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抽象畫大師塞·湯伯利,曾經繪製了一幅抽象派畫作,名字叫做《黑板》。可令人想不到的是,這幅《黑板》油畫上只存在6行無規律的圓圈,卻能賣出7053萬美元(人民幣4.5億)的高價。這究竟是怎麼回事?油畫《黑板》的背後,又會隱藏著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塞·湯伯利是美國著名的抽象畫大師,他生於1928年4月25日,是美國萊剋星頓人,童年時曾師從西班牙畫家學習繪畫,但是由於其老師本身能力有限,只能對其繪畫生涯產生啟蒙作用。1948年時,塞·湯伯利進入黑山學院學習,並在此學習到了抽象畫藝術的精髓,為後來自己的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黑板》油畫創作於1968年,是塞·湯伯利眾多油畫作品中的代表作之一,也是現代抽象畫藝術界的巔峰之作。不過有趣的是,雖然《黑板》油畫自身的名氣頗高,但是在大多數普通人看來,它的內容似乎十分簡單,甚至有些單調。《黑板》油畫長228.6cm、寬172.7cm,主要內容是一塊綠色的黑板,在黑板的板面上,繪製著6行不規則的圓圈,其雜亂的態勢,猶如作者無意間的揮灑,同時也給人一種無規律之感。
如果按照這一點而言,《黑板》油畫作品應該不具備太多的藝術性,然而事情似乎大大出乎人們的預料。在2015年年底的紐約蘇富比拍賣會上,湯伯利這幅《黑板》油畫,居然拍出了7053萬美元的高價,折合人民幣4.5億元,毫無懸念地成為了2015年蘇富比拍賣會上的最貴的藝術品,同時也打破了其個人作品6090萬美元的拍賣紀錄。
談到這裡,一個問題就不可避免的產生了,如此一幅看似普通的油畫,為何會賣出4.5億元的高價?油畫中究竟存在著怎樣的藝術造詣?眾所周知,在繪畫界有一種極其特別的流派,叫做抽象繪畫藝術派。抽象繪畫風格,是20世紀興起的一種脫離模仿自然的繪畫方式,其風格自成一派,並經過長期的演化,逐漸形成了一定的形式。抽象畫藝術的繪畫特點,重在「神」,而不在「形」,它是以極其豐富的想像力、文學性、創造性而描繪的畫作,類似於某些抽象音樂。
如果按照這一點來看,湯伯利《黑板》油畫的創作方式便顯得一目了然。在我們普通外行人看來,《黑板》油畫上的六行圓圈,只是一些作者隨意畫出來的線條。可是如果讀者們自己操起筆來實踐一次就會發現,原來油畫畫圈的方式並不容易,並且能夠做到在不斷筆的情況下連畫數圈,簡直是「難於上青天」。
如果從這一點來看,我們不難發現,作者湯伯利似乎是在向我們表達著一種思想方式,其所追求的完美,在於從書寫方式與繪畫藝術之間,找到一個臨界的點,繼而將二者充分融合在一起,表現出書法與繪畫空間的無縫銜接,以抽象詮釋藝術,這無疑是抽象派畫作的核心思想。
不過話說回來,在《黑板》油畫的內容之中,同樣也存在著湯伯利本人的情感揮灑。如果想了解一幅畫作的真諦,必須要了解它被創作的背景。其實在《黑板》油畫被創作出來之前,湯伯利本人的情感曾遭遇過極大的打擊。當時的他還是一位春風得意的畫家,畫作多以青春色調為主,展現的是無盡的活力與激情。但是造化弄人,他瘋狂的愛上了一個姑娘,然而姑娘卻對他並無愛意,反而無情地將其拒絕,這對湯伯利的打擊十分巨大,令其一度陷入痛苦之中不能自拔。
自此之後,湯伯利的繪畫風格頓時大變,而這樣的繪畫方式,正好在《黑板》油畫內被凸顯得淋漓盡致。在黑板上這些似畫非畫的線條背後,隱藏的正是一種似斷非斷的愛情糾葛,它們猶如複雜的情感交織在一起,簡直是「剪不斷,理還亂」,承載了一位作者經曆命運挫折後的情感與思想。更重要的是,它能以重複而又簡單的圖線,在單調的灰色畫布上表現出情緒的難以名狀,給不同的觀賞者以不同的視覺體驗,並在不知不覺中與作者的體驗產生共鳴。正是這種以簡單的方式,詮釋人類複雜情感的創作內容,才是它極其昂貴的重要原因。
在1000個觀眾眼中,有1000個哈姆雷特,而在1000個觀賞者的眼中,同樣也有1000個《黑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它們雖然各不相同,卻又十分類似,也正是因為如此,《黑板》才能為人們帶來心靈與情感上共鳴的好作品。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