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環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導致了各地都有不同的動植物的分布。而這些差異是經過了很多年的變化形成的,慢慢才形成當地一個完整的生物鏈體系。但要是有其它的物種被引入進來,可能就會導致生物鏈體系的破壞,甚至會有一些物種因此沒有了生存的空間,這樣的例子在現在看來,確實有不少,有時候給人們的教訓是非常深刻的。
今天咱們就來說一種這樣的物種,它就有這樣的情況,在國外是「清道夫」,引入我國卻成入侵物種,網友:沒法吃不好辦。
這就是鱷雀鱔,是一種大型的食肉魚類,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1億多年了。因為它的吻部外形的特點,就有了這個名字。在遠古時期,它在北美洲、歐洲和非洲都有分布,但隨著氣候的變化,到人類社會的時候只有北美地區才有野生的品種。它的體長可以達到3米左右,主要生活在淡水水域,偶爾也會出現在海水附近。在北美地區,亞洲鯉魚曾作為一種觀賞性比較強的魚類資源被引入,但引入後卻發現沒有天敵,所以在北美泛濫成災。
後來人們想到了利用鱷雀鱔來達到抑制亞洲鯉魚生長的方式,因為鱷雀鱔的捕食能力非常強大,一片一畝多的水塘裡要是有2隻鱷雀鱔,幾乎所有的水裡魚類都會被吃光,鱷雀鱔的捕食能力驚人,甚至可以捕捉鱷雀鱔體長三分之二的魚類。所以在一些地區,就把鱷雀鱔當作清道夫來清理亞洲鯉魚了,投入之後的效果也非常的明顯的,食量驚人。一時間讓它有了可以被人們利用的價值了。而這些地區,又有美洲鱷魚、水貂等鱷雀鱔的天敵存在,所以對於鱷雀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然而這種水裡的霸主,卻被我國當作一種觀賞魚類被引入,養殖在水箱裡面只要吃得飽、睡得香,它的脾氣也非常的好,而看著這樣龐大的身軀在水中靜靜的漂過,也是一種極為享受的過程。可是被一些人把它當作放生魚類進行了放生,就這樣導致了鱷雀鱔在我國野生環境下有了一定的分布。而我國的淡水水域和北美地區的水域魚類資料又不一樣,除了亞洲鯉魚之外,還有很多我國特有的魚類。再加上鱷雀鱔沒有了像美洲鱷魚、水貂等天敵之後,就成了水裡的霸主了。
不僅在我國的廣東地區有分布,而且現在發現在我國的長江下遊地區都有零星的分布,對於當地的野生魚類資源有著極為強大的破壞能力,甚至有一些鱷雀鱔還逸生到了池塘裡造成的後果非常大。一些人質問,我國有大量的吃貨,連一些害蟲都可以吃,怎麼鱷雀鱔就不吃了。一些網友道出了實情,因為鱷雀鱔的毒性比較大,可以和河豚相比較,但不同於河豚的時候,鱷雀鱔即使經過複雜的工序處理好後,它的肉質也是非常沒有口感,基本不適合食用,用網友的話說,沒法吃就不好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