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美髮店的名字換了一個又一個,每更換一次,會員卡客戶就要重新充值。原本卡裡有多少錢,需要再充值同等的金額才能繼續使用 ……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遭遇?
前段時間,杭州一位女士就因為美容美髮店多次更換老闆,前前後後,她的卡裡已充值兩萬五。
為什麼美容美髮店會頻頻易主?而且套路都差不多,要你不停往卡裡充錢?
浙江六和律師事務所律師李黎虹曾對類似案例進行過長期調查,不僅走訪了杭州十幾家類似美容美髮店,還為消費者公益代理過消費維權訴訟。
在李黎虹看來,有些美容美髮店換老闆,也許不止經營不善這麼簡單,很可能是通過這種方法惡意圈錢斂財。
一家經常更換店名的美容美髮店
事情還要從 2018 年 10 月說起。
當時,何女士所住的小區,門口那家剛開沒多久的美容美髮店出事了。其實,出事的這家店,是 2017 年 11 月份前後才開的,是在上一家美容美髮店的基礎上,轉讓更換門面。
經營不到一年,2018 年 10 月,店裡員工突然又換了新面孔,門面再次更換,大家才發現,這家店又換老闆了。
總是更換老闆,吃虧的是充了錢的顧客,很多是小區業主。
他們想找當初辦理充值的老員工退還充值卡裡的錢,但對方解釋,老店經營不善,錢都虧掉了。
當時,想退錢維權的消費者至少有 16 位,最多的一位卡裡充了 7 萬多元,少的也有幾千元,涉及金額有 20 多萬。
和李黎虹住同個小區的幾位消費者找到她,想請她幫忙出主意。
類似的事情,媒體沒少報導,李黎虹聽過的也不少。起初,她的看法也像多數人那樣,因為這點事走司法程序,啟動訴訟維權,成本太高,建議求助者向市場監管部門反映,或者找媒體維權。
"如果要打官司,需要準備的材料都是很專業的,還要收集證據,一般消費者沒有這個能力。而且法院要立案,要開庭應訴,時間成本比較高。"因此,走司法訴訟程序多半要委託律師。以李黎虹所在的六和律所為例,律師費用基本都是萬元起步,"立案、開庭、結案 …… 除非庭前快速調解,一般來說程序走完最快都要半年以上,打官司耗時費力。"
之後經過多方協調維權,那家新店同意充值卡內的餘額還能繼續使用,不用再額外充值。但顧客很快又發現,如果按照新店給出的消費規則,他們之前充值卡裡的錢全都貶值了。
律師調查發現,背後內幕藏著貓膩
案例很典型,這幾年被報導的也不少,大多顧客自認倒黴不了了之,但李黎虹在網上和相關系統裡查詢了涉事這家美容美髮店。這一查,她發現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事發這家店所在的地址,工商登記的卻是另外一家美容美髮店;而這家店在官方登記的地址,則在另外一個區。不僅如此,當時顧客充值的收款主體,是第三方企業,也是一家美容美髮店。
聽起來有點繞,簡單地說就是:A 是在工商註冊登記的名稱,B 是店面門頭,收款方卻是 C。
這三家店,內部有沒有什麼關聯?一查,讓人大吃一驚。
李黎虹通過網絡搜索、登陸"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中國裁判文書網"等平臺,以及通過法院調查協助函向市場監管局調取企業內檔信息,又通過查詢相關企業法定代表人,結果牽出了更多企業。
與上述三家企業和企業股東有關聯的美容美髮店至少有 16 家!遍布於杭州市下城、拱墅、上城、西湖、江幹、蕭山、濱江等各區。許多門店都帶有一個"尚"字,而且公司法定代表人、股東之間相互都有關聯。
為了進一步排查核實,李黎虹整理了一份登記信息表,花了一個多星期,把這些關聯的門店都跑了一遍,她發現"掛羊頭賣狗肉"的情況普遍存在,好幾家店註冊登記的名字是 A,但到註冊地一看,店名卻是另一個名字。
另外,她走訪調查的這些美容美髮店,截止調查之日,涉及"跑路"的至少有 4 家,並由此引發過相關的投訴或訴訟。部分店鋪還因涉嫌價格違法、非法行醫以及消費投訴舉報等被行政機關查處過。
想要打贏官司,卻是困難重重
對於這次的調查結果,李黎虹自己也挺意外,沒想到美容美髮店還有這樣的貓膩。
她有了一個猜測:這些美容美髮店是以發展客戶並鼓動他們大額充值預付款為目的,繼而通過停業、轉讓等手段"跑路",大肆侵吞巨額資金,最後再異地開店,重新尋覓客戶充值。
在李黎虹看來,經營美容美髮只是一種偽裝,他們實際上是在進行有預謀有計劃的圈錢斂財。
聽說了這個調查結果後,充值了兩萬多元的何女士堅持要將這三家相關聯的企業和法人都訴諸法律,但打官司的過程卻是一波多折。
"當時我建議消費者:第一,要將關聯公司和法定代表人都作為被告;第二,主張涉事企業有主觀惡意,存在詐騙行為,提出懲罰性賠償,也就是要退一賠三;第三,由兩三名金額較大的消費者先共同起訴,同時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如果有財產能夠保全到,一方面破除了店家『沒有錢退款』的謊言,另一方面是為了整體考慮,保全到的金額就基本能覆蓋這一批消費者的退款金額,對訴訟過程中的調解或後續執行有保障。"
但現實是,很多消費者覺得打官司太過麻煩,都持觀望態度,"都想讓別人先試一試,而且覺得能拿回錢的可能性幾乎沒有,不想折騰。"
在李黎虹的分析和建議之下,何女士決定,將 3 家企業以及 3 名法人代表都列為被告。
2018 年 11 月,何女士和另外一名消費者到法院提交訴狀,可剛開了個頭就遇到了問題。
"一個服務合同糾紛,卻涉及 6 個被告,而且把 3 個法人代表列為被告,首先需要這些被告個人身份信息。"由於當時沒有正式委託李黎虹作為代理律師,為了獲得這些信息,何女士只能自己向法院申請調查函,然後到派出所調取自然人被告的身份信息。
另外一個消費者發現剛起訴就這麼麻煩,很快打了退堂鼓,最終只有何女士一人堅持把官司打下去。
何女士拿到被告身份信息後,再一次到法院立案,立案庭法官認為 6 個被告有錯誤,不給予立案,要求補正。經多次溝通,立案庭法官最終同意將其中一家公司作為被告,另外兩家公司作為第三人,3 名法定代表人不能作為被告。何女士只能聽從法院建議。但是,立了的案件,又被移送到了另一個區的法院,一來一回,僅立案就耗費了幾個月。
李黎虹了解到這個情況後,認為官司照這樣下去,很難達到維權的目的。
首先,被告的公司肯定沒錢,財產保全沒有意義;其次,不能將企業、股東作為關聯或混同,達不到涉嫌欺詐的證明目的。李黎虹決定直接介入案件維權,正式接受代理。
2019 年 5 月第一次開庭前,李黎虹重新整理了證據材料,將 3 家公司和 3 名法定代表人作為共同被告,向法院正式提出追加被告的申請。經過多次溝通,法院終於同意將上述 6 個主體作為共同被告。
李黎虹說:"三關聯企業在實際經營過程中,已經在人員、財務、經營場所、業務等方面混同,足以導致各自財產無法區分,實質上已喪失法人人格獨立,構成人格混同,應共同對外債務承擔連帶責任。三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或股東)作為企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或監事或高級管理人員,根據《公司法》第二十條第三款的規定,屬於濫用公司法人獨立地位和股東有限責任,應承擔連帶責任的情形。起碼,應當在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資義務的範圍內承擔補充責任。而上述一系列的認定都極為複雜,各法官也都有可能作出不同的認定。很多人都覺得,幾萬元的案子,幹嘛搞這麼麻煩?"李黎虹坦言,有相熟的法官也和她訴苦,"法官自己也被這樣的美容美髮店坑過,最終也沒精力去追究。"
第一次開庭,被告沒有到庭,法院另行安排了開庭時間,那是在幾個月後的 12 月份了。
也許只是揭開了美容美髮行業的"冰山一角"
為了這起案子,李黎虹也動用了律所一年一個的免費代理訴訟名額,為何女士免費公益代理。"不然她一共充值了 2 萬多元,哪怕最後勝訴,可能很大部分都付給我們律師了。"
有了前期的調查,加上李黎虹和何女士都很執著,在第一次開庭前一天,李黎虹再次提出追加被告,為此特地準備了厚厚一疊的補充材料,經過半個多月的溝通,法院同意追加申請,開庭日期再一次推遲。
其實在法院正式立案後,涉事的美容美髮店態度就有了極大轉變。
"一開始他們很是無所謂的,就說沒錢,餘額退不了。後來法院立案了,他們就多次來溝通,希望能私下調解,但是調解金額不盡人意,難以全部退回餘額。"李黎虹說,這次事件,不管是事件本身,還是材料梳理,都是比較典型和全面的,當事人何女士也堅持要起訴到底,"不僅僅是幾萬塊錢的事情,而是涉事美髮店惡意性太強,我們想弄清楚背後到底有什麼貓膩,也想給更多的消費者提個醒。"
第二次開庭,被安排在了 2019 年 12 月 25 日,距離何女士開始維權已經過去一年多。
開庭時,李黎虹作為何女士的代理人與原被告等一同參加了庭審。法院開庭審理,庭後主持調解。因為多種原因,何女士最終同意調解,被告向她退款 23356 元並賠償損失 7644 元。
"雖然錢不多,但賠償損失還是蠻少見的,我查了一下,其他合同糾紛調解好像都沒有這筆賠償款。"李黎虹坦言,因為各種原因,這個案件留有遺憾,很多問題還未調查清楚,她收集的一些材料,可能也只是揭開了冰山一角,"比如每次美容美髮店收款,用的二維碼並不是對公帳戶,最終錢款打向了哪裡?這個帳戶的主人會不會就是幕後操縱者?這些我們是沒有權限查看的,也許只有公安機關介入調查才能解開謎團。"
李黎虹也想通過自己代理的這起案子,給消費者提個醒:選擇預付式消費並充值時,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進了別人的圈套。"出事後想通過法律途徑解決,是一個又漫長又艱難的過程,普通人要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
李黎虹說,美容美髮店也正是抓住了這一點,所以頻頻在複製類似事件。"這樣的事一定不是單人能夠完成的,背後必然有一個團隊,而且這個團隊很懂法律的漏洞和現狀,是一個高智商團體在有規劃地運作圈錢。"
在採訪李黎虹之後,小時新聞記者通過"中國裁判文書網"進行查詢,輸入關鍵詞"美容美髮",發現僅在 2020 年,浙江就有相關合同糾紛案 48 件,涉及義烏、普陀、上虞等多座城市,其中半數以上與充值有關。
其中有一種,是消費者以"誠意金"的方式換取美容美髮店的服務,只要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服務,就能拿回所付的"誠意金"。
與其說讓消費者購買美容美髮服務,似乎更像是在鼓動他們參與投資理財。這與當下流行的各種"圈錢爆雷跑路遊戲"何其相似。
當然,美容美髮店會以"美容師人手不足、員工休假、美容店裝修"等多種理由拖延,直至店面倒閉,消費者的"誠意金"最終打了水漂。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