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疫情的擴散,新冠肺炎的影響逐漸擴大到了國外,到今天,在韓國、日本、伊朗、德國等國家已經先後確診了新冠肺炎患者。
這些國家之中,韓國和日本由於地緣關係受疫情影響最為嚴重,其中韓國已經確診病例超過兩千例,日本確診新冠肺炎數量也接近一千例。
雖然目前來看確診人數還不算多,但是作為一起公共衛生事件,新冠肺炎對兩國的影響著實不小。
其中日本方面就被提出質疑,在疫情之下是否要停止舉辦原定在東京的2020年第32界奧運會。
要說奧運會停辦,其實並不是史無前例的。
從1896年在雅典舉辦第一次現代奧運會開始,奧運會一共有三次被停辦,並且三次的停辦原因都是戰爭,也就是兩次世界大戰。
在這三次被停辦的奧運會中,就包括原定1940年在東京舉辦的第12界奧運會。
1936年,在柏林舉辦的第11界奧運會結束之後,國際奧委會按照慣例,將在參與競爭第的城市中選出第12界奧運會的舉辦地。
當時,參與競爭的城市包括東京、倫敦、羅馬、芬蘭的赫爾辛基、西班牙的巴塞隆納和匈牙利的布達佩斯等在內,總計達到14個。
最終,東京力壓群雄拔得頭籌,獲得了第12界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舉辦權。
隨後,由於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的影響,日本於1937年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這一事件引發了強烈的國際影響,其中就包括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奧委會代表在1938年的開羅國際奧委會會議上強烈譴責日本發動戰爭違反了奧林匹克精神。
在國際壓力下,日本方面宣稱一定會如期舉行第12界奧運會。但是國際奧委會為妥善起見,將芬蘭赫爾辛基作為奧運會的候補舉辦地點。
會議結束之後不久,日本奧委會在國內軍方勢力的壓力下,宣布由於1940年日本將舉辦神武紀元2600年紀念性軍事演習活動,放棄奧運會舉辦權。
日本宣布放棄舉辦權之後,國際奧委會將第12界奧運會的舉辦地定在了芬蘭赫爾辛基。
然而,由於1939年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席捲歐洲,芬蘭也不得不宣布放棄第12界奧運會的舉辦。
就這樣,第12界奧運會成為歷史上沒有舉辦過的奧運會之一,和原定於柏林的1916年第6界奧運會、原定於倫敦的1944年第13界奧運會一起被寫入了奧運會的歷史。
如果這次奧運會再次取消,日本東京將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兩次取消奧運會舉辦的城市。
但是取消奧運會的損失對日本來說無疑是巨大的。
據美聯社報導,日本政府對此次奧運會的資金投入已經超過250億美元,是申辦奧運會時所做預算的4倍,實際數額甚至可能更多。
其中最大的幾家贊助商,包括佳能、瑞穗金融和野村證券等都支付了超過一億美元的贊助費,美國國家廣播公司也已經支付了14.5億美元的轉播費。
除了日本政府方面,日本許多大大小小的企業也會因為奧運會的停辦受到嚴重的影響。
在日本公布的2019年第四季度經濟報告中,日本GDP增速為負6.3%。開年之後由於受疫情影響,原本在春季應該火爆的旅遊業也出現蕭條。
在這樣的情況下,取消奧運會對日本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對此,花旗集團東京首席經濟學家村島季一稱,取消東京奧運會之後,日本今年截至9月的季度GDP增長率將損失0.2%。
即使日本方面堅持舉辦東京奧運會,損失也是不可避免的。
首先,奧運會帶動的入境旅遊人數會大大縮水,比賽舉辦之後的上座率在疫情期間也會暴跌。其次,在疫情的壓力下開辦奧運會,對疫情防控的投入和風險都會是巨大的負擔。
另外,如果日本政府不顧疫情舉辦奧運會,日本的國際形象必然受到影響,日本國內的政治狀況也會面臨不小的風波。
如此看來,或許時隔80年之後,日本不得不因為疫情再次停辦東京奧運會。