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正念投資
正念投資認可的基金經理,都會有一個暱稱,袁芳被群友親切的稱為「芳芳」。我想,您再也不會找到一篇,比正念寫的更細緻的,關於袁芳的文章。
2020年1月16日,芳芳同學首次出現在我們的榜單:基解密2|2017-2019,最強基金經理。截至2020年1月14日,按照wind的基金經理業績(所有產品擬合業績,非單只產品)數據,過去1年63.73%,過去2年43.81%,過去3年97.66%,排名分別是69/221,10/146,4/99,過去3年業績在榜單排名第8。
2020年2月24日,我們寫了深度分析的文章:唯基解密2:工銀瑞信—袁芳,女神+女戰神,此物本應天上有。文章除了介紹袁芳童鞋的基本信息之外,還PK了當時榜單的王者,馮明遠(老馮)、李進(進哥)、周應波(波波);同時,對於代表作(工銀瑞信文體產業)的最大回撤、資產配置、行業配置以及重倉持股有了比較細緻的分析(正念風格),結論是:換手率相對較高,風格偏成長,有一部分倉位會做波段,業績可以說是非常優秀了。
優秀的投資能力需要不斷驗證,我們繼續審視著。
2020年6月29日,我們完成了基金經理回憶錄的最後一篇《唯基解密2:其實哪裡有完美,基金經理回憶錄(多維絕殺-終)》,文章中,我們選取了4個時間點:1、2020/6/242、2019/12/313、2019/6/304、2018/12/31從分別從4個時間點往前推,要求,過去1年、過去2年、過去3年的業績排名均在前100名,基本覆蓋了過去5年的時間,誰可以在4個時間維度上都入榜呢?最終只有2個人入圍:周應波和袁芳。當時的邏輯是這樣的:
「我們做這樣一個假設,截至2020年6月24日,中國市場共有2187位基金經理,如果其中頭部的基金經理有200人,那麼這200人的業績會不會相對在一個穩定的位置,不論通過哪種角度去統計,排名和業績或高或低,但不會差別過大。雖然基金經理也會新陳代謝,但成長畢竟需要時間,所以新陳代謝不會太快。所以,我們通過不同時間維度,如果能找出這個核心池,對我們的投資是否會有幫助呢?再來結合每年度的榜單,如果重合度較高,也許就是一個有效的池子。我們不妨來試一試。」
至此,兩位王者基本走到了正念榜單的高光時刻。
2020年11月15日,正念再次更新榜單:過去3年最強基金經理-2020/11/13,
袁芳再次入榜,近1年76.19%,近2年158.59%,近3年130.046%,排名分別是32/241,24/174,3/120。至此,芳芳同學已經連續3次入榜,成為正念榜單中認可度最高的綜合型基金經理之一。
寫這篇文章的同時,我們發起了一次群友投票,過去了45分鐘,大概1000個群友中持有袁芳管理基金的人數有158人。
截至當日18:13,共有305個群友持有了袁芳的基金,佔比35%,這個應該是一個很高的命中率了。
好了,各位讀者,如果您對芳芳(袁芳)童鞋還有所疑慮的話,那麼,繼續我們的跟蹤分析吧。
考察:工銀瑞信文體產業整體業績
1、管理產品工銀瑞信文體產業是袁芳接手的第一隻產品,2015年12月30日至今,已經管理了近5年。也是袁芳的代表做了。
2、整體業績
截至2020年12月15日,今年以來,68.34%,404隻普通股票型基金裡排名第84,過去1年、2年、3年的業績分別是73.31%、159.82%、142.45%,排名分別是76/389,71/336,15/269,暴擊滬深300指數。
3、單年度業績
2016-2020年,每自然年度的收益分別是15.72%、27.68%、-10.16%、57.60%和68.34%。其中,2016熔斷之年15.72%的正收益真的是難能可貴了,2018年貿易戰,股票型基金-10.15%的收益肯定是在頭部的水平,這一年收益高過很多私募產品。其它年份業績排名也很靠前。
考察:7月14日至今2020年行情,7月14日是一個分水嶺,之前,只要抱住醫藥、消費、科技的大腿,全部雞犬升天,之後,醫藥回調、科技回調,我們榜單中不少人都發生回撤,所以,能在7月14日之後還有上佳表現的,難能可貴。
我們用科技ETF、醫藥ETF和消費ETF作為參考,1-7月,科技、醫藥、消費一路高歌猛進,7月中旬開始,回調最大的是科技、其次是醫藥,我們榜單中的不少基金經理均出現一定程度的回調,人心開始有點小渙散。
讓我們有點驚豔的是,在熱點回調的同時,袁芳管理的工銀瑞信文體產業逆勢上漲,似乎沒有受到熱點回調的影響。7月13日至今依然取得了10.59%的絕對收益,真的是不服不行。
所以,我們開始想,他的持倉是怎樣的?
如果今年1-7月沒有買熱點,想進入前100很難,如果持有熱點,7月中旬至今應該有所回調,如果沒有回調,原因何在?
帶著這樣的問題,我們先通過公開信息尋找答案:
1、資產配置我們看了一下,2020年1季末、2季末、3季末的股票倉位分別為88.72%、90.30%和89.67%,又是股票型產品,所以,7月之後通過降低倉位躲過下跌的概率較小。
2、行業配置從證監會行業來看,2020Q1-Q3看不出什麼大變化。
從申萬一級行業配置來看,又只能看到2020年Q2的數據,沒有Q3的,所以比較意義不大。
我們還是交代一下2020年6月30日的行業配置,分布如下:
食品飲料:17.78%、電子:17.26%、傳媒:16.89%、計算機:11.23%
化工:7.68%、電器設備:6.10%、汽車:4.49%、醫藥生物:3.75%通信:3.73%、家用電器:2.8%、機械設備:2.79%、農林牧漁:2.13%有色金屬:1.95%、商業貿易:1.41%
這裡說三個點:
第一,從歷史行業分布來看,袁芳的行業是比較分散的,這是一種組合管理當中,分散風險的手段,可以理解成投資風格的一部分。
第二,消費、科技方向佔比較多,找個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交代過,對於這兩個方向,袁芳研究的時間較長。
第三、截至6月末,電子佔比17.26%,計算機11.23%,這個明顯是科技的範疇,那麼問題來了,文體產業是怎麼做到7月以來上漲的?
2020年7月13日至2020年12月15日,我們看到血淋淋的計算機-21.35%,電子-6.65%,通信-22.06%。
總而言之,不論從歷史,還是7月以來,芳芳(袁芳)不斷用淨值證明了自己的強大,無疑也受到了正念讀者的追隨。
考察重倉持股
我們更新一下工銀瑞信文體產業的重倉持股:
可以看到,工銀瑞信文體產業前十大股票集中度較低,在40%以內,投資比較分散。
同時,我們做了一些分析
1、目前的重倉持股中,持有時間最長的是伊利股份,累計重倉6個季度,而且,不是連續重倉,2020年1-3季度連續重倉,另外重倉的時間是2017年3-4季度,和2018年2季度。
2、2020年Q3重倉股平均重倉時間是2.4季度, 我們2020年2月深度分析的文章中是2個季度,沒有太大差異,所以,袁芳的換手相對還是比較高的。
3、重倉頻次最多的行業包括食品飲料、電子、家用電器,分別是27次、29次、27次,其次是汽車、傳媒、機械設備、計算機,頻次分別是11次、17次、15次和10次。醫藥生物歷史只有9次重倉,而且時間段在2016-2017年,所以,芳芳醫藥的錢賺的相對較少,而科技的錢賺得相對較多。
4、上汽集團、春風動力、福耀玻璃都是汽車範疇,我想,一定程度上契合了7月以來淨值的上漲,因為這段時間新能源汽車板塊的漲幅是最大的,如若如此,這一波預判的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5、針對最近芳芳持有匯納科技的消息,我們查找了公開信息,匯納科技一直不屬於袁芳管理基金的重倉股,對她組合的影響極小,期間工銀文體產業和圓興收益都增長了50%以上,分別跑贏基準52%和38%。事實上,袁芳組合裡對匯納科技已經沒有持倉了。最新公告信息顯示,匯納科技12月23日的公告已經沒有袁芳管理基金的持有信息。
6、最後,芳芳的涉獵範圍是比較廣的,這是綜合型選手必備的一個品質,優秀。
考察最大回撤
如果您是第一次讀袁芳的文章,我們補一個最大回撤的數據,2015至今,歷史最大回撤只有-20.43%,發生在2018年貿易戰期間,作為一隻股票型的產品,這個數據已經很優秀了。
新的信息
1、調研數據
我們發現wind資料庫更新了基金經理調研信息:
從2016年1月到2020年12月,wind資料庫一共記錄了47次袁芳的調研信息,調研次數最多的石基信息、海康威視、宏發股份,調研了3次;立訊精密、中科創達、大華股份、慈文傳媒調研了2次,剩餘公司調研了一次。平均下來1年9.4次,3周一次(包括視頻會議和現場會議)。
其實投資是走在科技前沿的,也就是走在生活前沿,實體經濟需要金融不斷輸血,我們的投資者需要優秀的基金經理幫我們找到好的標的,這是投資的落腳點,而我們,尋找的是優秀的投資能力,一雙慧眼。
我想,至此,這應該是大家見到的,介紹袁芳的最細緻的文章了,希望對您的投資生活有所幫助。
考察:工銀瑞信圓興
1、業績比較
從正念群友的投票來看,大家持有芳芳的第二多的基金是工銀瑞信圓興(以下簡稱「圓興」),我印象中這隻基金的投資範圍是可以投港股的,這也是群友選擇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來看看業績吧:
我們比較了從圓興2020年4月23日成立,至2020年12月16日的業績,工銀瑞信文體產業58.32%,工銀瑞信圓興56.24%,走勢基本一致。最簡單的理解,圓興逐步建倉,趕上了市場上漲,倉位相對較低,所以略有差異。
2、地區配置
我們從地區配置來看,圓興2季度、3季度配置港股的比例分別是18.39%和17.84%,這個是和工銀瑞信文體產業的一個本質區別。
另外,圓興的規模42.63億,工銀瑞信文體產業已經105億了。介意規模的讀者可以自主選擇。
3、重倉持股
我們發現,2020年3季報中,圓興加入了舜宇光學科技,而在2季報中,圓興買入了港股的金山軟體、騰訊控股和A股的歌爾股份;文體產業則持有的是寧德時代、芒果超媒、格力電器和中興通訊。
所以,我們還是可以期待圓興有不同於文體產業的表現的。來自港股的錢能不能賺到,或者能賺到多少,首先,看芳芳的本事,同時,看大家的投資習慣。
我們再次強調:A、中國國運
B、優秀的投資能力C、正確的投資習慣三者缺一不可!
新基要發啦袁芳的新基「工銀瑞信圓豐三年持有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即將發行,看了一下業績比較基準:「中證700指數收益率×65%+中債綜合財富(總值)指數收益率×30%+恒生指數收益率×5%」和工銀瑞信圓興是一摸一樣的。那麼,剩下的區別就是,買入這隻新雞必須鎖定三年。不過,三「三年之約」倒是免受了資金進出影響,更方便袁芳投資管理,與她個人的能力圈和長跑實力非常契合。
所以,如果您
1、認可袁芳的投資能力2、想要做一部分港股投資3、怕自己又管不住手總想「瞎折騰」,那就乾脆以「三年之約」交給袁芳長期管理吧!
我想,袁芳童鞋的故事,階段性就寫到這裡了。各位讀者、各位群友,還有什麼想對芳芳說的,還有什麼想知道的?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