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霹靂布袋戲裡的地名文化,你最想做客誰家!

2021-01-09 瀚史輝文

看霹靂布袋戲除了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飽滿的人物刻畫之外,最讓人嚮往的還有那些意境深遠極具詩情畫意的住所!地名是布袋戲的精髓要素之一,雖是一個個簡單的名稱,卻道盡了地與人,地與事、地與物的種種關係。霹靂布袋戲充滿了濃濃的中國古韻的味道,劇中的居所命名也很能體現中華文化古韻,讓人嚮往,那麼,你最想去誰家做客,而且還要賴著不走?

一、豁然之境:

綺樹瑤草,春風款款,綠水潺潺,鳥鳴鶯啼.

劍子就住在這裡,白衣勝雪,日復一日……

豁然之境,是劍子的豁然態度,也是劍子的處事原則。清風落花,一樹一葉,飄飄然,淡淡然,恍惚間你就看到了那個心性無為,率真豁達又有點小幽默的先天高人——劍子仙跡。一生能有這樣一個安身之所,何其有幸。不管世事如何浮沉,只要有這樣一個地方,伴著淡雅的音樂平息心中的妄念和俗世,就已經足夠。

在劍子的拂塵輕揚之間,那些黑黑白白,浮浮沉沉的念頭都一掃而空,只有心中的平靜才是最真實,最不願割捨的。豁然之境,豁然之人,豁然之心。

二、三分春色:

三分春色是疏樓龍宿的住處,作為霹靂世界的土豪,儒門龍首產業眾多,這些產業名字也都風雅別致,三分春色是其中之一。

蘇軾名篇《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縈損柔腸,困酣嬌眼,欲開還閉。夢隨風萬裡,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而三分春色用作地名,則少了宋詞中愁苦傷春之意,只顯其風流蘊藉,更顯主人風雅情趣。

三、不解巖:

雨過雲凝曉半開,數峰如畫碧崔嵬。

空生不解巖中坐,惹得天花動地來。

不解巖,佛劍分說的根據地,瀑布飛濺,宛若白練。瀑布前站著一人,一身白色僧衣,滿頭的銀色舍利,面容慈悲中帶著剛毅,背後背著一口劍。正是此地的主人:佛劍分說。

四、琉璃仙境

琉璃仙境一哥素還真的代表性住所,內中景色怡然,讓進入者猶如步上天上宮闕之感。

洞徹琉璃蔽,威紆屈膝回。錦中雲母列,霞上織成開。

山水含春動,神仙倒景來。修身兼竭節,誰識作銘才。

水作琉璃碧,霞為琥珀紅。

因依光迭射,畢竟色俱空。

鼓楫乘秋氣,掀篷納晚風。

長教涼似許,判得住南中。

橫湖十頃琉璃碧。畫橋百步通南北。沙暖睡鴛鴦。春風花草香。閒來撐小艇。劃破樓臺影。四面望青山。渾如蓬萊間。

五、推松巖:

推松巖地處山谷之中,疊雲層壑,深松掩映,是一處得天獨厚的隱逸之所,素還真名下產業!

辛棄疾《西江月·遣興》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醉後推松頗有曠逸通達的禪味。

六、孤舟一字橫

小山—山龍隱秀隱居之所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渡頭、小舟、柳樹、掛燈,以及不遠處的草亭,頗有隱逸的野趣。然而霹靂世界,隱逸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山龍隱秀最終也沒有逃過入世的悲劇!

紫微無姓,紅塵留行,扁舟越滄溟,何須山高龍自靈。一朝鵬程,快意風雲,揮手功名!

七、明月不歸沉:

人覺非常君的住處,最令人嚮往的當然是習煙兒的廚藝了!

李白《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辭帝都,徵帆一片繞蓬壺。

明月不歸沉碧海,白雲愁色滿蒼梧。

八、心築情巢

莫召奴住所,各位想去做客的,自帶帳篷,心築情巢夜不留客!

心築情巢,夜不留客,多年以來的規矩,無人能夠打破,即使與莫召奴相交多年的九錫君也不曾受過特殊待遇。然而,這樣的規矩卻為一個人破了例,那個人就是素還真。不過在霹靂魔封裡,談無欲都快成了情巢主人了!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藝術攬粹《霹靂布袋戲》
    開創世紀  霹靂布袋戲的崛起有兩個靈魂人物,黃強華與黃文擇這對在性格與專長上互補的兄弟檔,一個心思細密、饒富文採就負責企劃與編劇統籌事宜,另一個擅長布袋戲最重要的口白絕學,以一人配上所有戲偶的旁白,這是掌中戲精神亦是家訓。
  • 當霹靂布袋戲遇上日本動漫 淺談東離劍遊紀
    相信對老虛比較熟悉的朋友,都知道老虛的中國武俠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當年那部黑暗硬派的機械武俠玄幻劇《鬼哭街》想必虛粉不會陌生,諸如「電磁發勁」,「紫電掌」之類帶有滿滿金庸味道的命名與描寫方式令人印象深刻。所以當知道老虛喜歡霹靂布袋戲的時候,筆者一點也不感到驚訝。
  • 霹靂布袋戲的傳播之路
    可以說布袋戲、木偶戲、皮影戲同出一源,皆是古代人對虛擬人物的一種真實刻畫,說其是「古代動畫片」也不為過。但若說作為一種娛樂形式,電視上的的布袋戲又年輕很多,只有近三十年的歷史。三十年的歷史能發展出什麼,誰也說不準。但可以肯定的是,對於其它傳統戲劇,布袋戲可謂是最潮、受眾面最廣泛的一支。
  • 霹靂布袋戲被冠以偶動漫之後,為何又改回來了?
    霹靂布袋戲布袋戲的拍攝手法,是用木偶作為角色,操偶師操作木偶做出各種動作,用拍攝電視劇的方法,用攝像機拍攝完成。從早期的平面背景或小規模布景、單一操偶師地道,演進至今有大型布景、隱形地道、動畫合成背景,甚至實景拍攝。除了基本的文、武戲、甩偶等等,更加入了電影特有的吊鋼絲效果。又如在層次布景裡,操偶師得面臨看不到戲偶卻得演活戲偶的狀況,甚而應需要潛水拍攝等。
  • 布袋戲400年,一統江湖的霹靂布袋戲
    為了適應新媒體的衝擊,他們將布袋戲改良成適合在電視上演出的「金光布袋戲」,也就是融合了聲光效果、更多動作場面的布袋戲,在1970年成功地推出《雲州大儒俠》系列。《雲州大儒俠》不僅以全閩南語播出,還講述各種文言文詩詞,使得雲州大儒俠——史豔文成為臺灣電視史上最成功的角色。
  • 從掌中曲到布袋戲,霹靂布袋戲都經歷了什麼?
    每當迎神廟會的場合,走街串巷的操偶工人都會將肩擔上的戲箱與舞臺放下,在鄉親們期待的目光中搭好簡易木架舞臺,然後躲在布幃下,用靈巧的十指和惟妙惟肖的口白表演一出又一齣戲曲。「一語道出千古事,十指搬弄百萬兵」這便是最早期的傀儡戲。因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也就有了布袋戲之通稱。輾轉300年間,布袋戲從福建泉州漳州、廣州潮汕等地流傳到臺灣等地區,逐漸發展出不同的派系。
  • 兩岸布袋戲發展史:霹靂布袋戲如何打破次元壁,成功文化輸出?
    在福建、臺灣兩地,有一種獨特的戲劇文化,那就是布袋戲,又稱布袋木偶戲、掌中戲。歷史起源一般認為,布袋戲起源於明末清初的傀儡戲,後來泉州將傀儡戲融合本地南音、梨園戲等藝術,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布袋戲。其實籠統地來看,布袋戲的流行區域大體只要記住泉州、漳州、臺灣這三個地方就行了,這三個地方的布袋戲是最盛行的。布袋戲的特色2006年,漳州布袋木偶戲和木偶頭雕刻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 下架又上架的《霹靂布袋戲》,還是又下架了
    《霹靂布袋戲》開拓大陸 很多東西如果不是同根同源的東西,對於不同文化的人們來說,是很難理解一些傳統東西的。 《霹靂布袋戲》本想著往日本去開拓市場,沒想到吃了個「閉門羹」。
  • 真心錯付《霹靂布袋戲》
    今日繁忙之餘,翻看網絡資訊,最令編者震驚的是,各大網站平臺紛紛下架《霹靂布袋戲》相關作品。究其原因是因為霹靂貓叔「武漢肺炎」言論以及霹靂其他人員的臺獨言論!實實令編者驚詫與憤怒。編者喜歡霹靂布袋戲也將近十年了,此前也用這個帳號發表過很多霹靂布袋戲的內容和視頻,這讓編者有一種真心錯付的痛心與憤怒。
  • 布袋戲400年,霹靂如何傳承文化與創造輝煌
    在中國很少有一種傳統文化藝術能夠保持幾百年還依然受歡迎,而臺灣的木偶表演藝術布袋戲做到了。1、與時俱進布袋戲這所以能保有它的戲迷,很大部分原因是它符合社會大眾的口味;在80年代,電視機這個偉大的發明開始普及,讓布袋戲得到了一個大舞臺。而霹靂布袋戲更是擁有自己的電視臺「霹靂臺灣臺」。
  • 霹靂布袋戲:傳統文化如何成為年輕人新寵兒?
    霹靂布袋戲,來自東方的「神秘藝術」。作為小眾文化產品,外圍人不明所以,但在B站等年輕人聚集地,它卻擁有火熱討論度和一批熱情粉絲,既繼承了傳統文化之美,又憑藉大膽創新,成為連接新時代、新語境的橋梁。
  • 國外有漫威宇宙而天朝有霹靂布袋戲,我為霹靂布袋戲點個讚!
    【2】霹靂布袋戲有什麼可圈可點的地方‖霹靂布袋戲雖然已經存在了三十多年,但或是由於語言的問題、或是由於風格的問題、或是由於傳播的問題,總之它的人氣並不高受眾面相對較窄,但是只要入了坑我們就會有一種逼格瞬間升了很多個檔次的感覺,因為霹靂布袋戲在很多地方都能秒殺一般動漫、電視劇:①霹靂布袋戲既是動漫也是電視劇還是木偶戲,它是中國傳統文化裡的藝術瑰寶
  • 走進霹靂布袋戲:處處可見的「霹靂魅力」
    霹靂布袋戲至80年代誕生開始,便造成了巨大的轟動,在往後的30多年的歲月裡一直道友深受喜愛。霹靂布袋戲是如何大受歡迎的呢,這要從黃氏兄弟二人說起。黃強華和黃文擇兄弟出生於布袋戲世家,在電視布袋戲教父黃俊雄手中接下黃家布袋戲第三代的棒子後,便創立了自己的公司,至此,「霹靂」二字便逐步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 起源於福建泉州,霹靂布袋戲前世今生
    每當迎神廟會的場合,走街串巷的操偶工人都會將肩擔上的戲箱與舞臺放下,在鄉親們期待的目光中搭好簡易木架舞臺,然後躲在布幃下,用靈巧的十指和惟妙惟肖的口白表演一出又一齣戲曲。「一語道出千古事,十指搬弄百萬兵」這便是最早期的傀儡戲。因演出的戲偶偶身極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也就有了布袋戲之通稱。
  • 延伸文化創意產業鏈 臺灣霹靂布袋戲落戶閔行
    延伸文化創意產業鏈 臺灣霹靂布袋戲落戶閔行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諸葛漪  選稿:顧穎琪  2015年11月12日 09:35   東方文創網11月12日消息:臺灣霹靂國際多媒體集團昨天落戶閔行。兩家下屬公司名偶(上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和大霹靂(上海)多媒體科技有限公司同時揭牌,將風靡臺灣百年的布袋戲帶入上海。
  • 霹靂布袋戲:傳統劇種也酷炫
    劇組人員拍攝布袋戲劇集。霹靂布袋戲公仔。在青少年流行文化匯集地臺北西門町,走進國際知名的動漫連鎖商店,入口處的玻璃展櫃裡便是巡展中的《東離劍遊紀》明星木偶。從造型酷炫的戲偶到大眼萌的公仔,再到或高冷或可愛的動漫周邊商品,這些竟都出自臺灣一家布袋戲的「百年老店」。
  • 科普百科:風靡臺灣—霹靂布袋戲
    身為黃家的第三代傳人,黃強華與黃文擇並沒有太多的其他選擇,雖然年輕時也很想耍帥搞樂團,可是終究布袋戲還是選擇了他二人。然而,他們並不墨守著日趨式微的傳統布袋戲,等著時有時無的野臺戲演出,相對地他們隨著時代快速的轉輪,積極地開創布袋戲的春天,就這樣創造了霹靂布袋戲。
  • 霹靂布袋戲手遊
    找霹靂布袋戲手遊去哪裡?那就來18183遊戲庫! 霹靂布袋戲手遊是一款以霹靂布袋戲改編的多人競技遊戲,這也是霹靂布袋戲第一次作為競技遊戲出場,不想其他多人競技類RPG,玩家不需要自己來創建角色,而是利用AR相機的方式通過掃描場景來獲得角色,然後和玩家們組隊進入比賽。
  • 霹靂布袋戲《蒿下歌》,玄同太子·紫色餘分的悲歡離合
    《霹靂布袋戲》將傳統布袋戲用影視形式表現在大眾面前,是對傳統文化傳承的一大進步。《霹靂布袋戲》的特色不僅在編劇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更在於它將國學文化穿插其中,詩詞歌賦、四書五經、百家學說、陰陽五行、筆記雜談等等不一而足,而其配樂插曲也彰顯國學魅力。
  • 霹靂布袋戲,我們就此別過吧
    這個帳號前面寫了幾十篇關於霹靂布袋戲的文章,藉由這些文章也曾與很多有趣可愛的道友交流,但今天我只能和曾經很愛的霹靂布袋戲道一句山高路遠,我們就此別過。熱愛霹靂布袋戲的朋友,不會不知道諸多人物的詩號、住所名、招式名對中華上下幾千年詩詞歌賦文化典籍的引用、化用及模仿。熱愛布袋戲的朋友,不會不知道主角素還真說過他是炎黃子孫,問天譴說過「吾身後不存東瀛之人」。很多角色的立場無比明顯,霹靂布袋戲公司的工作人員卻如此令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