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拼音化是一條邪路?

2021-01-07 重述華夏文明

為什麼說拼音化是一條邪路

自清末民初以來,關於漢字拼音化的論調一直存在,時高時低,影響至今。漢字拼音化究竟是一條走向世界共同化的光明之路,還是一條閹割民族文化的邪路呢?我們首先需要了解漢字拼音化產生的原因。

中國自文明肇始,數千年來從來一直使用漢字,從來沒有廢棄漢字的論調。為什麼在近代出現了漢字拼音化的論調呢?原因在於西方文明的強勢崛起。

從十三世紀起,中西方文明各自開啟了不同的發展狀態,中國在滿蒙兩次破壞的影響之下,經濟科技文化諸方面的活力都日趨停滯;歐洲在東方文明的滋養之下,從文藝復興開始,一路高歌猛進,先後經歷了宗教改革、啟蒙運動、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完成了向現代社會的華麗轉身。西方的鼎盛時期和中國的低谷在中國的清末民初發生了遭遇,其結果不言而喻。老大衰落的清帝國在西方列強面前,被認為是百事不如人,漢字的地位也一落萬丈,被認為是「是愚民的利器是勞苦大眾身上的結核……漢字不滅中國必亡」,漢字拼音化的提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的。

一、拼音化的錯誤

漢字拼音化的理由,歸納起來大體有如下幾點:

1.漢字太複雜,不利於文化普及,拼音化可以可以大大的減輕學習負擔。

2.拼音化可以促進國際化。

3.認為文字的發展規律是從表形發展到表意,最終過渡到表音。

漢字拼音化最主要的理由就是漢字難學,影響力文字的普及,造成中國文盲多,遠不如拼音文字簡單易學,只要掌握有限的字母和拼寫規則,就可以運用這種語言。

然而,這些推行漢字拼音化的理由並不能成立,理由如下:

1、打錯了板子

漢字的學習難度確實比拼音文字大,但這不是造成中國文盲多,識字率低的根本原因。在清末民初,中國文盲率高,識字率低的根本原因是中國社會的發展陷入停滯,和清朝實行的高壓政策和愚民政策直接相關。中國當時處於農業社會,農業社會對勞動者的文化要求本來就不高,和已經工業化的西方社會完全不同,再加上清朝實行的文化的高壓政策,導致了中國的文盲率比較高。這種文盲率高不是由漢字造成的,卻把板子打在了漢字身上,這是不合適的。建國以後,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掃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印度在開始和我們差不多,現在因為發展的滯後,他的文盲率遠遠高於我們,拼音文字並沒有給他們帶來掃盲的高效率,漢字並沒有成為掃盲的障礙,因為識字率高低的關鍵是社會的發展程度和社會對文化的需求程度,不是由文字本身來決定的。

2、看錯了方向

認為文字的拼音化是世界文字的大潮流,是文字發展的方向,這種認識是非常片面的。很多論述文字發展歷史的著作,總是先把拼音文字看成最先進的文字,然後再為它的先進尋找理由。比如,周有光的《文字發展史》,就用了大部分篇幅論述字母文字,對於漢字卻一筆帶過,二把漢字歸入了和古埃及和蘇美爾文字一類的古典文字行列,完全無視數千年來,漢字經歷的規範化、線條化、筆畫化和簡化的發展歷程,這種選擇性的失明是基於字母文字本位論的必然表現。現代漢字和字母文字同樣經歷了漫長的發展變化,經歷了和語言的磨合適應,同樣屬於現代文字。

3、選錯了方法

認為文字拼音化可以有助於文化的國際化,這種說法就更沒有道理了。我們的國際影響力取決於我們的科技經濟文化的實力,不取決於我們是否用了和西方一樣的文字。土耳其和越南都採用了拼音文字,其國際影響力遠不如日本,但是日本並沒有採用拼音文字。

二、漢字的特點

漢字和拼音文字相比,有著自身的優勢,是和漢語相適應的文字,它具有適應性、簡潔性和高信息性。漢字縱貫千古,橫薄四海。

1、漢字的適應性

漢字自誕生以來,就處在和漢語不斷地適應磨合的過程,經歷數千年的磨合,漢字漢語已經相互融合,不可分割。漢語存在大量同音詞,這些同音詞在書面語中通過字形加以區分,在口頭上通過語境加以區分,不會對交流造成影響,如果實行了拼音化,這大量的同音詞必然造成交流的混亂,或者通過增加詞的長度加以區分,造成交流的冗長和繁瑣。比較典型的是趙元任的奇文《施氏食獅史》: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施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適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施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屍,適石室。石室溼,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施氏始試食是十獅屍。食時,始識是十獅屍,實十石獅屍。試釋是事。

2、漢字的有簡潔性,

說的漢字,很多人認為非常繁瑣複雜,這只是一種膚淺的認識,其實漢字是一種非常簡潔的文字。字母文字的簡潔體現在字母構成的簡潔,使用上並不簡潔,而是非常繁瑣。以英文字母為了,字母的基本構建不過半圓、圓、橫、豎、斜等有限的筆畫,漢字的基本筆畫多達32種,這32種筆畫所組成的部首更是達到了一百多個相比於英文的5個筆畫26個字母,遠不是一個量級。這麼多的筆畫和部首會產生兩個結果,一個是給學習增加了難度,二是給使用帶來了簡潔。舉一個例子,二進位就需要兩個數字0和1,掌握二進位的基本數字非常簡單,但是用二進位表示一萬這個數,則表示為10011100010000,位數多達十四位,使用起來並不簡單。十進位有0---9十個數字,在掌握數字的時候要比二進位麻煩很多,但是使用起來卻比二進位簡潔很多,一萬用十進位表示為10000,僅有五位數。英文和漢字的關係就像二進位和十進位,一個是學習時簡單,使用時麻煩,一個是學習時麻煩,使用時簡潔。

4、漢字的超語音性特點

漢字的表意性特點使得漢字超越了語音直指含義,不想拼音文字的含義必須經過語音這一個中介。西方人認為語言是思維的影子,文字是語言的影子,這樣,文字就成了思維的影子的影子。漢字不是這樣,在漢語裡,漢字的字形和語音都是思維的影子。漢字的超語音的特點讓不同方言區的人能夠通過文字無障礙交流,跨越了區域的限制。

3、漢字的大信息量特性

文字是用來交流的,文字所承載的信息量的大小會直接影響到交流。文字信息量的大小文字的構件的多少和組合的方式。從構件上來看,漢字有多達32個筆畫和一百多個部首,在此基礎上構成字和詞,其信息量是巨大的,英文有5個基本筆畫和26個字母,相比於漢字,其對信息量的承載能力上就不是一個量級了。再一點,英文的單詞是用字母進行線性排列,組合方式非常簡單,漢字從筆畫到部首,從部首到漢字,是在平面內進行的,其組合方式要比線性複雜許多。因此,用32個筆畫,一百多個部首在平面內組合成的漢字,其對信息的承載能力,要比5個筆畫26個字母呈線性排列的英文,要高出許多。

漢字的大信息量的特點,使之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將古往今來的信息一併承載,如果信息量小的話,會是古今信息發生混淆。漢字的超語音性的特點,讓漢字跨越了空間障礙,使得不同方言的人能夠無障礙地交流。漢字的這種橫薄四海,

漢字的這種大信息量的特點,在信息化的今天,其優勢就更為明顯。

三、拼音化的危害

拼音化是一條錯誤的道路,一旦推行,其危害是巨大的。

1、縱向來看,割裂歷史

漢字因為其表意性,能夠跨越時間的鴻溝,溝通古今,一旦實行了拼音化,我們所有的古籍都成為了死的材料,沒有人再能讀懂。這一點朝鮮和越南已是前車之鑑。歷史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我們忘了歷史,就失去了文化的認同。

2、橫向來看,阻斷交流

一旦推行拼音化,不同地區的人就會形成不同的拼寫方式,進而發展成不同的語言,就像歐洲一樣,不同的語言形成不同的民族認同,一方面弱化了華夏民族共同體的認同感,另一方面,不同區域的人進行交流就需要學習不同的語言,人為地增加了相互交往的成本。

3、造成分裂

由於弱化了共同的歷史認知,同時增加了不同區域交流的障礙,必然導致不同的文化認同,不同的文化認同帶來的是分裂。

因此,推行拼音化,是一條邪路,必然給華夏文明帶來一場災難。

相關焦點

  • 漢字差點被「拼音化」,為何會遭到趙元任反對?他用96個文字證實
    當時中國重要的語言理論家瞿秋白,就是提出這種符號的先驅,然而他的目的是希望可以用拼音文字取代漢字,將漢字的書寫全面的拼音化。人們就會質疑到,國家有屬於自己的古老文字,為什麼還要模仿別人呢?那樣的文字從表面看起來很像是英文字母組成的,當時很多國家的文字的基礎都是用的英文字母,這樣一來顯然就失去了的中文漢字的特色。
  • 魯迅:拼音化文字取代漢字迫在眉睫,一專家寫出千古奇文啪啪打臉
    新文化運動中,其中有一條叫做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白話文,反對文言文。因此,當時出現一批專家學者對用於記錄文言文的「漢字」也展開激進的抨擊。說到漢字(漢語)難學,我突然想起一個日本網紅松浦文哉在教日本妹子學中文(簡體中文),他用日本人學漢語和英語學習的對比來突出漢語難,他用(mā má mǎ mà)舉例說明聲調不同就不是同一個字,意思也不同,而學生問(mā má mǎ mà)這四個是什麼意思,他無法回答,他說,這只是聲調和拼音,沒有意思。
  • 專家建議將漢字拼音化,趙元任:你讀下這篇奇文,96字讀音全一樣
    他們的立意是好的,但漢字拼音化真的就行得通?有意思的是有這麼一個人寫了兩篇文章,全部的讀音都一模一樣,這兩篇文章便能很好的反駁漢字拼音化。此人名叫趙元任,他也說得上是一個天才級別的人物了,趙元任1892年出生於江蘇。他的祖上是著名詩人,他從小就成績優異,長大後先後在清華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學院任教。
  • 95後合夥「創業」走了一條邪路,打著網絡科技公司幌子為詐騙團夥拉...
    今日,記者從武昌區公安分局獲悉,根據公安部推送的一條線索,武昌警方打掉一個專門為薦股詐騙分子拉人頭的團夥,已將17名嫌疑人刑事拘留。武昌警方接到公安部推送線索12月9日,武昌區公安分局接到公安部推送的一條案件線索。此前,長沙居民李某被人拉入一個所謂「綠色薦股」股友交流微信群,幾番操作,被騙了37萬餘元,於是報警。
  • 李昌平說中國養豬業已經走上「邪路」,豬價這麼貴,到底富了誰?
    昨晚獸醫胖虎看到了一名真正為民發聲、懂農民農村的傑出學者李昌平的一篇文章《昌平談農村:中國的養豬產業已經走上了「邪路」》。這篇文章把養豬業比作為已經開始「房產化」,非常的形象!大家知道國內的房地產最明顯的標籤是什麼?我認為就一個字「炒」!
  • 90多年前,眾多學者主張漢字拼音化,他寫出同音奇文進行反駁
    魯迅魯迅1934年曾在《關於新文字——答問》一文裡說了一句驚世駭俗的話:方塊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漢字也是中國勞苦大眾身上的一個結核,病菌都潛伏其中,倘不首先除去它,結果只有自己死其二,漢字拼音化後,會自動喪失表意文字的所有優勢,無法再體現出文字符號自帶的含義。其三,中國書法一直以漢字作為母體,如果漢字被拼音化,會直接讓書法喪失存活的本體,導致書法藝術消失。
  • 曾世界第一,80年代後才「走上邪路」
    【上世紀七十年代,前蘇聯在電子管技術巔峰時期實現的真正的電子技術突破,洗衣機"尤裡卡"自動排水計時器第一次出現】其次,集成電路時期,前蘇聯/俄羅斯迅速落後藉助電子管時期形成的強大電子技術實力,前蘇聯完全可以繼續在電子技術領域保持優勢,但是,前蘇聯在這個過程中,卻走上邪路,這個過程就是電子管到集成電路時期
  • 一條龍為什麼會嫁給一條蟲?
    古人都說門當戶對,這個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如果不是一路人就是勉強在一起了,後面也會因為很多事情、習慣、社會關係而影響兩人之間的關係,這一點不論是在古代或者是在現代,都有一定的現實意義。那麼在《西遊記》中為什麼會有一條龍嫁給了一條蟲的情節呢?
  • 求是刊文:思想西化黨和國家就會走上邪路
    封閉僵化的老路,改旗易幟的邪路,都是死路一條,都會使中國夢落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黨帶領人民歷經艱辛開闢出來的新路,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這條道路之所以正確,關鍵在於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思想僵化,黨和國家就會失去活力;思想西化,黨和國家就會走上邪路。兩者都會葬送我們的前途和事業。
  • 漢語拼音為什麼和英文那麼像?真像原來是這樣!
    說到漢語拼音和英文,相信很多人在上學期間都為之頭疼過。它們長得幾乎一模一樣,讀起來千變萬化,讓人絞盡腦汁才能學會,期間不知道累死了多少腦細胞!很多人在學習漢語拼音和英語的時候都會發出靈魂拷問:為什麼你們長得這麼像,但偏偏不是同一個發音呢?
  • 這兄弟說好奇怪哦,為什么女孩子肚臍眼都是一條縫,實在想不明白
    熊孩子頭卡進去出不來了2.這位兄弟說好奇怪哦,為什么女孩子肚臍眼都是一條縫呢?
  • 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不退轉?
    為什麼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沒有退轉呢?這個不退轉,大略說起來有五種意思:第一種:阿彌陀佛有大願心:我若是成了佛,凡聽到我(阿彌陀佛)名字的人,皈依我,勤勤懇懇地修。那麼,就只有修上去,沒有退下來的。還有一種境界,可以令我們生退轉心,是邪教魔鬼來誘導我們,如果我們知見不正、意志不堅,就容易走邪路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邪魔外道,所以,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去,就不生退轉心。綜上所述,生到極樂世界,根本是無法退轉的。
  • 大哲學家羅素為何說:中國人是最優秀的民族,漢字卻有一個缺陷
    在中國生活一年,就中國文化、中國人的性格、中國問題,他同樣也有自己的見解,羅素和愛因斯坦來中國的年代是一樣的,那時候人們思想都是麻木的,羅素也是就性格問題說了三點:貪婪、怯懦、冷漠。這些都是人類的本源問題,不能一概而論。
  • 龍生九子,為什麼沒一條真龍?看看龍的妻子就懂了
    為什麼龍生九子,這九子卻長得都不像龍,一條真龍都沒有,這是為什麼呢?其實只要你看看龍的妻子之後,就會懂了。 在很多人眼中,所謂的龍生九子,都是由同一個母親生出來的,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看法,實際上這九子每個都有著各自不同的母親的。
  • 為什麼說《陽光普照》是2019年最好的電影?好在哪兒?
    或許平時大家都說沒有時間看電影,那這次就真的是有時間了。可以把之前存下來沒有時間看的電影都好好拿出來看一次。正好現在是奧斯卡頒獎季,其實有很多熱門可以看,而且今年都奧斯卡被稱為是一次大年,因為著實是有一些不錯的電影出現,比如《婚姻故事》、《愛爾蘭人》等等。
  • 為什么喝龍舌蘭時,瓶底會有一條蟲?
    「為什麼龍舌蘭瓶底會有一條蟲?」這個問題在老美心裡,僅次於為什么喝龍舌蘭要配檸檬和鹽。儘管在龍舌蘭的故鄉,墨西哥人是搭配檸檬和辣椒享用它。Quora上的提問但毫無疑問,美國人愛龍舌蘭,雖然熱愛並不代表他們懂龍舌蘭。據《財富》雜誌報導,美國人喝的龍舌蘭酒比任何國家都多,這當然也包括墨西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