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之聲
12月15日,在北京寒風凜冽之中,醫藥股在經歷了大幅調整後,228家上市公司迎來了大面積上漲,其中華北製藥、豐原藥業漲停。
「公司股價半年沒動了,也該漲一漲了。」針對醫藥上市公司股價變化,一家上市藥企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不過,在市場看來,這是國家醫保目錄準入談判結果出爐的前兆。12月14日,為期三天的2020年度國家醫保藥品目錄準入談判工作在北京正式啟動。此次談判涉及到癌症、精神疾病、眼病、兒科等藥品品種。
一家中藥企業公司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公司的產品也準備進入國家醫保目錄談判。但結果尚未出爐,不方便對外披露。而另外多家涉及PD-1產品的藥企則對此表示緘默,在醫保局公布之前不能對外多談。
PD-1將遭遇靈魂砍價
國家醫保局作為最大的支付方,一旦納入到其採購包——醫保目錄將直接影響到藥品終端銷量。
作為企業,要想換量前提是降價。此次醫保目錄準入談判最受關注的是價格大幅調整。「一般情況下,進入國家醫保目錄,藥品的價格會有所下降,這對於創新藥、尤其是尚未盈利的企業來說,考驗著公司迅速商業化變現的能力。」一位不願具名的的醫藥行業投資人士向記者介紹。
備受市場關注的PD-1/L1類產品或於第三天即12月16日進行醫保談判。
一位接近國家醫保局的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家醫保目錄調整要綜合考慮藥物的安全性、價格等,並不是所有的創新藥物都會納入。不過,去年已經有一款PD-1藥物納入國家醫保目錄,今年應該也會有PD-1藥物入選國家醫保目錄。但最終結果還要看具體的談判情況。
從國家醫保局9月份發布的初審名單看,除信達生物的達伯舒外,包括恆瑞醫藥、百濟神州、君實生物在內的3家本土藥企,以及羅氏、阿斯利康、百時美施貴寶、默沙東這4家跨國藥企,一共7個已上市PD-1/L1將進入這場談判。除企業數量增加外,企業獲批適應症的重疊將進一步加大競爭激烈程度。
12月15日,醫藥生物行業市值一哥恆瑞醫藥漲幅為7.67%,重返強勢。
創新藥估值趨勢難改?
據記者了解,創新藥進入國家醫保目錄的積極性很高,但對於國家醫保局而言,其要對藥物的價格、臨床使用時間以及藥物經濟學評價等進行多方考量,並不是所有的創新藥物都會進入醫保目錄。
「我國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基本醫保籌資有限,2019年居民醫保人均籌資只有800元左右,其中的三分之二還是來源於財政補助,因此必須強調和堅持『保基本』的制度定位,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將價格合理、經濟性高、滿足基本醫療需求的藥品納入目錄範圍。」國家醫保局醫藥管理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解決創新藥的可及性也不能僅僅依靠基本醫保一條道路,要充分發揮各類補充保險、商業健康保險的功能,通過建立完善中國特色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更好滿足不同層次的用藥需求。
如果創新藥不進入醫保,則面臨著無法放量的可能;一旦進入醫保目錄,則意味著降價。面對這樣的尷尬境況,創新藥的高估值能否維持?
「與國際新藥研發實力相比,我國的醫藥行業確實還存在差距,包括創新的層次,例如藥物作用的原理、靶點都不是我國篩選出來的。此外,針對同一靶點的過度集中研發,會導致同質化競爭明顯,這也意味著我國研發水平亟待提升。」一位醫藥行業投資人士向記者介紹,但相比之下,中國的創新研發在崛起,享受高估值才能有動力去推動這個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