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製造業大國,中國人口眾多給發展製造業帶來了其他國家難以企及的優勢。但是隨著中國開始逐漸有了邁入老齡化發展的趨勢,人口優勢也在逐漸流失,於是很多人都在議論:下一個橫空出世、異軍突起的國家又會是誰?
不少聲音都認為應該是東南亞的國家,尤其是印度潛力極大。首先,印度有著巨大的人口優勢,人口總數大有超過中國的勁頭;另外,印度經濟發展還有比較大的空白有待填補。
近些年也有不少工廠從中國陸續遷往東南亞國家,但是最終卻無功而返。
他們以為印度會是下一個"製造業大國",他們以為東南亞國家製造業正在起步,成本低廉,但是沒過多久就被搞得滿身傷痕。首先,就拿印度來說,印度勞動力要價直逼中國勞動力,但是人口素質卻遠不如中國。其次,印度的電力依舊採用的是火力發電,動不動就停電,對於製造業來說也是個大麻煩。
所以說,印度的製造業想要超越中國,估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畢竟,印度居民目前還是非常依賴中國製造的。
就在今年,發生了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印度街頭出現了抵制中國製造的場景。大量印度居民在街頭遊行,甚至還有人將中國製造的電視機從樓上往下丟,以表示抵制中國製造的決心之大。但是這種行為真的有用嗎?我們"吃瓜群眾"表示:都是花自己錢買的,幹嘛和錢過不去呢?
更有意思的是,遊行高喊抵制中國製造的印度人頭上的帽子,就印著"中國製造"的字樣。可見中國製造其實在印度早就無孔不入了。
而根據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印度有83%的人十分喜歡中國製造,中國製造質量好、價格低廉,很符合當地的發展條件。而即便是印度當地自己生產的產品,價格往往都沒有任何優勢,甚至要比中國製造的產品高出很多。
另外,前不久中國在印度上新的一款新手機,剛剛上架就被高喊"抵制中國製造"的印度人搶購一空,說來也有點好笑。
中國製造也不再是一個具有諷刺意味的稱呼,它更像是大家對於中國製造業大國的一種認可。
更可笑的是,印度人不僅僅在高喊"抵制中國製造"的同時,瘋搶中國製造的產品,更是從他們"看不起"的中國頻頻借錢。
據悉,今年受到公共衛生事件的影響,印度一個月的時間就有1.2億的人口失業了。為了緩解人口失業帶來的經濟壓力,今年6月份,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批准了印度的一份53億美元的貸款。而中國,正是亞投行的第一大股東。
5月到6月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印度兩次借貸,共計400多億元!
關鍵時刻還是想到了中國,曾經高喊"抵制中國製造"的時候,未免惹人發笑。而2019年,印度和中國的貿易總額就有6395.2億元之多。印度目前的發展是離不開中國的協助的,所以印度抵制中國製造,到底又是為了啥?大家覺得印度在未來的某一天,會"接替"中國成為下一個"製造業大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