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龍遊子吟

2021-01-08 南方新聞網

「我家住在獨龍江喲,白雲深處是我家。阿媽的笑容,多麼燦爛喲……」

20歲的獨龍族小夥巴澳勝,迫不及待地脫下外套,露出母親為他織的五彩布背心,唱著歌奔向那祖母綠一般美麗的母親河。

1月18日17時06分,歷經了近60小時翻山越嶺,換乘返鄉高鐵、大巴、中巴、麵包車4種交通工具,巴澳勝終於回到了自己在雲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巴坡村的老家。與他同行的近30名貢山縣老鄉,很多都是千禧年前後出生的年輕人。雖然路途遙遠,但出去的人越來越多。「政府有補貼,鼓勵我們出去闖,廣東企業多、工資高,家裡也支持我們去外面看一看。」巴澳勝的好朋友、「00後」斯文忠說。

1月22日,村裡舉行傳統剽牛儀式。作為中國第一個整族脫貧的少數民族,獨龍族以此迎接新年,祈求豐順。大眼睛的巴澳勝很期待,今年他有兩個願望——考駕照攢錢買車、成為一名工程師,他希望都能實現。

●南方日報記者 肖文舸 實習生 楊劉鎦 統籌:何雪峰

歸家前夕「大半年賺了3萬多元」

1月15日8時,巴澳勝上完自己年前最後一個夜班,回到宿舍。

在珠海一家高新技術企業邁科智能,他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工作——數字家庭智能終端生產線上的一名操作員。

「我把上班當作一種愛好,所以不覺得累。我的不良率也比較低,已經帶了好幾個徒弟。」說起這些巴澳勝一副驕傲的神色,他說自己還年輕,工作既能賺錢還能學東西。

巴澳勝給記者算了一筆帳:「目前月薪4800元左右,加班多一些可以拿到5000元有餘,是在家鄉做收銀員收入的兩倍還多,大半年下來賺了3萬多元。而且政府鼓勵我們外出就業,我做滿了3個月還有3000元穩崗補貼,直接拿公司的合同和工資卡流水記錄就可以領取。」

「這個孩子我有印象,很機靈。」珠海邁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資源總監朱曉青說,珠海市對口幫扶怒江州,企業也很樂意出一分力,給有抱負的少數民族年輕人提供好的發展機會。

眼看著要回家了,巴澳勝去超市置辦了些年貨,還買了好幾個「福」字。

珠海就業「我覺得我選對了」

1月16日凌晨4時30分,11輛大巴開進珠海市怒江員工之家,接送怒江籍務工人員前往珠海站。兩小時後,D3818次珠海—大理高鐵專列,將專程護送他們返鄉過年。

凌晨3時30分,明月高掛,巴澳勝就醒了。

「可能是太想家了。」他說,這趟旅程需要耗時3天。第一天要先乘坐約11個小時的高鐵到大理,再乘坐4個小時大巴到怒江州府瀘水;第二天乘坐5個多小時中巴前往貢山縣;第三天再乘坐麵包車從縣城到獨龍江鄉,下午才能到家。

「之前沒有這一趟直達大理的返鄉列車,回家要4天呢,現在方便不少。」巴澳勝拿到了車票,開心地說。

夜色裡,怒江駐珠海務工聯絡站負責人劉銘和珠海駐怒江扶貧協作工作組組員趙強,正組織大家有序上車。「乘坐此趟專列的務工人員共611人,他們來自怒江州瀘水市、蘭坪縣、福貢縣、貢山縣四個縣市,大多是建檔立卡戶,是珠海對口幫扶的直接群體和轉移勞動力就業的直接受益者。」趙強說。

臨行前,巴澳勝竟有些矛盾:「既想回去又不想回去。第一次到珠海,比想像中還好,這裡交通方便、環境優美,但是太久沒有見到母親,很想念家人。」他回憶:「2016年舅舅就讓我出去闖,當時沒有找到機會,2018年聽說有了好政策,就趕緊出來。」

2018年3月8日,「七省區人社部門對口支援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座談會」在廣州召開,廣東與雲南、貴州等省區人社部門籤署了省際勞務扶貧協作協議,深化省際勞務扶貧協作。這就是巴澳勝口中「好政策」的緣起。

2019年,怒江州勞動力轉移珠海就業有3239人,其中貧困勞動力2178人,較上年增長114.15%。

「以前幾個朋友天天一起喝酒打牌。去了外面工作後,做事更有規矩,也更有上進心。」巴澳勝說,「我覺得我選對了。」

回到貢山「要把老鄉帶出來」

1月17日14時,兩次轉車之後,巴澳勝和他的夥伴們離家鄉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只有20公裡了。在縣城再歇一晚,明天就可以到家。

「貢山的天藍藍,貢山的水綠綠。貢山小夥帥咯,貢山姑娘美喲……」自學吉他的藏族小夥郭強拿出吉他,愛唱歌的怒族小夥李軍拿出金色的話筒,《貢山情歌》優美的歌聲從車窗裡飄揚出來,迴蕩在怒江翡翠般的水面上。

怒江州是中國人口較少民族最多的自治州,自2016年新一輪幫扶工作啟動以來,三年轉移到廣東的怒江貧困勞動力共10020人,其中轉移到珠海就業累計達到6722人(卡戶勞動力3938人),穩崗率從2016年的不足20%提高到現在的90%以上。

從中受益的不止巴澳勝一個。「這次一起回家的老鄉更多了,大家都想出來看看,一起掙錢。過完年後我還要回珠海。」李軍說。

巴澳勝也有如此打算。不過,他還準備說服另一個人一起出發:「我最好的朋友李自先是老家學校的一名宿管,工資沒我高,我希望他能跟我一起到廣東學技術,發展會更好一點。」

「他們呀,以前總穿個拖鞋,蓬頭垢面到處跑,這次回來都學會把自己收拾得乾乾淨淨、精精神神的了。」貢山縣人社局局長關學華在縣城迎接「巴澳勝們」返鄉時說起,年輕人的精神狀態都有了大變化,積極性提高不少。

同時,巴澳勝也驚喜地發現了家鄉的變化。「回縣城的這條路好走多了!」他說:「以前很多石子路,坑坑窪窪,還會堵車,從瀘水回來起碼要七八個小時。現在是雙車道的柏油路,4個多小時就能到。」

他還聽說,家鄉就要覆蓋5G信號,這把他高興壞了。「去年12月我給媽媽買了一臺手機,4G信號讓我們每個星期都能打視頻電話。5G豈不是更快更穩了!」

遊子心願「學好技術回家創業」

1月18日14時28分,巴澳勝乘坐的麵包車行至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口。雪山巍峨,山石嶙峋,植被從闊葉林變成了高海拔的針葉林。

巴澳勝跳下車,撲向皚皚白雪:「太久沒見到雪了!過了這裡很快就到家,我要把雪帶回家!」

路兩邊,「獨龍一夢跨千年 凝心聚力矢志堅」的牌匾紅彤彤地裝點著素雅的雪景。進隧道穿山而過,清透碧綠的獨龍江慢慢現身。沿江順流而下一個多小時,獨龍江鄉巴坡村到了。

母親穿著五彩的民族服飾在家門口的吊橋邊等待,巴澳勝健步上前抱住她。「這是我從珠海帶回來的點心。」看見上初中的弟弟也跑了出來,他比著身高說:「長這麼快,估計明年就要比我高了。」

夜幕降臨,一家人走進屋內,升起柴火,燒飯做菜。「我掙了錢就去報了駕校,現在科目一已經過了。新年目標是要把駕照拿到手,然後開始攢錢買車。」巴澳勝對母親說,想在兩年內買輛車,這樣就可以載著家人去沒去過的地方玩。

對巴澳勝來說,擺脫貧困只是第一步,還有更好的日子在後頭。新年他還有另一個願望——做工程師。「我現在還是操作員,年後可以申請當工程師,實習期後考核合格就可以,那時候工資能有七八千呢。」不僅如此,他還為自己做了一個長遠規劃:「等再工作幾年,學好了技術,我要回家鄉創業。」

吃完飯,巴澳勝的小姨巴洪梅開始做獨龍族特有的「薩拉」酒給大家暖身子。她先把雞肉炒熟,再倒入白酒,肉的味道融進酒香裡,濃鬱鮮美。三杯酒下肚,大家開始唱歌:「我可愛的家鄉喲,山清水秀風光美……」火苗映著每個人微紅的臉,溫暖親睦。

相關焦點

  • 孟郊 遊子吟
    孟郊 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鑑賞:這是一首讚美母愛的詩歌,感情真摯,流傳千年。前兩句選取遊子將要遠行,慈母縫衣的場景,句式簡潔,卻把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深情表現出來,仿佛遊子與母親就是用針線與衣服聯繫在一起的。中間兩句集中刻畫慈母縫衣的神態和動作,表現了母親無言的深情。臨行前,母親坐在油燈下,抻展手中的布,一針一針細細密密地縫緊,唯恐兒子在旅途中衣衫破爛,受了風寒。
  • 每日一詩|《遊子吟》(唐·孟郊)
    遊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譯文:慈母用手中的針線,為遠行的兒子趕製身上的衣衫。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的是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注釋:【遊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的遊子。【臨】將要。【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心】語義雙關,既指草木的莖幹,也指子女的心意。【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曆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
  • 母親節再讀孟郊的《遊子吟》
    《遊子吟》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小學三年級的時候,就已經會背誦了這首詩,無論老師多麼努力地去講解詩中的每一個字,我們始終沒有體會到這首詩的精髓。擔心兒子遲遲難歸,所以針針線線,細細密密,將愛心與牽掛一針一線縫在遊子的衣衫之上。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後兩句作者直抒胸臆,對母愛作盡情地謳歌。這兩句採用傳統的比興手法:兒女像區區小草,母愛如春天陽光。兒女怎能報答母愛於萬一呢?懸絕的對比,形象的比喻,寄託著赤子對慈母發自肺腑的愛。是啊,母愛就像春天的陽光、雨露,在無聲無息中滋潤著你,甚至讓你無覺察。
  • 《遊子吟》向天下母親致敬!
    遊子吟孟郊 (唐)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深深的自責、矛盾和痛苦中,他寫下了這首千百年來,廣為傳頌的《遊子吟》慈祥的母親手裡拿著針線,為即將遠行的孩子趕製新衣。臨走之前,她忙著把縫得嚴嚴實實,滿心擔憂孩子這一走不知何時才能回來?誰能僅憑像小草般卑微的孝心,就能報答母親這陽光般偉大的養育之恩吶?
  • 再讀《遊子吟》,才知道,那根「臨行密密縫」的針,有多重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遊子吟》許多人都讀過孟郊的這首詩,但很少有人知道,這首詩的題目下面,原有一行小注,注曰:「迎母溧上作」。針腳綿密,大小合身,密密縫製的衣服,帶給孟郊無數次的溫暖,成為了他記憶深處最深的烙印,他總是提起母親為他縫製的衣服,「影孤別離月,衣破道路風」、「秋風遊子衣,落日行遠道」、「商山風雪壯,遊子衣裳單」……全是衣服,因為這「密密縫」的衣服種,寄託的是孟郊全部的溫暖和辛酸。二、《遊子吟》其詩《遊子吟》這首詩,從構詩的角度來看,似乎太「普通」了一點。
  • 催淚古風國漫《遊子吟》,別讓你對母親的愛成為遺憾……
    今晚,小劇場又要開始放映影片啦 橙子姐姐想再推薦一次這部片子 獻給全天下的母親 今日展映 遊子吟 A Time to Remember
  • 母親節禮讚:讀《遊子吟》,向偉大的母愛致敬
    唐代著名詩人孟郊創作的《遊子吟》,更是成為了禮讚母愛的千古絕唱!遊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唐代詩人孟郊寫給母親的一首五言詩,表達了詩人對母親深深的敬愛之情。
  • 鮮有的魔幻色彩,歌頌母愛之餘,《遊子吟》不忘傳頌生命的禮儀
    《遊子吟》截至2019年,《中國唱詩班》共有《元日》《相思(上)》《遊子吟》《飲湖上初晴後雨》《夜思》五部短篇動畫,每一部都有著它獨特的人設和背景,傳頌的也是不一樣的感情和主題,但卻從不同的角度演繹著中國風色彩的唯美故事,很國風的一個系列動畫。
  • 《遊子吟》蘊含中國風元素的短片,訴說著道不盡的愛與傳統文化
    小時候不懂孟郊這首《遊子吟》背後的意義,只知道按著老師的要求背誦;長大後,好像明白了,可有些時候又好像不太明白,但又莫名其妙的喜歡著。直到在B站看了評分9.9分的《中國唱詩班》純手繪動畫片——第3話《遊子吟》,才發現一直深愛著它所傳遞的「文化」和「精神」,這是一部先有詩再有故事的動畫,散發著中國風特有的一種魅力。
  • 母愛:《遊子吟》是一種,孟母一種,你眼中的母愛是什麼樣子?
    在中華民族的文化裡,母親偉大的地方可以用兩個故事來總結:一種是《遊子吟》的感情。讀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現在的我們可能很難體會「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這幾句詩的意義,但「意恐遲遲歸」這個很好理解。
  • 孟郊《遊子吟》中的「臨行密密縫」是什麼意思?
    孟郊的詩歌,流傳到今天大約有五百多首,而唐詩選本中選錄最多的一首詩就是《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於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鬱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遊子的共鳴。孟郊中舉之後,將自己的母親接到了自己任官的地方,60歲時,孟郊因為母親去世辭官。
  • 一首《遊子吟》,道盡天下母親對孩子的思念,孩子對母親的感恩
    唐代詩人,孟郊就寫過耳熟能詳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孟郊的母親為他縫製衣服,無論是孩童時還是已經長大成人,遠走他鄉,在外追求功名,他都是母親的孩子,母親用自己僅有的能力,想為自己孩子多做一些事情。
  • 《遊子吟》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嗎?「慈母手中線」針針線線皆是愛
    導讀:「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遊子吟》主要講的是一位慈母對孩子的愛。為了孩子,她一晚上不合眼為自己的孩子做了一件新棉襖。母愛之偉大,是我們不可以用言語來表述的。《遊子吟》是其中的一話,也是最為感動的一話。四個調皮的孩子在家裡的雜物間裡找到了一身破棉襖,正當他們談論這是誰的棉襖時,他們的父親出面打斷了他們的吵鬧。這四個孩子紛紛問自己的父親這是誰的棉襖,怎麼這麼破。父親看著這身破棉襖陷入了回憶之中,他笑著對四個調皮的孩子說,我給你們講個故事吧!孩子們揚起臉蛋聽著父親說話。
  • 中國唱詩班,《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有的故事即使看千萬遍,但當下一次你再次看到它時,還是會忍不住淚眼摩挲,《遊子吟》所講述的就是這樣的故事,一個關於母愛的故事。故事的一開頭,就是一群小孩子翻出一件舊棉襖。
  • 遊子吟 思鄉曲 爺孫合誦詩人郭曰方詩《蒲公英的夢》
    瀟灑薦賞 | 遊子吟,思鄉曲,爺孫合誦《蒲公英的夢》原創 瀟灑播誦瀟灑播誦 今天蒲公英的夢作者:郭曰方朗誦:喬 峻、王臻真、解妞妞音頻製作:肖 灑蒲公英的夢來自瀟灑播誦外面的世界是啥模樣可是 飛呀飛呀飛過小溪飛過山崗飛向藍天飛向洪荒飛遍四面八方不知飛到哪裡才是落腳的地方就這樣隨風飄蕩就這樣到處流浪起起落落跌跌撞撞偌大世界卻裝不下遊子
  • 晚年連失3個兒子,那個寫《遊子吟》的人太苦了|百家故事
    如果不是50歲那年給母親寫了一首《遊子吟》,而又恰好被後世各種選本和教科書反覆選用,並在感恩節、母親節等現代節日上被不斷吟誦傳唱……那麼,孟郊這個名字,大概沒有多少機會被寫出來或念出來吧。事實上,即便《遊子吟》家喻戶曉,幾乎人人會背,但大家對這首每年供自己用來感動母親的好詩背後的那個詩人,好像也沒有什麼了解的欲望。要是活在當代,孟郊大概率就是這種最悲催的歌星:歌紅了,人沒紅。
  • 40歲雙重身份,再讀孟郊《遊子吟》,方知母親「臨行密密縫」什麼
    如今不惑之年,已經不再是單純一個兒子的身份,而是也成為了父親,在陪孩子看書的時候,忽然讀到了孟郊的《遊子吟》,想一想身邊的事情,頓時感慨頗深,頭一次真切地體會到了那句「臨行密密縫」的含義。遊子吟 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 浙江德清縣第十一屆遊子文化節開幕,《德清清地流》現場首發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莫幹山麓清麗地,一詩吟誦傳到今。12月4日,2020德清縣第十一屆遊子文化節在在德清國際會議中心開幕。本屆遊子文化節的主題是「遊子心·浙(德)商情」,突出「揚文化、促發展、愛家鄉」特點,既有一系列文體專項活動,還有一批重大項目籤約、集中開竣工等活動,充分展示了德清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十三五」建設中取得的豐碩成果,加快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在建設「重要窗口」的新徵程上繼續走在前列,全力打響 「重要窗口」中的「精品窗口」品牌。
  •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今天母親節,我們如何「報得三春暉」
    今天,母親節,我們分享孟郊這首《遊子吟》,獻給天下所有偉大的母親。《遊子吟》——唐代:孟郊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然而對於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孟郊這首詩無藻繪與雕飾,然清新流暢,淳樸素淡,濃鬱醇美。正如每一位偉大的母親那樣,為了兒女的成長,素麵朝天,不事雕琢,譜寫了一首首母愛的詩篇。《遊子吟》寫出了天下母親的共性:思子之情。
  • 孟郊:五十歲依然與母同住,五十六方才娶妻,一首遊子吟催人淚下
    嘯竹引清吹,吟花成新篇。乃知高潔情,擺落區中緣。世外桃源之狀,躍然紙上。唐德宗貞元七年(791年),孟郊在湖州縣(今浙江湖州市)「取解」。根據大唐科制,考生先在各州府參加「鄉試」,過線的考生再由各州府將名單報往長安。不經考試直接報送的考生便稱為「取解」,也叫「拔解」。一般取解都在每年七月下旬,正是槐花金黃時節,時人諺語:槐花黃,舉子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