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小米是繼華為之後國內第二家自研晶片的廠商,於2017年2月份發布了「澎湃S1」。但讓人想不到的是,雖然無數人憧憬著小米澎湃S2趕緊到來,但小米卻遲遲沒有進展。
這一度讓人懷疑小米已經放棄了自研晶片。但雷軍近日關於澎湃S2也做了回應,表示並未停止,還在繼續,不過什麼時候能夠有澎湃S2,卻還是未知數了。
不過,雖然澎湃S2還遙遙無期,不過雷軍及小米系在晶片領域的投資卻不斷,甚至可以說用大掃貨來形容,目前小米旗下投資的國內晶片企業已經達到了17家。
這17家企業,涵蓋了手機及智能硬體供應鏈,電子產品核心器件、新材料及新工藝等領域。不過從這些企業來看,卻也大多是藍牙、Wi-Fi、射頻等外圍晶片設計公司,相比手機Soc、電腦CPU這樣的晶片,技術難度與資金投入門檻更低。
而從投資的過程來看,小米出手相當的頻繁,今年初一個月投資5家,而最近一個月投資3家,分別是燦芯半導體和芯來科技、寧波隔空智能。一半的企業是最近這一年內投資的。
為何這一年的投資這麼多,有網友分析,這是因為2018年中興事件,還有2019年的華為事件刺激到了國內的整個科技界,大家都不希望華為事件重現,所以大力扶持國產供應鏈,以努力實現晶片國產化。
而對於小米而言,當澎湃S2難產時,如何在晶片領域確定自己的地位?那麼投資優秀的國產晶片企業,就成為了小米的最佳選擇之一。
當然,在小米密集掃貨的背後,華為的哈勃投資也在晶片領域掃貨,這家2019年4月才成立的華為旗下的投資公司,只有一個經營項目,那就是投資國內的晶片產業,一年多時間也投資了10來家國內晶片企業。
這10來家晶片企業也覆蓋了第三代半導體、晶圓級光晶片、電源管理晶片、時鐘晶片、射頻濾波器等多個領域,而這些領域,這些都是華為以前比較依賴美國的領域。
可見,國內半導體投資正迎來大爆發,當晶片產業鏈全面國產化時,相信華為晶片斷供事件再也不會在國內上演了,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