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於AI財經社旗下醫療大健康品牌「健識局」,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昨天(8月20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公布了2019年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常規準入部分的藥品名單。這也是國家醫保局組建以來,首次對國家醫保目錄進行調整。
▲ 國家醫療保障局媒體吹風會
本次藥品目錄調整,堅持優化結構、有進有出、著力提升使用效率,增加了部分療效確切的藥品。同時,醫保局也針對臨床中容易濫用的藥品進一步的加強管理。
國家醫保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表示,2019版的醫保目錄相比於以往,支付範圍範圍的限定更加精準、更加嚴格。主要體現以下四個方面:
所有的支付限定都在藥監部門批准的說明書適應症範圍內。確保能夠滿足臨床合理用藥需求,應該保的保障到位。對容易過度使用的藥品,綜合考慮其臨床價值、臨床地位、可替代程度、費用水平等因素確定了支付限定。要加強限定支付範圍的執行。明確要求各地醫保部門不得進行調整,同時要加強對藥品費用的審核,確保按支付限定的要求支付費用。與此同時,此次調整還對抗生素、營養製劑和中藥注射劑等重點藥品規範限定了支付範圍,對主要用於門診治療的藥品限定到門診和特殊範圍支付。
熊先軍強調,此次醫保支付的限定不是針對藥品法定說明書的修改,只是規定了哪些情況下參保人使用藥品的費用醫保可以支付,臨床醫生應根君患者病情合理用藥。
此番醫保目錄的調整,業內普遍認為,是按照臨床必需、安全有效、價格合理的原則,能夠滿足臨床合理用藥需求,吸納了抗腫瘤、C肝、愛滋病的藥品,對用藥不合理問題突出的品種全部剔除,提升了醫保支付管理的科學性、合理性和精確性。
轉型升級,一大批不合理使用品種被踢
儘管2019版醫保目錄調整前後數量變化不大,但調出、調入的品種數量較多,藥品結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
事實上,本次藥品目錄調整堅持優化結構,有進有出,著力提升基金使用效益,增加部分療效確切、價格合理的藥品。
健識局將此次醫保目錄與2017版進行對比發現,小牛血清去蛋白、依達拉奉、前列地爾、長春西汀、鼠神經生長因子等品種已不在2019新醫保目錄之列。
從品種的治療分類來看,此次被2019新版目錄排除在外的品種,主要涉及神經保護類、免疫調節、細胞保護等領域。分析人士指出,在現行的醫保支付新規下,那些臨床效果不明顯,但使用量具大的品種,將是被此次清理的重點。
據米內網數據顯示,神經保護類製劑2017年在樣本醫院的銷售額超過了200億元。而免疫調節劑在2018年銷量增長率達到12%,排名第二,僅次於血液和造血器官用藥13%的增長率。
無疑,這一次的目錄調整,部分企業將受到衝擊。業界估計,醫保目錄調整的市場規模將超百億。熊先軍表示,此次目錄調整涉及部分銷量比較大的品種,有可能會對個別企業的生產經營產生影響,但評審意見認為將此類藥品調出目錄有利於調入更多救命救急好藥,促進行業加快轉型升級。
目錄擴大 ,128個創新藥納入談判
就在對2019年醫保目錄剔除了不少品種之外,國家醫保局也新增了眾多創新品種。
按照國家醫保局的部署,此次醫保目錄的方案調整將優先考慮國家基本藥物、癌症及罕見病等重大疾病治療用藥、慢性病用藥、兒童用藥以及急救搶救用藥等。
健識局將此次醫保目錄與2017版進行對比發現,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島素(預混 30R)、二甲雙胍格列吡嗪、戈利木單抗、抗人T細胞豬免疫球蛋白等眾多臨床常用均被納入到新版醫保目錄。
事實上,此次醫保目錄支付範圍均在藥監局批准的法定使用說明書使用範圍內,能夠滿足臨床合理用藥需求,對容易過度使用的藥品綜合考慮臨床價值、臨床地位、可替代程度、費用水平等因素確定支付範圍。
對於臨床價值高但價格昂貴或對基金影響較大的專利獨家藥品,根據專家評審和投票遴選結果,初步確定將128個藥品納入擬談判準入範圍,包括109個西藥和19個中成藥。
這些藥品的治療領域主要涉及癌症、罕見病等重大疾病、C肝、B肝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等。許多產品都是近幾年國家藥監局批准的新藥,亦包括國內重大創新藥品。下一步待徵求企業談判意向後,確定最終談判藥品名單。
東方證券認為,談判準入藥品目錄擴大,創新藥持續受益。從產業趨勢上看,創新藥仍將持續受益,一方面動態的調整機制,有望使創新藥快速進入到醫保目錄中,快速放量。
另一方面,從此次談判目錄的數裡上看,也進一步擴大,2017,2018年分別有44個、18個藥品進人醫保談判準人目錄,今年增加至128個品種,醫保藥品結構性改善明顯。
附錄:
註:本表格為健識局手工整理,如存在缺漏錯誤,以官方發布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