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級(上)語文教材第三單元裡面有一個寫作專題指導,名為《學習景物描寫》。
下面,我們就以初中語文教材常見到的景物描寫的例子,來談談與之相關的幾個重要的問題。
一、何為景物描寫?
景物描寫,又稱為環境描寫,就是對自然景物、故事環境、時代背景、社會環境等的描寫。
二、景物描寫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景物描寫又可以稱為環境描寫,在作文當中適當地「插入」景物描寫,尤其是記敘類文章,其好處是有很多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5種:
1、可以交代事情(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也稱為社會背景)和時代背景等,而且大部分都是在敘事上面的作用,往往還起到為下文做鋪墊的作用。
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婉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都德《最後一課》的開頭部分,就用了景物描寫。其中的「普魯士兵正在操練」就起到了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背景——即法國被侵略的作用,同時與也為下文寫「最後一堂法語課」埋下伏筆。
一般情況下,文章開頭部分的景物描寫,往往都有交代故事發生的背景的作用,這個背景,或是時間和地點,或是自然環境,或是社會環境,或是時代背景。為了更好地總結和歸納,這些我們都可以概括為「故事背景」。
2、可以渲染故事現場的氣氛,營造出一種與敘事目標保持高度一致的現場氛圍。
我本來打算趁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鐵戒尺。
同樣是《最後一課》,上面的內容出現在寫「最後一課」之前。其中的環境描寫,尤其是「一切偏安安靜靜的」一句,就起到了渲染氣氛的作用。這處環境描寫,渲染了上課前的出奇的「安靜」的氣氛,也為下文寫「最後一堂法語課」埋下伏筆。
通常情況下,這類景物描寫大多出現在文章開頭部分,也有出現在文章的中間部分的。無論出現在哪裡,凡是對現場氣氛的描繪,其作用都具備展示現場氛圍和渲染氣氛的作用,很多時候,它們也有為下文的某個情節埋下伏筆的作用。
3、襯託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突出人物形象,並使文章更加具有「真情實感」。
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畫眉在樹林邊婉轉地唱歌……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
還是《最後一課》的開頭部分,其中的「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和「畫眉在樹林邊婉轉地唱歌」的環境描寫,襯託出小弗朗士愉快的心情,在配合下面一句「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的心理描寫,一個調皮貪玩、活潑可愛、無憂無慮的孩子的形象就表現出來了。
記敘類或文學類的文章,都是「以事寫人」的文章,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塑造人物形象。在敘事的過程中適當地插入景物描寫,往往可以襯託出人物的內心活動和情感世界。當人物的這些內心情感通過景物描寫表現出來的時候,那麼人物形象也就樹立起來了。人物形象出來了,文章(或作品)的主題也就表現出來了。
4、暗示或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為下文的敘事埋下伏筆(或做鋪墊),前有伏筆後有照應,使得敘事更加完整。
忽然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鐘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
《最後一課》的結尾部分,這裡對「教堂」和「祈禱」的「鐘聲」描寫,還有對「普魯士兵的號聲」的環境描寫,就是暗示「快要下課了」「最後一課就要結束了」,為下文寫韓麥爾先生宣布下課做鋪墊。這就是環境描寫對暗示或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
運用景物描寫來「幫助」敘述故事情節的例子,在記敘類文章當中最為常見,其中又以小說最為突出。一般情況下,這類景物描寫大多出現文章的中間部分,也有在開頭或是臨近收尾的部分。不管在哪裡,它們都是為敘事服務的,就是為了把故事敘述得更加具體和完整些。
5、烘託文章(作品)的主題,突出文章的中心。
又是秋天,妹妹推著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秋天的懷念》一課的結尾部分,通過對「菊花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的景物描寫,烘託了文章的主題。
作者史鐵生這裡既是真誠地看菊花,以了卻母親的心願,是母親教他愛這眼前的生活,他要和妹妹好好兒活。作者又是在懷念母親,懷念那浩蕩的、與生命俱在的愛。此外,這裡也是借花朵的各種顏色象徵母親堅強的品格和偉大的母愛。而這三點,正是作者需要表達和突出的主題思想。
一般情況之下,當在文章結尾部分出現景物描寫(或環境描寫)的時候,它往往具有烘託主題的作用。
有的文章在開始敘事的時候也插入景物描寫,有時候也具備烘託主題的作用。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同樣是初中課文,莫懷戚的散文《散步》中的這段景物描寫,除了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是初春季節和地點是田野並為下文寫散步做鋪墊之外,同時也有烘託主題的作用。
作者通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這些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景物描寫,烘託了文章的一個鮮明的主題:對生命的讚美。這個主題用原文來表達就是:「這一切都使人想著一樣東西——生命。」
三、考試中如何辨析和品味文章具體一處景物描寫的作用呢?
教學實踐過程中,有不少同學問我一個問題:既然景物描寫有那麼種作用,那麼在考試當中遇到某一處景物描寫,我們該辯識他有哪幾個作用呢?我們應該怎麼樣答題呢?
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問題,也是其難點之所在。一般情況下,具體到某一處景物描寫的作用往住不單只有一種,有時候會同時具有2—3個或者更多的作用。這種情況常常把學生給攔住了。學生往往不會分析某一處的景描寫到底有幾個作用,又該怎麼樣去分析與回答。
要突破這個難點,一般是在通讀課文全文並把握文章的內容和主題的基礎上,再根據原文或者是上下文去分析。
下面我就以一個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
這樣,我們在陽光下,向著那菜花、桑樹和魚塘走去。到了一處,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同樣是《散步》這篇課文,這裡的景物描寫在文章的中間偏後部分,雖著筆不多,但分析歸納起來卻有以下幾個方面的作用:
1、照應前文的「小路有意思:」「陽光下」的小路,有「桑樹」和「池塘」,多麼有意思、多麼美好啊;
2、再次交代散步的地點是「小路」,並推了情節的發展,為下文寫走小路作鋪墊;
3、渲染了一種美好的氣氛,一家人在美好的小路上散步,多麼美好呀!
4、烘託文章的主題,用美好的「景」來烘託美好的「情」,一家人濃濃的親情,一家人尊老愛幼的家庭生活風貌,還有作者在文章最想表現的那種「人到中年強烈的家庭責任感」這種思想感情和優秀品質。
怎麼樣?以上分析,是否看傻了你的眼晴呢?有同學說,這一處景物描寫就有這麼多的作用,我哪裡能理解得那麼到位那麼詳細,哪裡能夠回答得那麼具體那麼完整啊。
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這個難題,提升這方面的閱讀理解能力呢?答案當然是要多讀多想,多做練習題。多歸納考點,多總結答題的思路和方法。這樣久而久之,能力就形成了。
同學們,家長們,以上的分享對你有幫助嗎?
歡迎多提意見,讓我寫得更好,對大家更有啟發。謝謝!
「作業幫」該怎樣使用,才能促進學習,提高成績?
漢語拼音,最初記憶中最優美的語言!
作文寫阿貓阿狗,還可以這樣寫,照樣可以拿高分!
江蘇一小學家委會成員非富則貴:破除「特權思維」,永遠在路上!
世上本無後悔藥,生命教育不可少!關鍵時刻,或許可救孩子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