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參一控」鬆綁 公募基金迎大發展時代

2020-12-24 金融界

來源:中國基金報

作者:李樹超

公募基金基礎性法規迎來大變革。

發布於2004年的基金公司管理辦法再次大修訂:新規放寬了公募牌照「一參一控」限制;強化「扶優限劣」,完善基金公司市場化退出渠道;完善子公司監管安排;強化長期激勵約束,加強行業文化道德建設等,一系列重大修訂將深刻改變和優化基金行業生態。

放寬「一參一控」限制

券商發公募迎來大利好

為了增強公募基金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支持行業機構做優做強,實現行業高質量發展,上周五,證監會對《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公司辦法》)進行了修訂,並更名為《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新規」)。

新規優化了公募牌照制度,適當放寬「一參一控」限制,允許同一主體同時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機構,券商行業有望迎來大利好。

行業人士表示,適當放寬公募牌照,有利於順應大資管時代的最新業態。目前,雖然部分證券資管公司完成了大集合產品的規範和整改,但受制於「一參一控」限制,部分證券公司展業沒有公募牌照。目前,券商中獲得公募牌照的只有12家。按照修訂後的牌照制度,部分大型公司可以「一參一控一牌」,大批券商有望獲得公募牌照,實現集團化運營的大布局,促進公募基金大發展。

首次規定基金管理人

退出機制觸發情形

新規首次規定基金管理人退出機制的觸發情形,增強退出的可操作性,法規的體系結構由「準入-經營-監管」調整為「準入-經營-治理-退出-監管」,為基金公司市場化退出渠道完善了制度儲備。

根據《基金法》有關規定,新規對管理人退出流程進行明確:一是區分退出類型,明確觸發情形;二是明確風險處置程序,強化全流程監管;三是妥善處理存量業務,壓實託管人共同受託責任。

新規明確了管理人的三種退出情形:解散、破產及採取風險處置措施。其中,解散和破產適用於公司合併分立、股東自主決議、觸發破產等情形,支持機構選擇市場化退出;風險處置適用於管理人違法經營或出現重大風險、非經有序處置將嚴重損害持有人利益或危害金融市場秩序的情況,包括責令停業整頓、接管、取消公募基金管理資格或者撤銷公司等手段。

強化長期激勵約束機制

加強行業文化道德建設

新規還強化了基金公司長期激勵約束機制,加強行業文化道德建設,突出公司治理以及集團化運營,針對基金子公司從嚴準入,子公司經申請可關閉等,與時俱進做出了較大篇幅的修訂。

新規引導構建以長期業績為導向的激勵約束機制,一是明確股東會、董事會對經營層的長周期考核要求,將基金長期業績作為核心考核指標;二是要求管理人對關鍵崗位人員的考核應將基金長期業績、合規風控情況作為重要依據;三是明確關鍵崗位人員的薪酬遞延安排。

基金的長期投資業績,不僅依賴基金經理投資考核的長期化,也依賴基金公司的股東會、董事會的長期經營理念,新規明確了基金經理、董事會、股東會、經營管理團隊的長周期考核要求,將更有利於踐行長期投資,關注長期業績,與投資者長期利益保持一致。

值得注意的是,新規還正式將行業文化道德建設納入,並要求基金公司將之納入考核範疇,將有力促進基金行業的文化建設。

針對加強行業文化道德建設,新規做出要求,一是強調股東、董監高和從業人員應當堅持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廉潔從業,誠實守信,加強文化道德建設,履行社會責任,遵從社會公德;二是管理人應當建立健全文化道德制度,強化員工文化道德教育,並納入考核範疇。

此外,新規還以打造國際一流資產管理機構為目標,允許優質基金公司圍繞主業、推進集團化運營等。

四大方面修訂完善

促進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從此次法規修訂背景看,早在2004年,證監會就首次發布《公司辦法》,並在2012年進行了修訂。《公司辦法》實施以來,在規範基金公司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金融體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和市場環境的深刻變化,基金行業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有必要進行修訂完善:一是進一步提升行業包容性,公募牌照準入和日常業務監管需進一步完善;二是進一步發揮樹立長期投資理念,強化長效激勵約束機制,加快推進文化道德建設;三是進一步打造更有韌性的行業生態,加大公司防風險意識,提高機構市場化退出可操作性;四是進一步支持行業機構做優做強,努力打造國際一流的資產管理機構。

本次修訂堅持守住底線、問題導向、差異監管、立足發展的原則,致力打造多元開放、競爭充分、扶優限劣、進退有序的行業生態,努力打造管理科學規範、核心能力突出、國際一流的財富管理機構,促進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相關焦點

  • 擬放寬「一參一控」限制 公募基金行業迎來變革
    近日,中國證監會修訂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辦法》,並更名為《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簡稱「新規」),同時發布的還有《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運作指引第3號——指數基金指引》(徵求意見稿)。這意味著,2004年首次發布、2012年修訂的基金公司管理辦法再次迎來大修訂。
  • 「一參一控」限制放寬 券商系公募將擴容
    為增強公募基金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支持行業機構做優做強,創造良好的行業發展生態,證監會日前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管理人辦法》),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8月30日。本次修訂最大亮點在於「一參一控」限制放寬。
  • 「一參一控」限制放寬 力促券商資管大集合整改提速
    資管新規下,券商資管產品的公募化改造成為券商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向。近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進一步放寬了「一參一控」限制,與此同時,為順應資管新規延期,《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操作指引》也將同步延長至2021年底。業內人士指出,上述政策將為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進一步提供便利。
  • 又一家,興證資管啟動公募化改造,還有更多大集合產品在路上
    2018年11月,證監會發布《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操作指引》,對大集合產品進一步對標公募基金、實現規範發展的標準與程序進行細化明確,並給予了合理的規範過渡期,要求存量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應當在2020年12月31日前對標公募基金進行管理。
  • 券商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緊鑼密鼓,中信建投首隻大集合改造產品獲批...
    中信建投證券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大大降低了產品的投資門檻,有助於券商權益業務的發展,符合增強券商資管主動管理能力的監管指導精神;另一方面,券商也將登上與公募基金同臺競技的舞臺,有助於推動大資管時代的發展,使得券商資管可以為更多的投資者提供服務。
  • 券商資管大集合整改提速:10家券商完成22隻公募化改造,更多存量...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金華 見習記者 喻莎 上海報導隨著資管新規的不斷完善,剛兌和保本產品逐漸退出市場,投資者風險配置比例的加大,公募基金的權益產品將迎來新的增量機會,同時「一參一控」限制放寬,也為券商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提供了便利。
  • 券商大集合產品密集轉型 對標公募行業重塑制度體系
    ,券商大集合產品密集轉型,對標公募行業重塑制度體系,「一參一控一牌」適當放寬公募牌照,券商資管行業正加速邁入公募化發展新時代。趙青偉表示,存量大集合改造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自然到期,爭取在結束之前把大集合產品的投資者轉移到小集合產品。二是轉為參照公募基金管理運作的產品,但如果3年合同期滿公司還沒有取得公募牌照,產品可能被採取規模管控等措施。
  • 券商資管大集合整改提速 7360億元存量產品轉型蓄勢待發
    在政策的助推下,券商資管產品公募化改造不斷提速。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0家券商完成22隻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同時,「一參一控」限制放寬、「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也為券商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提供了更大便利,約7360億元存量大集合產品有望轉變成公募產品。今年以來,券商資管產品的市場表現可圈可點。
  • 適當放寬基金牌照限制是應時之舉
    中國證監會日前修訂公募基金基礎性規章制度。新規放寬了公募牌照「一參一控」限制,即在部分限制條件下,允許同一主體同時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機構,強化「扶優限劣」,完善基金公司市場化退出渠道。這意味著,被限制多年的公募基金牌照有望進一步放寬,過去單純依靠牌照獲取紅利的發展模式將淡化,憑藉自身經營和管理能力做優做強的集團化發展思路得到更多鼓勵。經過數十年發展,我國以公募基金行業為代表的資產管理行業已初具規模。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9家,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6.90萬億元。
  • 【公募分級基金進入整改「倒計時」】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公募基金...
    【公募分級基金進入整改「倒計時」】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公募基金不得分級,現有分級基金必須在2020年底前完成轉型。當前,距離年底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分級基金整改也進一步提速。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11月19日,仍有86隻分級基金(A/B份額合併計算)有待整改,三季報顯示其基金資產總值合計約為1564.75億元。
  • 景順長城康樂:助力資本市場良性發展 公募基金大有可為
    近日,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在深圳舉辦,景順長城基金總經理康樂出席會議並發表演講。康樂表示,隨著資管新規逐步落地,打破剛兌、遏制通道業務效果顯現,資管行業回歸本源,各行業主體主動管理能力均得到提升, 促進了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資管行業整體良性發展。  「公募基金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和公開業績積累,已得到投資者廣泛認可。
  • 中國券商資管行業發展報告(上篇):主動管理轉型之路持續 行業迎來...
    產品端: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將提速,FOF/MOM產品成新機遇。2020年7月31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適當放寬「一參一控」限制,利好券商開展公募管理業務。未來券商資管公募牌照將在現有13家基礎上持續擴大,而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也將隨著公募牌照的獲批加速。在淨值化時代,FOF 產品可以成為券商資管回歸投資本質、轉型主動管理的有利工具。
  • 景順長城基金總經理康樂:大資管生態下公募基金應該做好五方面...
    會議上,景順長城基金總經理康樂表示金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和公開的業績積累,已經得到投資者的廣泛認可,尤其是近兩年,公募基金展現出了突出的賺錢效應。他分享了在資管轉型和資本市場良性互動中,公募基金應該做到的五方面內容。 第一、堅持權益投資為基礎的發展方向。
  • 公募基金對養老投資所需承擔的責任越來越重
    同時,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加速,公募基金對養老投資所需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重。此外,我國證券市場歷史上多次出現大幅震蕩,公募基金行業理應更好地發揮機構投資者的作用,對資本市場穩定作出更為積極的貢獻。公募基金公司需要突破發展瓶頸,培育與全球一流資管公司競爭的能力。公募基金行業需要增強實力,才能更好地服務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百姓民生。
  • 李迅雷:公募基金超高業績能否持續
    確定性溢價提升了機構投資者整體資產的估值水平,這或許是公募業績創近10年新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時代的天平正在向機構傾斜。歷史上看,公募基金連續兩年收益率超過30%比較罕見,上一次還是2006-07年間,公募基金收益中位數連續兩年超過100%,但依然跑輸指數。但這一次大盤的走勢並不強,很顯然,時代的天平正在向機構投資者傾斜。
  • 二八效應明顯 百億「網紅」公募基金湧現
    但這並不意味著其他基金公司沒有機會。2018年以來,公募基金行業一個明顯的變化是特色化愈加鮮明,即便是標榜大而全的基金公司,也都在朝著自己的優勢領域傾斜。而在未來,隨著公募市場的持續擴容,細分市場的專業能力、特色產品的研發能力都將成為基金公司核心競爭力。  頭部效應提升  從1998年3月至今的22年間,基金規模不斷壯大,產品日趨豐富。
  • 超配消費醫藥科技 公募基金緣何鍾情這三大領域?
    為何公募基金對這三個行業如此青睞?一組數據或許能夠給出答案。社會發展趨勢下的超額收益。  站在醫藥行業發展新周期的大背景下,匯添富醫藥保健混合基金經理鄭磊認為,有幾條邏輯在支撐著醫藥行業的大發展:第一,消費型醫藥產品快速增長帶來了
  • 資產管理機構如何做好財富管理 博時基金代總裁王德英:公募基金需...
    只有通過改革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才能實現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過去幾年,包括要素市場改革、主動擴大開放、加速科技創新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不斷推出、加速落地,效果逐步顯現。剛剛公布的「十四五」規劃,也再次明確了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方向。 二是,資本市場面臨歷史性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