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豐後人
圖:來自網絡
疫情減緩了,大地復甦了,熬過嚴冬的人們也漸漸開始踏春了。
中飯過後,我稍微眯了會,獨自就往鄉鎮的園區遊走,路過一段小溪,沿岸邊錯落有致的是垂柳、白楊、紅葉石蘭,在溫暖的陽光下,枝枝葉葉歪頭低眉,似乎也悠然入夢。
再往前面走去,見有幾位婦人正在料理著地上青苗,雖然道旁有隆隆作響的汽車穿越,但她們神情專注著整地、拔草,根本無暇顧及周圍發生著什麼。心想,她們也夠辛勞的,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力更生的縮影。
正當燥熱泛起之際,前頭呈現了一排整齊的綠蔭——李子樹林,在我的面前顯得溫柔親切、鬱鬱蔥蔥,我連忙走進它的綠蔭下,欣賞它的樹型端正向上,它的樹葉茂密秀麗,它的花朵潔白如雪。真不知道,這個曾經讓我「見樹止渴、酸甜最憶」的李子樹,現在也可以作為行道樹和景觀樹展示予人,在美麗鄉村建設中佔有一席之地。
今年的春節註定是不平常的,近來陰雨綿綿,人們也因為特殊時期,大多宅在了家裡,想必李子花也是姍姍來遲,好像專門在等待顧盼的賞花人。眼見櫻花桃花都快要凋謝了,她才剛剛露出一點點花瓣,恰如古詩人趙必象讚頌的那樣——「李花不減梅花白,閒與梅花爭幾回。惟有暗香疏影句,承當不下讓還梅。」
當然,最讓我念念不忘的還是李子果的味道。早在40年前,我剛剛中學畢業,那時的農村,已經可以放手開種自留地了,老父親就在房前屋後的自留地上動開了腦筋:種下菸葉,那是父親的至愛;種下棕櫚、柑橘,那是家庭經濟的補充;種下桃樹、棗樹、枇杷,那是為了解決我們姊妹的饞嘴。
沒過幾年,勤勞本分的父親不知從哪裡學到了本領,竟然在幾棵毛桃樹上嫁接了青青的樹牙,弄得我們不明就裡。老父親有一句口頭禪「有人莫離書,窮人莫離豬」,大意是說,作為農家子弟,勤勞是根本,不去勞作,哪有收穫呢。
一晃又是幾年,那嫁接的樹牙從枝條漸漸豐滿成為樹枝,與桃樹融為一體,春天開出了潔白的花朵,碧空萬裡花如雪,雖然不那麼濃香,但開的熱烈又持久。到了火熱的夏天,樹上居然結出了圓潤飽滿的果實,顏色由青而黃直至杏紅,登樹攀枝摘下一個個水靈靈的圓果,嘗一口那真叫酸甜可口,一會兒沁潤全身,既解渴又充飢,至今難以忘卻那第一口的感覺……老父親告訴我們:這就是李子!
從此以後,我對李子樹慢慢產生了好感。春天,李花盛開,無拘無束,美的讓人陶醉,引得蜂蝶飛舞,有大詩人李白的詩詞佐證「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火燒葉林紅霞落,李花怒放一樹白。」夏天,它的果實玲瓏剔透,驚豔飽滿,那一個個藏在綠葉間、黑裡透著紅的李子,猶如雕琢的藝術品,讓人喜不自禁,回味無窮——「楊柳飛綿何處去,李花結果自然來」。春看李子花,夏摘李子果,成為老家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其實,李子一身都是寶,果味甘酸性涼,具有清熱生津、活血解毒、利水消腫之功效,中醫認為適宜於治療胃陰不足、口渴咽幹、大腹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而李子樹又因其豔麗多姿的形色,芬芳濃鬱的果香,經過能工巧匠的精心製作,幻化成四季如春的李樹盆景,既可觀花又可賞果,備受人們的青睞。
我依稀記得,當年,老家的村支書,帶領村民在大山塢的亂石崗上奮戰了幾個春秋,終於建成了滿山滿塢的李子果林,幾十年來,它就是父老鄉親勤勞的見證,它就是家鄉的一片風景,我抽時間一定要去看看,不說李子果有多少美味,就說看看那承載我美好記憶的李子樹,甚至遠遠瞅一眼淺白落雪的李子花,就滿足了。
春光無限好,楊花飄蕩李花開,近日就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