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住在獨龍江喲,白雲深處是我家。阿媽的笑容,多麼燦爛喲……」
20歲的獨龍族小夥巴澳勝,迫不及待地脫下外套,露出母親為他織的五彩布背心,唱著歌奔向那祖母綠一般美麗的母親河。
1月18日17時06分,歷經了近60小時翻山越嶺,換乘返鄉高鐵、大巴、中巴、麵包車4種交通工具,巴澳勝終於回到了自己在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巴坡村的老家。與他同行的近30名貢山縣老鄉,很多都是千禧年前後出生的年輕人。雖然路途遙遠,但出去的人越來越多。「政府有補貼,鼓勵我們出去闖,廣東企業多、工資高,家裡也支持我們去外面看一看。」巴澳勝的好朋友、「00後」斯文忠說。
1月22日,村裡舉行傳統剽牛儀式。作為中國第一個整族脫貧的少數民族,獨龍族以此迎接新年,祈求豐順。大眼睛的巴澳勝很期待,今年他有兩個願望——考駕照攢錢買車、成為一名工程師,他希望都能實現。
●南方日報記者 肖文舸 實習生 楊劉鎦 統籌:何雪峰
歸家前夕「大半年賺了3萬多元」
1月15日8時,巴澳勝上完自己年前最後一個夜班,回到宿舍。
在珠海一家高新技術企業邁科智能,他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數字家庭智能終端生產線上的一名操作員。
「我把上班當作一種愛好,所以不覺得累。我的不良率也比較低,已經帶了好幾個徒弟。」說起這些巴澳勝一副驕傲的神色,他說自己還年輕,工作既能賺錢還能學東西。
巴澳勝給記者算了一筆帳:「目前月薪4800元左右,加班多一些可以拿到5000元有餘,是在家鄉做收銀員收入的兩倍還多,大半年下來賺了3萬多元。而且政府鼓勵我們外出就業,我做滿了3個月還有3000元穩崗補貼,直接拿公司的合同和工資卡流水記錄就可以領取。」
「這個孩子我有印象,很機靈。」珠海邁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朱曉青說,珠海市對口幫扶怒江州,企業也很樂意出一分力,給有抱負的少數民族年輕人提供好的發展機會。
眼看著要回家了,巴澳勝去超市置辦了些年貨,還買了好幾個「福」字。
珠海就業「我覺得我選對了」
1月16日凌晨4時30分,11輛大巴開進珠海市怒江員工之家,接送怒江籍務工人員前往珠海站。兩小時後,D3818次珠海—大理高鐵專列,將專程護送他們返鄉過年。
凌晨3時30分,明月高掛,巴澳勝就醒了。
「可能是太想家了。」他說,這趟旅程需要耗時3天。第一天要先乘坐約11個小時的高鐵到大理,再乘坐4個小時大巴到怒江州府瀘水;第二天乘坐5個多小時中巴前往貢山縣;第三天再乘坐麵包車從縣城到獨龍江鄉,下午才能到家。
「之前沒有這一趟直達大理的返鄉列車,回家要4天呢,現在方便不少。」巴澳勝拿到了車票,開心地說。
夜色裡,怒江駐珠海務工聯絡站負責人劉銘和珠海駐怒江扶貧協作工作組組員趙強,正組織大家有序上車。「乘坐此趟專列的務工人員共611人,他們來自怒江州瀘水市、蘭坪縣、福貢縣、貢山縣四個縣市,大多是建檔立卡戶,是珠海對口幫扶的直接群體和轉移勞動力就業的直接受益者。」趙強說。
臨行前,巴澳勝竟有些矛盾:「既想回去又不想回去。第一次到珠海,比想像中還好,這裡交通方便、環境優美,但是太久沒有見到母親,很想念家人。」他回憶:「2016年舅舅就讓我出去闖,當時沒有找到機會,2018年聽說有了好政策,就趕緊出來。」
2018年3月8日,「七省區人社部門對口支援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座談會」在廣州召開,廣東與雲南、貴州等省區人社部門籤署了省際勞務扶貧協作協議,深化省際勞務扶貧協作。這就是巴澳勝口中「好政策」的緣起。
2019年,怒江州勞動力轉移珠海就業有3239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178人,較上年增長114.15%。
「以前幾個朋友天天一起喝酒打牌。去了外面工作後,做事更有規矩,也更有上進心。」巴澳勝說,「我覺得我選對了。」
回到貢山「要把老鄉帶出來」
1月17日14時,兩次轉車之後,巴澳勝和他的夥伴們離家鄉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只有20公裡了。在縣城再歇一晚,明天就可以到家。
「貢山的天藍藍,貢山的水綠綠。貢山小夥帥咯,貢山姑娘美喲……」自學吉他的藏族小夥郭強拿出吉他,愛唱歌的怒族小夥李軍拿出金色的話筒,《貢山情歌》優美的歌聲從車窗裡飄揚出來,迴蕩在怒江翡翠般的水面上。
怒江州是中國人口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自2016年新一輪幫扶工作啟動以來,三年轉移到廣東的怒江貧困勞動力共10020人,其中轉移到珠海就業累計達到6722人(卡戶勞動力3938人),穩崗率從2016年的不足20%提高到現在的90%以上。
從中受益的不止巴澳勝一個。「這次一起回家的老鄉更多了,大家都想出來看看,一起掙錢。過完年後我還要回珠海。」李軍說。
巴澳勝也有如此打算。不過,他還準備說服另一個人一起出發:「我最好的朋友李自先是老家學校的一名宿管,工資沒我高,我希望他能跟我一起到廣東學技術,發展會更好一點。」
「他們呀,以前總穿個拖鞋,蓬頭垢面到處跑,這次回來都學會把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精精神神的了。」貢山縣人社局局長關學華在縣城迎接「巴澳勝們」返鄉時說起,年輕人的精神狀態都有了大變化,積極性提高不少。
同時,巴澳勝也驚喜地發現了家鄉的變化。「回縣城的這條路好走多了!」他說:「以前很多石子路,坑坑窪窪,還會堵車,從瀘水回來起碼要七八個小時。現在是雙車道的柏油路,4個多小時就能到。」
他還聽說,家鄉就要覆蓋5G信號,這把他高興壞了。「去年12月我給媽媽買了一臺手機,4G信號讓我們每個星期都能打視頻電話。5G豈不是更快更穩了!」
遊子心願「學好技術回家創業」
1月18日14時28分,巴澳勝乘坐的麵包車行至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口。雪山巍峨,山石嶙峋,植被從闊葉林變成了高海拔的針葉林。
巴澳勝跳下車,撲向皚皚白雪:「太久沒見到雪了!過了這裡很快就到家,我要把雪帶回家!」
路兩邊,「獨龍一夢跨千年 凝心聚力矢志堅」的牌匾紅彤彤地裝點著素雅的雪景。進隧道穿山而過,清透碧綠的獨龍江慢慢現身。沿江順流而下一個多小時,獨龍江鄉巴坡村到了。
母親穿著五彩的民族服飾在家門口的吊橋邊等待,巴澳勝健步上前抱住她。「這是我從珠海帶回來的點心。」看見上初中的弟弟也跑了出來,他比著身高說:「長這麼快,估計明年就要比我高了。」
夜幕降臨,一家人走進屋內,升起柴火,燒飯做菜。「我掙了錢就去報了駕校,現在科目一已經過了。新年目標是要把駕照拿到手,然後開始攢錢買車。」巴澳勝對母親說,想在兩年內買輛車,這樣就可以載著家人去沒去過的地方玩。
對巴澳勝來說,擺脫貧困只是第一步,還有更好的日子在後頭。新年他還有另一個願望——做工程師。「我現在還是操作員,年後可以申請當工程師,實習期後考核合格就可以,那時候工資能有七八千呢。」不僅如此,他還為自己做了一個長遠規劃:「等再工作幾年,學好了技術,我要回家鄉創業。」
吃完飯,巴澳勝的小姨巴洪梅開始做獨龍族特有的「薩拉」酒給大家暖身子。她先把雞肉炒熟,再倒入白酒,肉的味道融進酒香裡,濃鬱鮮美。三杯酒下肚,大家開始唱歌:「我可愛的家鄉喲,山清水秀風光美……」火苗映著每個人微紅的臉,溫暖親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