,而且小米也是可以高端的,不止在印度阿三那混得開,歐洲一樣能拿下。
不過重返全球第三之外,小米依然存在多重隱患,這些直接決定了未來它能否飛的更高更遠。
貳
首先是技術短板。小米喜歡講「技術為本」,但現實很骨感。
今年年初小米10系列發布會上,雷軍宣布小米手機正式衝擊高端市場。後來衝擊高端的小米10至尊紀念版定價最高達到6999元,飽含對高端市場的渴望。
10年,從1999元到6999元,小米在價格上有了高端跡象,但核心技術依舊存在硬傷。
我們說過,小米和華為模式不同,華為是走自研路線,小米和其他國產廠商一樣,主要零部件基本靠進口,不管定價多高,他們的處理器還是美國高通,屏幕還是三星,攝像頭還是日本索尼,各種內存、射頻、電源管理晶片也是美國的。
說到底還是組裝廠,毛利率極低。2019年三季度,Counterpoint Research公布的全球智慧型手機利潤報告顯示,全球智慧型手機利潤市場約120億美元,同比縮水11%。
其中,蘋果獨佔66%份額,三星僅佔17%,剩下17%由華為、小米、OPPO等廠商瓜分。所以,沒有核心技術的高端機,賣的再貴也是給別人打工....
其實小米這些年大力發展的IoT業務(物聯網),也有點這意思。搞了一堆家電產品,但除了電視,其餘的不是收購就是投資,自研佔比很低,更像一鍋家電大雜燴。
具體到數據上,二季度小米535.38億元營收由智慧型手機、IoT業務、網際網路服務三大板塊貢獻,分別佔比59.1%、28.5%、11%。
但毛利率最低的就是手機業務,僅7.2%;IoT業務是11.4%,反倒是營收佔比最小的網際網路服務(開機廣告、遊戲、金融)貢獻了最大利潤,毛利率高達60.3%.....
這就是隱患所在,一個缺乏核心技術的公司,註定不能獲得更大利潤。
其次是規模陷阱。華為因為在晶片、通訊等核心科技領域過強,直接被狙擊損失慘重。
比起華為,小米雖然沒有那麼大的技術威脅,但畢竟已經是市值6600億港元的巨型企業,發展潛力巨大。
如今華為遇冷,小米在國內雖被壓制,但在印度、歐洲發展兇猛。現在已經幹到世界第三了,未來如果取代華為成為世界第二,情況就微妙了。
美國不可能看著小米長期壓制蘋果吧,到時再次出手不是不可能。而且小米不像華為,其手機晶片多數來自高通、美光等美系廠商。一旦承壓,將是毀滅性打擊。
圖源:方正證券
這就是脫離技術談規模的弊端,別人不給了你怎麼辦?
結語:
10年來,小米從零做到年營收超2000億,市值超6600億,確實不易。
10周年之際,小米歷經半年反思、總結和展望,提出了「技術為本、性價比為綱、做最酷的產品」這永不更改的三大鐵律。
雷軍說:未來十年,小米將推動中國製造、中國設計真正成為馳名全球的世界級品牌,讓全球每個人都能享受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小米,將會成為全球工程師心目中的技術聖地。
希望這一天,不會太遠。也希望國產替代的偉大歷史進程,能因此走的更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