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參一控」限制放寬 券商系公募將擴容

2020-12-24 金融界

來源:國際金融報

作者:夏悅超

隨著申請公募牌照限制的放寬,更多資管機構將參與到公募基金行業中,有利於做大公募基金公司業務,同時有利於資管業務的拓展。

公募基金管理辦法再次迎來重大修訂。

為增強公募基金行業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支持行業機構做優做強,創造良好的行業發展生態,證監會日前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下稱《管理人辦法》),意見反饋截止時間為8月30日。

本次修訂最大亮點在於「一參一控」限制放寬。此前因該項限制導致多家頭部券商或其資管子公司缺乏公募牌照,新規放寬限制後,一些大型公司可以按照「一參一控一牌」同時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機構。

此外,該項修訂還將推動行業良性發展。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監管傾向於打造國際一流資產管理機構,未來行業強者恆強的局面將會加劇,一些中小公司的成長之路將會愈發艱難。

推出「一參一控一牌」

根據《管理人辦法》,備受業界關注的公募牌照「一參一控」限制放開。按照新規中「一參一控一牌」的要求,同一主體或者受同一主體控制的不同主體控制的其他公募基金管理人數量不得超過1家,參股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其中控制基金管理公司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與此前的「一參一控」略有不同,「一參一控一牌」允許同一主體同時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機構,這意味著部分券商以及旗下券商資管將擁有申請公募牌照的資格,將推動券商旗下產品公募化改造進程。

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目前券商中持有公募牌照的僅13家,包括6家證券公司及7家券商資管子公司。分別是高華證券、東興證券、國都證券、華融證券、山西證券、中銀國際證券、渤海匯金資管、財通資管、華泰資管、東方資管、長江資管、浙商資管、中泰資管。

而一些大型券商由於此前「一參一控」的限制,還未拿到公募牌照。比如,中信證券(港股06030)、國泰君安(港股02611)、招商證券(港股06099)、海通證券(港股06837)、銀河證券、廣發證券(港股01776)、中信建投、國信證券等。

上海法詢金融資管研究部總經理周毅欽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按照這次擬修訂的牌照制度,放寬「一參一控」限制,券商的資管子公司將可以申請公募基金牌照,進而開展公募業務,將便利券商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隨著申請公募牌照限制的放寬,更多資管機構將參與到公募基金行業中,公募基金行業競爭或加劇。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本報記者表示,此次修訂將有利於做大公募基金公司業務,另一方面有利於資管業務的拓展。資管和公募基金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互聯通之處,資管業務的拓展對公募基金而言會有更多利好。

券商資管公募化將提速

《管理人辦法》徵求意見稿推出後,券商人士紛紛點讚。有券商人士表示,目前公司已經在推動公募化進程。據記者了解,券商若想拿下公募牌照,主要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集團申請公募牌照,另一種是通過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

證監會官網顯示,8月5日,民生證券申請設立公募基金公司的資格審批已經獲得一次書面反饋。

此前,天風證券一直渴望拿下公募牌照,2015年與長江證券聯手擬設立一家公募基金公司,但最終未能實現。2018年,天風證券積極推動公募牌照申請工作,目前未有最新消息。天風證券在去年收購恆泰證券股權之後,間接控股新華基金。

有券商人士認為,《管理人辦法》若能推出,將為券商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提供便利,約7360億元的存量大集合產品有望轉變成為真正的公募產品。

證監會表示,為順應資管新規過渡期延期一年,《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操作指引》過渡期同步延長至2021年底,為券商資管產品的公募化改造留出更多時間。據不完全統計,中金公司(港股03908)、浙商證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太平洋證券等10家券商已完成22隻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

興業證券認為,在基金投顧資格放開背景下,券商資管部門也可基於自身投研和產品創設能力,為財富管理條線提供特色化的公募基金產品,為自身帶來業務新增長點。

推動公募良性發展

此次《管理人辦法》還有四個方面值得公募行業關注:進一步完善基金公司治理機制,突出強化長期激勵約束機制,要求基金管理人建立自上而下、由內而外的長期考核制度,加強行業文化建設;加強對公募持牌機構的業務監管,統一公募基金管理業務的監管安排,進一步提高公募基金業務的規範化程度;致力打造國際一流的財富管理機構,支持優質公司集團化運營,完善子公司監管安排,提高綜合財富管理服務能力;明確基金管理人退出機制安排,構建進退有序的行業生態。

對於建立長期考核制度,董登新認為,鼓勵基金管理人長期投資更有利於投資者的長期收益,看中長期收益而不是短期眼前利益,否則基金也會變成一個「大散戶」,這其實是一個很重要的導向。

對於支持優質公司集團化運營,興業證券認為,未來基金公司或將進一步加大與券商大股東內部的集團化協作。同時,支持優質基金公司設立子公司專門開展資產管理及相關業務,有助於基金公司整合內部資源,完善業務鏈條,利好優質公司進一步發展。數據顯示,目前135家公募基金公司中(除去券商以及券商資管),有56家屬於券商系公募,佔比達到四成。

對於未來行業競爭,董登新認為,公募基金牌照目前仍然是稀缺的,基金行業也需要構建一個進退有序、優勝劣汰的機制,使整個行業不斷做大做強。

目前來看,公募基金市場已成紅海,頭部化趨勢愈發明顯,中小型基金公司的發展面臨嚴峻挑戰。7月17日,證監會相關部門發布《支持證券基金行業實施組織管理創新》的文件,鼓勵基金公司實施市場化併購重組,提升自身行業競爭力。

滬上某中型公募相關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其實上述管理辦法與金融行業其他機構指導原則一致,行業要推動良性發展,這意味著告別之前的野蠻生長時代。

周毅欽認為,大中型基金公司的規模集中度越來越明顯,強者恆強是資管所有子行業未來的大趨勢。監管層力推打造國際一流資產管理機構,允許優質基金公司圍繞主業推進集團化運營。同時,完善市場化退出渠道,實現「進退有序」,強化「扶優限劣」,未來中小基金公司獨立發展之路將更加艱難。

相關焦點

  • 「一參一控」限制放寬 力促券商資管大集合整改提速
    資管新規下,券商資管產品的公募化改造成為券商業務轉型的重要方向。近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進一步放寬了「一參一控」限制,與此同時,為順應資管新規延期,《證券公司大集合資產管理業務適用操作指引》也將同步延長至2021年底。業內人士指出,上述政策將為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進一步提供便利。
  • 擬放寬「一參一控」限制 公募基金行業迎來變革
    業內人士表示,新規涉及放寬公募牌照「一參一控」限制、強化「扶優限劣」、完善公司治理等一系列重大修訂,將深刻改變和優化基金行業生態,對未來公募基金行業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所謂「一參一控」,是指一家金融機構或者受同一實際控制人控制的多家金融機構參股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的數量不得超過2家,其中控股證券基金經營機構的數量不得超過1家。
  • 「一參一控」鬆綁 公募基金迎大發展時代
    發布於2004年的基金公司管理辦法再次大修訂:新規放寬了公募牌照「一參一控」限制;強化「扶優限劣」,完善基金公司市場化退出渠道;完善子公司監管安排;強化長期激勵約束,加強行業文化道德建設等,一系列重大修訂將深刻改變和優化基金行業生態。
  • 券商資管大集合整改提速:10家券商完成22隻公募化改造,更多存量...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胡金華 見習記者 喻莎 上海報導隨著資管新規的不斷完善,剛兌和保本產品逐漸退出市場,投資者風險配置比例的加大,公募基金的權益產品將迎來新的增量機會,同時「一參一控」限制放寬,也為券商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提供了便利。
  • 券商資管大集合整改提速 7360億元存量產品轉型蓄勢待發
    在政策的助推下,券商資管產品公募化改造不斷提速。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10家券商完成22隻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同時,「一參一控」限制放寬、「資管新規」延長過渡期,也為券商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提供了更大便利,約7360億元存量大集合產品有望轉變成公募產品。今年以來,券商資管產品的市場表現可圈可點。
  • 券商大集合公募化改造緊鑼密鼓,中信建投首隻大集合改造產品獲批...
    據了解,中信建投價值增長將定位為一款配置型產品,投資方法上,堅持三位一體,即精選賽道、精選公司、買入持有,聚焦價值增長,側重均衡配置,關注長期回報。該產品在追求穩健的資產價值增長投資目標的同時,力爭帶給投資者更好的投資體驗。券商大集合的公募化改造有著怎樣的意義?
  • 適當放寬基金牌照限制是應時之舉
    中國證監會日前修訂公募基金基礎性規章制度。新規放寬了公募牌照「一參一控」限制,即在部分限制條件下,允許同一主體同時控制一家基金公司和一家公募持牌機構,強化「扶優限劣」,完善基金公司市場化退出渠道。這意味著,被限制多年的公募基金牌照有望進一步放寬,過去單純依靠牌照獲取紅利的發展模式將淡化,憑藉自身經營和管理能力做優做強的集團化發展思路得到更多鼓勵。經過數十年發展,我國以公募基金行業為代表的資產管理行業已初具規模。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統計顯示,截至2020年6月底,我國境內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29家,公募基金資產淨值合計16.90萬億元。
  • 券商大集合產品密集轉型 對標公募行業重塑制度體系
    ,券商大集合產品密集轉型,對標公募行業重塑制度體系,「一參一控一牌」適當放寬公募牌照,券商資管行業正加速邁入公募化發展新時代。今年公募發行市場火爆,也為券商資管推進公募化轉型提供了信心與動力。中銀證券總裁助理、資產管理板塊總經理趙青偉認為,券商資管行業呈現去通道效果明顯、權益類小集合佔比提升、券商公募業務收入超通道業務等三大趨勢,這意味著券商在去通道、轉型主動管理上取得了從量變到質變的突破。
  • 資管業務規範整改計劃來了,11家券商已經出手,更多在路上
    一石激起千層浪。在資管新規延期落地後的11個工作日裡,數家券商相繼拋出資產管理業務規範整改計劃的方案,截止到8月17日晚間,這個數量已經增至11家,包括華安證券、中信證券、方正證券、國海證券、華西證券、山西證券、西南證券、國元證券、國金證券、廣發證券、長城證券等。
  • 中國券商資管行業發展報告(上篇):主動管理轉型之路持續 行業迎來...
    2020年二季度大部分券商主動管理規模在提升,資管業務的結構在改善,可以看出排名前列的券商資管去通道化階段性成果顯著。產品端:大集合公募化改造將提速,FOF/MOM產品成新機遇。2020年7月31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適當放寬「一參一控」限制,利好券商開展公募管理業務。
  • 又一家,興證資管啟動公募化改造,還有更多大集合產品在路上
    本月稍早,中信證券旗下完成公募化改造的中信證券臻選價值成長集合計劃(原名中信證券股債雙贏集合計劃),已於3月4日起正式在招商銀行、中國銀行、中信證券營業部等渠道啟動發行。一接近興證資管的知情人士透露,「金麒麟領先優勢」擬改造為偏股混合型產品,預計將保留業績報酬,固定管理費率將遠低於同類公募基金平均水平,設1年最短持有期。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 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先行
    證券時報記者 孫翔峰券商資管仍然處於轉型陣痛期,剛剛過去的2020年,券商資管累計發行集合理財產品份額僅有910億份,同比減少約三成。在規模收縮的同時,券商資管的公募化轉型正在逐步加速,無論是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還是成立獨立的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財富管理大潮來臨之時,券商資管正努力應戰。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 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先行 銀保監會對國開...
    原標題:思維金融機構線報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先行;銀保監會對國開行、工行等多家金融機構行政處罰近2億元
  • 「大限」臨近 券商大集合轉公募銜枚疾進
    2020年底是券商資管大集合產品公募化改造的時間「大限」,當前券商大集合公募化改造仍在如火如荼進行中。6月3日,中金公司宣布第3隻大集合公募化產品改造完成,將於6月8日正式推出。近期,券商大集合產品改造加快進度,不斷有券商獲得改造批文及產品發售的消息傳出。
  • 第一創業定增將完成控制權更替 王牌業務日漸式微
    根據公告,公司完成定增後,第一、二大股東首創集團、華熙昕宇所持股權,將變為12.72%、7.74%。而北京首農食品集團、北京國瑞國企改革發展基金,一躍成為第三、四大股東。企查查資料顯示,兩家北京的新晉股東,均屬地方國資旗下。計入首創集團,北京國資委持股第一創業的比例,至少達到22.7%。
  • 券商資管激戰公募軍團!93隻產品完成改造,規模近1500億
    在規模收縮的同時,券商資管的公募化轉型正在逐步加速,無論是大集合產品的公募化改造,還是成立獨立的資管子公司申請公募牌照,財富管理大潮來臨之時,券商資管正努力應戰。Wind數據顯示,截至近日,累計有93隻券商集合產品完成了公募化改造,資產淨值總計約1500億元。華泰資管旗下的華泰紫金天天發貨幣市場基金以超過400億的總規模成為霸主。
  • 券商、基金外資股比限制明起取消,誰會飲下「頭啖湯」?
    從明天(4月1日)起,國內證券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將正式取消,這意味著眾多外資將大舉入華,分食中國資管市場這一塊規模數萬億美元的蛋糕。外資們將會選擇哪些戰術進軍中國市場?本土企業如何應對來勢洶洶的競爭對手?未來行業格局將會發生大扭轉嗎?站在新的時間節點,外資和本土金融機構都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
  • 券商板塊再加行情籌碼,券商ETF(512000)獲持續性資金流入
    增量資金持續湧入11月17日,在中信證券2021年資本市場峰會上,中信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秦培景表示,A股當前依然處於中期上行通道中,判斷2021年A股將經歷慢漲「三部曲」,全年預計淨流入資金7000億元,其中公募、外資為主要增量資金來源。
  • 再次提交申請 又一券商系公募要來了!民生證券在布希麼局?
    來源:券商中國作者: 張婷婷 在今年6月初成立民生基金之後,民生證券再次提交了公募基金設立申請。證監會官網6月18日消息,民生證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設立資格審批》於當日被證監會接受材料。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2月份,證監會就核准批覆民生證券設立民生基金,且該公司已於本月正式成立。此時民生證券再次申請設立公募基金,所為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