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ence子刊:新型鹼基編輯器A3G-BE可將基因編輯準確度提高高達...

2020-12-19 生物谷

2020年7月24日訊/

生物谷

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和美國萊斯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可以大幅提升基因編輯準確性的技術。與目前被認為是最先進的鹼基編輯器BE4max相比,他們推出的基因編輯工具可在疾病序列模型中將基於CRISPR的編輯準確度提高高達6000倍。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7月15日的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論文標題為「Single C-to-T substitution using engineered APOBEC3G-nCas9 base editors with minimum genome- and transcriptome-wide off-target effects」。論文通訊作者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基因組研究所的左二偉(Erwei Zuo)博士和萊斯大學生物分子工程師Xue Sherry Gao博士。

圖片來自Science Advances, 2020, doi:10.1126/sciadv.aba1773。

胞嘧啶鹼基編輯器能夠將人類基因組中的胞嘧啶(C)轉化為胸腺嘧啶(T)。人類基因組由30億個鹼基組成。鹼基對C-G和A-T編碼著DNA中的遺傳信息。人類基因組中哪怕存在一個錯誤的鹼基---突變---都可能會導致

遺傳

病。

Gao說,「T→C突變稱為單核苷酸多態性,導致大約38%的人類致病性疾病。胞嘧啶鹼基編輯器通過將C突變逆轉為T,從而為潛在治療這些疾病提供了巨大的希望。」

她說,「然而,當有一個'旁觀者'鹼基C位於靶鹼基C的上遊時,以前的技術無法區分這兩個C,因而將這兩者都會轉變為T。我們真地只想將疾病相關的C校正為T,而不修改旁觀者C。」

Gao說,「這為這個研究項目提供了動力。我們想要設計一種新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以便可以精確地編輯單個靶鹼基C,同時當將連續的兩個鹼基『CC』定位到編輯窗口時,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必要的鹼基C編輯。」

這些研究人員試圖通過一系列的蛋白工程實驗來開發一種新型的鹼基編輯器。這種新的胞嘧啶鹼基編輯器稱為A3G-BE,通過僅編輯連續鹼基C中的第二個C,大大提高了編輯精度。

為了在疾病相關的背景下「進行測試」,這些研究人員使用他們的工具來修改人類細胞,以構建囊性纖維化和其他幾種疾病模型的細胞系。他們在精確地構建所需的致病性C→T突變方面都取得顯著的成功,尤其是在構建囊性纖維化細胞系方面,A3G-BE的三種變體都完美地修飾了50%以上的細胞,而對BE4max而言,這一數字只有0.6%。

這些研究人員還測試了這些新的A3G-BE在疾病治療應用中校正突變的潛力,包括囊性纖維化、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holocarboxylase synthetase deficiency)和熱異形細胞增多症(pyropoikilocytosis,一種

貧血

)。

在含有致病突變的細胞模型實驗中,A3G-BE的表現明顯優於BE4max。在全羧化酶合成酶缺乏症中,A3G-BE完美校正了50%以上序列中的靶鹼基C,校正率比BE4max高6496倍。

Gao說,「我們還發現了540個人類致病性單核苷酸多態性,這些多態性可以通過我們的A3G-BE精確地校正。A3G-BE似乎還可以在DNA和RNA水平上減少脫靶編輯(對基因組其他部分的不需要的編輯,可能引入突變)。減少脫靶編輯(off-target edit)一直是CRISPR研究的首要目標。」

她說,「人類有30億個鹼基對。我相信這項技術的精確編輯程度將對治療

遺傳

病做出重大貢獻。」(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Sangsin Lee et al. Single C-to-T substitution using engineered APOBEC3G-nCas9 base editors with minimum genome- and transcriptome-wide off-target effects.Science Advances, 2020, doi:10.1126/sciadv.aba1773.

2.'Bystander' cytosines meet their match in gene-editing technique
https://phys.org/news/2020-07-bystander-cytosines-gene-editing-technique.html

相關焦點

  • 基因編輯領域最新研究進展
    鹼基編輯器是用於進行鹼基轉換的強大工具,但不能用於進行鹼基顛換、插入或缺失。因此,迫切需要在植物中可使用的新型基因組工程方法。在此之前,美國哈佛大學的David R. Liu和他的同事們開發出一種新的稱為引導編輯(prime editing)的基因組編輯方法。
  • 科學家發表新型基因編輯系統Prime Editing工作原理專評論文
    馬普計算生物學夥伴研究所研究員楊力與上海科技大學免疫化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楊貝和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陳佳,應邀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Cell)上發表題為One Prime for All Editing 的專評論文(Preview),全面地對哈佛大學教授David R.Liu近期在Nature 雜誌發表的Search-and-replace genome editing without double-strand breaks or donor DNA 研究進行推介,詳細解讀了新型基因編輯系統
  • 華人科學家最新兩篇Nature Biotechnology構建出超精準的鹼基編輯器
    2020年2月12日訊/生物谷BIOON/---基於CRISPR的基因編輯具有潛在的治療優勢,但也存在一些技術缺陷。在這些基因編輯工具中,鹼基編輯器可以重寫組成DNA的四個鹼基---腺嘌呤(A)、胞嘧啶(C)、胸腺嘧啶(T)和鳥嘌呤(G)---之一。
  • David Liu《Cell》再取新突破:不做實驗,就能知道基因編輯結果...
    ,可準確預測鹼基編輯基因型結果(R ≈0.9)和效率(R≈0.7)。研究人員以≥90%的準確度糾正了3388個與疾病相關的SNV,其中包括675個等位基因,其「旁觀者」核苷酸被BE-Hive正確預測,因此無法編輯。該研究發現了以前無法預測的C-to-G或C-to-A編輯的決定因素,並利用這些發現以≥90%的準確性糾正了174個病原性SNV的編碼序列。最後,該研究利用BE-Hive的見識來設計新穎的CBE變體,以調節編輯結果。
  • 體內鹼基編輯可挽救小鼠的Hutchinson-Gilford早衰症候群
    體內鹼基編輯可挽救小鼠的Hutchinson-Gilford早衰症候群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8 16:28:18 近日,美國哈佛醫學院劉如謙等研究人員合作發現,體內鹼基編輯可挽救小鼠的Hutchinson-Gilford
  • 《自然》:重磅基因編輯工具誕生 填補最後一個角落
    如果有基因編輯工具可以精確糾正線粒體DNA,無疑將為治療這類疾病打開大門。然而,對於CRISPR系統來說,線粒體難以觸達。困難之一是,CRISPR系統需要依靠一小段嚮導RNA定位到基因組特定位置,但沒有人知道怎麼讓嚮導RNA穿越線粒體膜進入線粒體內。「馴服野獸」在這項研究中,這一障礙終於被打破!
  • 2020年7月31日Science期刊精華
    基因編輯大牛揭示鹼基編輯器的作用機制doi:10.1126/science.abb1390在短短八年內,CRISPR-Cas9已經成為基礎研究和基因治療的首選基因組編輯器。但CRISPR-Cas9也催生了其他潛在的強大DNA操縱工具,從而可能幫助修復導致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突變。
  • Nature|劉如謙團隊在單鹼基編輯技術治療早衰症中取得新突破
    撰文 | 木蘭之枻責編 | 兮超過半數的人類遺傳病可歸因於基因組的點突變,而近半數的致病點突變屬於C·G--T·A鹼基突變【1】,這其中兒童早衰症(Hutchinson-Gilford progeria syndrome,HGPS)(牛昱宇/龍承祖/劉光慧/季維智合作建立首例人類兒童早衰症基因編輯猴模型)非常具有代表性:絕大多數早衰症患者(>
  • 華人科學家David R.Liu開發預測基因編輯結果的新方法!
    2020年6月日訊 /生物谷BIOON /——雖然鹼基編輯器被廣泛用於實現定點突變,但決定鹼基編輯結果的因素還沒有被很好地理解,所以往往需要試驗進行驗證。圖片來源:Cell該研究論文的亮點包括:基礎編輯結果的精度和效率往往是不直觀的,而機器學習模型(BE-Hive)能夠準確預測基本編輯效率和編輯模式;基本編輯器工程可以增加和減少越位編輯;精確地校正了3388個致病性SNVs,其中許多以前被認為是頑固的
  • 高效的植物引導編輯系統建立—新聞—科學網
    ,開發了一種高效的植物引導編輯系統,成功精準編輯了水稻的外源hptII突變基因和內源OsEPSPS基因,獲得了精準編輯純合和雜合植株。 近年來,CRISPR/Cas介導的植物基因組定點編輯、單鹼基替換和同源重組體系的建立和利用,在農作物基因功能研究和精準育種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展現了廣闊的發展潛力和應用前景。 然而,CRISPR/Cas介導的植物基因組定點敲除技術只能在基因組特定位點產生隨機插入和刪除。
  • 用基因編輯治療人類罕見遺傳病,「輝大基因」獲得逾億元A輪融資
    據悉,基因編輯與基因治療公司「輝大基因」,宣布獲得逾億元的A輪融資,本輪融資的領投方為辰德資本,跟投方為藥明康德、惠每資本、雅惠資本,老股東夏爾巴投資繼續跟投。本輪資金將主要用於核心臨床管線的推進,組建研發與臨床前研究團隊以及開展GMP級生產車間的建設。
  • 廣東專家改正基因「拼寫錯誤」阻斷「蜘蛛人」遺傳
    筆者從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獲悉,該院劉見橋教授研究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大學黃行許教授團隊,在全球首次利用鹼基編輯技術成功在胚胎層面修復了遺傳疾病馬凡症候群的致病基因。利用基因編輯技術18個胚胎中16個正常去年3月,劉見橋團隊就在全球首次發表了將基因編輯技術運用於人類正常胚胎的研究。他們利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阻斷廣東地區高發的地中海貧血和蠶豆病。能否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將馬凡症候群的基因突變在胚胎層面就進行修復?
  • 遺傳發育所等建立植物基因組引導編輯技術體系
    基於CRISPR/Cas系統的基因組編輯,可利用外源修復模板通過同源重組介導的修複方式(HDR)實現目標基因特定核苷酸的改變。目前,同源重組在植物中的效率非常低,很難以此方式實現高效、穩定的植物基因組的精準編輯。CRISPR系統所衍生的胞嘧啶和腺嘌呤鹼基編輯器,可以分別在基因組靶向位點實現C:G>T:A或A:T>G:C的鹼基替換。
  • 多項研究開發出可增強基因組編輯範圍的新型CRISPR/Cas9工具
    CRISPR的應用範圍從治療遺傳疾病到農作物的營養功效,它已經成為最有前景的基因組編輯工具之一。然而,Cas9酶依賴特定的DNA郵政編碼來確定切割和編輯的位置。雖然來自釀膿鏈球菌的Cas9(SpCas9)受到最廣泛使用,但是它需要靶位點旁邊存在兩個G鹼基。只有不到10%的DNA序列符合這一要求。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42期: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
    新基因編輯技術可修復89%遺傳缺陷《自然》雜誌10月21日發布,美國Broad研究所開發出一種新型的基因編輯技術,有望修復大約89%的已知人類致病基因變異。這項被命名為「先導編輯」的技術,支持精準插入、精準刪除以及單個DNA字母的修改。研究人員表示,這項技術比傳統Cas9編輯技術效率更高,副產物更少,脫靶率更低。不過研究人員指出,由於「先導編輯」是一種新型基因組編輯方法,因此還需要開展進一步的研究來理解其效果,增強其功能 。
  • Nature:David Liu團隊首次實現線粒體DNA的精準基因編輯
    線粒體DNA(mtDNA)突變可導致人類一系列無法治癒的代謝疾病。這類疾病最常在母體傳播,並損害細胞產生能量的能力。儘管與基因組相比,線粒體基因組中的基因數量很少,但這些突變會為遺傳這些基因的人帶來致命的影響。
  • 微型機器人裡程碑:喝甲醇的「甲蟲」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
    微型機器人裡程碑:喝甲醇的「甲蟲」登上《Science》子刊封面 2020-08-21 12: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前瞻基因產業全球周報第98期:華大基因闢謠「基因編輯58個嬰兒...
    對此,華大基因在官方微博發布闢謠聲明,稱「基因庫江蘇運營中心」並不存在,「基因編輯58個嬰兒」等與現實情況完全不符,公司已經向國家網信辦及司法機關進行舉報和報案。新「基因剪刀」可切除免疫缺陷病毒基因美國科學家已成功從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基因組中編輯了SIV(猴免疫缺陷病毒,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密切相關,即愛滋病的病因)。
  • 李湛:基因編輯技術與其帶來的醫學突破
    兩位科學家發現了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基於此技術,研究人員能夠以極高精度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對於生命科學研究產生突破性影響,並有望帶來醫學領域的重要突破。那麼,基因編輯技術究竟是什麼,將給醫學領域帶來哪些突破,基因編輯行業的發展現狀和投資機會又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